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選擇「不被冒犯」?
光是這句話,就已經冒犯到我了。
★ Amazon 4.8 顆星高評價,超過 5,500 位讀者力挺!
★ 榮登 Amazon 基督教暢銷榜冠軍!
除了我以外,大家都是白癡?
嗯,好像還真有這麼一回事。
你是不是每天都在生氣?
氣政府、氣主管、氣路上亂開車的人;
氣網友的發言、氣朋友那種態度、氣親戚多管閒事!
在這個全民氣噗噗的時代,
一則留言、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可以引爆情緒。
我們早已習慣用生氣來表達立場、維護正義,
甚至覺得基督徒發「義怒」也是理所當然。
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其實可以選擇「不被冒犯」?
電台節目主持人布蘭特・漢森,以犀利、幽默又親切的筆調,拆穿我們對憤怒和正義的誤解。當你不必再證明自己是對的、不必死命捍衛立場、不必當誰的糾察隊或法官、不必對人性的自私大驚小怪,就能從「被他人的行為冒犯」中得釋放,能睡得更安穩、活得更輕省。
你有一萬個生氣的理由,
但別忘了,你也有選擇不生氣的自由。
作者簡介:
布蘭特・漢森Brant Hansen
全國聯播電台主持人,同時也是《布蘭特與雪莉的奇特播客》(The Brant and Sherri Oddcast)的podcast 主持人。
他與CURE International合作,這是一個國際性醫療組織,透過全球醫院網絡,為患病的兒童提供改變生命的醫療照護,並傳揚神的愛與福音。
布蘭特與妻子卡洛琳居住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州。
你可以在 cure.org 了解更多關於CURE International的事工,也可以在 Facebook(Brant Hansen Page)、Instagram 和 Twitter(@branthansen) 追蹤布蘭特的最新動態。
譯者簡介:
謝慶萱
在文字、圖像、音樂中打轉的斜槓女子。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各界讚不絕口推薦
這本書讓人讀得又痛又醒。它帶著一種大膽卻溫柔的善意,像一顆福音炸彈直接炸進我心裡。
如果你習慣活在那種「我講的才對、別人都不懂」的優越感裡,那你大概不會喜歡這本書。
——麥克・唐納希(Mike Donehey),Tenth Avenue North主唱
布蘭特一如既往地運用他那帶點顛覆性的幽默感與滿滿的恩典,成功呼籲那些容易受傷的基督徒,活出一種更不愛抱怨、也更少毒性的信仰生命。這本書就像是一帖良藥,針對我們早已習慣、甚至麻痺了的失落信仰,給出一個真正有效的回應。
——亞倫.赫希(Alan Hirsch),國際知名的教會更新與門徒運動領袖
在《不被冒犯》一書中,布蘭特.漢森就像丟出了一根小型炸藥,直接炸進那些總是在抱怨、爭吵的基督徒圈子裡—這些人早已忘了聖經其實教導我們:願意放下冒犯, 是一種榮耀。這本書,真的非常適合這個充滿怒氣的時代。
——法蘭克.維奧拉(Frank Viola)
《神最喜愛的地方》(God's Favorite Place on Earth)作者
我真的很期待《不被冒犯》這本書的影響力—不只是對整體教會(特別是那些總是卡在「罪惡排行榜」思維中的教會),也對我自己的內心帶來提醒。
布蘭特的智慧與故事,不斷提醒我,在面對那種讓人很想陷進去的自以為是與論斷時,我可以選擇活出驚奇、感恩與盼望。
——查理.洛威爾(Charlie Lowell)
葛萊美獎得主的基督教搖滾樂團Jars of Clay 團員
國際非營利組織「Blood:Water」共同創辦人
這些年來,我們很多人都在拜託布蘭特.漢森寫書,現在他終於動筆了,而《不被冒犯》真的沒有讓人失望,值得等這麼久。
布蘭特用他獨特的幽默與智慧,挑戰我們更真實地去跟隨耶穌,不讓我們停留在那種「輕鬆信主」的表面信仰。他邀請我們從神的恩典之泉中領受,也學習把這份恩典分享出去,成為別人的祝福。
——蘭斯.福特(Lance Ford),UnLeader、Revangelical 作者
如果你決定打開這本書,就等於踏進了一個充滿挑戰的領域;如果你願意真正擁抱它的核心信息,你將被釋放,去愛得更勇敢、更不計代價。
而如果你真心想更像耶穌—那就請你立刻把這本書讀完,然後大聲喊出:「我自由了 !」
——戴爾.布蘭特納(Dale Brantner)
CURE 國際醫療組織總裁/執行長
名人推薦:各界讚不絕口推薦
這本書讓人讀得又痛又醒。它帶著一種大膽卻溫柔的善意,像一顆福音炸彈直接炸進我心裡。
如果你習慣活在那種「我講的才對、別人都不懂」的優越感裡,那你大概不會喜歡這本書。
——麥克・唐納希(Mike Donehey),Tenth Avenue North主唱
布蘭特一如既往地運用他那帶點顛覆性的幽默感與滿滿的恩典,成功呼籲那些容易受傷的基督徒,活出一種更不愛抱怨、也更少毒性的信仰生命。這本書就像是一帖良藥,針對我們早已習慣、甚至麻痺了的失落信仰,給出一個真正有效的回應。
——亞倫.赫希(Alan Hirsch),...
