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統一╳革命╳改制
如果沒這些變革,世界究竟會如何?
輕徭薄賦,明法寬刑!劉恆開創西漢文景之治;
戰國稱雄,要在強兵!春秋戰國時期吳起的變法;
反專制暴政,反民族壓迫!席捲歐洲的1848年革命……
▎克里斯提尼改革──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
古代雅典城邦國家的平民領袖克里斯提尼,繼梭倫改革後,再一次推行了新的改革。經過這次改革,徹底掃除了氏族制度的殘餘,奴隸主民主政治得以確立,這是雅典國家形成過程中的最後階段。
▎魏孝文帝的改革──「贓滿一匹者死」的懲貪之舉
孝文帝的改革遭到鮮卑族某些貴族的阻撓,他們策動太子發動叛亂。結果,孝文帝將太子囚禁,廢為平民,不久用藥酒毒死。他們還在平城多次陰謀起兵,自立一國,卻也被孝文帝鎮壓下去。之後,各項改革逐漸地推行下去。孝文帝的改革促進了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各民族的相互融合。
▎日本的大化革新──由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
這場革新雖然是透過宮廷政變自上而下實行的,但不是偶然事件。大化革新對日本歷史有極大的影響。它抑制了舊貴族的特權、解除了舊貴族對「部民」的奴役、使農民在經濟上得到了一定獨立、促進了日本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化革新」是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開端。
▎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推動,到十九世紀末葉,成年男子選舉權已在西歐大部分國家被使用。甚至受崇敬的自由放任主義原則也逐步得到修改。一種新的、民主的自由主義發展起來,它承認國家對全體公民的福利所負的責任。因此,西歐各國由德國帶頭,紛紛採納了種種社會改革方案,其中包括老年養老金、最低薪資法、疾病及事故和失業保險,以及有關工作時間和工作條件的法規。
▎衣索比亞特沃德羅斯二世的改革──結束文明古國的分崩離析
特沃德羅斯二世的改革不僅結束了國家分崩離析的局面,努力建設一個統一、強大的國家,而且也使國家逐漸擺脫了落後的困境,經濟也開始有了發展,對於鞏固新建立起來的統一政權發揮了正面的作用。因此,衣索比亞的歷史學家們稱他為首位「現代君主」。
本書特色:本書以農業起源為開端,用生動的筆法、簡潔的文字講述了50個影響人類歷史演變的革命性事件,其中包括了讓歐洲進入「中世紀」的帝國消亡、平民與貴族間的鬥爭、維護王朝統治的新政、拯救人類信仰的宗教革命、中央集權體制的形成、著名戰役爆發的起因等豐富內容。
作者簡介:
蔣耀江,哲學系畢業,文學功底還算夠用,歷史知識還算足夠。現職自由作家,主要販賣老前輩說出來的話、做過的事。兼職社會觀察家,認為生活中充滿哲學這件事本身就很酷。
林之滿,專職編者。
蕭楓,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革命──新石器時期的農業起源
你能找到當今野生禾本植物與我們餐桌上的白米飯和白面饅頭的共同點嗎?你能把我們現在常見的狗尾草、路邊雜草和農業起源連繫起來嗎?你知道為什麼只有一部分野生動物能夠成為我們重要的肉食來源──家畜嗎?多少年來,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都在努力地從他們各自的學科出發,研究人類是如何從原始的漁獵採集經濟向農業經濟過渡,並一步一步走向農業社會的。他們試圖回答,人類為什麼在幾乎相同的時間(西元前10000年左右)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區出現農業。
據考古資料表明,在西元前10000年左右,在近東地區(指鄰近歐洲的東方)、東亞地區以及中北美洲都能看到一些反映古老先民從事農業耕作和享受農業成果的資訊,比如,在亞洲西南部的賈爾莫遺址發現了10000年前野生小麥、大麥、豆類等植物遺存和山羊、綿羊、牛等的動物骨骼,還發現工具組合包括石鐮、磨石和其他耕作用工具。考古學家在中國湖南省道縣玉蟾岩遺址發現了一些稻殼,根據稻穀殼表面雙峰乳突形態的鏡下分析,研究者認定它們是一種兼有野、籼、粳特徵,由野生稻向栽培稻初期演化過程中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類型。在中北美洲考古證實,玉米起源於一種生長在5000年前墨西哥米卻肯州巴爾薩斯河流域的野生黍類,這種黍類變異性較強,經過墨西哥人數千年的培育,成為今天擁有數百品種的玉米。
在遙遠的舊石器時代,生產力極其低下,人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依靠狩獵和採集,其生活要以當地野生植物和野生動物提供的多少為轉移,缺乏一種穩定的來源。而農作物的栽培和動物的馴養,意味著人類開始用自己生產的食品來代替自然提供的野生食物,從而結束了漁獵採集時代,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農業時代。這個時代的開始被英國著名的考古學家戈登‧柴爾德(Victor Gordon Childe)稱為「新石器革命」。考古學家自從十八世紀就開始探討農業起源問題,紛紛提出了各種假說和理論。這些假說和理論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側重於環境,特別是冰期後的氣候變化,對農業起源的決定性作用,如綠洲說、原生地說、新氣候變化說;另一類則是著重於人口壓力對農業起源的促進作用,如人口壓力說、周緣地帶說、享宴說。這些假說和理論的豐富和完善在不斷提高我們對於農業起源的了解。
為何發生?又如何發生?
