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林北」怎麼說?──漢高祖劉邦的髒話大全
罵不罵人跟文化水準沒關係,只要是人,總有爆粗口的時候,但罵人的水平,絕對跟文化底蘊有關係,像是孔孟這種高水準文青,罵法當然與常人不同,猶如過期的牛奶般,一喝下去看似沒感覺,但當夜深人靜,萬籟俱寂之際,自責內疚才會倉然而出,直至上吐下瀉,羞愧至極。而漢高祖劉邦這種罵法恰似相反,他的罵人的水平有限,說不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這種高技術罵人技巧。但以低級髒話來說,他算是史上絕無僅有、集才幹與低級於一身的髒話家,一生中飆罵無數,老弱婦孺、分封諸王無不罵過,春風得意至極。
劉邦的早期生涯
要說劉邦之所以這麼愛說髒話,必須從他的早年生涯說起。
西元前二五六年,劉邦出生於豐縣中陽里金劉寨村,劉邦這個名字,不是他原本的名字,而是他後來自認原名太鳥,自行塗改的,劉邦原本的名字叫劉季,為什麼叫「季」?古代中國因為孩子夭折機率極高,爸媽都不願認真取名字,時常以數量單位來代替,如同子丑寅卯、甲乙丙丁之類的,而劉爸爸採用了「伯、仲、叔、季」來替孩子命名,劉邦是劉家第三位孩子,照理來說,應該取名為「劉叔」才對,不過他老爹估計自己不會再生了,這孩子會是老么了,索性跳過叔字,直接稱季了(「季」的意思除了排名第四外,也有最小的意思,劉爸爸以為自己不會再生了,沒想到自己後來又生了老四老五,排列順序整個打亂了)。
可別以為「伯、仲、叔、季」是文謅謅的字,以當時來說,劉季就等於劉四,簡直像是現今在酒館前招呼店小二時所用的小名,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概可想見劉邦的出生確實不出頭。
劉邦早年時和將來一同相愛相殺的項羽一樣,都是個令父母親頭疼至極的人物,項羽不愛讀書,也不學劍,而劉邦這人更有意思,他的血統可能有待商榷,怎麼說呢?劉邦在當上皇帝後曾經招開大宴,在酒酣耳熱之際,胡言道:「各位知道嗎?我媽有次下田耕種時偷懶睡覺,結果夢見天龍下凡,就懷孕了!」劉邦他爸還跟著附和:「對對對!我可以作證,龍飛走了以後我老婆就懷孕了。」很有可能劉邦的母親確實是他母親,但劉邦的父親不是他真正的父親,而是外頭某個野男人生的,所以後來項羽抓著劉太公不放,聲稱要把他煮了時,劉邦竟能慷慨大笑,厚臉皮地說道:「煮啊你,煮完記得分我一杯肉羹」。
劉邦從小就是個無賴份子,幼時在父親的指使下,曾和青梅竹馬盧綰一起拜馬維先生為老師,在馬公書院讀書。但年齡稍長後,兩人卻出現極大反差,盧綰認真向上,學富五車,而劉邦貪玩怕事,經常被老師訓斥,但他性格豪爽,對人很寬容,所以和盧綰依舊友好,後來當上皇帝後,劉邦還給盧綰超高規格待遇,據《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記載:「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群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幸,莫及盧綰。」諷刺的是,劉邦稱帝後將功臣趕盡殺絕,只留了知音盧綰,但盧綰卻害怕劉邦兔死狗烹,暗通匈奴,意圖謀反奪權。不過劉邦對他很執著,雖然出兵圍剿,卻不派大軍完全剿滅盧綰。
除了跟盧綰鬼混外,劉邦另外集結了一幫狐群狗黨小夥伴,走到哪兒,黃色笑話、滿地髒話就在那兒。但換個角度說,也能從中窺知劉邦天生的領袖風範。
劉邦從小不被父親給待見,原因不僅是不好學,他的哥哥劉仲是個孝子,時常替父親插秧播種,然而劉邦卻不喜歡勞動,總是在陰影處拿著扇子搧阿搧,所以常被父親訓斥,說他不如自己的哥哥會經營。有趣的是,在統一天下之後,劉邦還拿此事和劉太公開玩笑:「爸,你常說我是個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哥哥劉仲,但我今天的成就比劉仲大喔。」
靠著與生俱來的領導才器,劉邦長大後做了泗水的亭長(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時間長了,和縣裡的官吏們混得很熟,什麼蕭何、曹參都認識了,在當地也小有名氣。劉邦的心胸很大,在一次送服役的人去咸陽的路上,碰到秦始皇大隊人馬出巡,遠遠看去,秦始皇坐在裝飾精美華麗的車上威風八面,遠方人們都在暗中叫罵,只有劉邦羨慕得脫口而出:「大丈夫就應該像這樣啊!」
反秦起義啦!
