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有心法、有技巧、有門道,
讀歷史、學領導、懂決策,
無論管人、管事、管物,
都讓你左右逢源、得心應手!
人人都必須學會管理,
領導者要管理組織,維持營運順暢;
工作者要自我管理,幫助生活順遂。
懂得管理,有助於晉級你的組織、改造你的人生。
◆讀歷史對於學習管理的兩大好處?
1、為現代管理議題注入新意
2、史事、史料豐富可供參考
中國歷史上多元的人與事,
提供諸多正例、反例,
可觀察居上位者如何決策?
決策後又會產生哪些影響?
透過歷史事件的長線發展,
能為自己的推斷作出驗證。
藉由史事分析,
反思現代人的管理與決策過程。
得以獲致更多啟發與靈感。
◆歷史中有哪些提升管理技巧的乾貨?
◎你是懂得知錯、認錯、改錯的領導人嗎?
領導者很難不犯錯,但不知錯就不可能改正,
回溯歷史事件,能帶來諸多決策啟示。
►漢武帝知錯、認錯、肯改錯→創造後代再起的機會。
►晉武帝知錯、認錯、不改錯→枉費任內些微治效,更禍延後代。
►乾隆知錯、不認錯、不改錯→浪擲順康雍幾代積累,讓後代走向中衰。
►崇禎智不足以知錯,遑論認錯、改錯→立遭橫禍,成為亡國之君。
◎換位置,需要換腦袋嗎?
換位置不僅要換腦袋;
即使位置沒變,仍須隨時勢不同而換腦袋;
若想換到好位置,腦袋更應先換成足堪此位置的狀態,
在換腦袋的歷程中,切記不能丟失良善初衷。
►換位置,沒換腦袋
→明初重臣汪廣洋招致橫禍,被朱元璋賜死。
►位置沒換,腦袋也要隨時勢更換
→朱元璋面對不同形勢與對手,不斷轉換腦袋,成為明代開國君主。
►想換位置,更該提前換腦袋
→諸葛亮出任要職前,已具備職位所需的腦袋。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
人們經常從歷史中看到教訓;
但卻無法從歷史中學會教訓,
因此,憾事總是一再發生,
用現在的角度來看,就是不懂「管理」!
站在歷史與管理的交會處,
既能透過歷史事件,擴充管理知識,
亦可善用現代管理概念,重新詮釋歷史,
幫你做出更適切的決策、帶來更好的發展、得到更理想的結果。
本書特色
1.從「領導風格」、「決策視野」、「制度」與「變革」四大面向切入,以豐富的中國史素材探討現代管理議題,借鑑古人智慧,幫助今人養成長視野心靈。
2.收錄30篇文章,每篇文章即為1堂管理課,除了基本義理闡述,更佐以「新聞背景」、「典故出處」與「決策意涵」等單元,有益閱讀者融會貫通、多面向思考。
作者簡介:
鍾憲瑞
企管及歷史雙博士,現為中正大學企管系教授,曾任中正大學企管系主任、管理學院EMBA執行長、及多家上市櫃公司獨立董事及監察人。學術專長為企業史、組織及決策分析、策略布局、產業分析及商業模式。
章節試閱
01領導者的知錯、認錯與改錯
領導者很難都不犯錯,故而不知錯就不可能對;認錯可能損害,
也可能增強威信;重要的是,改錯才可能邁向正確的道路。
近日來,臺灣前後兩任領導人面對九二共識,出現南轅北轍的詮釋、態度及後續主張,依理其中必有一人犯錯。犯錯的領導人,如何面對錯誤?又會對組織造成何種影響?很值得深入探究。
時光標軸首先移到漢武帝,雄才大略,開疆拓土,建立顯赫文治武功;然而晚年性格大變,迷信多疑,誤信方士求長生不老;任用侫臣江充釀成巫蠱之禍,而逼死太子;連年用兵,肆意揮霍,多次巡遊,致國庫空虛,又出賣爵位,允許以錢贖罪,致吏治腐敗;更以桑弘羊執掌財政,鹽鐵壟斷專賣,使廣大貧農生活無濟,接連起義,種種衰敗跡象令漢武帝萌生懺悔。在漢武帝死前兩年,桑弘羊又上書建議在輪台戍兵防備匈奴,漢武帝駁回建議,反頒布「輪台罪己詔」,禁廢苛政,停止擅賦,重拾其父祖文景時期的與民生息政策。漢武帝知錯、認錯、肯改錯,為後來的昭宣中興奠定基礎。
再轉至晉朝,建朝皇帝司馬炎重視經濟,社會平和,史稱「太康之治」。他在滅吳一統天下後,開始縱情享樂,某日至南郊祭天,自覺功業輝煌,問大臣劉毅:自己堪比漢朝哪個皇帝。劉毅答:可比漢桓帝、漢靈帝(昏庸且朝政敗壞)。司馬炎說自己為政相當克制,又一統天下,如何可比桓靈?劉毅再答:桓靈和陛下都賣官,但桓靈賣官的錢進了官庫,陛下賣官的錢進私人庫房,就此而言,陛下不如桓靈。司馬炎不悅,卻並未駁斥,也未處分劉毅;但司馬炎並未因劉毅直言而改正錯誤,繼續縱情享受,君臣競比豪奢。司馬炎過世後,其子晉惠帝自幼同受奢靡薰染,但器識不足,治理無方,文武臣工則繼續靡亂腐化,朝政江河日下。晉武帝知錯、認錯,卻不改錯,顯示判斷力並未喪失,在位時尚可維持局勢,但私人逸樂重於組織前景,其未能改正而遺留的錯誤禍延後世。