一般來說,農業起源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栽培作物的起源;二是家畜的起源。
就栽培作物的起源,考古學家認為,人類試圖栽培作物必須具備客觀和主觀兩個條件:客觀條件是該地必須發現有栽培作物的野生祖先物種,並且當地具備適於栽培作物及其野生祖先物種生長發育的氣候與環境條件。野生植物資源是農業得以發生的先決條件。在主觀上,只有當人們在較長時間內對野生作物的習性有了了解和認識,具備了一定的技術能力,並且自然資源不足以養活日益增加的人口時,人類才會有對野生作物進行人工培育的念頭。比如,對現代野生稻資源的相關調查表明:與栽培稻關係最密切的普通野生稻分布在中國華南地區,特別是湖南茶陵江西東鄉兩地的野生稻的發現將野生稻的分布範圍擴展到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在江西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中,發現有類似稻屬植矽石。有學者認為中國南方即秦嶺—淮河以南的腹心地區,就是栽培稻的起源地區。對這些地區考古遺址的動物骨骼的鑒定、孢粉分析結果發現,當時的氣候條件可能比現在更加溫暖,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這種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以及適宜的氣候,為栽培稻的產生提供了優越的環境條件。對於粟類作物,其遺存在黃河流域的考古學文化中也並不少見,如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崗都發現有一定數量的粟粒、粟殼或是炭化粟粒。有學者認為,栽培粟可能於西元8000年前後在太行山東側及燕山的山谷平原地帶率先發生的。植物遺傳學和考古學研究表明:栽培小麥起源於西亞,早在西元7000年前,當時居民就已知栽培二粒小麥、單粒小麥以及二棱有稃大麥。而玉米則一般認為起源於中北美洲,約在西元前4000年前,當地的科奇斯文化的居民就開始種植玉米,玉米從一種不為人知的野生黍類成了世界第三大糧食來源。
對家畜的起源,一般認為,在新石器時代早期,人們在狩獵活動中逐漸了解和認識了他們所接觸到的動物的生活習性、生長發育、繁殖方式,掌握了動物活動的規律,透過接近、接觸、圍養、圈養等方式,懂得了動物的家化和馴養。和栽培作物一樣,考古學者認為,最初的動物馴養當以人類生活棲息地周圍有可供馴養的野生動物資源為先決條件,另外就是當地應當有適合於這些動物賴以生存和繁衍所需的食物來源(野生的或人工種植的植物為主),以及適宜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狗是馴化最早的動物,根據中國學者與瑞典學者最近利用粒線體DNA研究的結果推測,狗起源於廣布於北溫帶地區東北亞的狼,狗馴化的大約年代在西元前160000至西元前12000年。早期的狗可能為人獵捕食物提供幫助。家豬起源於野豬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西元前7000多年前。根據研究推測,家豬起源的野豬亞種主要為南亞地區分布的條紋豬和分布於歐洲的歐洲野豬。中國家豬的起源主要從華北野豬和華南野豬經過六七千年馴化而成。有人在屬於西元前9000年的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遺址的大量獸骨中,發現了少量家養綿羊的骨頭,還在同時期近東的其他遺址獸骨中發現了大量屬於一歲左右的雄性幼羊的骨頭,甚至還在屬於西元前8000年的甘吉‧達勒遺址中,在一塊泥磚上發現了山羊留下的蹄印,而該遺址中90%的獸骨是山羊骨,它們都是綿羊和山羊在西亞興起的證據。
農業起源是人類歷史演變的革命性事件,是人類社會的第一次革命。它不但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動植物和生態環境操縱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農業經濟的發展,導致了人口以較大規模聚居,運用集體的智慧和社會的力量改進、發明技術和促進生產力。它是人類社會向高級形態發展的基礎,世界各地古代文明起源、形成的時代早晚與其農業起源的早晚有著密切連繫。農業起源越早,古代文明形成也越早;反之,農業起源滯後,古代文明的形成進程也就緩慢。現在學術界一般認為世界主要古代文明有西亞兩河流域、東亞古代中國和中美洲三大古代文明,而這三大古代文明所在地,正是世界農業起源較早的區域。可以說,沒有農業,後來的工業革命是不可想像的。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革命──新石器時期的農業起源
你能找到當今野生禾本植物與我們餐桌上的白米飯和白面饅頭的共同點嗎?你能把我們現在常見的狗尾草、路邊雜草和農業起源連繫起來嗎?你知道為什麼只有一部分野生動物能夠成為我們重要的肉食來源──家畜嗎?多少年來,生物學家和考古學家都在努力地從他們各自的學科出發,研究人類是如何從原始的漁獵採集經濟向農業經濟過渡,並一步一步走向農業社會的。他們試圖回答,人類為什麼在幾乎相同的時間(西元前10000年左右)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區出現農業。
據考古資料表明,在西元前10000...
