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改變我們如何學習的科學Grasp
不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者,任誰都適合拿這本書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學習歷程,持續探討如何讓教育變得不一樣。——東華大學校長 趙涵捷
這是一本具開創性,研究人類如何學習的科學之書,
以及我們該如何善用這些科學,來發掘個人和社會的真正潛能。
身為麻省理工學院(MIT)開放學習(Open Learning)的副主任,山加.沙馬要向全世界打開MIT的門。假如要接受這個重要任務,一定得先問:人類是怎麼學習的?什麼樣的情況,學習效果最好?我們傳統的教學法——老師講課、回家做作業、考試、重複的學習,這是最有效的方法嗎?假如不是,什麼才是呢?
本書帶領讀者穿越各種學習理論,從基礎的神經科學到認知心理學,因為這都與學習的未來有關。書中介紹了研究遺忘的科學家,告訴我們遺忘並非記憶的失敗,而是學習的重要武器,同時也檢視好奇心如何促進大腦做出準備好要去學習的狀態。本書揭示MIT如何應用上述概念在教學上(包括校園和線上課程)。書中也介紹了另類的新教學法,如馬斯克(Elon Musk)於SpaceX總部開辦的學校Ad Astra,以及採用新教學方式的法學院,如何使學生的律師考試通過率從谷底成為全州第一。
在講述學習真諦的過程中,本書揭穿了長期存在的謬論,同時為讀者提供一套實用的方法去吸收知識,使其能終身學習。作者提出了一個更具包容性和民主的學習願景:這個世界充滿有能量的學習者,只是在等待他們應得的機會。
作者以教授、研究者以及教育創新者的經驗來撰寫本書,帶給讀者科學上和實用上的精闢理念,它不只是有趣的知識而已,還打開讀者的心智和視野。
本書特色
★揭露人類的大腦是如何學習的
透過介紹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的有趣實驗,讓我們知道大腦中的記憶是如何運作的、閱讀是很複雜的心智歷程、遺忘其實也有其功能,並強調「在認知上友善」的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的。
★探討近代教育體制的形成
說明近代教育體制如何受到杜威和桑戴克兩派教育觀點的影響,進而提出兼採兩派優點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介紹從過去至今各種教學方式
從早期的貝爾、蘭卡斯特,到現代以寫程式聞名的School 42、馬斯克創辦的Ad Astra、曾紅極一時的Altschool、教學成效卓越的蒙特梭利,及在全球興起的MOOCs,打開我們的教育視野。
★讓外界一窺MIT的教學理念
以MIT知名課程2.007為例貫串全書,強調用手腦並用的方式,提供學生了解世界所需的知識,以及在這世界生存所需的動手做技術。「重點不是學會微積分,而是要用微積分去思考」,這樣的比喻充分顯示出教育的真諦。
★榮獲科克斯書評星級推薦好評!
一本有說服力又扣人心弦的書,它呼籲教育者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習上,而不是在篩選學生和如何爭取好學生上。—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星級好評
好評推薦
一本既生動又具學術性的好書,我強力推薦給每一位對學習理論和歷史有興趣,以及對改善教學與學習有興趣的人。—亨利‧羅迪格(Henry Roediger Ⅲ),《超牢記憶法》作者之一
一本令人驚豔的書,作者對學習的神經與認知歷程提供了完整的說明,為學生的學習潛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案例。—羅伯特‧畢約克(Robert Bjork),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
作者簡介
山加.沙馬(Sanjay Sarma)
MIT開放學習(Open Learning)副主任、機械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能源與運輸、計算幾何學和電腦輔助設計,也是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的創始者。他是印度理工學院(IIT)學士、卡內基美隆大學碩士和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
路克.約辛托(Luke Yoquinto)
科普作家、MIT AgeLab的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在學習與教育、老化與人口統計,作品常刊登在華盛頓郵報、Slate雜誌、華爾街日報和大西洋雜誌上。他畢業自波士頓大學科學新聞系。
譯者簡介
洪 蘭
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和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接受博士後訓練,曾任教於加州大學河濱分校、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中央大學,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創所所長。
已翻譯了數十本生物科技及心理學方面的好書,包括《大腦當家》、《優雅老化的大腦守則》、《棉花糖女孩》、《浮萍男孩》、《養男育女調不同》、《真實的快樂》、《邁向圓滿》、《改變是大腦的天性》、《自癒是大腦的本能》、《大腦如何精準學習》等。
曾獲頒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金籤獎、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特別貢獻獎、遠見雜誌華人領袖終身成就獎。
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前後去過台灣大大小小超過三千所中小學作推廣閱讀的演講,深受各界推崇。
著有《講理就好》等二十五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