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來了!當全腦開發在AI身上真實體現,
老師、父母、家庭、學校還能教給孩子什麼?
2022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輸入一句話就能寫出A級作文,
第四代ChatGPT考大學還能考贏九成的考生,
ChatGPT左腦寫程式的同時,右腦同步創作小說,興之所至再來作幅畫,
全腦運用對AI來說毫不費力!
AI的影響全面普及,很真實的取代愈來愈多現存的工作,
哪些工作不會被AI取代?哪些能力才是未來需要的能力?
老師、父母、家庭、學校還能教給孩子什麼,
才能不被AI取代、做好準備,迎接這個AI新時代?
「您是否因AI對孩子教育的影響感到焦慮?此書的專家見解將為您解惑,指引您與孩子共同面對未來挑戰。避免成為「直升機家長」,過度干預或施壓,反倒要激發孩子的學習慾望,讓他們勇於挑戰未知。學會如何學習的過程,遠比最終的答案來得重要,這才是真正的陪伴。成為終身學習者,才是孩子面對未來挑戰的所需技能。」
——陳彥良(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暨總經理) 推薦
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
點出AI時代所需能力、未來教與學的方針,
為親師的教育與教養清晰引路──
▎要學什麼?才不會被AI取代 ᐅᐅ 預測未來需要的競爭力
‧未來人才是具備多元能力的π型人。
──簡立峰(台灣Google前董事總經理)
‧海盜的冒險精神,是探索未知的必備態度。
──張嘉淵(廣達技術長暨副總經理)
‧邏輯思考與整理解讀資訊是運用AI基本能力。
──陳佩君(微軟台灣人工智慧研發中心技術長)
‧能將現象轉化為資料科學能處理的數據,是未來人才關鍵能力。
──陳宜秀(前HTC西雅圖設計中心研究總監)
‧讓孩子了解如何拆解問題,判斷答案是真是假。
──謝宗震(全球十大最佳AI新創公司Chimes AI 創辦人兼執行長)
‧AI能夠用得好,關鍵在於先問對問題。
──溫怡玲(台灣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
▎要教什麼?幫助孩子走進新時代 ᐅᐅ探索AI時代需要的教育
‧在創作和科技工具間取得平衡,與AI共創形成新的能力。
──小黑老師(新北市海山國小教師)
‧人類的創意無法取代,如何引動是未來教學挑戰。
──蔡淇華(台中市惠文高中教師兼圖書館主任)
‧讓孩子從真實世界學習,呵護學習動機。
──胡筱薇(東吳巨資研究所教授)
▎如何引導?引動生命內在熱情 ᐅᐅ找到生而為人的意義
‧AI會為孩子的未來省下大把時間,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是最大的危險。
──蘇文鈺(成大資工系教授)
‧學AI之前,先讓孩子活成真正的人。
──林從一(華梵大學校長)
‧成為升級版的老師與父母,用愛與創意澆灌孩子的生命。
──呂冠緯(均一教育平台董事長)
▎如何學習?發現教育解方 ᐅᐅ用專題式學習迎接AI
‧PBL被公認是培養學生面對未來所需能力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張淑玲(台北市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創辦人)
‧PBL將學習與真實情境結合,正好呼應一○八課綱強調的素養。
──李吉仁(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專題式學習可以培養「製造問題」的人才,激發內在動機,體會「興趣真的能當飯吃」。
──陳雅慧(親子天下總編輯)
─本書特色─
1. 探索AI時代所需的能力:面對AI的衝擊與影響,14位產業科技、教育趨勢家點出未來人才樣貌、教與學的方針。
2. 以PBL做為教育新解方:從基礎PBL概念到5所先鋒學校實踐案例 ,詳細介紹為什麼從學習者出發,面對真實情境跨領域的「專題式學習」是教育良策。
3. 特別收錄!AI常見QA:AI是什麼?孩子該何時開始學AI?本書整理常見疑難,用最淺白的介紹,為你回答那些有些疑惑,但不好意思問的問題。
─本書推薦給─
‧所有AI世代的家長與老師。
‧從幼兒到大學的教育工作者。
‧對教育趨勢有興趣的一般民眾。
作者簡介:
《親子天下》編輯群
總編輯 陳雅慧
總主筆 賓靜蓀
以及邱紹雯、潘乃欣、陳盈螢、陳奕安等主編與記者團隊
2008年雜誌創刊,為家有0~15歲小孩的家長、中小學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與教養的重要趨勢和實戰建議。創刊以來曾接連獲金鼎獎、亞洲出版大獎(APA)、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國內外大獎肯定。記者團隊致力於放眼國外趨勢,聚焦本土學校現場,持續掌握教育與學習的關鍵議題。
2015年2月企劃營運成立「翻轉教育」網站,以「連結改變教育的力量」為初衷,透過書籍出版、雜誌議題報導、數位平台交流,以及舉辦國際教育論壇等各種管道,持續推展教育創新的理念與行動。結合親子天下專業的後援基礎,希望能提供所有關心教育的夥伴,一個最具廣度與深度的資訊平台、教學創新與創意的交流門戶,以及推動優質教育的情感支援社群。
溫怡玲
現任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執行長,職涯大半時間任職於媒體,包括電視、雜誌與網路媒體,分別擔任各種跨部門職務,以及相關科系講師。2018年因緣巧合進入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負責台灣人工智慧學校的營運與品牌行銷,後來接任基金會執行長,持續以培育人才為核心,推動台灣產業AI化。
作者序
【前言】
前言
趨勢解讀:AI如何重塑教育,興趣可以當飯吃的時代來了!