視線轉到明朝崇禎,儘管「即位之初,沉機獨斷」剷除巨宦魏忠賢,「憂勤惕厲,殫心治理」,但性情多疑,用人無方,馭下過嚴,為政十七年,更換五十位內閣大學士及首輔,甚至「敗一方即戮一將,隳一城即殺一吏」,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農民軍攻至西直門,崇禎早朝時與大臣議事相對哭泣,眾臣昏慌躁議,崇禎在御案上寫下「文臣人人可殺」;十九日煤山自縊時,依舊認為「諸臣誤朕」。崇禎無法體認到用人偏差,其智不足以知錯,當然更無從認錯及改錯,下場當然淒涼。
最後看將清朝國勢推到頂峰的乾隆,晚期奢靡,吏治敗壞,爆發多起起義。寵信和珅,和珅擬定議罪銀制度,讓大臣捐獻金錢以除罪,乾隆也可多些私房錢。內閣學士尹壯圖上書直言議罪銀之謬,「有督撫自請認罰若干萬者」,「各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這等於否定乾隆的治理績效;乾隆初還保持風度,指尹「確有見聞」,但要「指實覆奏」(講明是哪些督撫),原本依官場潛規則,此時臣下可自陳並未查證,僅憑風聞,道歉悔過,皇帝也不追究而了事,然而尹卻請旨派滿洲大臣同往各省察查。乾隆頓感惱火,和珅挑弄獻計,便命尹與和珅親信至各省調查,每到一地必事先通知該地準備,親信更對尹多方掣肘,當然查無結果。尹只好承認自己捕風捉影,請求處罰,乾隆便下旨批評尹壯圖「希榮卑鄙,飾詞謊奏」,同時為顯寬大,免除他被刑部判的死刑。乾隆其實知道真相,但好顏面,其智亦足以不認錯,貪圖享用而不改錯,為清朝衰敗種下禍源。
漢武帝知錯、認錯、肯改錯,創造後代再起的機會;晉武帝知錯、認錯、不改錯,枉費任內些微治效,更禍延後代;乾隆知錯、不認錯、不改錯,浪擲順康雍幾代積累,讓後代走向中衰;崇禎智不足以知錯,立遭橫禍。這些教訓值得臺灣政府及企業領導人省思。
(原文刊於《工商時報》二○一九年二月十一日)
◎新聞背景
二○一九年一月初,蔡英文表示,絕不接受北京定義的「九二共識」,對此馬英九反駁該說法,並認為「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不應劃上等號且一併否定。
胡錦濤曾與小布希通話,表示:「兩地應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協商,雙方皆承認一個中國,但定義不同。」
馬英九解釋:「臺灣立場為『一中各表』,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我們堅守中華民國的立場,難道蔡總統也拒絕中華民國?」
對於民進黨執政期間不承認「九二共識」,造成邦交國減少十一國,馬英九深表遺憾,並希望蔡英文能正視兩岸議題,以促進兩岸經貿與國家發展。
◎典故出處
•司馬炎賣官,見《晉書‧卷四十五‧列傳十五‧劉毅》。
•尹壯圖直言議罪銀,見《清史稿‧尹壯圖傳》。
•輪台罪己詔,見《全漢文‧卷四‧武帝二》。
◎決策意涵
二○二○年五月間,臺灣剛歷經「萬元紓困之亂」,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臨時行政院會中,似乎也意有所指地提到,如果覺得政策不對,就不要顧面子,趁早趕快改,「認錯是改正的開始」,「總比死不認錯勇敢」。
企業組織內也應該設置偵測錯誤的管理方式,例如對決策的復盤、對決策假定的持續核認、對決策績效的不斷檢視,都有助於組織探知錯誤,進而修正。如果錯誤已經很明顯,主管還不認錯,將會損及威信。然而規模愈大的組織,即使可以辨識組織績效,由於部門分工愈複雜,層級愈繁多,因果相當模糊,加上因組織擴大而生的政治因素,故相對於小組織,大組織較難將績效歸因到個別決策者,也就有了不認錯及不改錯的空間。
至於在唯選票決的政治制度中,認錯很可能會成為對手攻擊的箭靶,甚至傷害己方陣營士氣,喪失支持。由於認錯成本極高,故而必須辯護到底,一旦犯錯也一錯到底,故而在選票決制度下,政府部門及政黨要做出正確的決策,除了具備智識以外,尚須決策者克服自己的選票心魔。
