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 項符合

游牧人生【電影書衣版】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8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說到旅行車,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3/01/31
說到旅行車,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腦海中浮現地是有著獨立衛浴、雙人床與影視娛樂設備,活脫脫是個四輪行動小套房般的神奇交通工具。開著它,不用餐風露宿也能走南闖北遊歷,在台灣,已吸引不少高資產退休人士。然而在其主流發源地「美國」,住在旅行車裡,描述地可能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退休生活。 ...
游牧人生【電影書衣版】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游牧人生【電影書衣版】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作者:潔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 / 譯者:高子梅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9-10-3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圖書選購
型式價格供應商所屬目錄
 
$ 331
博客來 博客來
勞工/移工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游牧人生【電影書衣版】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

內容簡介

同名電影榮獲──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
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最佳女主角與最佳攝影
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
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金獅獎
多倫多影展觀眾票選大獎
爛番茄滿分開盤
 
《重生騎士》導演、奧斯卡最佳導演得主 趙婷 改編原作
奧斯卡影后 法蘭西絲麥朵曼 主演
琳達梅依 & 史汪奇 真實游牧族參與拍攝演出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團隊
方怡潔 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李志德 資深新聞工作者
房慧真 作家、記者
林立青 工人作家
阿潑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黃哲斌 新聞工作者
藍佩嘉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顧玉玲 社運工作者

──推薦

歷經二○○八年美國金融海嘯的新興族群──
他們的退休生活,是開著車駛離美國夢

如今,數以萬計的美國人正在和中產階級的生存模式角力,他們錙銖必較、反覆計算,在停滯的薪水與不斷累加的帳單中身心俱疲。

一群原本應從勞動市場上退役,卻不堪金融海嘯衝擊的中老年美國人,選擇減掉最大筆的支出:房租與房貸,住進車裡,形成人數正不斷增加的「露營車打工族」。從北達科他州的甜菜田到德州亞馬遜倉庫,一個成本低廉、多數由來來去去的老人所組成的新勞動力市場正蔚然成形。

作者潔西卡.布魯德開著她的二手休旅車「海倫」,一路追隨她的受訪者,包括一生努力工作、獨自拉拔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琳達‧梅依,由此輻射出一個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他們原本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退役軍官,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身陷一個又一個低薪、高工時與高風險,卻標榜自己是露營兼賺錢、勞動顧筋骨的季節性工作中。

本書敘述的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跟美國經濟體的腹黑面有關,它暗示不安定的未來可能正在前方等候多數的人,但同時也歌頌這群大膽放棄世俗的根,不曾放棄希望的美國人罕見的適應力和創造力。

原著獎項

★二○一八安東尼盧卡斯圖書獎(J. Anthony Lukas Book Prize)決選
★二○一八海倫伯恩斯坦卓越新聞圖書獎(Helen Bernstein Book Award)決選
★《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編輯優選圖書
★《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二○一七年最佳圖書
★《美國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二○一七年前十大圖書
★《書目》雜誌(Booklist)編輯二○一七年優選圖書

好評推薦

二十世紀初期,男人都是坐著火車去找工作,晚上一塊紮營。但誠如布魯德筆下的精采報導,如今換成了全新的游牧工人階級──他們是開著露營車的老人,隨著短期工作數量的增多,在亞馬遜的各倉庫之間流浪。然而這裡頭有很多不堪,包括薪水很低、體力透支、老是缺乏安全感。但令人意外的是,《游牧人生》也為它的子民帶來了可貴的同伴情誼和未知的冒險,使得這本書讀來格外有趣。
──《我在底層的生活》(Nickel and Dimed)作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我們必須透過如此細緻的描寫,再次理解一份淺而見卻至關重要的道理──人們是如此相同。

住在拖車上的人們,一方面看來歷經生命驟然劇變,跌入失去房屋、再度就業困境等苦難;自另一方面來看,卻也展現了驚人的韌性,並再度與人繫起連結。貧困處境中,人並非全然虛弱、消極;而是存在於此刻,說著、笑著、愛著,這便是仍未屈服於現實的證明。

於是故事尚未結束。人在,我們便不應將之捨棄。
──人生百味 人生百味團隊

用汽車取代住房,讓人的居住方式由固定轉為流離。表面上是個經濟選擇,但實質上,是巨型財團企業把持了像土地這樣的稀有財之後,底層人民不得不自我扭曲後的「奇景」。

因此,讀者可以很獵奇地讀書裡的故事,興致盎然地觀看另一種人生;但或許,更可以對照自己周邊的處境。例如我工作的香港,這裡有無數被四大地產商綁架的芸芸眾生。只要讀完本書序言,香港人的感覺很可能是:「書中的主角們,至少還有個天空地寬的美國啊」。在香港,連免費的停車空間都不會有的!
──李志德 資深新聞工作者

《游牧人生》是一個很特別的題材,它彰顯二○○八年金融風暴之後,美國中老年人的另類求生法。我認為這種故事有地區限定,必是像美國這種國土廣袤千里,能承載「露營車」族群,可靠網路得到資訊與援助,且重視個人主義的地方才可能發生,是一種失去金錢自由,但同時享有生活自由,因財務問題而失去尊嚴,仍想靠自己掙回尊嚴的特殊故事。我們能從作者在各種細節中穿梭,數據資料的完整耙梳中,讀到一個骨架完整,血肉厚實的當代美國──一個不受主流社會在乎的族群。
──阿潑 轉角國際專欄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潔西卡.布魯德Jessica Bruder
一位得獎記者,她的報導向來以次文化以及經濟體的陰暗角落為重心。她曾為《哈潑》雜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撰過稿。布魯德現在正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執教。