文/陳雅慧(親子天下總編輯)
「不要怕,怕就輸了!」這幾乎是所有人工智慧專家給家長的第一句話。
「與其擔心孩子,先擔心自己吧!」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這三句話,大概是我這幾年採訪數十位專家,還有研讀相關資料時,最常被提起、印象最深的三句箴言。
謝謝翻開書頁的你,謝謝你的不怕和好奇心。
人工智慧進展,對於現在和未來中小學階段教育,可能帶來哪些衝擊與影響?在本文有完整的描繪,希望可以回答你大部分的疑惑;一些關於AI的基礎問題,則整理在第五章〈常見疑難查索〉,用最淺白的介紹,為你回答那些想問但不好意思問的問題。第一章〈預測人才趨勢〉與第二章〈看見教育需求〉,採訪整理十餘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學者,挖掘他們從為人父母的角度,整理自己對於教育與教養的心得,這些觀念若能被更多人體會和接受,行動才能踏實展開。
第三章〈發現教育解方〉與第四章〈啟動PBL實踐〉是行動指南,提出了教育改變的方向,說明為什麼從學習者出發,面對真實情境跨領域的「專題式學習」是教育的對策。以《親子天下》三月號雜誌封面故事報導為主,透過美國和台灣學校實踐的經驗,希望提供讀者一個教育改變的方向。
這本書的採訪和編輯過程其實橫跨了四年,第一波採訪開始於二○一九年年底,那年一○八新課綱才剛上路,人工智慧在產業界的應用大幅推進,財經媒體說這是第四次工業革命,電腦和網路將全面影響產業和社會,教育部出版中小學人工智慧補充教材,台北市也公開宣布在高中開始推展人工智慧相關課程。當時《親子天下》媒體中心三位記者花了一整個月的時間,採訪了三十多位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努力讀遍當時出版相關的新書,做了將近九十頁的封面故事報導,二○二○年一月號封面故事《教出AI時代的孩子》,解答父母最想問的一百個問題。那時,雖然大家感覺到這個議題很重要,但是中小學的家長和老師,好像覺得不用關心也不會怎麼樣,頂多是積極的家長和老師讓孩子更早接觸程式教育……
直到二○二二年底,隨著ChatGPT問世,讓AI的影響全面普及化,這一次再也不是只有相關產業擔心AI的影響力。「ChatGPT出現,讓AI從大規模科學家運動變成了全民運動,人們只要上網,什麼都可以問,AI也什麼都可以答。」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指出關鍵。
這一次大人們開始感受到AI科技的發展,很真實的取代愈來愈多現存的工作,眼看這一波浪潮真的快要打在自己身上,大家都焦慮的問:「哪些工作不會被AI取代?哪些能力才是未來需要的能力?」
ChatGPT 中文全名是「聊天生成型預訓練變換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簡稱ChatGPT),是由美國矽谷公司OpenAI所訓練的一個大型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它可以透過自然、口語的方式來進行對話。OpenAI是一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由非營利組織OpenAI Inc和其營利組織子公司OpenAI LP所組成。
比Google讓人驚豔的是,ChatGPT提供了更精準的服務。Google只能將所有搜尋結果列出,使用者還得從廣大的資料中,自己找出正確和需要的答案;ChatGPT卻能快速給出一個解答,無論是請它提供商品文案、寫一首歌、進行程式除錯等,都能在短短幾秒鐘做出來。
使用者透過自然語言就可以請電腦幫忙作業,譬如文獻研究、編譯、電腦繪圖、整理逐字稿……許多白領工作輕易的被取代;人工智慧內容生成技術可以通過知名大學考試,輕易取得律師證照。許多學校還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新的時代就已經來臨。
今年四月,大學招聯會還擬定「因應AI技術發展,大學辦理申請入學招生參考注意事項草案」,已正式發文給各大學,做為第二階段審查資料的參考。
這段期間,《親子天下》和《翻轉教育》針對「人工智慧發展將會如何影響教育」課題,持續關注最新的演變,並透過報導協助家長理解趨勢。此外,我們也舉辦了多場線上論壇。
本書為父母和老師梳理最新的發展,我們重新採訪十四位人工智慧產業、學術領域和教育科技界的意見領袖,他們一直站在產業與教育的前線,了解未來就業需要的能力,但同時也從父母的角度給大人務實的建議:面對改變太快的未來,有哪些不變的事情,可以從大人自己開始做?
