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1 項符合
BartMoore-Gilbert
的圖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後殖民理論:語境 實踐 政治
內容簡介
近來圍繞著文化分析後殖民模式的地位和價值有諸多爭論。後殖民理論在幾個方面受到挑戰:在其跨學科的能力方面,其慣常定位的政治方面,以及其對其他類型後殖民分析內在的權力意願,而這些分析許多都比後殖民理論本身出現的時間更早。隨之而來的爭辯常常是如此熱烈甚至是個性化的。以致於這些被爭辯的問題自身反而被模糊了。 在這部至今可說是對這一領域最全面明白的概覽性著作中。巴特?穆爾吉爾伯特系統地探討了針對後殖民理論提出的反對意見,揭示了爭論雙方觀點的單一和誇大之處。他詳盡地提供了在歷史上西方傳統的研究文化與殖民關系方法的慣常做法,繼之又探詢了對這些問題另類形式後殖民分析的產生。他還從被稱為歐洲中心論的觀點到惑亂的散文風格各個方面,極為細心地介紹了後殖民理論三位主要代表人物(加亞特里?斯皮瓦克、愛德華?賽義德和霍米」巴巴)的復雜而費解的著作,並考慮到他們所遇到的批評。最後他慮及後殖民分析或許與各種壓迫史相關的方向,考察這樣一種混雜的理論是如何在文化非殖民化的連綿斗爭中可以與聯合和結盟的政治問題共容。
目錄
《當代學術棱鏡譯叢》總序 致謝 序言 第一章 後殖民批評還是後殖民理論 質疑後殖民 後殖民批評還是後殖民理論? 宗主國中對「帝國文化」的研究,1945—1980年 宗主國中對後殖民文學的研究,1965—1980年 第二章 愛德華·賽義德:《東方主義》及其他 《東方主義》中的矛盾 解讀《東方主義》 《東方主義》之外:文化、帝國主義、人道主義 第三章 加亞特里·斯皮瓦克:解構的曲解 對後殖民理論的解構實踐 在後殖民框架中「直率的」女性主義 結論:斯皮瓦克的「崩潰中重現」 第四章 霍米·巴巴:「巴別塔式的展現」 現代性、後殖民與後現代 「無源主體」:主體性、抵抗、政治 「驚人的騙局」:後殖民理論與精神分析政治 第五章 後殖民批評與後殖民理論 後殖民理論與後殖民批評 結論 後殖民的未來:分崩離析 索引 譯者後記
序
盡管近年來在重新規划傳統學科的樣式以及文化分析的模式方面,後殖民研究取得了許多成績,但現在仍然遇到了眾多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表現在越來越多的來自專業以外的批評意見和專業內部不斷增加的意見分歧。本書主要探討有關後殖民理論最近的爭論,在有些人看來,顯然以後殖民理論為一方以對後殖民理論的批評為另一方,雙方的差異愈益明顯。我的書把後殖民理論當作剛剛形成的學問,值得注意的是它在方法論上與法國的「高雅」理論——尤其是與雅各·德里達、雅各·拉康和米歇爾·福柯的理論有關聯。實際上後殖民理論就是指愛德華·賽義德、加亞特里·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的著作。這是法國的「高雅」理論對後殖民分析的「涉入」,或許引起了現在許多最熱烈的批評論辯,激起了贊同和反對各持一端的意見。表示贊同態度的代表作是羅伯特·揚的《白人神話》(1990),在他後來寫成的《殖民欲望》(1995)一書中宣稱「在歷史著作中有一種新的發展線索」,稱後殖民理論家有「神聖三劍客」的三個主要人物。揚認為,賽義德、斯皮瓦克和巴巴對有重大文化一政治意義的國家、文化和種族間的關系重新作了激進的界定。相反,諾貝爾獎得主德里克·沃爾科特用一種病態的語調指責法國人的理論,這種語調在通常對後殖民理論持批評態度的人中司空見慣。沃爾科特抱怨「法國的評論像死魚一樣」已經「發臭」「腐爛」,他認為:「這讓人相信魔鬼也是法國人。」 在前四章中,純系為了使之明確並攸乎根本,我要采納在後殖民理論與范圍更廣的後殖民批評雙方之間已經形成的划分較為明晰的做法。不過,即使在這一階段我也要強調,我不會認為這兩者之間的區別是絕對的。確實如此,相信兩者之間的划分不可能是絕對的看法,使我在本書的後半部分試圖在後殖民理論的熱情支持者和激烈反對者之間達成某種共識,並將廣義上的後殖民理論和後殖民批評協調起來。比如,就像我在第二章中要詳加闡述的那樣,賽義德的經歷表明,他在不斷地對某些「高雅理論」感到失望,而正是這些理論幫助他寫成了《東方主義》一書(《東方主義》(Orientalism)中文譯本書名改為《東方學》,王宇根譯,三聯書店1999年出版。對書名的翻譯國內學術界有不同看法,詳見《讀書》雜志2000年第四期羅厚立文「東方主義』與『東方學』」。——譯者注)。差不多就在這部有創見的著作出版後不久,賽義德開始有所變化,以致他在十年後正致力於在他的著作與「英聯邦」文學研究中的一些新觀點之間找到共同點(所謂「英聯邦」文學研究是指站在殖民主義立場研究英聯邦范圍內的文學活動,而賽義德的《東方主義》一書則持反殖民主義觀點。