章節試閱
第一章:不被冒犯——荒唐的想法
好的,這可能是你聽過最愚蠢的事情,但我還是要說:
你可以選擇「不被冒犯」。
我其實是在一次商務會議上聽到有人這麼說的。這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有幾個:(1)我之前從未這樣想過;(2)我到現在還記得一些會議的內容;(3)我竟然被邀請參加商務會議。
我記得那個人說,不被冒犯是我們可以做的一個選擇。
對啊,當然啦,選擇不被冒犯。你知道的,選擇嘛,說得好像這真的是由我們決定的一樣。
光是這句話就已經冒犯到我了。
我查了「冒犯」這個詞的定義,所有字典都提到憤怒、怨恨相關的概念。因此,當我在這本書寫到這個詞時,就是這個意思。
冒犯還有另一個定義,是指感官上的衝擊和不舒服,例如我們前幾天剛嘗試自製燒烤醬,結果大家一致認同這味道非常冒犯人……但這不是我們在這本書要討論的。
我想談的是被得罪,以及自以為有權對某人生氣的想法。當然,有時候對某人發「義怒」也不為過,對吧?有時我們的憤怒是有正當理由的……
那個人在商務會議上的一席話確實引發我去思考,因為他顯然錯得離譜。而且,既然我身為一個基督徒,不就理應為了某些事情對人感到憤怒嗎?被冒犯不也是基督徒的日常嗎?
所以,當時我做了任何一個理性、公正、靈性成熟的人會做的事情:我仔細查考聖經,找出可以駁倒他的經文,在邏輯上擊敗他,讓他屈服,然後—你懂的—講贏他!
問題來了:如今我認為他說得對。不被冒犯不只是我們可以做的選擇,更是我們應該做的選擇。
我們應該放棄被冒犯的權利,這意味著放棄憤怒的權利。當我們這樣做,是一種非常討神喜悅的犧牲。它一拳擊倒我們的驕傲,不僅迫使我們在思想上謙卑,更使我們實際上變得謙卑。
我曾經認為基督徒感到被冒犯是必須的,現在我認為我們應該成為這個繞著冒犯旋轉的星球上最令人耳目一新、最不容易被冒犯的人。放棄我們憤怒的權利能使我們脫離自我中心,反而以他人為中心。當我們開始這樣生活時,一切都會改變。
事實上,這甚至不是「放棄」權利,因為這種權利本來就不存在。我們被教導要饒恕,就意味著憤怒必須消失,無論我們是否認為自己的憤怒是「正義」的。
我知道,這個想法在很多人聽來可能有點荒唐,甚至難以認同。彷彿我已經聽見有人在心裡嘀咕:「這也太蠢了吧,我真的無法接受。」我對這種微妙的心聲有敏銳的雷達,我都感覺到了。
也有不少基督教文章說我錯了。典型的例子是像這篇來自一個線上靈修材料的文章,談到憤怒這件事,作者給了一個符合主流的觀點:憤怒有時正是我們「應該有」的情緒!
憤怒其實也有它正面的價值,甚至可能是不可或缺的。少了那股怒氣當推力,我會很懷疑我們能否完成任何有果效的事。
沒有憤怒,我們就無法完成任何有果效的事?包括,寫靈修心得?
以下是另一個例子,說明我們如何用現在流行的「憤怒文化」,來重新解讀原本的聖經經文:
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和合本)
去吧,發怒吧。你生氣是對的—但不要用你的憤怒作為復仇的燃料。(以弗所書4:26,MSG譯本直翻)
你注意到了嗎?我很喜歡尤金.畢德生(Eugene Peter¬son,英文信息本聖經的作者),但是……「你生氣是對的」?天啊大家,原文中可沒有這樣寫。這是新版本,我猜你搞不好更喜歡這版。
保羅在幾節之後就寫道:「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以弗所書4:31)畢德生的翻譯方式真是令人驚訝,我們竟然看到「你生氣是對的」?