譯者簡介

高子梅
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華威葛瑞廣告公司AE及智威湯遜廣告公司業務經理和總監,現為專職譯者。譯作有《模範領導》、《你的第一份經營企畫書》、《說故事的領導》、《預見5種未來科技》、《賈伯斯在想什麼》等書。

 

目錄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塞塞屋
  第二章 人生的尾聲
  第三章 頑強求生的美國
  第四章 逃脫計畫

第二部
  第五章 亞馬遜鎮
  第六章 聚會所
  第七章 橡膠浪人會
  第八章 我的海倫
  第九章 擋不住的甜菜經驗

第三部
  第十章 那個H開頭的世界
  第十一章 歸鄉
  尾聲:椰子裡的章魚
  謝辭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357842
  • 叢書系列: 臉譜書房
  • 規格:平裝 / 336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圖書評論 -   評分:
 說到旅行車,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3/01/31
說到旅行車,相信有不少人和我一樣,腦海中浮現地是有著獨立衛浴、雙人床與影視娛樂設備,活脫脫是個四輪行動小套房般的神奇交通工具。開著它,不用餐風露宿也能走南闖北遊歷,在台灣,已吸引不少高資產退休人士。然而在其主流發源地「美國」,住在旅行車裡,描述地可能是一種截然不同的退休生活。

「游牧人生」由美國報導記者「潔西卡.布魯德」撰寫,她以數年心力參與、融入一個不為人所熟悉的美式族群「車居族」。特別強調「美式」是因為,源自於西部拓荒時期的篷車文化,加上地廣人稀的美洲大陸,才足以形成書中所描繪的「游牧人生」。若換個場景移到地狹人稠的台灣,這些命運多舛的年長者,大概只能落到夜宿街頭的處境了。

這本書主題在講「破碎的美國夢」,曾是社會中產階段的他們,各自遭受到不同地人生難題,一個不留神後落入經濟困境。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他們被迫「食物」和「房子」的二選一中做出決定,走向一種以車為家的新生活。基於形式或是自尊,車居族自稱是「無屋可歸(Houseless)」有別於路道遊民的「無家可歸(Homeless)」,但隨著潔西卡探訪的進程,讀者也可以感受到美國政府與社會大眾正在逐步限縮車居族的生存空間。

強調贏家全拿、競爭意識的美國,始於缺乏足夠的社會安全網。對貧者與失敗者而言,除了要面對經濟上的壓力外,更要承擔負面的異樣眼光(一定是不夠努力才會窮、不夠聰明才會失敗)。諷刺地是,即便也是成為社會經濟結構的底層,美國的資本市場依舊能從這群人中竭澤而漁,充分運用他們的勞動力,美國,哈利路亞!
 《游牧人生》中的人物與其處境和...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2/06/12
《游牧人生》中的人物與其處境和我去年讀的另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有許多地方類似,當一件事出現在一本書時可能只是個案,但同一件事與日俱增地被挖掘出來,甚至這類書在書店架上佔據的比例越來越高時,讓我們得重新思考: 這還是少數事件嗎?
或者更悲觀的想法: 我在未來的某一天,有沒有可能也成為一員?

《游牧人生》一書在描寫一群「以車為家」的#遊牧族 (Nomads)的生活,這些人的經歷若條列出來,你可能很難想像他們需要以車為家,退休數學老師、經濟中上的工程師、退役軍人…,很多人是因為2008年的金融海嘯沖垮,存了畢生的退休金、養老金就這樣付之一炬,不禁讓我思考:人類終其一生庸庸碌碌為的到底是甚麼? 為了在人生後半段時光能享清福嗎? 但如果這個世界不給你保證你花費大半輩子的努力就能得到好結果,那這麼拚命到底為的是甚麼? (拜正向文化之賜,會有人提出質疑:「不努力你怎麼知道?」,或者是那句耳濡目染的「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努力不一定會成功 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我們就這樣被正向文化蒙住雙眼,然後一股腦地猛衝,直到疲憊不堪再也跑不動倒下為止)

書中提到一句話「用你現在僅有的一切來過富足的生活。」看到這句話的當下我在那頁(p.121)上方寫下「何謂富足 ?」又,本書多處提到「#自由」一詞,究竟何謂自由? 我認為現代許多人誤以為自由便是不必工作,於是好多人成為「#財務自由」的信徒,當然我無意戳破這些人的夢,但一邊讀《游牧人生》的過程,一個聲音逐漸清晰——或許真正跳脫錢的思維/依賴/欲望,才會擁有自由。
在這樣的社會裡我們無疑離不開實體的錢,但卻能拋開想法上的錢。再說,這世界大多數的人想要達到財務自由程度,要當多久的奴隸才能做到?(50年?60年?還是70年?)
「財務自由」被「某些人」大力鼓吹,於是越來越多人拚了命的工作、尋找更多賺錢的方法,把自己斜槓再斜槓,最終變得四分五裂,然而又有多少這些最終殘破不堪的人真的自由了?
引用好友說了一句極致諷刺讓我喜歡到不行的話: 「感覺要有很多錢,才能對錢不屑一顧。」
如果心不自由,擁有再多的財富,就算不必為了錢工作,永遠也不會自由。

