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的管理挑戰》出版於1999 年,代表著在這之前,杜拉克已經看見未來世界潮流的主要變動趨勢,唯有了解明日重大議題,才能據以制訂策略。
因應烏卡不確定、動態而複雜的世界挑戰,管理需要更多彈性及創新思維,這正是杜拉克特別強調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工作者及創新的原因。
「變革、轉型、創新」一直是管理的重要議題,變革無可避免,如何克服對變革的阻力,有效推動變革、轉型,持續受到企業經營者的關注。杜拉克指出:「變革無從管理,我們只能走在變革之前。」
明日的「熱門」議題
本書專門討論明日的「熱門」議題,也就是那些必定會成為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必定?沒錯。因為這不是一本談預測、論未來的書。本書探討的諸多挑戰與問題,已出現在每個已開發國家,以及大多數的新興國家(如韓國或土耳其)。我們已經能確認、討論、分析這些挑戰與問題,並提出對策。有些地方已有一些人在努力處理這些挑戰與問題,但至今極少組織與高階主管那樣做。今日能因應這些挑戰,從而為自己及組織作好準備、迎向新挑戰的人,將是主導明日的領導人;而袖手旁觀,等到這些挑戰真的成為「燙手」問題的人,很可能會遙遙落後,也許永遠追趕不及。因此,本書呼籲人們起而行動!
這些挑戰不是今日才出現,也很不尋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和今日人們接受之事與成功之事相互抵觸,扞格不入。我們生活在一個劇烈變遷的時期,變化的激烈程度也許還超過19 世紀中葉迎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或是經濟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結構性變革。閱讀本書可能讓許多人感到困擾與不安,如同我在撰寫本書時的感受。因為在諸多情況下(例如已開發國家生育率驟降,或最後一章〈自我管理〉中探討的個人及其受雇組織遭到的挑戰),新的現實情況及其需求,有賴於人們逆轉上一世紀成效良好的政策,甚至是改變組織與個人的心態。
本書探討的是管理,刻意略過商業上的挑戰,甚至略過非常重大的議題,例如歐元是否會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或是接替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這兩者是19 世紀最成功的經濟發明)而起的將是什麼,本書都沒有著墨。本書刻意不討論經濟,雖然基本的管理變革(例如知識興起成為經濟的主要資源),必定會使激進的新經濟理論和新經濟政策應運而生。本書也不討論政治,即使是俄羅斯能否恢復政治、軍事、經濟的強權地位等重大議題。本書只關注管理議題。這麼做自有道理。本書談論的議題,舉凡新的社會、人口結構與經濟的現實情況,都不是政府有能力好好處理的。這些議題對政治有深遠的影響,卻不是政治議題,不是自由市場能處理的議題,也不是經濟理論或經濟政策方面的議題。它們是管理階層和個別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士或高階主管才能處理、解決的議題。當然,這些議題會在每個已開發和新興國家的政壇上受到熱烈討論,但議題的解決方案,有賴於個別組織及管理階層,和組織內各個知識工作者(尤其是各個高階主管),共同努力成事。當然,這些組織中有許多是企業。而受到前述挑戰所影響的許多知識工作者,將是企業員工,或是和企業共事的人。然而,本書著重的是管理,而不是企業管理。書中提出的挑戰,影響今日社會的所有組織。其實其中有些挑戰,對非商業組織的影響甚至更大,只因為許多非商業組織(如大學、醫院、尤其是政府機關),比企業更僵化、更缺乏彈性,而且更深陷在昔日的觀念、假設與政策之中,甚至是糾結在更久遠的19 世紀的假設之論裡,大學就是這樣。
如何使用本書?我建議讀者一次閱讀一章,因為各章的篇幅都相當長。讀完後先問:這些議題與挑戰,對我們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來說,意味著什麼?當你徹底思考過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這個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將本章提到的挑戰轉化為良機?」
然後放手去做!
