目次第一部分 參考框架 1
第一章 永續與不連續性 3
1.1 介紹 3
1.2 永續發展與環境的永續性 4
1.2.1 環境永續性的先決條件 5
1.2.2 十倍以上生態效益生產系統 6
1.3 生物與科技循環 7
1.3.1 生物相容性和生態循環 8
1.3.2 無干擾和科技循環 8
1.3.3 工業生態和非物質化 9
1.4 過渡時期 9
1.4.1 效率策略:把事情做的更好 10
1.4.2 充足策略:少做 11
1.4.3 複合策略 11
第二章 產品、背景和能力 13
2.1 介紹 13
2.2 根基於產品的幸福感 13
2.2.1 如超市一般的世界 14
2.2.2 「輕質產品」的悖論 15
2.2.3 輕質性為一個非充分但必要條件 16
2.3 可以獲得的幸福 16
2.3.1 世界就像一個主題樂園 16
2.3.2 知識的物質穩定因素 17
2.3.3 服務取向為永續性的先決條件 18
2.4 當地一般商品的危機 19
2.4.1 一般商品的角色 19
2.4.2 補救商品的蔓延 20
2.5 基於背景的幸福 20
2.6 幸福為能力的發展 21
2.6.1 不永續的舒適性 22
2.6.2 無用和有用的解決方法 22
2.7 變化背後的力量 23
第三章 社會學習過程 25
3.1 介紹 25
3.2 生產−消費系統 25
3.3 消費者/使用者和共同生產者 26
3.3.1 消費者的(潛在)力量 27
3.3.2 關鍵的消費 27
3.4 人類為共同生產者 28
3.5 積極的少數群體與順利的情況 29
3.6 企業與夥伴關係的新形式 30
3.6.1 藉由降低消費來創造價值 30
3.6.2 商業營運的新方法 31
3.6.3 生態效益的商業 32
3.6.4 生態效益從產品到系統 32
3.6.5 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33
3.6.6 從結果開始 33
3.6.7 商業與社會創新 34
3.7 公共部門(和遊戲規則) 35
3.7.1 促進學習的社會過程 35
3.7.2 擴大回饋 36
3.7.3 支持提供替代方案 37
3.7.4 促進充分的溝通 37
3.7.5 指定適當的經濟成本給自然資源 38
3.7.6 生產者責任的擴展 38
3.8 設計者與共同設計者 39
3.8.1 設計者角色的限制與機會 40
3.8.2 永續設計的運行方面 40
第二部分 環境永續設計 43
第四章 生命週期設計 45
4.1 介紹 45
4.2 工業產品的環保要求 45
4.3 產品生命週期 47
4.3.1 介紹 47
4.3.2 生產準備 48
4.3.3 生產 49
4.3.4 流通 49
4.3.5 使用 49
4.3.6 棄置 50
4.4 額外的生命週期 50
4.5 功能方法 51
4.6 生命週期設計 52
4.7 生命週期設計的目標 52
4.8 生命週期設計的涵義 53
4.9 設計方法 54
4.10 生命週期設計策略 55
4.11 策略之間的相互關係 56
4.12 策略中的優先事項 57
4.13 處置設計 59
4.14 環境優先次序和處置成本 59
4.15 生命週期設計的現況 59
第五章 降低資源消耗 61
5.1 介紹 61
5.2 最小化材料的消耗 61
5.2.1 最小化物質的含量 62
5.2.2 最小化廢棄物 66
5.2.3 最小化包裝 67
5.2.4 最小化使用階段的材料消耗 71
5.2.5 最小化產品開發階段的材料消耗 75
5.2.6 最小化能源消耗 75
第六章 選擇低環境影響的資源和流程 89
6.1 介紹 89
6.2 無毒無害資源的選擇 90
6.2.1 選擇無毒和無害的材料 90
6.2.2 選擇無毒和無害的能源資源 95
6.3 可再生和具生物相容性的資源 99
6.3.1 選擇可再生和具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99
6.3.2 選擇可再生和具生物相容性的能源106
第七章 產品生命週期優化111
7.1 使用壽命111
7.2 為什麼要設計長效的商品呢?112
7.3 為什麼要設計強烈使用的產品呢?114
7.4 社會和經濟方面的變化117
7.5 優化服務117
7.6 準則117
7.6.1 設計適當的壽命118
7.6.2 可靠性設計120
7.6.3 方便升級和適應120
7.6.4 方便維護123
7.6.5 方便修復126
7.6.6 方便再使用128
7.6.7 方便再製造131
7.6.8 加強使用132
第八章 延長材料的壽命135
8.1 介紹135
8.2 準則140
8.2.1 採用級聯方式141
8.2.2 利用最有效的回收技術來選擇材料143
8.2.3 便利垃圾的收集和運輸145
8.2.4 辨別材料146
8.2.5 最小化不同非相容材料的數量147
8.2.6 方便清潔150
8.2.7 方便堆肥151
8.2.8 方便焚燒151
第九章 便利拆卸153
9.1 介紹153
9.2 準則158
9.2.1 減少和便利拆解與分離的操作158
9.2.2 採用可逆連結系統161
9.2.3 採用可輕易打開的永久性連接系統163
9.2.4 為粉碎性分離共同設計特殊的技術和功能164
9.2.5 使用粉碎後可輕易分離的材料166
9.2.6 使用材料粉碎後可輕易分離的額外零件166
第十章 生態效率的系統設計169
10.1 傳統供需系統的經濟限制169
10.2 社會經濟行為者之間的新互動制度創新172
10.3 產品服務系統的供給模式173
10.4 原則174
10.4.1 服務提供產品生命週期額外的價值174
10.4.2 服務為客戶提供了「最終結果」176
10.4.3 服務為客戶提供了「有用的平台」177
10.5 生態效益的策略系統設計181
第三部分 環境永續發展分析的設計方法和輔助工具183
第十一章 環境複雜性與設計活動185
11.1 介紹185
11.2 環境永續發展的設計方法和工具186
第十二章 估計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生命週期評估189
12.1 我們的生產消費系統對環境的影響189
12.1.1 自然資源的衰竭190
12.1.2 全球暖化190
12.1.3 臭氧層破壞191
12.1.4 煙霧192
12.1.5 酸化192
12.1.6 水質優氧化193
12.1.7 有毒的空氣、土壤和地下水污染194
12.1.8 廢棄物195
12.1.9 其他影響196
12.2 估計和分析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定量分析方法196
12.2.1 生命週期評估196
12.2.2 LCA階段197
12.2.3 LCA與設計:重要性和局限性205
12.2.4 選擇能力:判別能力與科學可靠性206
12.2.5 精闢的決定:發展的第一階段與
LCA的適用性207
12.2.6 開發LCA208
第十三章 環境永續發展導向的設計工具211
13.1 介紹211
13.2 為某些環境目標而研發的工具211
13.3 對某些環境目標的工具限制213
13.4 產品LCD工具213
13.5 生態效益設計工具215
第四部分 路線圖和藝術的地位219
第十四章 永續發展設計研究與實踐的演變221
14.1 介紹221
14.2 永續發展設計的演變223
14.3 低影響資源選擇223
14.4 產品生命週期設計225
14.5 生態效率的系統設計226
14.6 社會平等和社會凝聚力的設計227
14.7 藝術的地位229
附錄A 設計標準和準則231
附錄B 環境影響的意示圖241
參考文獻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