再一次地強調,作者再怎麼深入這群人們的生活,總有抽身的一天,讀者也終有把書闔上回到現實世界,並隨著時間漸漸淡忘的那一天,但不能忘記的是,這些人的故事會持續下去,他們是生活在與我們相同的世界裡的另一群真實的人。
他們是一群認真面對人生的人,他們勇敢選擇了不符合普世價值的方式來對抗大環境的崩壞,他們是一群看清楚世界的人。

本文的最終,伴隨近日物價上漲有感(房價飆漲也是),在閱讀此書所感受到的衝擊更為強烈。
下一波海嘯何時會掀起,沒人知道。
 「美國」~這個許多人認為的世界...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2/06/03
「美國」~這個許多人認為的世界強權、自由、富庶的國度,但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拉大的貧富差距,竟有這麼多人在辛苦一輩子,甚至在中壯年,落入了「以車為家」的游牧生活;在東方人的觀念裡,總覺得老了便該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我們心目中的「人生七十才開始」,是頤養天年或是活到老學到老的充實生活,可看了這本游牧人生,美國竟有這麼多數的老人家過著「無屋可歸」的生活,他們的確過著人生七十才開始,卻是開始他們銀髮打工客、露營打工族的生活,某方面我欽佩這些人,覺得他們的人生真的沒有因為這些遭遇而被拘限,而我也不斷反思:如果是我,我能夠在那樣的境遇下存活嗎?
這本書除了體現了經濟問題,其實也隱藏了一些歧視、階級的問題,但除了問題,卻也展現了不管在何種境遇,還是有很美很溫暖的人心。
 本書英文書名比較簡單 ,遊牧民...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1/11/11
本書英文書名比較簡單 ,遊牧民族:21世紀生存於美國。Nomad 指遊牧民族,他們拒絕被稱之為H族(Homeless)無家可歸的人,頂多是houseless。本書中國譯《無依之地》,香港譯《浪跡天地》。依照出版的時間來看,出版社可能因為電影拍攝而購入版權翻譯後出版,連帶的書皮也是電影版,高雄圖書館之前只有購買一本,預約十五人滿,次年加購為五本,當時電影已經結束播出。新書預約人數立即減少很多。眾多人看書也是一種時代潮流,並無獨立選書的能力。作者在最後一章的神來一筆,由敘述而開始引用名言,嘲諷現狀乃至議論,論說事事起源,認識一個不一樣的美國,反饋自身的生活態度。引用寇特·馮內果 Kurt Vonnegut,第五號屠宰場 Slaughterhouse-Five 的段落:

       “美國是地球上最富裕的國家,但它的人民大多很貧窮。貧窮的美國人會被懲處去討厭自己 ...但其他國家的傳統觀念認為有人雖然窮,卻很有智 慧,而且品德高尚,比任何有錢有勢的人都來得更值得尊敬。可是貧窮的 美國人沒有這類故事,他們只會嘲笑自己,讚美比他們有錢的人。”
這些遊牧民族的人群的自立自強互助,互通有無,相濡以沫的一面。但難以脫離這個情境,畢竟生活成本太高,社服金不足。
  
       簡單說明,電影與書籍是兩回事,雖然同樣訴說這群以車為家的人(雖然大部分人都是露營車為多),重點不同,電影將書籍中一個章節提到的帝國鎮。美國石膏公司的一個女性員工擴大成為故事,員工因為突然被解雇,加上多年結縭的老公過世,個人的心路歷程演繹詮釋成為電影,導演將進入游牧民族而無法回歸的原因解釋為個人心結,這一點實在無法接受。社會的變故,政府無能解決貧窮問題,放任貧富差距擴大,電影直接跳過。

        本書的風格如同飆風平地而起,本書解釋遊牧民族的社會背景與經歷,這些人很多是循規蹈矩、勤勤懇懇工作,未雨綢繆的規劃退休,因為房貸危機、突發疾病、離婚或林林總總的打擊,無法負擔房貸、房租,家產拍賣,非自願放棄所有,以天地為家。整體描述現象比電影相對廣闊很多。作者經過三年以上的追蹤報導,甚至於為了貼近這些朋友,得到這些人信任,採用體驗式採訪,購買二手露營車,申請進入這些季節式招募工人的工作中實際操作,隨者他們進入露營車營地,一同存在於RTR:Rubber Tramp Rendezvous,橡膠浪人會,這兩者名詞在書中相互出現。直接投入到所要報導的新聞事件體驗生活,獲得並印證他人說法的報導素材,加強對游牧人生的認識。雖然三年多的採訪,總體而言,以一個女性琳達‧梅依(一個單親媽媽出身,六十多歲的拖車打工族)為中心,偶爾穿插其他遊民的生活經驗與體驗。大部分都類似報導文學,沒有歸咎原因,少有個人評價。對於他者更是少有控訴,沒有衝擊性。更沒有悲天憫人的調調言語。描述說明不評論。恰如其分,平實,沒有感情字眼的述說這些人的生活。

       談到最多的工作就是亞馬遜的露營車勞動力計畫,運用這些族群,他們需要工作,他們年紀大更敬業更認真抗壓性比較強,除非特殊狀況,不容易怠工等特色,薪水足夠而已。特別有大片地供拖車停房,廠房裡放著免費的止痛藥販賣機當作員工福利之冷酷算計,這也是這家公司榮獲最差雇主的原因,在倉庫工作不開冷氣省電,工作時提高要求績效就一一展現在書中。在細膩文字中看到嚴酷工作環境、偏低薪水、普遍超時工作、自負自理的工安風險。老年人職場不受歡迎,卻來此嚴苛工作,承受身心摧殘。這也亞馬遜運用短時勞工操作的得心應手,加強貧富差距。這也是作者特意透過琳達之口說出,一切都是消費,每一個消費都有他國辛勤的勞工,自己在亞馬遜的購物車圖示上按下滑鼠,讓錢叮噹的一聲之前請多想想。