作者簡介:
彼得˙杜拉克
彼得˙杜拉克生長於一個文化環境優越的家庭,薰陶於猶太– 基督教信仰傳統。1937 年移居美國,2002 年6 月20 日榮獲美國「總統自由勳章」。
杜拉克一生好學、敏思、善察、能析;筆耕不輟,以逾40 部著作享譽世界;治學精進、不拘框條,觸類旁通、不落窠臼。他早年學金融,1931 年獲法蘭克福大學法學博士。經濟學上,他尊敬凱因斯(John M. Keynes 1883-1946),但跟隨熊彼德(Joseph A. Schumpeter 1883-1950)。政治學上,他主張多元化和去中心化,對極權主義持嚴肅的批判態度。他對存在主義哲學與生存神學,特別是齊克果(S. Kierkegaard 1813-1855)的思想研究,造詣頗深。
杜拉克自稱為「旁觀者」,始終持守立場清醒、思維冷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以及責任意識。做為「社會生態學家」,他具有明心慧眼、洞察力強,為世人的社會與組織守望的美德、正直與良知,勇於在批判中追求創新。他創立了「現代管理學」,主張管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走「知信行」合一之路,因此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和「管理大師中的大師」。
杜拉克在世近一個世紀。他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從科學技術變革到思想理念革新的過程;目睹從工業時代進入智識(知識)時代、資訊時代的變化;親歷從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後現代知識型社會的變遷;對所有經歷的變化以及21 世紀的人類發展,他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見。今天,我們能夠深切感知到他的貢獻永不止於20 世紀,對未來世界的發展與變化,杜拉克的思想必定會產生更加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譯者簡介:
侯秀琴
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系學士、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中時晚報、時報出版公司、天下文化出版集團《哈佛商業評論》特約譯者。譯作有:《中國大趨勢》、《大移轉》、《雪球:巴菲特傳》(合譯)、《西方憑什麼》(合譯)等。
章節試閱
第1 章
管理學的新典範
引言:
假設為何重要?
有關現實(reality)的一些基本假設,是管理學之類的社會科學的典範(paradigm)。在這個領域內的學者、作者、教師和實務工作者,通常會下意識地抱持那些基本假設。而那些假設大致上決定了相關學科的學者、作者、教師、實務工作者等認定的現實是什麼。
對現實的基本假設,決定學科的關注焦點,決定一門學科對什麼是「事實」(fact)的看法,還界定了整個學科的主題範疇。那些假設也大致決定了學科要對什麼置之不理或撇在一旁,視之為「惱人的例外」(annoying exception)。它們決定某個學科要關注什麼,以及忽略或漠視什麼。
傅麗德(Mary Parker Follett, 1868 ∼ 1933)1 是最具洞察力的早期管理學者,她的遭遇是個好例子。由於傅麗德的假設不符合在1930 和1940 年代初興的管理學所認定的現實,她於1932 年過世之前,甚至被視為「不存在的人」(“nonperson”),她的研究也被湮沒了至少25 年之久。然而,我們現在知道,她對社會、人們和管理的基本假設,遠比當年管理學界人士依據的假設,以及今日的大部分假設,都要更接近現實。
然而,假設雖然重要,卻鮮少受到分析、研究和質疑,甚至很少有人能清楚說明。
「假設」對管理學這類社會學科的重要性,實際上遠比「典範」對自然科學來得大。典範(即主流的一般理論)對自然宇宙沒有影響。不論典範是主張太陽繞著地球轉,或是反過來說地球繞著太陽轉,對太陽與地球都毫無影響。自然科學研究的,是物體的運作方式,但管理學之類的社會學科,研究的是人與人類組織的行為。因此,實務工作者的行動與作為,往往是依據學科的假設。更重要的是,自然科學的現實就是物質的宇宙及規律,並不會發生變化(若有變化,也要歷經千萬年,而不會在數百年或只是數十年之間就發生)。社會的宇宙沒有這種「自然律」,因此會不斷發生變化,這表示可能昨日還是正確的假設,今日已站不住腳,而且全然誤導人們。
