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然現象為門,進入《易經》的世界
自然現象與人文的橋樑
《易經話說天地》是一部試圖用全新視角解讀《易經》的作品,作者王定彰以自然現象為切入點,將《易經》的卦象具體化為現代人熟悉的風雲雷電、地震、火山等地球科學現象,進一步聯繫到人文意涵。這種方式不僅降低了《易經》的入門門檻,也讓讀者更能感受到其哲學深度和象徵之美。
本書以「現象賞卦」為核心方法,強調從觀察自然界現象入手,探索《易經》的基本元素和哲學內涵。前言中提到,八卦所涵蓋的天地、水火、山澤等,與地球上的自然運行息息相關,這讓《易經》成為一部跨越古今的大自然啟示錄。這樣的解讀不僅引人入勝,也讓《易經》具備了一種科學化的基礎,特別適合熟悉自然科學的現代讀者。
結構清晰,內容豐富
《易經話說天地》結構嚴謹,從各卦象的分析到整體八卦原型的探討,讀者可以循序漸進地了解《易經》的哲學和象徵意義。全書將六十四卦按章節逐一分析,並輔以現象與人文的對照表,具體而實用。
在每卦的解說中,作者以具體的現象為例,例如以颱風眼的形成來說明「天地交」的道理,或以火山爆發隱喻怒氣的爆發,這些自然現象和卦象的聯繫既生動又有啟發性。特別是「熱帶氣旋長成強颱」的片段,不僅將自然現象的動態刻畫得淋漓盡致,也將其引申為天人合一的哲學寓意,讓人對《易經》的象徵力有更深的體會。
科學與人文的對話
作者對地球科學的知識運用十分熟練,能將其與《易經》的哲學結合,提供一種嶄新的解讀方式。例如,他將《易經》的卦象視作自然現象的象徵,並指出了解基本地球科學知識是進入《易經》的門檻。這種觀點對於現代讀者來說,是一個啟發性的視角,讓《易經》不再只是一部古老的哲學典籍,而是一種能與自然科學對話的智慧體系。
這種跨領域的對話體現在書中多處細節。例如,作者提到北投與關子嶺的溫泉差異、黃石公園的泉水特色,這些現象在古代雖無專有名詞,但透過《易經》的語言和比喻,仍然能被形象地描述與理解。這讓讀者不僅看到自然的多樣性,也看到古人如何用簡單的語彙表達複雜的現象。
《易經話說天地》是一部充滿創新視角的著作,將《易經》從古老的哲學典籍轉化為一部與自然科學相呼應的智慧之書。王定彰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打破了《易經》的晦澀與神秘,為現代讀者提供了一條新的探索之路。其以現象賞卦的方式,不僅深化了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也提供了一個人文哲學的全新視角。
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橋接了自然與人文的深層對話,無論是《易經》愛好者還是地球科學的學習者,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鳴。然而,書中也略顯不足的是,在科學與哲學之間的轉化過程中,部分推論可能過於跳躍,對不熟悉《易經》或科學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更多的輔助說明。
總之,《易經話說天地》值得推薦給任何對《易經》或自然現象感興趣的讀者,特別是那些想以全新方式探索古老智慧的人。這是一部跨越時空的啟示錄,引領我們重新審視自然、人文與人生的深層聯繫。
作者簡介:
王定彰,嘉義縣人,中原化工系畢,曾任職數家化工廠,現專研易經及各種學術經典。
章節試閱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此即伏羲八卦。當坤卦111再加1等於1000時,取後三個0回到乾卦,成了無盡循環迴路以達於無窮。演變到今天已是零與壹的世界,地水火風屬性亙古不變,人性不知又改變了多少?