綜整而言,在採訪與整理的過程中,我重複聽到了五個觀點,其中三個觀點是給大人自己的提醒,兩個觀點則是教育和教養的建議,在此筆記於下,期待閱讀本書的讀者可以一起思索,展開學習與改變的旅程。
給大人的提醒①
心態調整:先當個快樂的使用者
這是所有專家一致的呼籲。「未來的時代,AI和人是共存關係,AI會擴增而不是取代人的能力,AI是帶領人類走向未來的能力。」廣達電腦技術長暨副總經理張嘉淵說。張嘉淵形容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直想未來要做什麼,但為什麼大家一直擔心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的工作?「是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工作,其實並沒有發揮人類獨特的價值?」張嘉淵反問。
AI專家們都提醒,AI是新的工具,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都會遇到改變歷史的工具,大家一開始往往感到害怕,但若能善用工具,將促使人類文明走向新的里程碑。
李飛飛是AI人工智慧領域傳奇人物、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也是「以人為本 AI 研究院」(HAI,Human-Centered AI Institute)共同主持人。二○二三年四月,她在一場與作家龍應台對談的「AI與人文素養的對話」論壇中回答聽眾:「人類文明史上,每一次工具的發明都會帶來恐懼。恐懼點一直發生,它不是一個點,是N個點。」李飛飛舉例,當原始人發現火的功用,能吃到熟的肉多麼開心;但肯定也因為用火,造成不少對人類的傷害,「每一次工具的發明,既是推動社會前進,又會造成傷害。」她說。
東吳大學資料科學系專任副教授胡筱薇,是台灣知名的資料科學及人工智慧專家,培養出許多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人才,她也是三個小孩的媽媽。胡筱薇分享,有一次女兒放學回家對她說:「老師今天告訴我們,AI很恐怖。」
「為什麼很恐怖?」
「老師說,我們什麼都問AI,讓它給我們答案,以後就會被AI控制。」
胡筱薇很好奇:「那你覺得蠟筆很恐怖嗎?」
「很恐怖!」
「怎麼說?」
「如果蠟筆在弟弟手上,那就很恐怖了,他會搞砸一切!」
胡筱薇認為孩子說得很有道理,如果工具在不會使用的人手上,就算是看起來沒什麼危險性的蠟筆,落到兩歲半小孩的手上,仍然破壞力十足。所以,對家長來說,不是禁止使用新工具,而是協助孩子嘗試各種新工具,並培養正確的使用習慣和認知。
面對這樣強大的科技,與其焦慮並擔心小孩,大人應該先擔心自己。
台灣Google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給大人的建議是,先用「快樂使用者」的心態去了解新科技。比方說今日的數位相機,用盡目前最新的AI科技,像是各種形式的美肌功能,或是把 AR、VR 套入成為照片的各種情境,這些其實就是 AI生成工具,跟我們今天講的MidJourney(ChatGPT 常搭配的AI自動生成圖片服務) ,或者 DALL-E (OpenAI發表,可以透過文本描述生成圖像的人工智慧程式),都是同一個概念。兩、三年前這些技術就出現了,可是大家沒有被嚇到。為什麼?因為大家沒有覺得它威脅到自己的工作,而且還幫助生活變得更愉快。像我們現在可以視訊、連網,因為我們已經接受那些都是電腦工具,就像在使用數位相機拍照時,只要「我傻瓜它聰明」就好了。它不是在取代我們,而是讓我們的生產力提高。
給大人的提醒②
以身作則,示範當海盜出海的勇氣
簡立峰還觀察到,台灣教育裡最缺乏就是冒險的勇氣,父母最常說「不要、不要、不要」,擔心孩子犯錯。但家長自己必須先不怕,才能跟孩子一起面對未來。矽谷有句名言:「Fail early, learn fast.」(早點失敗,快點學會),失敗其實是往成功邁進的路。
至於要具備什麼心態?或許如世界名著《金銀島》中所描述,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海盜精神」,這是一種隨時做好準備,勇於跳上船探索未知,尋找人生寶藏的勇氣。當然,家長最好能夠以身作則,例如在段考前一天帶著孩子離開書桌,一起去打棒球。因為做一點「壞事」並不會影響什麼,卻能讓孩子知道,小小的冒險反而會發現另外一片天地。
希望閱讀這本書,可以給所有大人一點點勇氣,陪伴孩子和自己冒險。