劉邦之所以反秦,並沒有想像中的神話。有天劉邦接到上級報告書,被命令以亭長的身份為沛郡(位於江蘇徐州市附近,當時只是個小鄉村)押送徒役去驪山(也就是現在的西安),徒役們可不只幾百人,劉邦卻只有兩隻手,他們走一路跑一路,真到了目的地大概只剩劉邦一人了。據當時的苛刻秦令,刑徒逃跑,看管者必因此遭受刑罰。所以走到芒碭山時,劉邦停下來歇息飲酒,趁著夜晚把所有的役徒都放了:「我知道你們都不想去咸陽,這樣好了,你們各奔前程逃命去吧,我也該在山上避世一下了。」
有的人真的跑了,有十多個囚徒深知劉邦在當亭長時豁達大度、領導能力極強,願意跟隨他一塊走。從此,劉邦在芒碭山過了一段梁山伯般的俠客生活,據說有天還殺了一條比人大的大白蛇,不久後有位老婦哭泣前來,眾人疑惑不解:「老婦,你怎麼哭了阿?」老婦說道:「那條蛇是我兒子,他是白帝之子,如今被赤帝之子所殺,我就是為了這個哭阿!」眾人正要問個仔細時,老婦忽然不見了。是真實還是虛構?還是劉邦酒醉時亂掰的?在此不敢明斷,但此故事實在為後人津津樂道。
公元前二○九年,陳勝、吳廣因調兵時颳風下雨,延遲了幾天,但照當時秦律規定:遲到者不問原因皆斬,陳勝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秉持著「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的原則,率領起義軍大舉反秦,攻占了陳(現在河南淮陽),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
天下苦秦久矣,人民聞風而動,揭竿而起,一同推翻暴秦,劉邦的老家沛縣也人心浮動,就連縣令也意圖響應,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是劉邦的好朋友,因此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縣令覺得有理,便讓劉邦的摯友樊噲把劉邦找回來。但在劉邦披夜返回的同時,縣令卻又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後自己當不了老大,弄不好還會被劉邦所殺,等於是引狼入室。所以命令將城門關閉,還準備捉拿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聞訊趕忙逃到了城外,剛好遇到了往回頭走的劉邦,蕭何據實相告,劉邦勃然大怒,親自前來城前大聲怒喊:
「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
翻成白話文,就是「要不就加入我,要不就把你全家殺光光」,鄉親們知道劉邦是什麼德性,這事他絕對幹得出來,幾十個年輕人衝進縣衙,殺掉了出爾反爾的縣令,打開了劉邦的富貴之路。
我為什麼擁有百分之兩百的健康──英國首相邱吉爾的酒醉人生
歷史上會喝酒的名人很多,古人有道是「無酒不成文無酒不成樂」,酒除了舒暢靈魂之外,也常用於表達自身的心境,像是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清醒時有太多的顧忌,太多的牢籠,如果不喝上幾口濁酒,那可連一句文章都寫不出來呢!
