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是什麼?絕對是基督徒的大哉問。
很多人以為祈禱是在「做」什麼,或是祈禱有什麼祕密,然而,祈禱其實除了「做」,還有一個特質,就是「成為」某人的方法––成為你自己:你是由天主創造,因耶穌得救而成為天主聖神的宮殿。所以,祈禱不是要「做」什麼,而是要「做」自己。
本書所介紹的祈禱方式,是基督教會古老的傳統,在東正教會保留得最為長久,就是在心裡念短誦。本書作者文之光神父承續了由若望‧邁恩神父重振的基督徒默禱方式,在世界各地推廣這個祈禱方式,在亞洲的印度、新加坡、泰國、香港、菲律賓、澳洲、紐西蘭以及歐洲的英國、義大利、愛爾蘭、法國、德國…等地都已成立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實踐並推廣這個祈禱方式。
默觀祈禱並非隱修士和隱修女們或者某些密契主義者的特權。它只是我們蒙召應到達的一個祈禱幅度。這種祈禱不是奇特的經驗,也不是意識狀態的改變。它是多瑪斯.阿奎那所說的「單純的樂在真理」(simple enjoyment of the truth)。借用詩人威廉.布萊克提到「潔淨知覺的門戶」(cleanse the doors of perception)的需要,好使我們看清楚一切事物的本來面貌,就是「無限」。
默禱過程中所「發生」的事情無足輕重。許多時候(事實上是經常),什麼事也不會發生。就像一趟長途飛行,從機窗向外望去,看到雲彩;除了藍天白雲外,別無它物。儘管有時飛機會顛簸,你會繫緊安全帶,信賴機師。有時你也會看到極美麗的黎明,絢麗的日落,或者是層層疊疊的光環。但重要的是,你正穩穩地飛向你的目的地。旅途無論多麼美妙、震盪或平淡,你都不會想要機師把引擎關掉!
本書分六部,深入基督徒默禱的境界。
第一部由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WCCM現任神師文之光神父說明,如何每天進行默禱。
第二部是基督徒靈修史上重要的紀錄,是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WCCM創始人若望.邁恩神父一九七六年在革責瑪尼修道院,即《七重山》作者牟敦(Thomas Merton,逝世於一九六八年)生前的團體,與該處隱修士對談關於默禱的旅程、默禱的重要性等等。
第三部是文之光神父進一步划向深處,探討默禱之旅為什麼是內心的朝聖。
第四部作者莉姿.沃森說明祈禱的各種意象。包括回家、自行車與獨木舟、蚊子與猴子、橡子、向內的旅程、一朵花、小提琴弦、一朵雲。
第五部作者格雷姆.沃森探討了英國十四世紀知名密契主義傑作《不知之雲》。
第六部則是文之光神父提出一個行動:組成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作者簡介:
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 OSB
天主教本篤會奧利維頓院(Monte Oliveto Maggiore)隱修士,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總神師,常年於全球各地帶領默禱講座、避靜、宗教對話活動。
曾於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修讀英國文學,後於加拿大蒙特婁大學(Universite de Montreal)及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修讀神學。1979年發終身願,1980年晉鐸。在度修道生活前,他曾從事聯合國、銀行及新聞界的工作。入修道院後,成為若望.邁恩神父的弟子,並助其在倫敦成立第一個基督徒默禱中心。1982年若望.邁恩神父去世後,繼續其教導默禱的工作。1991年,於倫敦建立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
2013年他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喬治城大學麥克唐納商學院(McDonough School of Business)推出「默禱與領導學」的企管碩士MBA課程,成為最受歡迎的選修課。同一年,在愛爾蘭皇家內科醫學院開一門課叫做「健康與默禱:由中心療癒」,後來擴展成一系列課程。
