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進城的冬日──我讀《城市裡的小訪客》
宋珮老師(圖畫書藝術研究者)
翻開書頁,一連串的圖框像電影流動的畫面, 把我們帶進故事的情境, 彷彿有樂聲緩緩響起⋯⋯,我們伴隨著一個男孩,凝望車窗外朦朧的街景,進到城裡。男孩下車後,獨白的聲音出現了,於是,我們跟著他步伐的節奏,走進這個讓他感覺渺小的城市,四處觀看,書裡的季節是冬季,天空開始飄雪。
男孩的聲音從描述城市的喧囂開始,漸漸變得溫柔,那是發自內心的聲音,卻不是自言自語,而是跟他尋覓的對象,一個和他一樣渺小的對象說話,除了表達瞭解,並且尊重對方的選擇之外,他更細心的提出了一些建議供對方參考。提醒對方的語氣多少也含有自我安慰的意味,告訴自己不要擔心,一切都不會有問題。從連續的畫面中,我們漸漸明白男孩為什麼獨自來到城裡,又為什麼穿越大街小巷,還有,他在跟誰說話。
《城市裡的小訪客》用簡潔的文字傳達男孩複雜的心情, 配合畫面描繪的街道、小巷、公園⋯⋯和越來越大的風雪,我們不僅和男孩一起走訪冬天的城市,也同理他的心情,一種落寞、擔憂、又不放棄盼望的心情,一直到他回家,跑進媽媽溫暖的懷抱,才把所有累積的、失落的情緒宣洩出來。更讓人開心的是,他的期盼並沒有落空,雪停了以後,他尋覓的對象也回家了。
畫家席尼・史密斯曾和不同作者合作圖畫書,例如備受好評的《路邊的小花》(格林文化)、《白貓與修道士》(玉山社) 和得到凱特格林威獎的《我家在海邊》(小天下),而這本《城市裡的小訪客》是他第一本自寫自畫的圖畫書。在這幾本書裡,史密斯慣用連續圖框一層一層揭露故事,大大小小的圖框像是電影鏡頭一般推進、拉遠,讓我們從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觀看故事發生的場景,他也常用電影的剪接手法,把互不相關的單張畫面組合在一起,表達出同一場景的多重面貌,讓我們很容易置身於故事的情境。
史密斯的繪畫風格非常迷人,他慣用軟毛筆和硬筆畫出粗細不等的黑色線條,勾勒輪廓,也呈現陰影和紋理;他又用透明水彩,或是不透明水彩上色,並展現留白和暈染的技巧,使他的畫兼具水墨畫、淡彩畫和漫畫的視覺趣味。在他的畫裡,濃重的黑影把淡彩和留白的區域襯托得特別明淨,而透過豐富的光影對比和色彩的濃淡變化,他能呈現特定季節,或時間的光線效果,同時營造出冷暖不同的氣氛,使我們感受到角色的寂寞或是喜悅、失落或是期盼。因此《城市裡的小訪客》的畫面和文字結合之後,能給予我們這麼深刻的感官體驗,也讓我們的心情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