01領導者的知錯、認錯與改錯
領導者很難都不犯錯,故而不知錯就不可能對;認錯可能損害,
也可能增強威信;重要的是,改錯才可能邁向正確的道路。
近日來,臺灣前後兩任領導人面對九二共識,出現南轅北轍的詮釋、態度及後續主張,依理其中必有一人犯錯。犯錯的領導人,如何面對錯誤?又會對組織造成何種影響?很值得深入探究。
時光標軸首先移到漢武帝,雄才大略,開疆拓土,建立顯赫文治武功;然而晚年性格大變,迷信多疑,誤信方士求長生不老;任用侫臣江充釀成巫蠱之禍,而逼死太子;連年用兵,肆意揮霍,多次巡遊,致國庫空虛...
作者序
讀史對管理有何幫助?
許多業界高管相信讀歷史有助於管理其組織,然而現代管理知識已可說是汗牛充棟,為何還需要參照歷史呢?原因有兩項:第一項是中國歷史上多元的人與事,可以為許多管理議題注入新意,例如領導用人這項議題,清朝史學家趙翼曾指出「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三種領導用人型態的差異。「以權術相馭」相當於現代的權變領導理論,後兩種則是現代管理知識較為忽略的,然而創業者能吸引一批人才跟隨的關鍵因素,往往就是性情相契與意氣相投。又例如在變革議題上,歷史上包括王安石、張居正的幾次變革,都指出影響變革結果的一項極關鍵因素是──如何處理變革中的異議,值得變革推動者注意。
歷史值得參照的第二項原因是,歷代各朝善盡職責的載事史官及史家所記載的史料,在現代組織管理知識難以觸及的眾多議題上,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素材。例如在派系這項管理議題,派系在組織中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它會影響重大策略的制訂、資源及職位的分配、分配過程中的權力鬥爭如何進行。然而,外部學者要蒐集組織內部派系在這些事情上的真實運作,難度極高,因此現代組織管理知識體系中,關於派系的管理知識便相對匱乏。然而中國歷史上,派系間的傾軋屢見不鮮,關於派系的記載相當豐富,可以讓人一窺派系運作的奧祕。
再例如接班傳承,有效的傳承往往是長期計畫下的結果,現代組織管理對於傳承的研究,受限於如果研究者並未親身參與組織運作,很難獲得組織內部傳承計畫的真實資料,甚至企業宣布接班啟動時,其實接班者的培育及競評過程,早已在外界不知曉的情形下展開,外界根本無從觀察。然而歷史上關於皇位傳承,從皇子培育、繼位人選、接位機制,以及輔佐機制,皆有相當詳實的記載,可以掌握皇位繼承如何影響王朝的興盛、中衰及敗亡,這些史料相當值得研究參考,以揭示如何創造良好的傳承,造成傷害的傳承又是如何形成,這是歷史可以提煉寶貴管理原則的一項議題。
很少人會同意自己的組織內完全沒有小人,小人常造成極大的傷害,小人現象確實存在,而且至關重要。然而現代組織管理卻難以置喙處理,原因在於要找到受訪對象願意承認自己是小人,幾乎不可能;要由組織成員來指認誰是小人,又有小人的定義模糊及主觀認定過強的問題。然而歷史上關於小人的記載不絕於書,從中可以研究歸納出小人的特質、小人何以會居高位,以及小人造成何種影響,這些研究結果將可讓組織免於受小人荼毒,對組織管理帶來相當鮮明的貢獻。
歷史有助於管理知識的擴充,或有人認為出自於古代高度集權政治體系的管理原則,無法作為現代管理的借鏡。但歷代王朝的治理風格,跨越了相當廣的集權分權光譜;並且考慮現代管理學的應用原本就跨越了政府、企業與大學等各種類型組織,因而可以被普遍適用,故而若能從史事淬鍊出現代組織亦應遵循的管理原則,理應更是經過時間沖刷、更深邃的管理原則。故而從史事看管理的適切性,並不會受到時代的影響,反而更能映照出現代管理的局限。真正的關鍵是如何用現代管理概念及語言重新詮釋歷史,例如古代的連坐法若以現代管理觀念詮釋,它是一種高度以群體為基礎的獎懲,重於個人為基礎獎懲的作法,若能從歷代連坐法的實施結果,配合實施當下的時空環境,就可以約略掌握組織若採取極端的群體基礎獎懲,會造成什麼結果,這對於當代組織的獎懲制訂,理應極富深意,關鍵是我們是否有信心站在歷史與管理的交會處,做這樣的探索。
讀史對管理有何幫助?