若望.邁恩神父John Main OSB 本書第二部作者
生於1926年,卒於1982年。他是天主教司鐸,本篤會士。1975年起,他開始推動基督徒默禱。
他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研修法律,1954年畢業後加入英國外交部,並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研習中文。後來分派至皇家殖民署(Royal Colonial Service),擔任公務員,至當時馬來亞的吉隆坡。他在當地結識瑜珈上師 Swami Satyananda,向他請教藉由念短誦(Mantra)做基督徒默禱的方式。
1956年邁恩回到都柏林在三一學院教授國際法。
1958年他加入本篤會,進入倫敦伊林本篤會院(Ealing Abbey)。
1969年起他認真研讀基督信仰祈禱的經典迦仙《會談錄》及教會初期的沙漠教父靈修。從中領悟,念短誦的祈禱方式就根植於古老的基督教修道傳統中。
1975年他在倫敦創辦第一個基督徒默禱中心。
1976年於革責瑪尼修道院,與該院隱修士會談基督徒默禱傳統。
1982年於56歲逝世於加拿大蒙特婁。
莉姿.沃森 Liz Watson 本書第四部作者
曾任WCCM英國聯絡員(UK National Coordinator)。一九九二年,即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成立第二年便加入團體,後從領導位置退下,專注於教導默觀,足跡及於英國及之外。她原本服務於公共圖書館系統,後來轉換跑道,為此取得神學碩士以裝備自己,在此過程中她接觸基督宗教的神祕主義,深受其影響。在網上輸入Liz Watson,可以找到許多她帶領的線上課程。
格雷姆.沃森牧師Revd Graeme Watson 本書第五部作者
英國聖公會牧師,在愛丁堡、諾丁丘牧會,也曾受英國聖公會差會派遣至坦尚尼亞。他也致力於培育牧師及平信徒福傳,曾任牧師培訓團及平信徒傳道員培訓團導師。他和其妻莉姿投身於普世基督徒默禱,在自己的教會也參與成立基督徒默禱團體。2020年安息主懷。
【主編簡介】
肖筱Augustine Xiao Obl.S.B.
在俗本篤會士,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中國聯絡員。
芝加哥羅耀拉大學靈修學(靈修指導)碩士,倫敦聖瑪麗大學神學碩士,獲宗座拉特朗大學福傳課程證書。
出版長篇小說《逐出伊甸的輪回》和《幻想交響曲》,靈修日記《小小的春天•泰澤記》,譯有《若望•邁恩傳》,詩作收入《厄法達——當代漢語天主教詩選》。
譯者簡介:
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The World Community for Christian Meditation,WCCM)是聯結在基督徒默禱操練之中的大公、博納、普世性的靈性家園。
團體受本篤會會士若望.邁恩神父(John Main OSB)的願景啟發,默禱作為一種恢復基督徒生命和全社會默觀幅度的方法。團體分享默禱的智慧和操練的廣泛成果,「服務於人類的團結」和搭建信仰與文化間理解的橋梁。
團體的國際中心位於法國普瓦捷(Poitiers)附近,歷史悠久的美麗谷隱修院(Bonnevaux),致力於以日常默禱操練貢獻全球各地的和平與對話。
歡迎訪問團體網站www.wccm.org。
章節試閱
祈禱的意象
默禱是很普遍的靈修傳統,所有偉大的宗教傳統中都有它的影子,基督宗教也不例外。
在《若望福音》開頭,兩個門徒在洗者若翰的指引下跟隨了耶穌——這也是我們在這部福音中第一次與耶穌相遇。在書中,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了他們一個非常簡單又很直接的問題:「你們找什麼?」(《若望/約翰福音》1:38)
