嶄新的一天
劉清彥(兒童文學工作者)
「向昨天學習,為今天而活,對明天懷抱希望。但最重要的是,不要停止探問。」~亞伯特.愛因斯坦。
「渴望穩定」是人的天性,小至個人的日常生活作息,大到社會的規範、制度和約定,甚至是各種世界組織的設置,都在努力維持狀態的穩定。因為穩定讓人有所依循和預期,可以進行各種計劃與安排,穩定也能帶來心理的安適和安全感,不致因為打亂了原本規律的節奏而手足失措。因此,我們有信心面對當下,卻常常對「明天」感到忐忑難安。
因為明天充滿「未知」,未知會帶來不確定與不安穩,未知也會令人猜疑和憂心。這種對未知的擔憂,在小孩身上更難以遁形。或許是天生氣質,也或許是後天環境使然,許多小孩常常陷在這種對未知的擔憂中,他們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擔心使他們裹足不前,甚至畏縮退卻;擔心也讓他們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盼望。
過去許多圖畫書都在呈現令小孩憂心忡忡的處境,然後為他們尋求脫困的方法,為他們建造勇敢面對未知的信心。然而這本書的創作者,卻直接帶領小孩穿越時空,進入未知的明天,讓他們在書中「預見」明天,用這樣的預見,來消弭小孩對未知無謂的負面想像和擔憂。
「明天,很有可能」是書名,也是書中反覆出現、引領小孩進入未知探尋的關鍵詞。也許意含著猜測,卻一點都不消極,反而像是一雙鼓勵前往的推手,溫柔的對書名頁上那個躺在床上,對明天一臉憂愁的小孩說:「別怕,去探索看看!」
於是,小孩的思緒和想像隨著文字的指引,走進了「明天」,看見一片蔚藍的晴空、可愛的松鼠,然後走進熙來攘往的街道,隨著仰視劃過天際的飛機,他的頭也高抬起來,越來越有自信和勇氣,在街區間來去穿梭,即使步調被打亂,甚至遇見出乎意料之外的事物,不但沒有被影響,還能沿路觀察嬉戲,引吭高歌,自得其樂。
小男孩這趟「明天,很有可能」的探索之旅,有可預期的如常,也有出人意外的相遇,但最重要的是繪者藍.史密斯在畫面上所呈現的想像和樂趣。從現實轉入想像,畫面也變得越瑰麗多彩,就連小朋友害怕的怪物都變得親切可愛。圖像隨著小男孩的探索和觀察,時而聚焦放大,讓我們看見平時可能忽略的細節;時而延伸擴展,開闊我們的視野,有機會學習更多新的事物(像是出現在圖像中的各國文字)。於是,那些原本令人擔憂的未知與未見之事,全部昭然若揭,讓這趟明日的探索之旅充滿了活潑有趣的音樂性。
不僅如此,這本書的文字也洋溢著音樂。作者戴夫.艾格斯是個諳熟搖滾樂的人,他以歌詞的格律和節奏來結構整本書的文字,還將Cousin Tod、Mountains of Time和 Oceans of Faces 幾首樂曲的句子和象徵意義放入其中。這樣的設計產生出唸讀的韻律和趣味,讀著讀著,原本眉頭深鎖、抑鬱寡歡的小孩,也會不禁會像書中小男孩一樣展顏歡笑,開懷歌唱,不再為明天擔憂,甚至懷抱迫不急待迎接它的盼望。
聖經上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畢竟,為那些未知的事擔心無濟於事,倒不如像愛因斯坦所言,好好汲取昨日的經驗和教訓,歡歡喜喜為今天努力,然後用笑臉展望和迎接明天。
因為每個明天,不論如何,都是嶄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