近來大家都在宣揚, 團隊是進行各種任務的「正確」組織。﹝我早在1954 年就開始宣揚團隊,更在1973 年出版的《管理: 任務、責任、實務》(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 一書中提倡團隊。﹞目前關於團隊的正統觀點,依據的是一個基本假設:(必定)有一種正確的組織。自1900年左右,法國的費堯(Henri Fayol)與德國的拉德諾(Walther Rathenau)率先思考組織以來,幾乎所有管理學者與大多數的實務工作者,都秉持這個假設。最重要的,倒不是團隊是否就是「答案」(迄今沒有太多證據可資證明),但就像稍後會討論到的,有一種正確組織的基本假設,再也站不住腳了。
因此,像管理學這類社會學科中,最重要的是基本假設。而基本假設的改變,更是事關重大。
直到1930 年代才真正展開的管理學研究,從一開始,關於管理的現實,大多數學者、作者與實務工作者,抱持兩套基本假設:
其中一套假設構成管理學科的基礎:
(1)管理就是企業管理。
(2)(必定)有一種正確的組織。
(3)(必定)有一種管理人員的正確方法。
另一套假設構成管理實務的基礎:
(1)技術、市場與最終用途,都是既定的。
(2)管理的範圍由法律界定。
(3)管理的焦點是組織內部。
(4)由國家疆界界定的經濟體,是企業(enterprises)㊀和管理的「生態環境」。
這個時期的大部分時間(至少直到1980 年代初期為止),除了第1 則假設以外,這些假設都很接近現實,足以用來進行研究、撰述、教學或管理的實務工作。如今,這些假設都已過時而變得無用,幾乎淪為被嘲諷的對象。它們現在和現實遠遠脫節,以致成為理論的障礙,更是管理實務嚴重的絆腳石。現實正快速和那些假設宣稱的情況背道而馳,因此,現在正是時候,來仔細檢視那些假設,並嘗試建構一套新假設,以供管理學的研究與實務運作。
第1 章
管理學的新典範
引言:
假設為何重要?
有關現實(reality)的一些基本假設,是管理學之類的社會科學的典範(paradigm)。在這個領域內的學者、作者、教師和實務工作者,通常會下意識地抱持那些基本假設。而那些假設大致上決定了相關學科的學者、作者、教師、實務工作者等認定的現實是什麼。
對現實的基本假設,決定學科的關注焦點,決定一門學科對什麼是「事實」(fact)的看法,還界定了整個學科的主題範疇。那些假設也大致決定了學科要對什麼置之不理或撇在一旁,視之為「惱人的例外」(annoying exception)。它們決定某個...
作者序
【導讀】
改變思維,解放心靈,自由創新,啟動個體釋放能量,尋求企業活路及發展!
陳家聲 教授
辨識「灰犀牛」——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如果產業環境的變化對你而言都是「黑天鵝」,代表你未能掌握時代潮流的趨勢,缺少對世界、產業及社會變化的覺察;因為看不清楚時代潮流變化的趨勢,所以我們不知道有多少「灰犀牛」正朝著我們奔來。如果僅抱持著「灰犀牛」的想法,也不足以因應世界的變動,需要進一步辨識、確認什麼樣的大犀牛正奔向我們,我們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變遷趨勢,走在時代前沿。這些灰犀牛,可以理解為杜拉克所稱的明日「熱門」議題,
也就是會成為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21 世紀的管理挑戰》出版於1999 年,代表著在這之前,杜拉克已經看見未來世界潮流的主要變動趨勢,唯有了解明日重大議題,才能據以制訂策略。
重新檢視管理的思維與典範
思考產業目前所遭遇的問題,大概在十年前就已經註定。特別是產業結構調整及企業轉型;同樣的,當下個人面臨的問題,也代表個人現有的能力或本事,不足以解決問題。杜拉克大師在書中陳述:「許多非商業組織(如大學、醫院,尤其是政府機關),比企業更僵化、更缺乏彈性,而且更深陷在昔日的觀念、假設與政策之中,甚至是糾結在更久遠的19 世紀的假設理論裡,大學就是這樣。」
從社會對教育、醫院及政府組織等抱怨,反映出:超過半世紀以來,這些機構似乎沒有進化,傳統商業組織亦然。這些組織的問題似乎很難要他們自我革新,能夠推動組織變革的唯有「個體」,特別是「知識工作者」。杜拉克非常重視個體的力量,他們是推動企業及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
