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是盧梭寫作成名的起點,也是“盧梭之所以為盧梭”的起點,它表明了盧梭的道德初衷和本心。其中的大部分思想也是他後來的著述中一以貫之的,其中包含了他後來思想著述的許多萌芽。它討論的是科學藝術的“近代復興”與道德的“社會風俗”的關係。盧梭僅將科學藝術視作文明,並把它們與道德對立起來,認為近代文明失去了本原的道德精神實質。但所有的成熟文明都包含有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道德也是文明的產物,同時也是文明的價值和規範的基礎。盧梭沒有意識到,否定文明也就等於否定了道德。但盧梭文中對科學藝術的批判反思,對道德乃至宗教救贖精神的推崇,賦予其思想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與啟示意義。
時代發展到今天,科學的進展和藝術的普及已經發展到了盧梭難以想象的程度,科技的興盛固然帶來了普遍的福利,卻也走近了這樣一個門檻:高新技術給人類帶來無數方便與好處,人類的控物能力不斷大幅提高;與此相比較,人類的道德自控能力若沒有相應的提高,科技的發展可能帶來難以預測但卻可能改變人類文明命運的後果。這種不平衡無疑會是人類文明一個持久的基本矛盾。
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年),法國18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1749年曾以《論科學與藝術》一文而聞名。主要著作有《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新愛洛伊絲》《植物學通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