這個問題同樣可能敲開我們自己的靈修之門。當我們自問:「生命是什麼?我們的生命中是否缺少了什麼?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在生命中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我在生命中真正尋求的是什麼?」
在所有偉大的宗教中,探究生命的深度和終極智慧的方式,無一例外都是祈禱——是實操,而非僅是理論。教會初期的屬靈導師們認為,祈禱定義我們的生活之道。他們常說:「你如何祈禱,你就如何生活。」
當然,祈禱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在各樣時刻以各樣方式祈禱。根據不同心情、個性、時間來祈禱,根據獨處或是在團體中來祈禱。所以,最重要的是:祈禱具有包容性,祈禱的形式並不互斥。祈禱的形式很多,只要出自真心,就都是有效的。有時我們的祈禱是機械的,甚至是心不在焉的,但就祈禱本身來說,只要出自真心(即真心尋求天主),就是有效的。
基督宗教傳統中的祈禱形式極為豐盛。例如,我們在聖體聖事和各種禮儀中都會祈禱;無論是獨處或是在團體中,我們的求恩和代禱都是祈禱;我們可以用神恩方式祈禱,可以用特別敬禮祈禱,可以用玫瑰經祈禱,也可以向聖人祈禱。許多人還有屬於個人的祈禱方式,並不一定帶有明確的宗教色彩。對有些人來說,跑步、健身這樣的運動就是一種靈修,鄉間漫步或親近藝術也是靈修。這些都是祈禱的不同形式。所以說,祈禱的形式具有包容性。
我們可以把祈禱想像成一個車輪。首先,車輪象徵著運動,而祈禱正是我們生命的運動,是我們駛向天主的道路。其次,車輪要發揮作用,必須接觸地面,否則就是空轉,哪兒都去不了。這象徵著祈禱不是可以推遲到下週、明年的事,而要時刻融入生活。應當在日常中安排明確的祈禱時間,要讓祈禱真正融入生活。
正如我所說,祈禱的形式豐富多彩,車輪的輪輻就可以代表這些形式:聖體聖事、禮儀、敬禮、讀經、求恩、代禱等等。不同的基督宗派傳統對不同形式的祈禱各有側重,它們都是合規有效的。但是,祈禱究竟會引我們走向何處呢?
聖保祿宗徒說:「我生活已不是我生活,而是基督在我內生活。」(《迦拉達人/加拉太人書》2:20)這是對基督徒與基督之間關係的絕妙表達。由此,我們超越並脫離了自我的小世界,而進入聖神,進入心靈,進入基督的人性。在那裡,我們的真我將被發現、完整並拓展。我們可以套用聖保祿的話說:我不再祈禱,而是基督在我內祈禱。這意味著每個個體的祈禱如江河一般匯入基督祈禱的海洋。
如何找到通往車輪中心的道路?——通過基督宗教傳統,也就是若望•邁恩如今要幫助大家恢復的傳統,即早期基督宗教中最早那批先哲的傳統。那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心禱,即誦唸短誦。
我們選擇傳統中視為神聖的單一詞語或是短句,然後在心思意念中不斷重複。默誦時,我們聆聽它,並且時刻留心它。讓這個詞語穿透我們的思維、關切、焦慮、分心以及一切干擾,引領我們沿著靜默和純樸的道路,輕柔地來到我們存在中心的靜定。但是不要把這種靜定理解為被動的或是睡著了。耶穌說:「你們醒悟祈禱吧!」(《馬爾谷/馬可福音》14:38)這種靜定是純粹的覺醒,純粹的意識。
車輪的中心即靜定。如果在車輪中心體驗到靜定,我們會發現生命奇妙的轉變。在車輪邊緣,我們會發現生活中的所有行動——活動、工作、關係,所有 「外部」的事物,如果缺乏中心的靜定,就沒有有效的行動。我們日常繁忙行動的品質,取決於如何在心中找到靜定。中心是默觀,操練默觀得以讓生命中的行動、活動和工作更為純粹,從而幫助我們結出屬神的果實。
當耶穌談及祈禱和靈修,他並沒有說必須要去教堂或會堂,也沒有說必須遵循教規和儀式、服從哪個祭司或是習俗。耶穌時代的人固然是虔誠的和循規蹈矩的,但他並沒有強調這些。
從耶穌的教導中可以清晰看出,耶穌是默觀的導師。在《瑪竇福音》第六章中,耶穌說,祈禱時不要被外在的內容和形式干擾,而要進入你的內室(《瑪竇/馬太福音》6:6),也就是心靈。在心靈中,你會發現天主的臨在。因此,耶穌教導的第一要義,也是默禱第一要義,就是內在性。
耶穌接著說,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以為只要多言就可獲得垂允(《瑪竇/馬太福音》6:7)。我們要加倍小心,不要成為靈修中的唯物主義者、迷信者或者魔法化祈禱的人。例如有人關注祈禱的數量,有人認為我們可以通過祈禱來操控天主的作為。這都會讓祈禱變成一種「魔法」。
