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序
一本另類的道德「性」小說 林惠敏
作者若望尚.巴蒂斯特.德柏耶(Jean-Baptiste de Boyer),也就是亞爾尚侯爵(marquis d'Argens),於一七零九年出生在法國普羅旺斯的艾克斯(Aix-en-Provence),一七七一年逝世於靠近土倫(Toulon)的德拉蓋城堡(chateau de La Garde),年代早於著名的教父性虐待薩德侯爵。
亞爾尚侯爵的父親是一位總檢察長,然而亞爾尚侯爵卻從事軍職。年輕時的荒淫無度使他無法繼承父親的職位,而自從在菲利普斯堡(Philipsbourg)受傷以後,他便離開了軍職,並定居在荷蘭,以便自由地書寫評論性文章。
他對基督教的抨擊引起普魯士君王的注意,後來被召入普魯士宮廷,並在普魯士皇家學院擔任院長的職位。在與腓特烈二世密切往來二十餘年後,最後選擇回到故鄉──艾克斯度過他的餘生。亞爾尚侯爵被視為伊比鴆魯主義(享樂主義)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說教意味濃厚,並深受當代的懷疑主義所影響。
猶如書名《黛蕾絲的性愛哲學》所示,作者透過黛蕾絲的敘述,以性愛為主軸,表達了他對性愛、宗教、上帝……等的看法。第一段描述一開始對性愛還懵懵懂懂的黛蕾絲目睹了帝拉神父以宗教為名,誘騙他的信徒厄拉蒂絲和他發生性關係的場景。這段故事其實是根據普羅旺斯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故事中的人名和地名皆是從真實的人名和地名倒裝而來。由於作者的父親是總檢察長的緣故,所以作者比一般人更了解這段訴訟的來龍去脈,而作者也認為有必要讓世人了解事情的真相,並藉由修道院院長T先生對黛蕾絲的教誨,抒發自己對性愛的看法。作者認為情慾是人身體裡的一部分,就如同渴了要喝水,餓了要吃飯一樣自然,若沒有透過正常的管道發洩,人反而會因此而變得萎靡不振,且有損健康。
而亞爾尚侯爵的反宗教態度也在書中表露無遺,儘管如此,他卻相信上帝的存在。書中多名修士荒唐的行為,顯示出他對宗教的批判和諷刺。表面上道貌岸然,並將性愛歸於惡的宗教人士,私底下卻利用宗教之名,行淫亂之實,或是和妓女大玩荒唐的性愛遊戲等,都讓作者傾向於對宗教存疑。作者認為宗教由人類所創,難免摻雜了人類主觀的成見,也因此可能扭曲了上帝的旨意。他認為,對上帝而言,沒有所謂的善與惡,善惡的觀念,來自於人心,來自於人主觀的判定。亞爾尚侯爵自然也提出了更明確的證據來支持他的看法,例如宗教崇尚貞潔,將性愛歸於褻瀆神明的行為,然而性愛卻是人類用以傳宗接代的方法,難道說上帝傾向於毀滅人類?他用大膽而辛辣的筆法,表達了基督教教條所充斥的種種矛盾,刺激讀者對宗教做進一步的省思。
作者敘述帝拉神父利用厄拉蒂絲想成為聖女的弱點,哄騙她落入自己的圈套。在這裡,作者想表達的是人性的脆弱,當慾望凌駕在理智之上,人就無可避免地做出不合常理及不理智的行為。作者又認為,這兩人的結合,事實上是受到兩種慾望的驅使:神父渴望得到厄拉蒂絲的肉體,而厄拉蒂絲則冀望得到聖女的名號。而繼不理智的神父之後,理智的神父──院長T先生出現了。T先生對黛蕾絲,對C夫人講述他對性愛的觀念,同時還批評基督教,正反映作者亞爾尚侯爵的性愛觀及宗教觀。接著是布洛希耶夫人的登場,對黛蕾絲描繪了男人種種千奇百怪的性愛癖好,並反映出作者雖崇尚適當的性愛,但卻也反對一些不合常理的性癖好。故事的最後則以黛蕾絲和伯爵兩性相悅的性愛做終,或許這就是作者理想中的性愛。
與其說這是一本以情色為主的小說,倒不如說作者只是以寥寥幾個性愛場面作為枝幹,然後從中大談自己的性愛觀,同樣抨擊宗教,崇尚法律,鼓吹自己認為對社會有益的原則教條,其中說教的篇幅遠超過對性愛的描寫,就這點看來,《黛蕾絲的性愛哲學》可說是一本另類的道德「性」小說。
對於性愛觀念遠不如歐美開放的台灣來說,作者的敘述及見解或許一時間對台灣的讀者而言還不太能接受,但不論您接受作者的觀念與否,都請試著跳脫出這個社會,這個大環境所加在您身上的框框,將本書的觀念做為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空間,永遠要質疑您周遭的人所堅信不移的真理,千萬別做個作者所說的傻瓜,或只會仿效別人行為的自動化機器。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讓台灣的讀者進一步認識情色文學。情色文學和色情並不能劃上等號,這個長年累月因受政府查禁而始終不見天日,但在檯面下卻依舊蓬勃發展的另類文學一定有其價值才會歷久不衰,至於是什麼樣的價值,就只有靠各位讀者自己去細心品味和欣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