許多業界高管相信讀歷史有助於管理其組織,然而現代管理知識已可說是汗牛充棟,為何還需要參照歷史呢?原因有兩項:第一項是中國歷史上多元的人與事,可以為許多管理議題注入新意,例如領導用人這項議題,清朝史學家趙翼曾指出「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三種領導用人型態的差異。「以權術相馭」相當於現代的權變領導理論,後兩種則是現代管理知識較為忽略的,然而創業者能吸引一批人才跟隨的關鍵因素,往往就是性情相契與意氣相投。又例如在變革議題上,歷史上包括王安石、張居正的...
目錄
序 讀史對管理有何幫助?
【領導風格篇】
(1)主管,請直面錯誤!
01領導者的知錯、認錯與改錯
02上級、下屬,對與錯
03高層頻出低級錯誤 何以致之?
(2)主管,別管錯對象!
04高層管小事,所為何事?
05管人、管事,不如管好自己的想像
(3)主管,哪來的強硬底氣?
06理橫氣壯只是讓惡政更惡
07當忠誠與背叛互成表裡
(4)主管,威信還剩多少?
08從難為水到成習性的雙標歷程及危害
09敗亡,文化沉淪先行
10領導力怎麼喪失的?
(5)主管,有何資格談團結?
11莫讓團結結成仇
12該要什麼樣的團結?從好組織與好策略的權衡談起
【決策視野篇】
(1)長期決策視野的培養
13長期考量,何以知易行難?
14從終局觀看防疫路,反思決策視野
(2)決策,千萬不要一錯到底
15都「對」成這樣了,還要「對」下去嗎?
16無法解決問題,就少攬些權吧!
(3)短視的決策樣貌
17決策淺薄慣了,將不識深遠
18蝸牛角上爭長短,火石光中論事勢
19胸中無墨點子多,方向不明決心大
【制度篇】
(1)制度的順利落地
20制度為何產生反效果?
21如何減少制度副作用造成的傷害?
22制度移入何以水土不服?
(2)制度的凋零與創新
23「人亡政息」與「蕭規曹隨」之間
24違制破例的因緣果報
25從破例、慣例到無法收拾的腐化螺旋
【變革篇】
(1)變革的推動
26推動變革該如何面對異議?
27驅動組織貫徹改革的關鍵
(2)變革之殤
28變革何以成災難?
29當話術奏效時,當話術用盡時
30換位置與換腦袋
跋 追撫史事、忖度決策,培養長視野心靈
序 讀史對管理有何幫助?
【領導風格篇】
(1)主管,請直面錯誤!
01領導者的知錯、認錯與改錯
02上級、下屬,對與錯
03高層頻出低級錯誤 何以致之?
(2)主管,別管錯對象!
04高層管小事,所為何事?
05管人、管事,不如管好自己的想像
(3)主管,哪來的強硬底氣?
06理橫氣壯只是讓惡政更惡
07當忠誠與背叛互成表裡
(4)主管,威信還剩多少?
08從難為水到成習性的雙標歷程及危害
09敗亡,文化沉淪先行
10領導力怎麼喪失的?
(5)主管,有何資格談團結?
11莫讓團結結成仇
12該要什麼樣的團結?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