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鄧巴博士 (Ian Dunbar),《Before and After Getting Your Puppy》作者
「馬克•貝考夫與潔西卡‧皮爾斯總是以狗的觀點出發,《就讓狗狗做自己》是一本學術著作,同時也是狗兒的人類同伴必讀佳作。本書讓人類同伴有機會透過狗的眼睛 - 嗯,其實是透過狗的鼻子與耳朵來體驗生活,促進人類同伴對於狗的理解,也能提昇狗的生活品質。我愛這本書。」
◆亞歷姍卓•霍洛維茲 (Alexandra Horowitz),巴納德學院犬認知實驗室 (Dog Cognition Lab at Barnard College)主任,《嗅聞高手》(Being a Dog: Following the Dog Into a World of Smell)作者
「想像一下狗兒挺身而出告訴你如何給他們最美好的生活,雖然現實中他們無法這麼做,抑或是說要翻譯狗語有點困難,但馬克•貝考夫與潔西卡•皮爾斯做到了。本書善用犬科學,幫助飼主將惻隱之心帶進生活。」
◆尼古拉斯•杜德曼博士 (Dr. Nicholas H. Dodman),塔夫茨大學 (Tufts University) 榮譽教授及《戀戀情深的狗》(The Dog Who Loved Too Much)作者
「馬克•貝考夫與潔西卡•皮爾斯兩位都是超級懂狗、滿腹狗知識又對狗友善的博士級人物,這個雙人團隊幫助我們瞭解狗兒,為狗兒提供最適當的生活。本書精采萬分,作者鼓勵我們從狗的觀點來思考養狗這件事,換句話說就是得設身處地。書中內容可確保你的狗兒有個一輩子安身立命的家,還能過著備受關愛和同理的生活。為這本傑作舉起兩隻腳掌比讚!本書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提供容易閱讀的資訊,有助各地的狗兒與飼主活出更豐富的生活。」
◆獸醫師馬提•貝克 (Dr. Marty Becker, DVM)《那些動物教我的事》(The Healing Power of Pets)作者
「要豐富狗兒的生活,讀《就讓狗狗做自己》就對了。馬克•貝考夫與潔西卡•皮爾斯基於最新科學研究提出實務建議,讓我們看到狗兒如何運用感官與身體在人類主導的世界裡盡情生活。這本容易閱讀的指南會啟發世界各地的愛狗人,讀來也富含樂趣。」
◆馬克•德爾 (Mark Derr),《狗狗最佳好友》(Dog’s Best Friend)、《Dog’s History of America》等書作者
「本書資訊豐富又啟發人心。我們嘴上老說愛狗,但卻又近乎囚禁般地圈養他們,動物行為學家馬克•貝考夫與倫理學家潔西卡•皮爾斯在本書探索了改善狗兒生活的方法。本書不但對每一位已經養狗或是正打算養狗的人都有幫助,對狗也是如此。解放狗兒的同時,讀者可能會發現他們也解放了自己,就如狗兒自由奔跑一樣,讓自己重新享受一些小確幸。」
◆亞當•明洛斯基博士 (Dr. Ádám Miklósi),匈牙利羅蘭大學 (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 動物行為學主任及 Family Dog Project 計畫主持人
「身處現代的我們常忘記,不管我們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狗兒是人類最好的朋友這個事實!馬克•貝考夫與潔西卡•皮爾斯讓所有飼主大開眼界,清楚看到這個事實。」
◆莎伊•蒙哥馬利 (Sy Montgomery),《章魚的內心世界》(The Soul of an Octopus)、《動物教我成為更好的人》(How to Be a Good Creature) 作者
「這不僅是另一本關於狗兒的書,更是一份狗兒宣言!《就讓狗狗做自己》由兩位才華洋溢的專家合著,不但解釋狗兒到底想要什麼,還說明箇中原因。為了你的狗兒,一定要讀這本書!」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
馬克‧貝考夫為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波德分校的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Ecology and Evolutionary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榮譽教授,他也是動物行為學會(Animal Behavior Society)會員,因其在動物行為領域的長期貢獻獲頒該會典範獎,曾獲選為古根漢會士(Guggenheim Fellow)。馬克編寫過超過30本書,最新著作為《動物的訴求》(The Animal's Agenda: Freedom, Compassion, and Coexistence in the Human Age,暫譯)與《犬犬機密》(Canine Confidential: Why Dogs Do What They Do,暫譯)。此外,因長期幫助兒童、老年人與受刑人,馬克於2005年獲得第一銀行教職員社區服務獎(Bank One Faculty Community Service Award),至今仍致力於此。2009年獲紐西蘭SPCA頒發聖方濟各獎(St. Francis of Assisi Award),1986年成為首位於Tour de Haut Var自行車賽(亦稱大師/分齡環法賽)中於該年齡組別獲勝的美國人。個人網站:marcbekoff.com。
潔西卡.皮爾斯(Jessica Pierce)
潔西卡.皮爾斯是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學安舒茨醫學院生物倫理與人文中心(Center for Bioethics and Humanities,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 Medical School)的兼任教師,著有《我們的最後旅程》(The Last Walk: Reflections on Our Pets at the End of Their Lives,暫譯) 以及《學會愛你的寵物伴侶》(Run, Spot, Run: The Ethics of Keeping Pets) 等共 9 本書。她的文章見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衛報,也常為《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 撰文。個人網站:jessicapierce.net。
狗兒常被刻劃為人類大家庭當中逍遙自在、無憂無慮的成員。的確,「好狗命」(It’s a dog’s life)有時用以描述懶散享樂的日子,畢竟除了受過訓練的工作犬,我們的狗兒同伴做的事不外乎睡覺、發懶、吃飯、玩耍以及與朋友閒晃。還有比這更輕鬆的生活嗎?特別是一日數次的餐點都有人穩妥地送到面前?我們想告訴各位,居家狗兒的生活不見得都愜意有趣,身為人類的同伴,狗兒也必須做出一些重要妥協。為了適應人類環境與期望,狗兒必須犧牲掉一些「狗兒本性」(dogness)。縱使我們盡力提供好生活,但我們常在沒有意識到的狀況下要求狗活得像人,而非活得像狗。不過,為了讓狗兒當狗,甚至是鼓勵他們當狗,我們需要瞭解狗兒真正的自我,以及如何幫助他們在我們的世界表達狗兒本性。
我們的同伴動物「受到囚禁」的方式並非像動物園裡被關在柵欄後的老虎或大猩猩那般,他們不像野生物種從自然棲息地被帶到籠裡或人工環境中違反其意願而囚禁。但從重要的角度來看,像安琪這樣的狗兒同伴也是受到囚禁的動物,而我們就是挾持他們的人。或許「受囚者與挾持者」(captives and captors)聽起來很誇張又太負面,畢竟人狗相處時光大部分都很美好,是一段雙方都相當愉快的跨物種關係。但請花一分鐘思考一下,寵物狗在人類家裡與人類主導的世界中要面對哪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