不過,同樣是酒,放到邱吉爾的嘴巴裡,卻呈現截然不同的樣貌。邱吉爾是一位酒鬼,每天浸泡在酒精裡,一生寫不出一行詩,也沒有多少文藝的美感,他喝酒只是因為酒能暫時忘記他的煩惱,化解他在政治上的不得志,就邱吉爾本人所說:
「我沒有香檳就活不下去;在勝利的時刻值得來一杯香檳,頹敗時我也需要香檳。(I could not live without champagne, In victory I deserve it. In defeat I need it.)」
文人墨客多半好酒,歷史傳奇也大多伴隨著酒,但是翻閱史料,我們可以看得出,邱吉爾真的是一名喝酒喝得很沒有美感的人物,我們僅舉三例:
1.到國會殿堂開會時,滿身酒氣,臭得女議員開口破口大罵。
2.在辦公室偷偷攜帶一瓶白蘭地,工作期間多半在醉醺醺地狀態度過
3.與德國開戰,希特勒在公開演講嗆他是「那個被猶太人收買的老酒鬼」
不過,即使這樣,邱吉爾仍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他雖然喝酒喝得誇張,卻喝出了一股生活大智慧出來,更是靠著喝酒,挽救了一個國家民族的命運。
邱吉爾的飲酒歷史
邱吉爾曾經說過:「如果不喝酒,那就不能算一頓完整的飯。」他的飲酒史已經不可考,據信應該是起於一八九五年,當年他十九歲,由於年輕氣盛,想為國家盡一份心力,因而前往古巴參軍,任職於情報部門,負責回報戰爭消息。軍中的生活是刻苦的,邱吉爾壓力頗大,很需要一項寄託來發揮情緒,既不是宗教信仰也不是有氧運動。邱吉爾在因緣際會之下接觸了當地盛產的蘭姆酒,這種酒很特別,雖然酒精濃度很高,但是幾乎感覺不到嗆辣感,深得邱吉爾的喜愛。
後來邱吉爾隨部隊調往印度,報導印度北方部落發生反抗英軍的武裝起義,這時他已經沒有蘭姆酒的陪伴了,退而求其次,開始飲用威士忌,在當時來講,蘭姆酒相較於威士忌較為低階,但是邱吉爾卻不大喜歡威士忌帶來的強烈嗆辣感,不過在面對印度惡劣的水質環境,邱吉爾只好添加威士忌,緩解水中的臭氣。
有些事情,剛開始嘗試時會無比反抗,但當適應的日子過去了,卻巴不得抓著它不放,威士忌就算是一例,邱吉爾經過一段時間適應,終於習慣威士忌的獨特口感,體悟到蘇格蘭釀酒精神的博大精深。邱吉爾事後曾回憶到:「一旦開始嘗試之後,你會不由自主地被它的風味所吸引。」
邱吉爾將威士忌倒進溫開水中,這樣一來嗆辣的酒精味便會變淡,從而引出威士忌潛藏的芳香,這種飲酒方法後來傳到了日本,又被稱為水割(Mizuwari)。邱吉爾當上首相後,曾試著將威士忌加入蘇打水(氣泡水),這樣一來威士忌的燒喉感便會更加減退。雖然他不是第一個嘗試這樣的先驅,卻是帶動這種喝法流行的主要推行者,這種喝法放到現在也完全不過氣,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很潮」的舉動。
二十五歲那年,邱吉爾突然對文書方面產生極大興趣,遂離開軍隊並轉職成為一名記者,前往南非報導布爾戰爭。當時他已經患有嚴重酒癮,行李箱裡塞著四十瓶葡萄酒、十八瓶威士忌和十二瓶調和橙酒,讀者可能會很好奇,邱吉爾到底是怎麼把這些酒給塞進行李箱的,莫非他的行李箱是無底洞?他的同事也對此感到十分驚訝,嘲諷道:「他的居處酒庫存之多足以開店了。」
邱吉爾的首相之路
