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數觀測錄》,原書一冊,不分卷。民國王裁珊撰。現據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鉛印本重排。
原稿書端題《斗數別錄》,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出版時,改題為《斗數觀測錄》,未署作者姓名。心一堂術數古籍珍本叢刊編校小組據原書內文作者王裁珊之自述生平,確定為民國王裁珊撰。
王裁珊,號觀雲主人、品石山房主人,民國直隸北平市(今北京)人。據其遺稿《斗數觀測錄》中的出版前言及內文,王氏生於清末光緒庚子(一九零零年)前,約於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一九三八─一九四八)之間,卒於直隸北平(今北京)西郊。王氏性穎悟,喜讀書。民國九年(一九二零),因見農戶困苦,遂把其在京南二百畝之家業田地悉數贈與農戶,故其以慷慨好義、濟人樂施而聞名於當時北平。王氏又酷嗜命理、堪輿、占卜等術數,尤用工於紫微斗數,多有發明。著述有《斗數宣微》(初集)、《斗數宣微第二集》、《斗數觀測錄》(或名《斗數別錄》、《斗數宣微第三集》)。王氏於民國戊寅年(一九三八)完成《斗數觀測錄》,本書手稿是雷氏在同年(一九三八)秋於北平(今北京)拾得。又據本書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的出版前言,王氏已於十餘年前歿(沒)於西郊。故此,王氏極有可能在一九三八年卒於北平,時值抗日戰爭,北平淪陷。
紫微斗數,相傳為宋代陳希夷所創。考明代《續道藏》所載之《紫微斗數》三卷,其內容與後來的《合併十八飛星紫微斗數全集》(明嘉靖序,明版清刷本,虛白廬藏本)中的十八飛星相同。故云傳自陳希夷當是偽託。紫微斗數應為明代從十八飛星演變而來。明清兩代,我國各地流行之星命學主流是星平學,即主要以星學(七政四餘)及子平學(徐子平之八字學)合參,或單獨以七政四餘學、子平學論命。而其他的星命學系統如河洛理數、各種神數(如皇極數、鐡板神數等)、紫微斗數等,則屬於非主流的星命學系統。其中紫微斗數,坊間流行的明清古籍,除《續道藏》所載之《紫微斗數》三卷外,便只有《合併十八飛星紫微斗數全集》及《紫微斗數全書》兩種。(尚有失傳第三種飛星斗數《地星會源》、珍稀「紫微斗數」舊鈔秘本:《斗數綱要》、《斗數秘鈔》、《紫微斗數之捷徑》、《斗數演例》等,俱已輯入本叢刊第一輯,經已出版。)
王氏三本紫微斗數著作:《斗數宣微》(初集)、《斗數宣微第二集》、《斗數觀測錄》,乃紫微斗數術中承先啟後的重要著作。本書上承明清兩代之《合併十八飛星紫微斗數全集》及《紫微斗數全書》二書,對紫微斗數術的安星法、推斷原則及方法加以訂正、整理、簡化:如將紫微斗數古書中一百多星曜訂正為六十四位,統一不同的安星法則;以及通過對當時時人推命經驗的歸納,對紫微斗數古籍中的論說加以訂正及發展,其中王氏提出「十二宮假借拆用」等法,以及嘗試把原只為命理而設計的紫微斗數術推演應用到堪輿、占卜之上,都是紫微斗數術上的發明及發展。王氏著作中對紫微斗數的訂正、整理、簡化、發明,不單對《合併十八飛星紫微斗數全集》及《紫微斗數全書》兩種內容艱澀難懂、編排紊亂的古籍起了導讀及入門的作用,引起了民國及後來更多的讀者對當時已式微的紫微斗數術產生興趣研究,下開後來《斗數命理新編》(張開卷著,一九四九)及港台大量研究紫微斗數的書籍出版,使紫微斗數成為近數十年香港、臺灣、海外華人等地區的主流推命術,現今不少紫微斗數流派也受王氏發明的紫微斗數「十二宮假借拆用」的影響。
王氏《斗數觀測錄》承接《斗數宣微》(初集)、《斗數宣微第二集》二書,對紫微斗數星曜性情、性質、推算之理,斗數在堪輿、占卜上之應用,「十二宮假借拆用」等法,皆有比王氏前二書有更深入、細緻的推演及更多發明,並有大量斷騐解說。可說是王氏三本紫微斗數著作中最重要的一本。然而,王氏三本紫微斗數著作中,唯《斗數宣微》(初集)、《斗數宣微第二集》二書坊間尚有流傳,其遺作《斗數觀測錄》則一直鮮為人知。《斗數觀測錄》於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在北平出版,時值內戰及政局動盪,出版後流通極為稀少,至今雖只六十餘年,幾已湮沒無聞。
《斗數觀測錄》原書出版時因條件所限,錯訛較多。心一堂特將全書重新排版,更正明顯錯訛之處。為令《斗數觀測錄》不致湮沒,仿原書版式重排精印出版,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