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作者對胡劉雙方力量對比的分析:「胡錦濤政權掌握全球數量最多的、數百萬的軍警憲特,擁有各國政府望塵莫及的財政收入,焉能不睥睨全球、不可一世?而劉曉波呢,除了一支筆之外一無所有,連他的人身自由都被胡錦濤剝奪了」;「劉曉波並不將胡錦濤當作敵人來看待,但劉曉波的獲獎,確實顯示了『劉曉波打敗胡錦濤』的這一結果。」作者在書中向胡錦濤提出了反敗為勝的諍諍建言:「歷史給了胡錦濤以絕佳的機會,來成就像劉曉波那樣偉大的、甚至比劉曉波更加偉大的事業。我的建議是:第一,釋放劉曉波、陳光誠、師濤、譚作人、劉賢斌等良心犯,廢除勞動教養等侵犯基本人權的惡劣制度。第二,為“六四”屠殺以及中共建政以來所有的暴行公開道歉,並啟動真相調查與國家賠償程式。第三,拆除對準臺灣的上千顆導彈,承諾不使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允許達賴喇嘛回到西藏,允許熱比婭回到新疆,並在西藏、新疆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香港和澳門實現真正的自治。以此三步為契機,啟動長期停滯的政治體制改革,實現憲政共和。那樣的話,最後的結局便是雙贏:胡錦濤就不再是一個可憐又可恥的失敗者,而與劉曉波一樣,也是光榮而偉大的勝利者。」至於為什麼及怎樣啟動長期停滯的政治體制改革、實現憲政共和,本書46篇文章及5個附錄有大量的實例記述及深入的分析。
作者簡介:
余杰,被讀者看作敢於說真話的中國作家之一,也是一名關注言論自由、公民權益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公共知識份子。余杰在文學創作、政治評論和人文學術研究方面都有所建樹。近年來,關注點集中于近代思想史和學術史、基督教信仰、知識份子的精神變遷、中國社會的轉型等方面。一九九八年,處女作《火與冰》被席殊讀書俱樂部評為 「十大好書」(文學類)之一;二○○○年,評論《為自由而戰》獲《亞洲週刊》(英文版)「年度最尖銳評論獎」;二○○二年,獲紐約萬人傑基金會之「萬人傑文化新聞獎」;二○○三年,入選美國國務院「國際訪問者計畫」;二○○四年,入選法國外交部訪問學者;二○○六年,長篇小說《香草山》獲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基金會之「年度文藝獎」;二○○八年,入選德國外交部及歌德學院訪問學者。先後赴歐美及港臺數十所大學訪問和演講。出版《從柏林圍牆到天安門》、《泥足巨人》(允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