為什麼涉及這個問題時,我們用這種方式解讀聖經?
為什麼當我在我的廣播節目中談到憤怒時,這麼多信徒立即引用「生氣卻不要犯罪」這句經文,卻跳過這段的其餘部分?為什麼要忽略後面那句「除掉一切惱怒和苦毒」?
保羅很清楚地說,是的,我們會生氣,在所難免,畢竟我們是人類,但我們必須除掉它。所以現在就處理它吧,我們沒有憤怒的權利。
你可能會問一個很合理的問題:但神不是也會發怒嗎?耶穌不也會生氣嗎?
對此,我經過深思且具有神學素養的回答是:嗯,當然。
是的,神可以憤怒。不只這個,還有其他神可以做但我們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說:報仇,那是祂的專屬權利。祂不准許我們報仇也很合理,原因在於:我們與我們發怒的對象一樣有罪。但是神呢?祂沒有。
此外,神也有權柄審判人,但我們沒有。祂的判決是可信的,因為祂與我們很不一樣,祂完美無罪。祂的憤怒也是可靠的,因祂的性情跟我們很不一樣。
神愛你,在祂眼中你很特別,但抱歉……你不是神。
我們不太願意承認一件事:就是我們其實蠻喜歡生氣的。當然,我們不喜歡那些讓人生氣的事本身,但我們很喜歡那種「逮到別人出錯」的感覺。當某某做錯了什麼,假設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憤怒給了我們一種道德優越感。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稱之為「正義的憤怒」。我們認為這是道德的、好的。
問題是,指向某人的「義怒」相當狡猾。事實證明,我往往認為我的憤怒比其他人的憤怒更正義。這是因為我認為自己非常正確。我支持我自己,我的論點在我看來特別有說服力。
不巧的是,有句箴言說:「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箴言16:2)
不只是我,顯然所有的人都覺得自己很有道理。我的憤怒是義怒,因為我很明顯是對的,而別人是錯的。我看自己所行的都很純正,永遠都是。
這時候,每個人的憤怒似乎都是對的。憤怒是一種席捲而來、看似合理的情緒,讓我們覺得自己被剝奪了應有的東西。但是情緒就是情緒,並不是理智的批判性思維。憤怒不會停下來,但我們必須停下來,並且質疑它。
我們人類非常擅長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並改寫故事,把自己放在不公不義的中心(之後會有更多討論)。我們可以將對某人(例如任何威脅我們的人)的憤怒或仇恨重新描繪成一幅看起來正義的藝術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耶穌的教導中,沒有任何「好吧,如果某人真的是個混蛋,那麼你很有資格覺得被冒犯」的容許。耶穌直接告訴我們要饒恕,甚至—尤其是!—那些很合理的不滿,以及真的會令人反感的事情。
這正是重點所在:你認為有充分理由發怒的那件事,正是你被呼召去饒恕的。恩典不是給那些配得的人;饒恕意味著不再懷有怨恨,放下怒氣。
憤怒非常容易,它是我們的預設模式。
愛非常困難,愛根本是一個神蹟。
今天我在《Inc.》雜誌上讀到一篇關於憤怒和馬丁.路德.金恩的文章。作者引用了金恩的自傳中寫的:「你不能心懷憤怒。」但還不只這樣,即使在受到攻擊時,金恩也說,我們應該愛我們的敵人。2
作者像往常一樣,將金恩這番話轉成某種程度對憤怒的認可,說我們應該確保以有建設性的方式使用憤怒。這樣說無可厚非,但我不同意作者的觀點。這篇文章有幾點值得注意,其中一個是作者聲稱同意馬丁.路德.金恩的觀點,卻說出了幾乎相反的話。他把金恩的話稀釋得不那麼極端,也不那麼美了。
金恩說:「我不能心懷憤怒」,而作者說:「我同意。讓我們以有建設性的方式使用憤怒!」
我覺得我們常常也會這樣解讀耶穌的教導。像是祂說「要愛你的仇敵」、「為逼迫你的人禱告」,我們表面上點頭,心裡卻默默加一句:「但說真的,生氣是有道理的啦。」
我們對使徒雅各也是如此,他明明在聖經中清楚表示,憤怒不會產生神希望我們具備的那種義:「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各書1:20)
我們在讀保羅的教導時也會這麼做,像是他列出的那些罪,比如歌羅西書3章8節:「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
我們對「憤怒」這段其實不太買單。當保羅說要把怒氣從生命中除去時,我們照常會默默補上一句:「當然啦,除非那是有建設性的憤怒。」
但說真的,我沒聽過有人把同樣邏輯套在這節經文的其他教導。誰會說:「要除掉污言穢語—除非罵得很合理」或是「別說傷人的話—除非他真的活該」?
