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愛的需要那麼多,對愛的認識卻那麼少
人人渴望愛,但愛不會說來就來,愛有準備才來;
愛不是奇蹟,不是要有就有,愛有時效,愛會枯竭。
愛的產生是有條件的,要持續練習,才能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
人人渴望愛,但愛不會說來就來,愛有準備才來;
愛不是奇蹟,不是要有就有,愛有時效,愛會枯竭。
愛的產生是有條件的,要持續練習,才能愛自己愛他人愛世界。
「本書絕對是一本能教會我們懂得愛並學會如何去愛的指南。」──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作者
我們追逐愛的奇蹟,奢求愛到地老天荒;
傳媒氾濫了愛的信息,影音製造了愛的魔力;
但這都是錯的,而且錯得愈來愈離譜。
若想真的懂得愛到底是什麼,
就有必要先清空對愛的詮釋想像,翻轉愛的成見,
才能找回愛的原貌,探究愛的原理,
知道愛先是生物學才是心理學。
每一天,都是愛的練習
每天晚上,來一次「今日回想練習」,以三段社會互動感受與人的連結;
每天早上,花十分鐘作「慈愛冥想練習」,不拘形式輕聲默念經典語句。
愛需時時刻刻練習,才能持續,才會源源不絕。
越懂愛,愛越多
愛是正能量,愛是情感的正向性共鳴;愛影響我們的感覺、思考、行為,以及成為怎樣的人。翻轉你對愛的看法,可以重塑你的身體體驗愛的方式;找到愛的自動導航系統,可以發掘愛、升級愛,讓我們從中汲取養分。
愛就像讓植物茁壯生長的陽光、沃土與水一樣,滋養著你的身體。經歷和感受到的愛越多,你就越能夠敞開心胸、不斷成長,並且更具智慧、更專注、更具活力、更加高效、更快樂、更健康。
本書作者把愛比作氧氣和食物,不只是充滿詩意的比喻。她談論的是科學:這門新科學首次揭示了愛以及缺乏愛會令人類身體內生物化學物質發生怎樣的重要改變。愛的供給與潔淨的空氣和富有營養的食物一樣,能夠決定你生命的長度和生命的品質。
本書中談到的對愛的看法和視角,需要你的思維有一種翻天覆地的改變,需要你遠離一直以來持有的關於愛的觀念。現在,你需要全面升級對於愛的看法。本書包括若干新的科學理論,同時關注精神與實踐層面。作者對愛的研究方法與途徑建立在情緒科學的基礎上。
愛到底是什麼?愛的表相下藏有什麼玄機?愛能創造什麼?該如何創造更多愛的機會?愛的新科學解決了上述所有問題,並且升級了對愛的觀點。在第二章中,作者詳盡檢視身體對愛的定義標準,描繪愛產生的必要前提條件。第三章揭示出隱藏在我們身體內的愛的生物學基礎,由此你會對愛之於身體健康的重要意義有更深入的理解。第四章,作者列出愛對身體健康的諸多益處。
正向性共鳴(positivity resonance)的科學告訴我們,當你把愛當作渴望,就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也會令他人得到提升,幫助他們變得更好。本書第一篇中講述的科學觀點,可以喚醒自己對愛、對於生活中更多正向性共鳴的渴望。第二篇則從個人與現實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愛。在生活中,何時、何地、與誰在一起時你會感受到愛?還有哪些尚未發掘的愛的機會?同時,為你提供具體的方法,讓你與更多的人分享愛的溫暖與柔情。在第五章至第九章中,作者給出明確的指導,教會你如何更頻繁、更有效地播下愛的種子,無論艱難險阻、不管疾病健康,為自己也為他人播下愛的種子。之後你會發現,愛不是無從預測、不可捉摸的。加以練習,你也能夠駕輕就熟地激發出愛的力量。愛,會成為一種可以循環利用的資源,供你隨時取用,為你和周圍人的幸福補充養分。
瞭解愛的原理會令我們的生活大不相同。愛,能夠幫助你優先考慮與人分享的正向性瞬間,增強你對人性的理解。有了書中關於愛的內在原理的更深層知識,你就能夠更有效地進入此一超凡的狀態,體會其所有與生俱來的美好。
名人推薦
張德芬(身心靈作家)、雪倫.薩爾茲堡(Sharon Salzberg,《靜心冥想的練習》作者)、克莉絲汀.聶夫( Kristin Neff, Ph.D.,《寬容,讓自己更好》作者)──誠摯推薦
以科學研究和實驗證明正向情緒對人類的健康和社交大有裨益,以真實的故事展示愛如何能夠打開我們人生無盡的機會之門。本書絕對是一本能教會我們懂得愛並學會如何去愛的指南。──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EQ》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