耶穌還說,祈禱時應當有信德。因為你們的父在你們求祂以前已知道你們需要什麼(《瑪竇/馬太福音》6:8)。祈禱時不應像帶著購物清單那樣羅列意願,因為祈禱並非著急著求天主滿足。
耶穌繼續說,祈禱時應當內心平靜。不要為物質需求憂慮,不要憂慮穿什麼、喝什麼(《瑪竇/馬太福音》6:25)。這些是日常生活關注的焦點,但是我們往往把它們變成一種執念。因此,他告訴我們要保持內心平靜和安寧。
耶穌又說,祈禱時必須注意:「你們該以天主的國先於一切。」(《瑪竇/馬太福音》6:33)
最後,耶穌說祈禱就是活在當下。不要為明天憂慮,要活在今天,活在當下(《瑪竇/馬太福音》6:34)。
以上是默禱或心禱的基本要素,也是所有祈禱的核心:內在性、靜默、信德、平靜和專注。所有真正的祈禱,都助我們一臂之力發覺車輪的中心——我們自己的心。
無論以何種形式,基督徒的祈禱都以基督為中心,所有的祈禱都指向基督的祈禱。越是深入基督的祈禱,越是進入我們心靈的靜默和靜定,就越會發現其它形式的祈禱都變得越加豐滿。閱讀聖經、團體祈禱、彌撒聖祭,這些不同形式的祈禱都有了變化和深化,它們的靈修意義也通過默禱得到強化。
祈禱的意象
默禱是很普遍的靈修傳統,所有偉大的宗教傳統中都有它的影子,基督宗教也不例外。
在《若望福音》開頭,兩個門徒在洗者若翰的指引下跟隨了耶穌——這也是我們在這部福音中第一次與耶穌相遇。在書中,耶穌轉過身來,看見他們跟著,便問了他們一個非常簡單又很直接的問題:「你們找什麼?」(《若望/約翰福音》1:38)
這個問題同樣可能敲開我們自己的靈修之門。當我們自問:「生命是什麼?我們的生命中是否缺少了什麼?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我在生命中真正渴望的是什麼?我在生命中真正尋求的是什麼?」
在所有偉大的宗...
作者序
前言 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基督
一
在我年少時,因為頭腦對意義的執著探求,常渴望得到好的指導師傅或靈魂知己,如同聖安當遇見聖保祿首位獨修(Paul, the First Hermit),奧斯定遇見盎博羅削,沙勿略遇見依納爵,十字若望遇見大德蘭,或禪宗初代六位祖師那般以心印心。
當然,尊師賢友稀有,但我從書本中獲益良多,叔本華、奧修、奧斯定、薇依、沙漠教父到聖本篤等,都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曾經相信,真理有祕傳,也刻苦鑽研一切神祕主義著作,希望能獲得最終開悟。我接觸到許多靈性渴望者和默禱者,他們許多人懷有同樣渴望,因此也廣泛閱讀、找尋不同的靈修陪伴、參與不同形式的靈修活動。但我想以個人經驗分享,特別是接觸默禱以後的經驗分享,那就是我們的導師或知己,只有一位,就是「基督–默西亞」(參《瑪竇/馬太福音》23:10)。當我們的生命真正證悟這點,便會慢下來,便會脫離偶像崇拜,便更易從繁花中分辨。奧修說:「人們來來去去卻無處可去。」多麼可悲,人們以為做的越多越能成就,然而,在靈修領域,無為才有可能成就。首先慢下來,因為基督在我內,我需要品味基督,如同領受聖體時的經驗一般。內在越寧靜,喜樂越深邃。我們知道我們到家了。道路本身就是意義所在,基督就在當下。「基督–默西亞」的意義正是如此,救世主在今天為我們誕生。在每個當下的片刻,救世主為我們誕生,這也是本篤會三願之一的生活皈依(或譯進德,Conversion of life)的內在意義,每時每刻基督都願意幫助我們自我超越與自我提升,只要我們轉向他,轉向內在。
基於以上經驗,讀者應可理解編者選編本書的旨趣為何。本書收錄基督徒默禱六種經典讀本,充滿深邃的傳承。從被視為若望.邁恩神父(John Main OSB)開始走向他更廣泛默禱教導的著作《革責瑪尼會談》,到三本由若望.邁恩神父的弟子文之光神父(Laurence Freeman OSB)所作的默禱實操性著作,為個人默禱者及默禱小組提供理論與操練基礎。再到在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成立之初便加入的沃森夫婦(Graeme Waston and Liz Waston)的兩部作品《默禱的形象》和《探索不知之雲》。本書的六種讀本原文皆為英文,並有多種其它語言譯本,由此可知當代人對默觀的渴求。