        營地整理也是這批人常見的工作,這些人總是在渡假旺季處理營地,淡季離開。招募人手表面上多以「友誼長存!」「有如家人般的工作氣氛!」正向積極的宣傳來拉人,彷彿一同去體驗營度假,實則一樣是超時工作,消磨身心。這些老年人因為資本主義的退休制度而陷入進退兩難,以前沒有人會推測到現在人的壽命會更高,大部分是銀髮族的遊牧民族,面臨更多困境如天冷,警察的查核,露營地的時間限制,很多地方規定不一,免費通常只能停留兩周,必須離開到下一站。因為無地址很難接收貨物。這些人偶爾會有一些大型聚會,交換生活需求的知識。專業網站的起源及特色等,透過這些文字了解這些銀髮打工族的血淚,了解美國地下經濟的基層主力之一。他們通常是因為房屋貸款,離婚,解雇,醫藥費用等原因放棄了土地與房屋,走向遊牧民族。

       美國地大物博,廣袤的空間由無邊無際的公路網連結在一起,公路上穿梭,尋找下一個棲身之所。看似浪漫,美國夢如開車橫越美國,搭火車遊歷美國,探索美國小鎮,進入美國國家公園。走過走過19世紀的美國徒步行,露營車之旅,阿帕拉契山脈大地迴盪的悲涼,藍色公路、深南方等。這些公知傳播下的鍍金美國夢,可以重新改觀,在茫茫工作中,迷失自我,面對高漲的物價,薪水原地踏步的我們。提供不同觀點,體會書中世界。改變面對每日生活的態度。遊牧民族因為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而起的他們,二戰後逐漸消失,迎來美國工人的光輝年代。而現在這些四海為家的族群,何時會減少?拭目以待!
 在繁忙的都市裡,我們是否都迷失...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21/11/01
在繁忙的都市裡,我們是否都迷失了自己?
面對不斷高漲的物價,薪水卻沒漲過。

此書提供我們不同的觀點,讓我們了解在大洋的另一頭,有著一群人也正在努力生活著,而且是用截然不同的游牧生活方式,可讓我們暫時拋開世俗煩惱,體會書中世界。
 因為看了電影想了解更多而入手了...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1/04/14
因為看了電影想了解更多而入手了本書。
電影多少還是有點浪漫化、戲劇化,而作為報導文學的本書,重點則在副標說盡了:「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不過作者潔西卡.布魯德將此留給讀者自己做論斷。她花了三年,開著旅行車追隨她的受訪者,最主要的便是琳達‧梅依(一個單親媽媽出身,六十多歲的拖車打工族),參加他們的聚會、參與他們的工作,由此帶出一個以車為家,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
書裡固然有遊牧族群同是天涯淪落人,互通有無,相濡以沫的一面,也讚頌了人類面對困境所展現出的機變和韌性,但卻也呈現出美國夢大規模破滅的黑暗現實。其中的許多人循規蹈矩、勤勤懇懇的工作,也未雨綢繆的為自己的退休預先規劃,然而因為房貸危機、突發的疾病、離婚或林林總總的打擊,再也負擔不起房貸、房租,逼迫他們放棄所有,選擇和他們1920、30年代遭受經濟大蕭條衝擊的先輩一樣,拖著活動房屋或以車為家,轉而追尋一個又一個季節性的工作。
作者恰如其分,平實的,不灑狗血的述說這些人的謀生狀況,但不難看出諸如嚴酷的工作環境、偏低的薪水、普遍的超時工作、必需自負自理的工安風險,這些對青壯來說都十分嚴苛的工作條件,讓身體已經走下坡的銀髮族們承受更多的身心摧殘。具諷刺性的是,比起年輕力壯的族群,開出這些職缺的企業甚至公家單位卻更喜歡他們,因為他們工作了一輩子:「比較清楚工作倫理」、「有責任感」、「會撐到工期結束」,然而這種「反正你也跑不了」、「你不幹多的是有人搶著幹」的冷酷算計,表面上卻以「友誼長存!」「有如家人般的工作氣氛!」等等正向積極的宣傳來拉人,彷彿你是去體驗營度假一般……且不說這種包裝多麼虛偽,當你看到亞馬遜在運用這些短時勞工時,已經操作的得心應手,還發展出了一條龍式的季節拖車村,在廠房裡放著免費的止痛藥販賣機當作員工福利……下次你要在亞馬遜的購物車圖示上按下滑鼠,讓錢叮噹的一聲滾進世界首富貝佐斯的口袋前,都很難不遲疑個幾秒。
遊牧族群有很大的部分來自中產階級的突發性經濟崩潰,台灣的社會與經濟型態,相對可能比較少這種美式的暴落,但在普遍有買房焦慮的當下,大家難免還是會擔心同樣的事情落在自己的頭上。這書並沒有什麼過度引申,只是平實的陳述一個在美國越來越擴大的族群和背後的社會現象,讀者可以自行看看能獲得什麼啟發了。
 這本書是我看了德國之聲紀錄片H...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12/26
這本書是我看了德國之聲紀錄片How poor people survive in the USA後衝動之下的讀物。喜歡閱讀的人一定都知道Goodreads,除了找書和查書,我也在上面追蹤了一些同好,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以此平台交流,有一群人既是讀者又是書評人,寫的品質之高,只能膜拜,絲毫不亞於一流媒體的專業評論人。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搜尋一本書通常都會看一下英文讀者的評論,特別是最上層的兩三篇。意外的是,逛了幾年下來,經常會與同樣的人巧遇,原來彼此的閱讀喜好如此相近~他們是西方世界的知識階層,當然以美國人和英國人為多數,他們分享的書籍,經常都是剛上市的話題新書,或是剛得了某種獎項的作品。我剛開始也很納悶他們怎麼在茫茫書海中鎖定高質量的著作,畢竟讀書耗時耗力,時間有限,盡量別浪費在沒意義的書上。追蹤久了,大概就掌握了他們選書的來源,非虛構類不外乎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等等,虛構類則圍繞在曼布克獎…等等。後來我也發現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有一定比例也出於此。這些書呀,知識含金量高,但缺點是主題往往比較沉重,你也知道嘛,這種世界級的獎項,一定有崇高的使命和人性關懷,所以主題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

