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莊子》中的象徵寓言,巧妙轉化為生活中的哲理
幫助現代人在繁忙、壓力重重的生活中找到內心的平衡
學說、理想、修德方式、對人生命運的思索
生動的敘述風格+幽默的筆觸,古典哲學也能如此易懂有趣!
▎莊子的思想與「道」
莊子的思想核心圍繞著「道」,主張「道」是萬物的本質,且超越生死、世俗的價值觀。他提倡「逍遙遊」的生活態度,認為人應該隨順自然,不被外物所束縛。本書探討了莊子如何以「道」為中心,創造出充滿詩意與智慧的理想世界,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超脫世俗的價值觀。書中對莊子的哲學核心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解說,從「道」的原則到「遊」的態度,勾勒出一個豁達的莊子形象。
▎人生與命運的思索
莊子筆下的世界充滿寓言式的反思,表現出對生命短暫、命運無常的認知。他認為人類不應該過度依賴追求名利,因為命運不可控。本書深入剖析了莊子對人生命運的理解,從現實層面解讀其「相忘於江湖」的態度,並探討他如何看待個體生命在整體宇宙中的渺小。作者對莊子在命運面前所持的豁達態度作了精彩的詮釋,使讀者在面對自己的人生困惑時能找到一絲指引。
▎理想的破滅與超然態度
莊子曾幻想理想世界的存在,但當理想與現實背道而馳時,他選擇保持內心的「逍遙」與「無為」。莊子主張不要強求,而是要坦然接受生活中的缺憾,這種「不爭」與「不執」的態度在書中得到了生動呈現。本書以莊子的思想為基礎,結合當代社會現象與個人困境,使古代哲學在現代語境下煥發出新的意義。
【走進莊子的世界】
作者將莊子描繪成一個充滿智慧的思想家,他的文章如同電視連續劇般生動,帶領讀者從北冥的鯤到天上的鵬,感受莊子想像力中的自然與人性的張力。本書展現了莊子如何在幻想中引領讀者進入自由與超脫的世界,使人們深刻體會他那特立獨行、獨具魅力的思想世界。
本書特色:本書以幽默的方式闡述了莊子思想的豐富層面,既介紹其生平背景和思想根源,又深入剖析其「道」的學說、理想與現實的衝突。作者運用鮮活的故事和易於理解的語言,將看似晦澀的哲理以生動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彷彿置身莊子的寓言世界。全書不僅連接當代社會與人生命題,更探討了自然與人性。
作者簡介:
王景琳,畢業於中文系,曾任教於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現為加拿大政府外語學院漢語言文化教師。
徐匋,畢業於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現任教於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外語系。
王景琳、徐匋二人主要從事古代文化與文學研究,出版過《鬼神的魔力:漢民族的鬼神信仰》、《中國鬼神文化溯源》、《莊子散文選》、《莊子文學及其思想研究》、《莊子的世界》等著作。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莊子這個人
先秦文人大多張狂,熱衷於遊說四方,販賣各種主張,說客曾一度是極為「熱門」的行業。就連孔老夫子也不能免俗,儘管他曾四處碰壁,甚至遭遇斷糧、被圍等劫難,還是堅持不懈地周遊列國。唯有莊子十分低調,就像朱熹所說的那樣:「莊子當時也無人宗之,他只在僻處自說。」(《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五)這可能嗎?後世大名鼎鼎、風光無限的莊子活著時竟然落到沒人搭理,一生只是孤獨地坐在僻靜的角落自說自話?
不過,翻閱一下先秦典籍,同時代文獻中幾乎沒有留下莊子的任何痕跡。稷下學宮文人士子往來如織,爭辯之聲震耳欲聾,可是這裡就是沒有莊子的聲音。與莊子同時的孟子,對異己一向口誅筆伐,毫不留情,卻也無視莊子的存在,似乎覺得罵上莊子幾句也不值得。在世時莊子的名聲與魏晉後莊子的名聲相比,何止地下天上!
