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1
前言 1
上冊
第一章 三岩 1
第一節 三岩進入國家的肇始 1
一 社會與國家的起源 1
二 中國社會與國家的起源 4
三 三岩的歷史變遷與族群融合 6
四 三岩進入國家 15
第二節 生態環境與村落 18
一 三岩的生態環境 19
二 三岩的村落 28
第三節 精神世界與宇宙觀 55
一 苯教 56
二 藏傳佛教 61
第四節 整體稀缺和表現形式 80
一 整體稀缺的概念 81
二 三岩是個整體稀缺的社會 91
第五節 文化適應及其方式 102
一 帕措 105
二 紅教 108
三 民俗 113
第二章 帕措 119
第一節 族源與歷史 119
一 三岩的歷史 119
二 三岩的族源說 121
三 「多族源說」與地域邊界 130
第二節 基於血緣的社會群體 133
一 從血緣關係的基礎到人群關係的行為模式—帕措 133
二 三岩血緣群體的劃分 136
三 帕措的形成 142
四 三岩苯教與血緣群體的整合 146
第三節 跨越血緣的政治團體 151
一 帕措的骨係認同 152
二 帕措也是跨越血緣關係的政治團體 155
三 日趨認同的政治團體 164
第四節 帕措的結構與功能 168
一 帕措的靜態結構 169
二 帕措的動態結構 181
第五節 「血仇制」的原理 191
一 血仇與調解 192
二 血仇制存在的根源 199
三 三岩的本土調解機制 204
第六節 教育、人格和成年禮 216
一 教育 216
二 人格 219
三 成年禮 232
下冊
第三章 紅教 243
第一節 三岩的宗教特色 243
一 自然崇拜可追溯到初民時萬物有靈的原始信仰 245
二 鬼魂崇拜和系統化的喪葬習俗 249
三 巫術、符咒、占卜和盟誓 253
四 系統化的苯教和藏傳佛教文化 261
第二節 「國家進入之前時期」三岩宗教的多元格局 267
一 薩滿教與苯教 269
二 寧瑪派(紅教) 274
三 噶舉派(白教) 280
四 薩迦派(花教) 284
五 格魯派(黃教) 287
第三節 「國家進入之後時期」三岩宗教的單元模式 290
一 「獨尊一家」的寧瑪派 291
二 中央政府進入三岩 295
三 西藏地方政府進入三岩 307
四 三岩在現代的歷史化進程 309
第四節 中心寺廟的歷史與現狀 315
一 察拉寺 317
二 瓦底寺 321
三 白日寺和尼中寺 325
四 臺西寺 331
第五節 寺廟的經濟收入 337
一 「國家進入之前時期」寺廟的經濟狀況以及活動方式 341
二 「國家進入之後時期」寺廟的經濟狀況以及活動方式 344
三 現代化時期寺廟的經濟狀況以及活動方式 346
第四章 民俗 357
第一節 口腹之需 357
一 三岩的傳統食品 358
二 三岩的飲料 362
第二節 技術器具「博物館」 366
一 木製品 367
二 石製品 373
三 陶製品 375
四 皮革製品 376
五 金屬製品 378
第三節 三岩民居 381
一 帳房 384
二 樓房和「碉樓」 386
第四節 服飾文化 393
一 藏裝 396
二 僧尼裝 399
三 配飾 399
四 三岩服飾的發展特徵 402
第五節 婚姻家庭 406
一 婚姻形態 407
二 生殖崇拜 413
三 婚嫁禮儀 414
四 家庭生活 420
第六節 喪葬文化圈 423
一 三岩地區的葬法 425
二 最具特色的樹葬 431
第七節 方言、格言與神話 437
一 三岩方言 438
二 三岩的格言 441
三 三岩的神話 444
第八節 年節、民間娛樂和體育活動 452
一 年節 453
二 民間娛樂與體育活動 457
附錄
附錄1 三岩帕措基本情況統計表(新中國成立初期) 467
附錄2 10戶以上帕措名錄(2000年) 470
參考文獻 473
後記 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