我發現自己滿喜歡這些書的,心中有一個依然留著小小火苗的希望,哪天能當個記者,或是類似記者的角色,向世界述說觀點和故事,所以此類視角獨特的著作特別吸引我。我的個性比較安靜一點,即使心裡很雀躍,好像別人也會覺得表情有點距離感,小馬你別那麼嚴肅啊~總是被這麼說,有人說悶騷,超不像射手座的呀~我也習慣成自然了。後來我把自我的思想切開來檢視,找到了源頭,但人已經長大定型,思考的模式無法打掉重練,若能重來,我知道怎麼讓自己變成一個活力四射又過度樂觀的prince charming,說來奇怪,我想讓自己庸俗一點,生活的也輕鬆快樂。當身邊的人聊著日常瑣事,我卻將心思關注在這些挺沉悶的社會議題,難怪會脫鉤(非邊緣人喔哈哈XD),導致我又更安靜了,聽他們說,當個好聽眾。而我涉獵的主題,沒有人能聽我說,試想一下~我:[ㄟ~你知道嗎? 美國有一群老人,因為沒錢租房子,所以住在露營車裡,到處漂泊打零工耶!] 應該很快就句點,你想想看,假如真的有人對你開啟這種話題,一定狂OS,what the heck? 少數能討論比較嚴肅話題的場合,大概就剩研討會和辯論會,不然就只能轉換媒介了,改用書面的形式,所以博客來的讀後感是個很棒的平台,至少能讓我抒發一下~

游牧人生裡的故事,就是德國之聲紀錄片開頭採訪的那群人,這群人是誰呢?他們就是一群像你我的一樣普通人,不過遭遇了某些事,可能生病、受傷、中年失業…導致生活陷入困境,逼不得已必須搬離房子,住進車子裡,以天地為家。美國地大物博,廣袤的空間由無邊無際的公路網連結在一起,這群人成了游牧者,在美國的公路上穿梭,尋找下一個棲身之所。這聽起來好像蠻浪漫的不是嗎?不過現實總非那麼美好呀,這群人大多數都是有年紀的爺爺奶奶,至少書中聚焦的人物幾乎都年過六十,甚至有七十幾歲的阿公阿嬤,開著露營車在馬路上趴趴走,到底為什麼呢? 

看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儲蓄的重要,美國有一個亞洲不太認同的習慣,他們熱衷消費,透過借貸來支付生活所需,假如工作、景氣、運氣都很好,一切就如同電影中的美國夢,紙醉金迷。假如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風暴,次級房貸把眾多中產階級的房地產化為烏有,辛勤工作一輩子的成果就沒了,總不能住在馬路上當遊民吧? 房租又太貴,對於許多人來說,妥協的結果就是搬進車子裡,省掉房租,至少還有一個溫暖的空間能夠容納自己。

人們就算辛苦活著,還是希望保有尊嚴,因此這群人拒絕外人稱他們為無家可歸(homeless),他們是無屋可歸(houseless)。他們很多人最初無法相信自己的人生竟然淪落至此,但漸漸的,許多人改觀了,他們發現擺脫了房屋(房貸和房租)的負擔,人生倒也樂得輕輕鬆鬆,隨心所欲四處徜徉,天涯何處不為家呢~

如果你是外宿族,特別是在台北打拼的中南部夥伴,一定懂房租的可怕。就我自己來說,1/4的月薪只為了換一張睡鋪,想一想真的沉重。同事住家裡,一個月至少就增加一萬元以上的實質收入,日積月累,一大筆錢呀! 世界各地都面臨了居住危機,越來越多人無處可歸,其實德國之聲也有另一部紀錄片What to do with rising rents? 探討了阿姆斯特丹的居住危機,浪漫的水上之鄉,被觀光客淹沒,寓所被改建為旅社,大量的外來人口讓城市不堪重荷,房租只有一飛衝天的後果。這種趨勢只能讓越來越多人被迫離開屋簷下,在室外流浪。影片中有一個人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這種事通常發生的措手不及,任何人都有可能面對,別覺得不可能。