如今我們要認識莊子,理解莊子,走進莊子的世界,首先就得了解莊子這個人。遺憾的是,由於莊子在世時,不但他的學說反響寥寥,他本人的生平事蹟也鮮有記載,這就給我們了解莊子的身世生平留下了許多難題與困惑。為了知人論世,先讓我們一起去浩瀚的史料中鉤沉一番吧。
一、莊子的名字與生卒年代
隨便翻開一部今人編寫的百科全書、史書典籍,「莊子」條目下,我們會看到這樣的記述:「莊子,姓莊,名周,字子休(亦說子沐)。」這條資料是怎麼來的?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得回到莊子生活的時代。
莊子的真實處境可能比朱熹所說的還要糟一些。「無人宗之」倒也罷了,僅有的兩、三位注意到莊子的人還都對他十分不以為然。與莊子最有交情的惠子,曾不只一次當面說莊子的學說就像大葫蘆一樣,「大而無用」,既不能盛水,還占地方,只能砸碎了扔掉。(《莊子.逍遙遊》)惠子的話雖有幾分玩笑的成分在,卻很可能真實地代表了當時人對莊子的普遍看法。再者,就是比莊子小五十來歲的荀子說莊子受自然之道的矇蔽,對人一點也不了解。(《荀子.解蔽》)
除了這些簡單到不肯多說一句的否定之聲外,先秦諸子幾乎再也沒有人提及莊子。
漢初,司馬遷作《史記》,為老子、韓非子作傳。考慮到老子與莊子都談「道」,司馬遷又很欣賞莊子的文采,便順便也給他立了個二百三十餘字的短小傳記。就是這麼短短幾百字,成了除《莊子》一書以外,了解、研究莊子生平事蹟最為珍貴的史料。
儘管莊子和《莊子》一書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謎團,至少有一點還是可以確認無疑的,那就是莊子的名字。《莊子》一書中多次提到「莊子」。「子」是先秦時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猶如今天稱學者為「先生」、「老師」一樣。《莊子》中還多次使用「莊周」指稱莊子。如〈齊物論〉中「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山木〉中「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外物〉中「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天下〉中「莊周聞其風而悅之」,等等。可見,莊子的確名周。因此,司馬遷〈老莊申韓列傳〉開篇便肯定地說「莊子者,名周」。除此之外,莊子並沒有其他名號。
司馬遷對莊子的留意應該始於他父親司馬談。司馬談作〈論六家要旨〉,提出「道德家」一派。由於老子、莊子、列禦寇、楊朱、彭蒙、慎到等都談論「道」,便把這幾位通通歸為道家。而對「道」的學說著力較多、闡述也較詳盡的莊子,就這樣成了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於是,歷史上便將莊子與老子並稱「老莊」。
魏晉時期,文人推崇老莊玄學,追求回歸山林、放蕩形骸、率性而為的人生境界。與《老子》、《易經》並稱三玄的《莊子》,也就隨之在文人中流行起來。
隋唐之際,李氏唐朝為了給本朝統治的合法性找到令人心服口服的依據,利用「楊氏將下,李氏將興」、「天道將改,將有老君子孫治世」的政治讖言,牽強附會地把自家之「李」與老子之「李」攀上了親戚,並且一廂情願地認祖歸宗,說老子是李氏唐朝的始祖。唐高宗乾封元年,還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就這樣,與老子並稱的莊子,社會地位也隨之大為提升。《唐會要》卷五十記載:「天寶元年二月十二日,追贈莊子為南華真人,所著書為《南華真經》。」
這便是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真人」,《莊子》也被稱為《南華真經》的由來。可以說,唐代的莊子,不但「顯」還「貴」,竟然躋身於廟堂之上受人香火供奉了。
如此一來,莊子此前不太周全的生平便需要加以完善了。
第一章 莊子這個人
先秦文人大多張狂,熱衷於遊說四方,販賣各種主張,說客曾一度是極為「熱門」的行業。就連孔老夫子也不能免俗,儘管他曾四處碰壁,甚至遭遇斷糧、被圍等劫難,還是堅持不懈地周遊列國。唯有莊子十分低調,就像朱熹所說的那樣:「莊子當時也無人宗之,他只在僻處自說。」(《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五)這可能嗎?後世大名鼎鼎、風光無限的莊子活著時竟然落到沒人搭理,一生只是孤獨地坐在僻靜的角落自說自話?