說穿了,我們其實還蠻喜歡自己在生氣的感覺,因為在某個程度上,我們覺得自己超有道理。
當聽到我對憤怒的觀點時,一位廣播聽眾告訴我:「我不懂,難道我們不應該對那些在新聞裡毆打遊民的人感到憤怒嗎?」
鑒於我們應該「除去一切的憤怒」,我的看法是:憤怒會發生,畢竟我們是人類,但我們不該一直懷有它。像金恩牧師一樣,我們看到不公不義之事,應該為之悲傷,並採取行動反對它—但不能懷抱怨氣、惡意和憤慨。我希望我們有足夠的動力去保護無辜者和弱勢群體,但不應該是由憤怒來驅動我們。
尋求公義,愛好憐憫,是不必懷著憤怒也能做到的。人們說我們必須憤怒才能對抗不公正,但我發現,最棒的警察不會在憤怒中行使職權,最好的士兵也不會在憤怒中執行勤務。
憤怒無法增加判斷力。
是的,只有神有能力做到公正又憤怒。如果我在一位人類法官面前受審,我肯定會希望他在判決時沒有挾帶怒氣。
當我說我們沒有權利懷有憤怒的時候,有些人認為我瘋了。也許我是瘋了。起初,我也很討厭這種想法。問題是,現在我希望我是對的,因為這樣會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我好像也更能理解耶穌的心了。
第一章:不被冒犯——荒唐的想法
好的,這可能是你聽過最愚蠢的事情,但我還是要說:
你可以選擇「不被冒犯」。
我其實是在一次商務會議上聽到有人這麼說的。這讓我印象深刻的原因有幾個:(1)我之前從未這樣想過;(2)我到現在還記得一些會議的內容;(3)我竟然被邀請參加商務會議。
我記得那個人說,不被冒犯是我們可以做的一個選擇。
對啊,當然啦,選擇不被冒犯。你知道的,選擇嘛,說得好像這真的是由我們決定的一樣。
光是這句話就已經冒犯到我了。
我查了「冒犯」這個詞的定義,所有字典都提到憤怒、怨恨相關的概念...
目錄
第一章:不被冒犯——荒唐的想法
第二章:我以外的人都是白癡
第三章:六十億枚魔戒
第四章:藝術家的眼光
第五章:伯特、恩尼和撒但
第六章:美麗的例外
第七章:世界上最糟的床邊故事
第八章:你不累嗎?
第九章:垃圾桶牧師
第十章:往布蘭特臉上揍一拳如何
第十一章:有神論者、社會主義者和吐司
第十二章:生氣很有趣——氣到爆炸時不算
第十三章:重要的問題:不公不義,放著不管?
第十四章:這一章來聊聊,我們怎麼會聰明到那麼笨
第十五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第十六章:這是我一直拖著不想寫的那一章......
第十七章:我們都在等待某些…….已經發生的事
第十八章:關於贏——所謂的「贏」,其實就是「輸」
第十九章:世界上最糟的鄰居
第二十章:不平衡?你最好這樣期待
第二十一章:這樣的神,我可以
第二十二章:我們來聊一下關於丹麥人
第二十三章:別管丹麥人了,來聊聊你的手肘吧
第二十四章:哈,神國就像一支可怕的足球隊
第二十五章:唯一有效的事
第二十六章:我一直在學習
附註
致謝
第一章:不被冒犯——荒唐的想法
第二章:我以外的人都是白癡
第三章:六十億枚魔戒
第四章:藝術家的眼光
第五章:伯特、恩尼和撒但
第六章:美麗的例外
第七章:世界上最糟的床邊故事
第八章:你不累嗎?
第九章:垃圾桶牧師
第十章:往布蘭特臉上揍一拳如何
第十一章:有神論者、社會主義者和吐司
第十二章:生氣很有趣——氣到爆炸時不算
第十三章:重要的問題:不公不義,放著不管?
第十四章:這一章來聊聊,我們怎麼會聰明到那麼笨
第十五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
第十六章:這是我一直拖著不想寫的那一章......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