給大人的提醒③
八十分才及格的時代來了,跨領域的「π」型人才是出路
ChatGPT出現後才短短幾個月,已經影響內容產業相關的工作樣態,目前大學以下的學生在未來進入職場時,工作內容和方法全都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人才斷層效應,基層的許多工作可能會消失。以目前來看,基礎的翻譯、會議記錄、論文文獻研究和摘要等,都可以輕易讓ChatGPT取代。
專業仍舊重要,專業可以檢視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是否正確,還可以下精確的指令。所以大家形容未來是一個「八十分才及格」的時代,若你生產的內容無法超越人工智慧,那就會被人工智慧取代。因此需發展出「跨界的能力」,可以連結不同的專業,激發出創意,發想出AI還沒有想到的內容,才有機會及格。
簡立峰在親子天下的線上論壇中分享,Google在台灣曾經雇用兩、三名工程師,但從來沒有成功雇用過一位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能力是跨領域,每一個知識都要能懂,又要可以整合。
未來專業部分要做到超越及格的八十分才能勝出,未來最需要的就是跨領域能力,也就是「π」型人才,有兩個專長做為支柱,還有橫向連結的能力。
教育和教養建議①
呵護好奇心最重要
大人總想為孩子多做些什麼,可以的話,未雨綢繆總可以多一份安心。我印象很深刻, 二○一九年採訪已故人工智慧學校執行長陳昇瑋時,這位大力推動台灣人工智慧人才培育的專家,在接受採訪的最後呼籲:「我覺得《親子天下》最大的責任,就是要讓小孩保有好奇心,因為當你停止好奇,社會就不會進步了!」陳昇瑋強調:「我每次面試時一定會問對方:『有沒有問題?』因為一個在面試時沒有問題的人,未來在工作上一定也問不出問題,所以一定不會錄用這樣的人。要分析資料,一定要自己找問題。我希望未來的小孩,不管看到什麼樣的陌生人,都可以問出十個問題。」
面對強大的AI工具,有好奇心才會知道如何用它來協助自己。父母可以和孩子對話,在生活中不斷提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
生成內容的聊天機器人,也等待對話者的提問,什麼問題都難不倒AI,但如果不問問題,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父母和老師若能從耐心聆聽開始,就是給孩子涵養好奇心最好的舞台,小小孩多半有問不完的「為什麼」,而常常在國中階段停止發問。如果大人多一點耐心回答,多一點聆聽,或許可以把這樣的好奇延長。
教育和教養建議②
不要揠苗助長,讓孩子活出熱情,活成一個人
AI科技進步得太快,多數接受訪問的專家,都不急著推薦高中以下的孩子,學習AI技術或特定的程式語言,因為很可能到了畢業的時候,技術早已更新。就算AI能畫圖、能打遊戲破關,但小學前的孩子是透過動手做摸索真實世界,感受生命的溫度,太早強迫小孩運用AI工具,剝奪動手做的樂趣,可能會打壞學習的胃口。華梵大學校長林從一甚至建議:「ChatGPT的確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教育,但不必過度憂心,不要被AI和關於AI的危言聳聽,扭曲或耽誤了孩子的成長。在憂慮什麼能力不會被AI取代之前,先讓孩子好好活成一個人吧!」
有沒有AI,有沒有ChatGPT,孩子還是要先學做人,大學前先長成一個身心健全的人。所以,不用急著考量AI帶來什麼樣的職場變化,先不要憂慮後ChatGPT時代需要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教學的勇氣》(The Courage to Teach)一書作者帕克.巴默爾(Parker J. Palmer)曾說:「最好的教育,在於召喚我們進行內在的旅程,不僅讓我們過更好的人生,並且對周遭世界產生更大且賦予生命的影響。」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李吉仁表示,這是他推動PBL(專題式學習)最大的盼望。
AI來了,像個超級助理,取代了很多工作,省下我們很多時間。剩下的時間,更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做自己幫自己出的功課!只有好奇心和熱情,可以幫自己出作業,或許興趣可以當飯吃的時代,也真的來了。
【前言】
前言
趨勢解讀:AI如何重塑教育,興趣可以當飯吃的時代來了!