不過,翻閱一下先秦典籍,同時代文獻中幾乎沒有留下莊子的任何痕跡。稷下學宮文人士子往來如織,爭...
推薦序
引言(節錄)
先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躍時期,各式各色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層出不窮,不過,無論你怎麼看,都不難發現,莊子在整個先秦時期就是一個「異類」。
說莊子是「異類」,是因為他跟誰都不一樣。其他諸子都有個派別,有個師承,其思想大致能歸個類,可是莊子不是。他跟誰都不是同一類人,就好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先秦諸子分為九流十家。莊子不但跟孔孟儒家有著明顯的不同,就是跟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也通通沾不上邊。西漢時,在司馬遷的歸攏下,莊子被拉到老子那裡作伴,取代了「黃老」中的「黃」,與老子並稱「老莊」,成了道家非常重要的人物,可是莊子和老子真的是一家嗎?就拿把莊子和老子連上線的「道」來說,字面看一樣,其中的「魂」卻差得遠了。
就傳統文化而言,批判社會,是為了改造社會。我們在他人批判社會的聲音中多少能見到一線拯救的希望,可是莊子筆下的現實社會真的是沒救了:「遊於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莊子.德充符》)在這樣的環境中,莊子只講「遊」世,他認為在這個世界活著都不易,還救什麼世?
怕死是人的自然本能,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可是莊子偏偏不這麼想。他覺得死了比活著舒服:「彼以生為附贅縣(懸)疣,以死為決𤴯潰癰。」(《莊子.大宗師》)
先秦諸子,大都渴望在仕途上有所作為,都想混個一官半職,至少可以衣食無憂吧,可是當楚王要以重金聘任莊子為相國時,卻被他一口回絕了。他說他寧願像頭豬一樣在爛泥中拱食,也不屑去做什麼撈什子相國。
人都講個「情」字,都有個人情,日子難過的時候彼此會「相呴以溼,相濡以沫」。可是莊子呢?他說與其這樣苟延殘喘,還不如「相忘於江湖」。老婆死了,莊子非但不哭,反而敲個破瓦罐唱了起來。然而,對吃不上飯的子桑,他卻又格外地關心。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你說,莊子不是個「異類」又是什麼?