目錄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革命—新石器時期的農業起源
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西元前3100年前後古埃及的統一
製作禮樂,創建新制—西元前十一世紀周公奠定800年基業
成功改革的典範—西元前594年梭倫的改革
羅馬國家的產生—西元前578年塞爾維烏斯·圖里烏斯改革
奠立波斯帝國的基石—西元前515年大流士改革
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西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
戰國稱雄,要在強兵—春秋戰國時期吳起變法
為一統天下奠基—西元前359年商鞅開始第一次變法
輕徭薄賦,明法寬刑—西元前180年劉恆開創西漢「文景之治」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給」—西元前115年桑弘羊改革財政廣辟利源
古羅馬共和國走向滅亡—西元前107年古羅馬的馬略軍事改革
奠定羅馬帝國的基礎—西元前49年的凱薩改制
挽救不了的衰敗—西元三世紀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改革
歐洲歷史進入封建的「中世紀」—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消亡
「贓滿一匹者死」的懲貪之舉—西元477年魏孝文帝的改革
破舊立新,垂法後世—西元588年楊堅創建隋制
由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西元645年日本的大化革新
改革土地制度使國家長治久安—西元732年查理·馬特的采邑改革
緩和階級矛盾,維護王朝統治—1043年范仲淹參與「慶曆新政」
世界力量對比的乾坤大轉移—西元十一至十二世紀西歐的第一次農業革命
北宋時期的亂世改革—1069年王安石實行變法
祖述變通,附會漢法—1279年忽必烈完成統一中國大業
德國多頭政治的根本大法—1356年黃金詔書的頒行
中央集權體制的形成—明代的官制改革
繁榮經濟文化,實行對外開放—明成祖朱棣大力推進改革明
拯救人類的信仰—1517年馬丁·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的旗幟—1533年喀爾文的天主教改革
資產階級革命第一號角—十六世紀發生的八十年戰爭
促使俄國現代化的改革—1862年俄國彼得大帝的即位
殖民地人民政治上的覺醒—十八世紀西屬美洲殖民地的改革運動
英國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1760年英國內閣制的產生
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
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
揭開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序幕—十九世紀初印度瓦哈比運動
普魯士資本主義的萌芽—十九世紀普魯士施泰因改革
促進埃及近代化發展的代表—1808年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的改革
印度資產階級運動的啟蒙—十九世紀印度教改革運動
巴西獨立史上光輝的一章—1817年巴西的伯南布哥大革命
亞洲民族解放抗爭的序幕—十九世紀印尼爪哇人民的起義
促進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十九世紀法國的七月革命
政治與經濟體制並行改革的範例—英國1832年的國會改革
改革與保守勢力的抗爭—十九世紀中葉英國第二次、第三次國會改革
反專制暴政,反民族壓迫—席捲歐洲的1848年革命
民族自由獨立之歌—1848年匈牙利的民族解放戰
中途夭折的改革—十九世紀中葉伊朗埃米爾·尼扎姆的改革
解決土地問題,建立農民政權—1853年洪秀全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
革新與保守兩大陣營的決戰—1954年墨西哥的革新運動
以儒家思想為綱領的政治運動—1958年日本的尊王攘夷運動
結束了文明古國的分崩離析—1855年衣索比亞特沃德羅斯二世的改革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革命—新石器時期的農業起源
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西元前3100年前後古埃及的統一
製作禮樂,創建新制—西元前十一世紀周公奠定800年基業
成功改革的典範—西元前594年梭倫的改革
羅馬國家的產生—西元前578年塞爾維烏斯·圖里烏斯改革
奠立波斯帝國的基石—西元前515年大流士改革
平民反抗貴族鬥爭的勝利—西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
戰國稱雄,要在強兵—春秋戰國時期吳起變法
為一統天下奠基—西元前359年商鞅開始第一次變法
輕徭薄賦,明法寬刑—西元前180年劉恆開創西漢「文景之治」
「民不加賦而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