等到邱吉爾成為國會議員後,仍無法戒掉酒精,甚至因為壓力變大,而飲用更多酒精了。有一天,英國下議院召開會議,邱吉爾午餐時喝多了酒,醉醺醺地打著飽嗝,搖搖晃晃來到下議院開會,敵對黨派的女議員貝絲•布拉多克(Bessie Braddock)看不慣這個酒鬼,側著眼睛上下打量他,發出很是鄙視的嘆氣聲,邱吉爾找到位子坐下後,布拉多克也更換位置,一屁股坐在他旁邊,翹著腳抬著臉,不客氣地說:「溫斯頓,你喝醉了,醉得令人作嘔。」邱吉爾回道:「我親愛的貝絲,妳很醜,而且不是普通的醜,是真的很醜。我明天就不醉了,但妳仍然會很難看。」
其實,並不只是貝絲•布拉多克不爽邱吉爾的酗酒習慣,普遍議員亦是如此。邱吉爾雖然在三十三歲就入內閣,為國家貢獻了許多政績,不過正因為他的酗酒習慣,讓他政敵總是喜歡打著這個名號打壓他,使其遲遲無法走向首相大位。
二次世界大戰開打之後,提倡綏靖政策的張伯倫被迫辭去首相職務,國王喬治提名邱吉爾接替首相一職,但通過門檻必須達到議會的三分之二以上議員贊同,有些王親權貴反對邱吉爾任首相,打算聯絡一些議員投反對票。他們去找布拉多克,希望她加入反對邱吉爾的陣營,布拉多克直截了當地拒絕了。她說:「我全力支持邱吉爾,在這個危急的時刻,我想不出還有誰比他更適合領導英國,在我見過的人當中,他的勇氣智慧以及他的愛國心,無人能出其右。」
的確,邱吉爾雖然在私生活方面過得一蹋糊塗,種種邋遢行為惹人厭惡,但無庸置疑的是,他的愛國心堅若磐石、執行能力擎天架海、視野登高博見,他像是一名披著破舊斗篷的智者,外表髒破不堪、充斥著酒精與雪茄的臭氣,但任何人都知道,在關鍵的時刻,除了邱吉爾外,無人能擔此大業。
邱吉爾的「黑狗」
一九四○年,正是英國最黑暗的時刻,國內軍事壓力非常之大,法國已經舉手投降,蘇聯也潰不成軍,美國則坐觀虎鬥、不願干預。德國已經將大半個歐洲大陸吞進肚子,並對英國發起大規模空襲,誓將倫敦夷為平地。
正是在這個時候,邱吉爾透過接任英國首相,擔起守衛家園的重責大任。
邱吉爾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起敦克爾克大撤退行動,從納粹的包圍中拯救出三十三萬名生力部隊,為將來的長期抗爭提供了基礎;爾後又在不列顛空戰中打退了德軍來勢洶洶的空軍部隊,使德軍被迫放棄入侵英國本土;接著又和美國結成良好關係,保障後方物資源源不斷。邱吉爾憑藉一己之力,一次次地抵禦兇猛的進攻,扭轉了國家的逆勢,讓人們知道,在昏天暗地的歐亞大陸,仍有一盞明燈在北方照耀。
當然,可別以為邱吉爾就是一個激進、誓死不投降的老憤青,邱吉爾在戰爭期間非常痛苦,每一次戰役的損失,都讓他離黑暗越來越近,他曾吐露自己曾有多次自殺念頭,特別是在一九四○至一九四三年期間,他患上了頗為嚴重的憂鬱症,讓情況整個都不樂觀了。
邱吉爾的憂鬱症並非是後天養成的,而是遺傳,他的父親與女兒都是死於憂鬱症,想當然,邱吉爾原本就有憂鬱的可能性了,在經歷一個國家存亡的關鍵時期,更是讓他瀕臨崩潰,他在搭乘火車時,總是避免靠近月台邊緣,在搭乘輪船時,也都避免靠近船舷,以免自己的一時衝動,做出後悔的事情出來。邱吉爾總是惡趣味地將憂鬱症比喻成「黑狗」,為什麼呢?因為憂鬱症就像是陪伴自己的忠犬一樣,到哪裡都跟著你,怎麼甩都甩不掉它。
不過,聰明的邱吉爾很快就找出了自己的活路,他認為避免憂鬱症方法只有一個,那便是用酒精和雪茄模糊自己的視野,讓自己不再看到黑狗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