《易經》起源
河出圖,洛出書,河圖洛書咸認是中華文化的起源,河圖洛書組合成河洛與圖書,河洛人比喻有高度人文素養的族群,圖書則是文化傳承。易有夏代連山易,商代歸藏易,到周文王做完整推演,稱為周易。八卦掛在那兒,不動的象,事實上風會在山上吹,水會在地上流,嚴父慈母兄友弟恭姐妹鬥嘴,都有互動關係,有互動就有內外與上下之分。地水火風各象的交互作用呈現天地萬象,人的互動衍生人間百態。卦象早就存在,因此文王將八象重疊而得六十四個卦象,再依卦象的屬性賦予人文意義而得卦名。
卦的結構
每一卦包括卦名,卦辭,彖辭,大象辭,爻辭,小象辭。卦名從卦象顯現的人文意義推演而得,看到卦名即大概知道本卦在談什麼。命名誠非易事,卦辭是總論本卦的德性,有提綱挈領之意。彖(ㄊㄨㄢˋ)是剛猛野獸,牙齒可咬斷剛硬東西,彖辭即以現象呈現的道理斷定卦的意義,等於解釋並補充卦辭的意思。大象辭描述兩象交互作用以驗證此卦象的存在,由此可推知為什麼卦會那樣命名,再依上下兩象在本卦所扮演的角色提出看法。大象辭將上下兩象分而述之;彖辭則將上下兩象合而論之,各有其所要表達的內涵。
爻音「搖」,以陰陽符號反映自然現象;同效,通過陰陽交流產生的效應;同皎,這些效應有如被日光投射而呈現清晰景象。由是爻辭把現象的發展分成初、旺、盛、壯、大極、到消退六個階段,雨越下越大,路面積水越深,傾盆大雨過後,積水慢慢消退。讓人陷入水中的環境不只下雨,人為亦然。每條爻辭都有小象辭用來評論與說明現象之意義,大小象辭都以象曰開頭。
象的發展與位的定義
旭日東昇是現象,太陽愈升愈高,日正當中後開始往西回落,地水火風等象莫不依循初旺盛壯大極消退的模式進行,人間百態何嘗不是如此?八象重疊後,每卦就有六條虛實線,實線為陽爻,陽剛進取;虛線為陰爻,陰柔退守。現象發展歷程就安排在各爻裡,分為初,二,三,四,五,上。初和上即一與六,代表開始與結束,再下去與上去就沒了。
清晨看海面旭日東昇,地平線即初的位置,日正當中時仰頭,仰到被頸椎頂住,看到太陽在最高位置,即是上位,天位。畫個扇形,弧線代表太陽上升路徑,從初和上的位置之間可定位另外四個點,分別為二,三,四,五,五代表王位。爻位愈下,位階愈低,四為大臣,其餘往下類推,初爻位在地平線,即普羅大眾,基層人員。王不一定在王位,在王位的不見得是王,王位之意是有如最強風力,最大震度,最大尺度,象徵只有王才會發出這麼大的作用力,也只有王才能承受這種作用力。至於王位與天位孰大?要看象的發展,如果到了五位已大極,上位消退,王位為大;水淹到上位還不見消退,則天位為大,不是一成不變。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由陰陽兩儀而來,陽氣一動產生八卦,下一循環又從陽氣始,所以兩儀之陽氣在八卦之上,陽爻為九。陽氣耗盡後得純陰的坤卦,坤卦由六條短線組成,陰爻為六。乾卦之用九即以陽剛之氣打造功業,坤卦用六則是以陰柔之氣應對環境的衝擊,六與九即太極圖兩儀的陰陽之氣。
卦的爻位也就有陰陽之分,上水 下火 組成水火卦的六爻之初九,六二,九三,六四,九五,上六,每一爻都陽居陽位,陰居陰位,都恰如其分;而上火 下水 組成火水卦的六爻之初六,九二,六三,九四,六五,上九,全都陰陽錯位。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此即伏羲八卦。當坤卦111再加1等於1000時,取後三個0回到乾卦,成了無盡循環迴路以達於無窮。演變到今天已是零與壹的世界,地水火風屬性亙古不變,人性不知又改變了多少?
《易經》起源
河出圖,洛出書,河圖洛書咸認是中華文化的起源,河圖洛書組合成河洛與圖書,河洛人比喻有高度人文素養的族群,圖書則是文化傳承。易有夏代連山易,商代歸藏易,到周文王做完整推演,稱為周易。八卦掛在那兒,不動的象,事實上風會在山上吹,水會在地上流,嚴父慈母兄友弟恭姐妹鬥嘴,都有互動關係...
作者序
前言有序
尚未大規模開發年代,人類與大自然為伍,隨處可見原始景物,親身體驗各種現象生滅。隨著智力演化乃用簡單筆畫模擬器物形態與運行模式,是為象形文字,於是文字有雛形。每個象形文字都有貼近自然原始意義,如日、月、水、火、山、木等。
適應群居生活以後,交往活絡,人際關係日趨複雜,時不時挑起各種喜怒哀樂情緒,於是有人導入自然現象之屬性用來表達所思所想。或如天花亂墜,春回大地,水滴穿石,水火不容,風吹草動,如雷貫耳,火山爆發,水鄉澤國等。受話者先在腦海搜尋熟悉影像,再意會發話者所欲傳達的訊息,意會成為溝通方式。這些由文字構成的語辭都是從自然現象體會而來進而套用到人文,通常既貼切且傳神,成為隨時隨地可引用的成語。
上述八個例子包括天、地、水、火、風、雷、山、澤。此八象是構成《易經》的基本元素,此處所說《易經》指文王周易,有六十四卦,有六十個以上的自然現象,幾乎涵蓋我們今日所知在地球上發生的各種現象。不同於一般成語,其理念是有受力者也就有施力者,就像物理定律:施力會產生效應。表象是適應環境者,內藏是開創這種環境者,天子如天,可以營造各種生存環境,最可愛是斜風細雨,不可愛是狂風暴雨,這種比喻同樣易於理解。