作為本書編者,一切都始於二○一三年我與文之光神父的相識,到他作為我在俗本篤會士(Benedictine Oblate)的培育導師,他與我有師徒之情。而莉姿.沃森則是我在倫敦求學期間的靈修陪伴。因此選編這本書對我來說意義非常。
二
《革責瑪尼會談》一書,若望.邁恩神父談到他自己的默禱心路,更為詳細的記錄可以在《若望.邁恩神父與愛的團體》一書中讀到。《革責瑪尼會談》一書中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若望神父指出修會人士操練默禱的意義,「默觀使人重新振奮」,修會生活本應是天使般的,卻充滿無奈、苦澀和張力。修會培育不足,靈修生活不彰,祈禱當然無力,祈禱既無力,修道生活則無喜樂可言。若望神父相信默禱可以更新修道生活,更新教會面貌。當然,默禱絕非修道人獨享的恩寵(歷史上的錯謬觀點造成了何等危機)。默禱是普世的經驗與智慧。若望.邁恩想提醒當代基督徒以及所有渴求目的與意義的人,「預備上主的道路,修直他的途徑」(《馬爾谷/馬可福音》1:3)這句話並非只是說給修道人的,所有人都要預備道路修直途徑,所有人都是修道人,因為所有人都是朝聖者。那個關鍵點或可借沙漠教父的話說出來:「如果你整個人不能成為如烈火一般燃燒,你就不能成為隱修士」。火,是的,火,聖神的火,默觀的火。默觀是有力量的,默觀是最具力量的,誰能掌控自己的身體與心神,誰才是真正的勇者。在世界範圍內,如今在超過一百個國家的基督徒默禱團體和超過千個的基督徒默禱小組,形成了一個若望.邁恩願景中的「無牆隱修院」(Monastery Without Walls),在這個萎靡不振的「後現代」,以默觀為火,勇敢生活。願《革責瑪尼會談》這本書能幫助到修會團體、個體基督徒的內在更新。
文之光神父的三本書則是給那些渴望學習默禱,繼而因著從默禱獲得果實而願意分享它的人提供實操指南。對於默禱,並非讀得越多越好。文神父坦言,不必讀許多,也許唯讀那一兩本,因為所有的默禱書籍(包括其它講論默觀的書籍)都在重複同一個訊息,那就是「安靜下來,當知我是天主」(參《聖詠/詩篇》46:11)。所以操練最重要。坐下來,身心寧靜,在心中誦唸短誦,答案自現。這同偉大的禪宗智慧「無事此靜坐,春來草自青」的內涵不謀而合。基督作為導師的意義在此出現,基督本人就是答案。「我曾經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參《約伯傳》42:5)。
我在倫敦攻讀神學期間,文之光神父把莉姿介紹給我作靈修陪伴。在我們初次見面時,格雷姆先生還健在,到我們第四次見面時,格雷姆先生就已因癌症去世,但莉姿堅持不中斷我們的分享,因為我們彼此心知,這是一份雙向陪伴。我記得我在給她的郵件中送給她一句薇依的話:「深信他人的真實存在便是愛」。沃森夫婦都是富有經驗的默禱者,莉姿在普世基督徒默禱團體成立第二年(一九九二年)便已加入團體,常年帶領各種避靜;格雷姆退休前是英國聖公會牧師,曾做過牧師培訓團及平信徒傳道員培訓團導師。這對有共同屬靈追求的伴侶,他們的作品其實有內在關聯,我在翻譯二人作品時清楚感受到這一點,相信讀者也不難感受到這點。
默禱是大公合一、宗教交談與和平對話的可靠途徑,每一種宗教都強調回到內心,與造物主親密對越。所以我將《默觀與合一:大公合一宣言》和《四位全球默觀祈禱導師的聯合宣言》放在附錄。默禱是跨越宗派和信仰的共同操練,若望.邁恩關於「無牆隱修院」的預見,以及諸多教會靈修學者和神學家積極支援的「無牆教會」行動都反應出這一點。教宗方濟各提出教會應是戰地醫院,不囿於圍牆內,救死扶傷,救治當代人精神上的創傷與饑渴。能真正止渴人類靈魂的,是那永恆之愛的本體,唯一的導師,「基督–默西亞」。在靈修道路上,不必向外求索,向內走,回到你的內室,回到核心。從基督本人、沙漠教父到聖本篤,再到若望.邁恩及當代所有默觀導師,以及所有走過這靈性旅途的朝聖者,這教導始終如一。
曾經相信真理要祕傳的我,終於明白,真理是簡單的,就在當下,在當下活出愛,就是答案。因為我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基督,他在當下與我們同在。願本書的讀者能藉由閱讀本書及操練默禱,重拾對生活的動力,對生命的熱忱,對信仰的信心及對愛的能力。
肖筱Obl.S.B.