它們之間的政治傾向本是互相對立的。——譯者注)。 我並不是要說,後殖民批評在臆想和程序方面既帶有幼稚的實證主義傾向又帶有純粹的經驗主義傾向。盡管後殖民批評通常是以不同的較易理解的語言表述出來的,因而它就不像後殖民理論那樣讓讀者感到難懂,但它通常也是或明或暗高度理論化的(在許多後殖民批評中的馬克思主義者以及傾向馬克思主義的學者中尤其明顯)。不管怎麽說,正如巴巴拉·克里斯琴所說,「理論」不必被西方人和非西方人(或是西方人中的主流階層和非主流階層)以同一種方式理解。因此,我也不想斷言,在以理論為一方實際批評為另一方兩者之間有某些截然的界限。賽義德、斯皮瓦克和巴巴都在用與許多後殖民批評家相似的方式致力於對文本與話語進行「實證」分析。最後,我也不想調和後殖民理論與後殖民批評,以為它們雖不一樣但其內部有一致的活力。正如我們在書中將要看到的那樣,在臆想、取向以及程序幾個方面它們分為分析的兩個分支領域,有時就是其各自的內部也是自相矛盾的。 有一個例證可以兗分證實這一論點,這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分柝的居殖民模式中居於何種地位的爭論。在後殖民理論的陣營內,斯皮瓦殼極力主張馬 思主義分析方法(包擂其「經濟」的部分)的遙用與有效,而巴巴卻持敵視態度。相比較而言,賽義德則歸依不定。我們將看到,他在其東方芏義的組合中不提馬殼思的名字,但同時他又在著述生涯中深受馬殼思主義「文化」部分扣影響,不過是有所取畲地這樣做。後殖民芏義批評家和其他對文化與帝國主義關系有興趣的人也同樣對此態度不一。支賈茲·阿赫默德、阿里夫·德里克、本尼塔·帕里、欽維祖(Chinweizu)、恩古吉·瓦·辛格(Ngugi Wa Thion-go)和尼爾·拉扎勒斯極力主張,重新采用馬克思主義,以此作為規范後殖民分析中經常討論到的許多問題的最佳方式。另外在論及各種像C.L.R.詹姆斯、埃米·塞澤爾和弗朗茲·法依這樣的早期批評家時,假如有時會感到矛盾費解,這時馬克思主義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相反,像沃爾·索因卡、克里斯托弗·米勒、保羅·吉爾羅伊和羅伯特·揚這些身份各異的人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把馬克思主義看作早期西方人道主義試圖對社會發展和文化分析模式做「普遍」闡釋的反映,而這種闡釋在解釋非西方語境的特征和差異時就時常有關公正。 ┅┅
詳細資料
ISBN:9787305036644叢書系列: 當代學術稜鏡譯叢‧新學科系列 規格:205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2版 出版地:大陸
作者:覃宜明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3-01
66折: $ 238
作者:王怡仁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8-12-01
66折: $ 726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4-02-14
66折: $ 581
作者:張凱文
出版社:羿勝國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4-23
66折: $ 165
作者:安正鳳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09
$ 299
作者:山田ヒツジ
出版社: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5
$ 198
作者:羅伯.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01-26
$ 316
出版社:中華文化總會
出版日期:2025-01-08
$ 270
作者:豐田實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20
$ 175
$ 93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作者:葉向林Noah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4
$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