思考傳統組織管理的假設,主要為工業時代的思維,強調標準化、大量製造的生產模式,組織的穩定、標準的工作、領導威權與控制等作法,已經無法因應產業環境及社會的巨變。而且僅重視企業組織的內部管理,忽略組織的存在與社會的互動及關連,當然也不具備社會生態系統的思維。這也是本書使用「管理」挑戰,而放棄「企業管理」的狹隘思維。
「管理」是為了組織能獲得成果而存在,必須先設定明確的意圖才能產生成果,並透過整合組織內部與外部資源,以獲得期望的成果。不論是企業、教會、大學、醫院,或是任何組織,「管理」是使組織能在外部產生成果的工具。簡言之,「管理」是要創造社會價值,滿足顧客的價值。
以正向成長思維擁抱變革與創新
因應烏卡不確定、動態而複雜的世界挑戰,管理需要更多彈性及創新思維,這正是杜拉克特別強調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工作者及創新的原因。不論對個體或企業組織而言,「問題」是學習成長的功課;問題需要解決,解決問題是壓力釋放,也是鍛鍊「本事、競爭力」的機會。但在企業組織或社會裡,常見的是管理者抱怨員工能力、態度不好,老闆抱怨主管素質及能力差。多數人碰到問題,都把矛頭指向別人、外部因素,抱怨產品、服務等,挑起爭端,歸罪別人,把有用的精力用在製造衝突,卻未能解決問題、鍛鍊本事,我們需要以「正向成長思維」看待問題及挑戰。
「變革、轉型、創新」一直是管理的重要議題,變革無可避免,如何克服對變革的阻力,有效推動變革、轉型,持續受到企業經營者的關注。杜拉克指出:「變革無從管理,我們只能走在變革之前。」對管理階層來說,21 世紀最重要的挑戰是——讓他們的組織成為變革領導者。這樣的組織把變革視為良機,主動尋求變革,懂得如何找到正確的變革之道,也知道如何使變革在組織內外都發揮效能。這會顯示在最後一章有關知識工作者的「自我管理」要求,有非常實用的學習技巧介紹。
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重溫杜拉克大師的作品,重新檢視當前企業管理的思維與理論。全書架夠與描述非常簡潔、易讀,因此,特別推薦給管理實務工作者及研究者。
本文作者為台大管理學院
商學研究所教授
【自序】
|前言|
明日的「熱門」議題
讀者可能會問,在這本談論管理挑戰的書中,怎麼看不到有關競爭策略、領導力、創意、團隊合作、技術的討論?還有,當今的「熱門」議題何在?但本書不包含那些議題,是有原因的。
本書專門討論明日的「熱門」議題,也就是那些必定會成為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必定?沒錯。因為這不是一本談預測、論未來的書。本書探討的諸多挑戰與問題,已出現在每個已開發國家,以及大多數的新興國家(如韓國或土耳其)。我們已經能確認、討論、分析這些挑戰與問題,並提出對策。有些地方已有一些人在努力處理這些挑戰與問題,但至今極少組織與高階主管那樣做。今日能因應這些挑戰,從而為自己及組織作好準備、迎向新挑戰的人,將是主導明日的領導人;而袖手旁觀,等到這些挑戰真的成為「燙手」問題的人,很可能會遙遙落後,也許永遠追趕不及。
因此,本書呼籲人們起而行動!
這些挑戰不是今日才出現,也很不尋常。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和今日人們接受之事與成功之事相互抵觸,扞格不入。我們生活在一個劇烈變遷的時期,變化的激烈程度也許還超過19 世紀中葉迎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或是經濟大蕭條(the GreatDepression)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引發的結構性變革。閱讀本書可能讓許多人感到困擾與不安,如同我在撰寫本書時的感受。因為在諸多情況下(例如已開發國家生育率驟降,或最後一章〈自我管理〉中探討的個人及其受雇組織遭到的挑戰),新的現實情況及其需求,有賴於人們逆轉上一世紀成效良好的政策,甚至是改變組織與個人的心態。
本書探討的是管理,刻意略過商業上的挑戰,甚至略過非常重大的議題,例如歐元是否會取代美元,成為世界主要貨幣,或是接替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這兩者是19 世紀最成功的經濟發明)而起的將是什麼,本書都沒有著墨。本書刻意不討論經濟,雖然基本的管理變革(例如知識興起成為經濟的主要資源),必定會使激進的新經濟理論和新經濟政策應運而生。本書也不討論政治,即使是俄羅斯能否恢復政治、軍事、經濟的強權地位等重大議題。本書只關注管理議題。