作者花了三四年的時間追蹤一位叫琳達的六十幾歲阿嬤,她開著廂型車穿梭在美國各州尋找臨時工作,期間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同路人。她當過營地管理員、亞馬遜倉庫物流人員、農作物採收員…等等。這些工作的性質大同小異,就是在某個時間點,例如農作物的盛產期需要有人幫忙收割;耶誕節假期亞馬遜訂單爆炸,需要有人幫忙理貨。這種工作大約都維持一兩個月,最低時薪,工時甚至還會縮水。他們沒有勞健保的福利,如果出事了往往沒有保障。工作環境也時常令人憂心,工作內容對於老人家來說更是吃重。但是為了活下去,游牧人表現出了無比的生命韌性。

舉一個例子,作者花了不少篇幅報導亞馬遜的Camper Force計畫,這個露營車勞動力計畫完完全全就是針對游牧人而設計的招聘專案。剛有提到,亞馬遜在聖誕節前的訂單會暴增,他們需要人手在倉庫裡幫忙分類、掃描、追蹤這些貨物。亞馬遜發現美國存在著這樣一大群人生活在公路上的游牧人,恰好可以填補勞動力的需求。不過你應該也聽過亞馬遜血汗工廠的黑暗面,在佔地好幾個足球場的倉庫裡,一個人一天輪班假設10小時,你得走上二十幾公里的路程,還要一直蹲下來、彎腰、掃條碼…等動作,中間只能休息半小時。走道邊提供了免費的止痛藥,讓員工能麻痺自己,撐完每一次的輪班。最令人驚駭的一個例子,天氣過熱,有一個倉庫的主管不願意打開門窗促進空氣對流(怕影響到貨物),寧可請救護車在門口隨時待命,載那些昏倒的員工去醫院。這種工作負荷對年輕人來說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六十幾歲的阿公阿嬤呢? 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take it or leave it,你不做,後面還有很多人排隊取代你呢。

正是這種嚴苛的生存困境,讓游牧族群產生了另類的同志情誼。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在面對困難時,更得彼此攜手互助,才能共度每一天。游牧人在鄰人受難時,儘管自己也捉襟見肘,依然會熱心主動的關心對方。他們甚至還發展出了一年一度的橡膠浪人會,號稱游牧版的Fireman Festival,定期聚在一起,交流游牧人生的心得。

作者是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的講師,因此她的報導技巧自然不在話下。一流的說故事技巧,讓它獲得一流的新聞獎項。她在書中帶出的議題很多元,除了貧窮、居住正義,另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就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正在挑戰現有的社會制度。過去一百年,人們預期工作到65歲退休安享天年,但是今天的人可能得工作到七十幾,甚至八十幾,才有足夠的”養老金”支持老年生活。偏偏資本社會對於年紀有嚴重的偏見,四十幾歲的人就被視為負擔,會計上的成本項目。其實很弔詭,二十幾歲就已經開始面臨年齡歧視了,男生26歲開始就被嫌老,怎麼會還沒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當兵、碩士、延畢…都得花一年的時間呀,gap year探索世界的夢想,再加一年?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生產線,我們都是SOP,讀書、就業、結婚、生娃,起床上班吃飯看電視睡覺。害怕生活顯得乏味,IG一定得好好經營,資訊時代,我們只有數據,我們屬於數據。

這本書在台灣引起的注意實在太少,希望啾啾鞋應該來做一集本書的啾讀XD~
好書要引起注意真的很難耶,那本”窮人的經濟學”,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加持,立刻有十個人按我的書評有用(虛榮一下^_^),不然一年多一個讚都沒有,害我都想自己按下去了。好啦,我只是想表達這本書真的蠻值得閱讀,因為他會讓你去深刻反思自己所擁有的,至少我更珍惜當下的平凡小確幸。

最後讓我連結一下本書和其他書籍帶給我的感受。我覺得我對美國社會的認識越來越立體了,在我的夢想中,美國的公路是好萊塢road trip movie裡青春熱血的夢想追尋。開車橫越美國也是我未來五年內最大的人生願望,已經迫不及待了。我透過閱讀,曾經搭火車遊歷美國(火車上的陌生人),跟隨Bill Bryson開車探索美國小鎮(一腳踩進小美國),陪伴美國國家公園之父John Muir步行走過19世紀的美國(墨西哥灣千哩徒步行),史坦貝克跟狗狗的露營車之旅(查理與我),阿帕拉契山脈迴盪的悲涼(絕望者之歌),(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還有藍色公路、凱魯亞克的On the Road,保羅索魯的深南方等著我去探索。

游牧人生又是另一個面向的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川普的口號喊得真好。看膩了矽谷那些科技巨頭的創業神話嗎? 還在研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嗎? 華爾街的IB和PE繼續M&A,美聯儲主席又要說話了~

假如你不想再看那些千篇一律,鍍金又遙遠的美國夢,可以考慮來一趟游牧人生。它無法滿足你的wanderlust,但它會改變你面對每日生活的態度。
 這本書是我看了德國之聲紀錄片H...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9/12/26
這本書是我看了德國之聲紀錄片How poor people survive in the USA後衝動之下的讀物。喜歡閱讀的人一定都知道Goodreads,除了找書和查書,我也在上面追蹤了一些同好,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以此平台交流,有一群人既是讀者又是書評人,寫的品質之高,只能膜拜,絲毫不亞於一流媒體的專業評論人。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搜尋一本書通常都會看一下英文讀者的評論,特別是最上層的兩三篇。意外的是,逛了幾年下來,經常會與同樣的人巧遇,原來彼此的閱讀喜好如此相近~他們是西方世界的知識階層,當然以美國人和英國人為多數,他們分享的書籍,經常都是剛上市的話題新書,或是剛得了某種獎項的作品。我剛開始也很納悶他們怎麼在茫茫書海中鎖定高質量的著作,畢竟讀書耗時耗力,時間有限,盡量別浪費在沒意義的書上。追蹤久了,大概就掌握了他們選書的來源,非虛構類不外乎國家圖書獎、普立茲獎…等等,虛構類則圍繞在曼布克獎…等等。後來我也發現比爾蓋茲推薦的書,有一定比例也出於此。這些書呀,知識含金量高,但缺點是主題往往比較沉重,你也知道嘛,這種世界級的獎項,一定有崇高的使命和人性關懷,所以主題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