後人看莊子,都覺得他太孤獨、太寂寞了。確實,當時除了惠子,先秦諸子再沒有人搭理他,他孤獨的靈魂只能飄蕩在「廣莫之野」、「無何有之鄉」。然而,莊子自己卻並不覺得孤獨,因為他有「道」。他的「道」無所不在。他看得到連「無」也還沒產生時的「宇宙」,他看得到很早很早以前「古之人」的生活狀態,他知道萬物的本質是什麼,他也理解人是怎麼一步步墮落到今天這個地步。莊子看得清楚過去,也看得清楚現在,還看得清楚未來。他對自然、對社會的一切都洞悉入微。有日月星辰與他相伴,天下萬物都是他的朋友。
引言(節錄)
先秦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思想活躍時期,各式各色的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層出不窮,不過,無論你怎麼看,都不難發現,莊子在整個先秦時期就是一個「異類」。
說莊子是「異類」,是因為他跟誰都不一樣。其他諸子都有個派別,有個師承,其思想大致能歸個類,可是莊子不是。他跟誰都不是同一類人,就好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班固《漢書.藝文志》把先秦諸子分為九流十家。莊子不但跟孔孟儒家有著明顯的不同,就是跟墨家、名家、法家、陰陽家、縱橫家等也通通沾不上邊。西漢時,在司馬遷的歸攏下,莊子被拉到老子那...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莊子這個人
一、莊子的名字與生卒年代
二、莊子是宋國人
三、莊子不是楚國人
四、從漆園吏到借貸
五、貧而不憊
六、為相與授徒
七、自然之子
八、回歸自然
第二章 唯一的摯友
一、第一次相遇
二、鶵與鴟
三、切磋學術
四、交情的昇華
五、黑暗中的那一縷陽光
六、「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七、一個大膽的猜測
第三章 他從哪裡來
一、「其學無所不窺」
二、與老子貌合神離
三、莊子與孔子的關係
四、莊子.孔子.顏回
五、「顏氏之儒」的影響
第四章 《莊子》這部書
一、早期的《莊子》
二、《莊子》的第二次結集
三、第三部《莊子》的問世
四、五十二篇本的《莊子》
五、《莊子》的「瘦身」
六、蘇軾點明真相
七、內七篇的本來面貌
第五章 致意最在逍遙遊
一、「逍遙」與「遊」
二、被誤讀的鵬
三、南徙的鯤鵬逍遙嗎?
四、蜩與學鳩的意義
五、為什麼不逍遙
六、誰是逍遙遊者
七、「天籟」就是逍遙遊
第六章 『道』的迷失
一、莊子之「道」
二、人人皆可得「道」
三、被「虧」的「道」
四、「道」輸給了小成與榮華
五、「萬物一齊」與「道通為一」
六、畸人、兀者與「道」
第七章 生死與夢覺
一、面對死生
二、如同故鄉的死後世界
三、活著才是王道
四、「鼓盆而歌」
五、莊子的夢
六、夢醒之後
第八章 德路漫漫
一、此「德」非彼「德」
二、莊子之「德」
三、「放不下」的鄭子產
四、日漸「放下」的申徒嘉
五、惡人哀駘他
六、「和」是德的最高境界
第九章 殊途而同歸
一、南郭子綦的「喪我」
二、顏回的「心齋」
三、卜梁倚的「守」與「外」
四、意而子與「坐忘」
第十章 莊子也有治國理想
一、他們不一樣
二、聖人君主堯
三、卜梁倚的意義
四、聖人君主做什麼
五、聖人君主也會「亡人之國」
六、神人臣子的職責
七、黎民百姓應該怎麼做
第十一章 文人士子的悲哀
一、人心的缺陷
二、「大知」、「小知」
三、異化的人格
四、他們已經無可救藥
五、人生都是這麼迷茫嗎?
六、直擊靈魂的拷問
第十二章 「遊」於夾縫間
一、「緣督以為經」
二、「庖丁解牛」的意義
三、「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四、「無用之用」
五、櫟社樹的啟示
六、商丘之木的「防身術」
第十三章 大宗師的前世今生
一、大宗師指什麼
二、真人、真知與古之人
三、真人就是大宗師嗎?
四、大宗師的今生
五、大宗師的使命
六、真人的困境與絕望
第十四章 藐姑射之山的坍塌
一、藐姑射之山的象徵意義
二、神人的變化
三、跌下神壇的神人
四、從「無己」到「遊世」的至人
五、至人的悲歌
六、渾沌之死
後記
引言
第一章 莊子這個人
一、莊子的名字與生卒年代
二、莊子是宋國人
三、莊子不是楚國人
四、從漆園吏到借貸
五、貧而不憊
六、為相與授徒
七、自然之子
八、回歸自然
第二章 唯一的摯友
一、第一次相遇
二、鶵與鴟
三、切磋學術
四、交情的昇華
五、黑暗中的那一縷陽光
六、「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七、一個大膽的猜測
第三章 他從哪裡來
一、「其學無所不窺」
二、與老子貌合神離
三、莊子與孔子的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