這麼做自有道理。本書談論的議題,舉凡新的社會、人口結構與經濟的現實情況,都不是政府有能力好好處理的。這些議題對政治有深遠的影響,卻不是政治議題,不是自由市場能處理的議題,也不是經濟理論或經濟政策方面的議題。它們是管理階層和個別的知識工作者、專業人士或高階主管才能處理、解決的議題。當然,這些議題會在每個已開發和新興國家的政壇上受到熱烈討論,但議題的解決方案,有賴於個別組織及管理階層,和組織內各個知識工作者(尤其是各個高階主管),共同努力成事。
當然,這些組織中有許多是企業。而受到前述挑戰所影響的許多知識工作者,將是企業員工,或是和企業共事的人。然而,本書著重的是管理,而不是企業管理。書中提出的挑戰,影
響今日社會的所有組織。其實其中有些挑戰,對非商業組織的影響甚至更大,只因為許多非商業組織(如大學、醫院、尤其是政府機關),比企業更僵化、更缺乏彈性,而且更深陷在昔日的觀念、假設與政策之中,甚至是糾結在更久遠的19 世紀的假設之論裡,大學就是這樣。
如何使用本書?我建議讀者一次閱讀一章,因為各章的篇幅都相當長。讀完後先問:這些議題與挑戰,對我們組織、對我這樣的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來說,意味著什
麼?當你徹底思考過後,再問:「我們的組織和我這個知識工作者(或專業人員、高階主管)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將本章提到的挑戰轉化為良機?」
然後放手去做!
彼得.杜拉克
1999 年元旦於美國加州克萊蒙市
【導讀】
改變思維,解放心靈,自由創新,啟動個體釋放能量,尋求企業活路及發展!
陳家聲 教授
辨識「灰犀牛」——明日重大挑戰、攸關生死存亡的核心關鍵議題
如果產業環境的變化對你而言都是「黑天鵝」,代表你未能掌握時代潮流的趨勢,缺少對世界、產業及社會變化的覺察;因為看不清楚時代潮流變化的趨勢,所以我們不知道有多少「灰犀牛」正朝著我們奔來。如果僅抱持著「灰犀牛」的想法,也不足以因應世界的變動,需要進一步辨識、確認什麼樣的大犀牛正奔向我們,我們才能順應時代潮流,掌握變遷趨勢,走在時代前沿。這些灰犀牛,可以...
目錄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導讀 改變思維、解放心靈、自由創新、
啟動個體釋放能量,尋求企業活路及發展! 陳家聲
致謝
序言 明日的「熱門」議題
第1 章 管理學的新典範
引言:假設為何重要/假設1:管理就是企業管理/假設2:有一種正確的組織/
假設3:有一種管理人員的正確方法/假設4:技術與最終使用者是既定的/
假設5:管理的範圍由法律界定/假設6:管理的範圍由政治界定/
假設7:管理的領域是組織內部
第2 章 策略的制定:依據新事實
引言:為何需要策略/ 1. 生育率驟降/ 2. 所得分配的變化/ 3. 全球競爭力/
4. 經濟現實與政治現實兩者漸行漸遠
第3 章 領先變革
引言:領先變革/ 1. 變革的政策/ 2. 創造變革/ 3. 前期測試/ 4. 變革與持續/
5. 創造未來
第4 章 資訊的挑戰
引言:新資訊革命/ 1. 重心從「科技」轉到「資訊」/ 2. 企業需要的資訊/
3. 高階主管需要的工作資訊
第5 章 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
1. 勞力工作者的生產力/ 2. 我們所知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
3. 技術工作者/ 4. 知識工作成為一個系統/ 5. 公司的治理
第6 章 自我管理
1. 我的長處是什麼/ 2. 我適合做什麼工作/ 3. 我有什麼貢獻/
4. 建立關係的責任/ 5. 你的後半生/
總序 功能正常的社會和博雅管理 邵明路
總序 向一位跨世紀的大師致敬 許士軍
導讀 改變思維、解放心靈、自由創新、
啟動個體釋放能量,尋求企業活路及發展! 陳家聲
致謝
序言 明日的「熱門」議題
第1 章 管理學的新典範
引言:假設為何重要/假設1:管理就是企業管理/假設2:有一種正確的組織/
假設3:有一種管理人員的正確方法/假設4:技術與最終使用者是既定的/
假設5:管理的範圍由法律界定/假設6:管理的範圍由政治界定/
假設7:管理的領域是組織內部
第2 章 策略的制定:依據新事實
引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