我發現自己滿喜歡這些書的,心中有一個依然留著小小火苗的希望,哪天能當個記者,或是類似記者的角色,向世界述說觀點和故事,所以此類視角獨特的著作特別吸引我。我的個性比較安靜一點,即使心裡很雀躍,好像別人也會覺得表情有點距離感,小馬你別那麼嚴肅啊~總是被這麼說,有人說悶騷,超不像射手座的呀~我也習慣成自然了。後來我把自我的思想切開來檢視,找到了源頭,但人已經長大定型,思考的模式無法打掉重練,若能重來,我知道怎麼讓自己變成一個活力四射又過度樂觀的prince charming,說來奇怪,我想讓自己庸俗一點,生活的也輕鬆快樂。當身邊的人聊著日常瑣事,我卻將心思關注在這些挺沉悶的社會議題,難怪會脫鉤(非邊緣人喔哈哈XD),導致我又更安靜了,聽他們說,當個好聽眾。而我涉獵的主題,沒有人能聽我說,試想一下~我:[ㄟ~你知道嗎? 美國有一群老人,因為沒錢租房子,所以住在露營車裡,到處漂泊打零工耶!] 應該很快就句點,你想想看,假如真的有人對你開啟這種話題,一定狂OS,what the heck? 少數能討論比較嚴肅話題的場合,大概就剩研討會和辯論會,不然就只能轉換媒介了,改用書面的形式,所以博客來的讀後感是個很棒的平台,至少能讓我抒發一下~

游牧人生裡的故事,就是德國之聲紀錄片開頭採訪的那群人,這群人是誰呢?他們就是一群像你我的一樣普通人,不過遭遇了某些事,可能生病、受傷、中年失業…導致生活陷入困境,逼不得已必須搬離房子,住進車子裡,以天地為家。美國地大物博,廣袤的空間由無邊無際的公路網連結在一起,這群人成了游牧者,在美國的公路上穿梭,尋找下一個棲身之所。這聽起來好像蠻浪漫的不是嗎?不過現實總非那麼美好呀,這群人大多數都是有年紀的爺爺奶奶,至少書中聚焦的人物幾乎都年過六十,甚至有七十幾歲的阿公阿嬤,開著露營車在馬路上趴趴走,到底為什麼呢? 

看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儲蓄的重要,美國有一個亞洲不太認同的習慣,他們熱衷消費,透過借貸來支付生活所需,假如工作、景氣、運氣都很好,一切就如同電影中的美國夢,紙醉金迷。假如遇到了2008年的金融風暴,次級房貸把眾多中產階級的房地產化為烏有,辛勤工作一輩子的成果就沒了,總不能住在馬路上當遊民吧? 房租又太貴,對於許多人來說,妥協的結果就是搬進車子裡,省掉房租,至少還有一個溫暖的空間能夠容納自己。

人們就算辛苦活著,還是希望保有尊嚴,因此這群人拒絕外人稱他們為無家可歸(homeless),他們是無屋可歸(houseless)。他們很多人最初無法相信自己的人生竟然淪落至此,但漸漸的,許多人改觀了,他們發現擺脫了房屋(房貸和房租)的負擔,人生倒也樂得輕輕鬆鬆,隨心所欲四處徜徉,天涯何處不為家呢~

如果你是外宿族,特別是在台北打拼的中南部夥伴,一定懂房租的可怕。就我自己來說,1/4的月薪只為了換一張睡鋪,想一想真的沉重。同事住家裡,一個月至少就增加一萬元以上的實質收入,日積月累,一大筆錢呀! 世界各地都面臨了居住危機,越來越多人無處可歸,其實德國之聲也有另一部紀錄片What to do with rising rents? 探討了阿姆斯特丹的居住危機,浪漫的水上之鄉,被觀光客淹沒,寓所被改建為旅社,大量的外來人口讓城市不堪重荷,房租只有一飛衝天的後果。這種趨勢只能讓越來越多人被迫離開屋簷下,在室外流浪。影片中有一個人說了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這種事通常發生的措手不及,任何人都有可能面對,別覺得不可能。

作者花了三四年的時間追蹤一位叫琳達的六十幾歲阿嬤,她開著廂型車穿梭在美國各州尋找臨時工作,期間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同路人。她當過營地管理員、亞馬遜倉庫物流人員、農作物採收員…等等。這些工作的性質大同小異,就是在某個時間點,例如農作物的盛產期需要有人幫忙收割;耶誕節假期亞馬遜訂單爆炸,需要有人幫忙理貨。這種工作大約都維持一兩個月,最低時薪,工時甚至還會縮水。他們沒有勞健保的福利,如果出事了往往沒有保障。工作環境也時常令人憂心,工作內容對於老人家來說更是吃重。但是為了活下去,游牧人表現出了無比的生命韌性。