文/陳雅慧(親子天下總編輯)
「不要怕,怕就輸了!」這幾乎是所有人工智慧專家給家長的第一句話。
「與其擔心孩子,先擔心自己吧!」
「呵護孩子的好奇心。」
這三句話,大概是我這幾年採訪數十位專家,還有研讀相關資料時,最常被提起、印象最深的三句箴言。
謝謝翻開書頁的你,謝謝你的不怕和好奇心。
人工智慧進展,對於現在和未來中小學階段教育,可能帶來哪些衝擊與影響?在本文有完整的描繪,希望可以回答你大部分的疑惑;一些關於AI的基礎問題,...
目錄
誌謝|感謝十四位專家學者分享
前言|趨勢解讀:AI如何重塑教育?興趣可以當飯吃的時代來了!
第一章 預測人才趨勢:孩子未來需要的競爭力
培育具備多元能力的「π」型人才
培養「海盜精神」,隨時準備好探索未知
擁抱成長性思維,學習定義未知問題
以知識做為燃料,激發不受限的創造力
AI是下一代探索知識邊界的工具
問對問題,才能發揮人工智慧最大效力
第二章 看見教育需求:因應AI時代的教與學
教師定位升級:從教知識到教人生
呵護學習動機,盡可能讓孩子接觸真實世界
ChatGPT來了!學AI之前,先讓孩子活成真正的人
讓二十四小時待命的AI,成為孩子的蘇格拉底
引導創意,教出不被AI取代的人才
引導學生與AI共創形成新能力
第三章 發現教育解方:用專題式學習迎接AI
AI 啟動新教育!專題式學習為什麼是出路?
舊教學法到不了108課綱終點,翻轉教育需克服慣性
面對PBL爸媽在擔憂什麼?
掌握高品質PBL教學法六大核心
運用四步驟設計一套好的PBL教案
專題式學習和做專題不同嗎?──PBL的6大疑問解答
第四章 啟動PBL實踐:專題式學習案例分享
美國HTH學校|沒有教科書的學校,教出真正的思考者
新北思賢國小附幼|學校旁中港大排,變身最佳觀察教室
屏東長榮百合國小|向自己部落取經,學習用得上的知識
新竹縣竹東高中|解決日常生活問題,意外變學習歷程亮點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機構|十五年蒙校加入PBL,激發更多想學的熱情
第五章 常見疑難查索:那些,問出來擔心有點笨的問題,一次解答
【AI名詞小字典】
Q1.AI是什麼?
Q2.ChatGPT是什麼?
Q3.人工智慧近十年有哪些大突破?
Q4.AI和STEAM有什麼差別?
Q5.AI和程式設計有什麼關係?
Q6.AI和創客教育、自造教育有什麼關係?
Q7.AI和AR、VR有什麼關係?
Q8.為什麼人工智慧是第四次工業革命?
【AI時代教養指南】
Q9.孩子該何時開始學AI?
Q10.AI時代小學階段該掌握哪些學習重點?
Q11.AI時代國中階段該掌握哪些學習重點?
Q12.AI時代高中階段該掌握哪些學習重點?
Q13.一○八課綱裡有教相關知識嗎?
Q14.AI時代,不需要閱讀了嗎?
Q15.文科生未來會找不到工作嗎?
Q16.AI會不會讓孩子更沉迷網路,甚至上癮?
誌謝|感謝十四位專家學者分享
前言|趨勢解讀:AI如何重塑教育?興趣可以當飯吃的時代來了!
第一章 預測人才趨勢:孩子未來需要的競爭力
培育具備多元能力的「π」型人才
培養「海盜精神」,隨時準備好探索未知
擁抱成長性思維,學習定義未知問題
以知識做為燃料,激發不受限的創造力
AI是下一代探索知識邊界的工具
問對問題,才能發揮人工智慧最大效力
第二章 看見教育需求:因應AI時代的教與學
教師定位升級:從教知識到教人生
呵護學習動機,盡可能讓孩子接觸真實世界
ChatGPT來了!學AI之前,先讓孩子活成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