二○二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大年初一
三十七歲生日之際
於花橋曠野聖母小築
前言 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基督
一
在我年少時,因為頭腦對意義的執著探求,常渴望得到好的指導師傅或靈魂知己,如同聖安當遇見聖保祿首位獨修(Paul, the First Hermit),奧斯定遇見盎博羅削,沙勿略遇見依納爵,十字若望遇見大德蘭,或禪宗初代六位祖師那般以心印心。
當然,尊師賢友稀有,但我從書本中獲益良多,叔本華、奧修、奧斯定、薇依、沙漠教父到聖本篤等,都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曾經相信,真理有祕傳,也刻苦鑽研一切神祕主義著作,希望能獲得最終開悟。我接觸到許多靈性渴望者和默禱者,他們許多人懷有同樣渴望...
目錄
前言 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基督 肖筱
第一部 基督徒默禱——你的每日操練 文之光神父
前言
第一章 何為祈禱
第二章 如何祈禱
第三章 基督徒默禱傳統
第四章 若望.邁恩的生平與教導
第五章 操練
第六章 默禱的果實
第七章 進展:旅程
第二部 革責瑪尼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
前言
第一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談及他自己的默禱旅程
第二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視默禱為個人分辨信仰真偽的方法
第三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回答團體弟兄們的問題
第三部 內心的朝聖——默禱之旅 文之光神父
第一章 默禱操練
第二章 祈禱之輪
第三章 旅程的象徵
第四章 意識的階段
第四部 默禱的意象 莉姿.沃森
第一章 回家
第二章 自行車與獨木舟
第三章 蚊子與猴子
第四章 轉向內在
第五章 一朵花
第六章 橡實
第七章 小提琴弦
第八章 一朵雲
第五部 探索《不知之雲》 格雷姆.沃森
第一章 不知之雲:默觀之書
第二章 短誦
第三章 不知之雲
第四章 坐忘之雲
第五章 瑪麗亞與瑪爾大
第六章 罪
第七章 謙遜之德
第八章 愛德
第六部 無價璞玉——組成團體以分享默禱的恩寵 文之光神父
前言/耶穌的召叫/人人皆是默觀祈禱者/為何現今默禱團體那麼重要?/若望.邁恩神父/信仰的紀律才能駕輕就熟/分享恩寵/初級階段:萬事開頭難/宣傳/在哪裡?/何時?/多少人?/當我們到那裡時,我們要做什麼?/明瞭重要的教導/其他的祈禱方法/其他的信仰/由我做嗎?/與其它默觀團體的關係
附錄一 如何默禱
附錄二 默觀與合一:大公合一宣言
附錄三 四位全球默觀祈禱導師的聯合宣言
前言 因為你們的導師只有一位,就是基督 肖筱
第一部 基督徒默禱——你的每日操練 文之光神父
前言
第一章 何為祈禱
第二章 如何祈禱
第三章 基督徒默禱傳統
第四章 若望.邁恩的生平與教導
第五章 操練
第六章 默禱的果實
第七章 進展:旅程
第二部 革責瑪尼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
前言
第一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談及他自己的默禱旅程
第二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視默禱為個人分辨信仰真偽的方法
第三會談 若望.邁恩神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