舉一個例子,作者花了不少篇幅報導亞馬遜的Camper Force計畫,這個露營車勞動力計畫完完全全就是針對游牧人而設計的招聘專案。剛有提到,亞馬遜在聖誕節前的訂單會暴增,他們需要人手在倉庫裡幫忙分類、掃描、追蹤這些貨物。亞馬遜發現美國存在著這樣一大群人生活在公路上的游牧人,恰好可以填補勞動力的需求。不過你應該也聽過亞馬遜血汗工廠的黑暗面,在佔地好幾個足球場的倉庫裡,一個人一天輪班假設10小時,你得走上二十幾公里的路程,還要一直蹲下來、彎腰、掃條碼…等動作,中間只能休息半小時。走道邊提供了免費的止痛藥,讓員工能麻痺自己,撐完每一次的輪班。最令人驚駭的一個例子,天氣過熱,有一個倉庫的主管不願意打開門窗促進空氣對流(怕影響到貨物),寧可請救護車在門口隨時待命,載那些昏倒的員工去醫院。這種工作負荷對年輕人來說已經不容易,更何況是六十幾歲的阿公阿嬤呢? 但現實就是如此殘酷,take it or leave it,你不做,後面還有很多人排隊取代你呢。

正是這種嚴苛的生存困境,讓游牧族群產生了另類的同志情誼。大家都是天涯淪落人,在面對困難時,更得彼此攜手互助,才能共度每一天。游牧人在鄰人受難時,儘管自己也捉襟見肘,依然會熱心主動的關心對方。他們甚至還發展出了一年一度的橡膠浪人會,號稱游牧版的Fireman Festival,定期聚在一起,交流游牧人生的心得。

作者是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的講師,因此她的報導技巧自然不在話下。一流的說故事技巧,讓它獲得一流的新聞獎項。她在書中帶出的議題很多元,除了貧窮、居住正義,另一個令人深思的話題,就是人類平均壽命的延長,正在挑戰現有的社會制度。過去一百年,人們預期工作到65歲退休安享天年,但是今天的人可能得工作到七十幾,甚至八十幾,才有足夠的”養老金”支持老年生活。偏偏資本社會對於年紀有嚴重的偏見,四十幾歲的人就被視為負擔,會計上的成本項目。其實很弔詭,二十幾歲就已經開始面臨年齡歧視了,男生26歲開始就被嫌老,怎麼會還沒找到自己的方向呢?! 當兵、碩士、延畢…都得花一年的時間呀,gap year探索世界的夢想,再加一年? 人生根本就是一個生產線,我們都是SOP,讀書、就業、結婚、生娃,起床上班吃飯看電視睡覺。害怕生活顯得乏味,IG一定得好好經營,資訊時代,我們只有數據,我們屬於數據。

這本書在台灣引起的注意實在太少,希望啾啾鞋應該來做一集本書的啾讀XD~
好書要引起注意真的很難耶,那本”窮人的經濟學”,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加持,立刻有十個人按我的書評有用(虛榮一下^_^),不然一年多一個讚都沒有,害我都想自己按下去了。好啦,我只是想表達這本書真的蠻值得閱讀,因為他會讓你去深刻反思自己所擁有的,至少我更珍惜當下的平凡小確幸。

最後讓我連結一下本書和其他書籍帶給我的感受。我覺得我對美國社會的認識越來越立體了,在我的夢想中,美國的公路是好萊塢road trip movie裡青春熱血的夢想追尋。開車橫越美國也是我未來五年內最大的人生願望,已經迫不及待了。我透過閱讀,曾經搭火車遊歷美國(火車上的陌生人),跟隨Bill Bryson開車探索美國小鎮(一腳踩進小美國),陪伴美國國家公園之父John Muir步行走過19世紀的美國(墨西哥灣千哩徒步行),史坦貝克跟狗狗的露營車之旅(查理與我),阿帕拉契山脈迴盪的悲涼(絕望者之歌),(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還有藍色公路、凱魯亞克的On the Road,保羅索魯的深南方等著我去探索。

游牧人生又是另一個面向的美國。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川普的口號喊得真好。看膩了矽谷那些科技巨頭的創業神話嗎? 還在研讀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嗎? 華爾街的IB和PE繼續M&A,美聯儲主席又要說話了~

假如你不想再看那些千篇一律,鍍金又遙遠的美國夢,可以考慮來一趟游牧人生。它無法滿足你的wanderlust,但它會改變你面對每日生活的態度。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不會免費跟妳上床(4)
作者:檜原フキ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4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James Clear)
出版社:方智
出版日期:2019-06-01
$ 26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抄寫英語的奇蹟:1天10分鐘,英語和人生都起飛
作者:林熙
出版社:如何出版
出版日期:2024-03-01
$ 30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轉生競技場 ~且看奴隸用最弱技能攻略最強女角們建立後宮~ (2)
作者:漫畫:zunta、原作:はらわたさいぞう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1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 25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活用技術分析寶典:飆股上校朱家泓40年實戰精華 從K線、均線到交易高手的養成祕笈 (上、下冊)
作者:朱家泓
出版社:金尉
出版日期:2024-11-21
$ 948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我在意的對象並不是男人 (2) 特裝版 【含角川&博客來限定小卡】
作者:新井すみこ
出版社:台灣角川
出版日期:2025-02-06
$ 75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牛津通識課30】光:傳遞訊息的使者
作者:伊恩.沃姆斯利
出版社: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0-09
$ 266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