風起雲湧,雲態豐富引人暇思。大雪紛飛有如天花亂墜,雪花掩盡小草與小樹,獨留大樹鶴立雞群。風吹草動,草因風而動,反應風力大小,風不斷改變方向,草就跟著團團轉。心平氣和是輕聲細語,大發雷霆則如雷貫耳,真的有雷,閃電雷鳴,劇烈天氣型態,猛爆雨,地面成為水鄉澤國,寶特瓶被迫離開所處之地,漂入人家被檢來起使用或丟棄。地震讓人搖晃,震怒也會讓人跌倒。爆怒有如火山爆發,真的爆發,看看從火山口噴出什麼東西?最常見火山灰,升空去了,直升入幽冥之境,擴散後飄落,鋪天蓋地。帶火的物質遇水,水火不容,交戰激烈,何處可見?編預算到夏威夷觀象。
觀象有感,得到啟示,上述幾個例子都是卦象材料。漫長時光歲月,很多人做過類似同樣的事,有的為善如同風和日麗,也有人為惡有如山洪爆發,結果有人成功也有人慘敗。作易者從所有自然現象得到啟示,進而套用到人事,所用文字既可描繪現象的屬性與運行,也適用人文作為,不只是風吹草動一個點,而是一連串過程與結果。現象亙古不變,是非善惡導致吉凶悔吝的判斷也就精準,《易經》可說是最完整的大自然啟示錄。
地球上進行各種現象,循環返復從不間斷,具備十雲屬,地震,火山活動等基本常識是踏入賞卦的門檻,最佳途徑請造訪氣象署以及《維基百科》等網站。高中生皆已修習過地球科學,早就取得賞卦門票,當然得搭配時代背景,代表性人物是紂王,寫《易經》的周文王與周公和那個時代的人事變革。
大師南懷瑾說:在腦中構成一種景象。這也是啟發,依其啟發,景象逐一浮現。自問自答也算是思考與推理,本書隨意提出的問題都是筆者思考過程。山下出泉,整個卦講的就是泉水,好簡單,進一步看,北投和關子嶺的泉水不一樣的,黃石公園的泉水更是大異其趣。古代沒有地球科學專有名詞,唯作易者善於觀察,本書即透過這個窗口欣賞《易經》如何從現象引到人文。有人致力於探討自然與人文對話,偶有感應都彌足珍貴,透過自然知識與人文素養結合,可望培養更深邃與豐富人生觀。
前言有序
尚未大規模開發年代,人類與大自然為伍,隨處可見原始景物,親身體驗各種現象生滅。隨著智力演化乃用簡單筆畫模擬器物形態與運行模式,是為象形文字,於是文字有雛形。每個象形文字都有貼近自然原始意義,如日、月、水、火、山、木等。
適應群居生活以後,交往活絡,人際關係日趨複雜,時不時挑起各種喜怒哀樂情緒,於是有人導入自然現象之屬性用來表達所思所想。或如天花亂墜,春回大地,水滴穿石,水火不容,風吹草動,如雷貫耳,火山爆發,水鄉澤國等。受話者先在腦海搜尋熟悉影像,再意會發話者所欲傳達的訊息,意會成為...
目錄
前言有序 01
各卦象探析 05
03水雷屯 05
04山水蒙 15
05水天需 25
06天水訟 33
07地水師 40
08水地比 48
09風天小畜 54
10天澤履 60
11地天泰 67
12天地否 74
13天火同人 80
14火天大有 88
15地山謙 93
16雷地豫 101
17澤雷隨 107
18山風蠱 114
19地澤臨 121
20風地觀 128
21火雷噬嗑 133
22山火賁 139
23山地剝 145
24地雷復 152
25天雷无妄 158
26山天大畜 165
27山雷頤 173
28澤風大過 178
29重水坎 183
30重火離 188
31澤山咸 193
32雷風恒 200
33天山遯 206
34雷天大壯 214
35火地晋 220
36地火明夷 227
37風火家人 232
38火澤睽 238
39水山蹇 244
40雷水解 250
41山澤損 256
42風雷益 262
43澤天夬 268
44天風姤 275
45澤地萃 281
46地風升 288
47澤水困 294
48水風井 300
49澤火革 306
50火風鼎 313
51重雷震 321
52重山艮 327
53風山漸 334
54雷澤歸妹 341
55雷火豐 348
56火山旅 354
57重風巽 362
58重澤兌 368
59風水渙 374
60水澤節 380
61風澤中孚 386
62雷山小過 392
63水火既濟 399
64火水未濟 407
01重天乾 414
02重地坤 422
八卦原型 431
附錄:卦象與現象對照表 443
參考資料 447
前言有序 01
各卦象探析 05
03水雷屯 05
04山水蒙 15
05水天需 25
06天水訟 33
07地水師 40
08水地比 48
09風天小畜 54
10天澤履 60
11地天泰 67
12天地否 74
13天火同人 80
14火天大有 88
15地山謙 93
16雷地豫 101
17澤雷隨 107
18山風蠱 114
19地澤臨 121
20風地觀 128
21火雷噬嗑 133
22山火賁 139
23山地剝 145
24地雷復 152
25天雷无妄 158
26山天大畜 165
27山雷頤 173
28澤風大過 178
29重水坎 183
30重火離 188
31澤山咸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