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中學流傳著這樣的話:中學生有“三怕”:一怕周作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由此可見,作文是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大難題。由於作文難以像自然學科那樣精確地量化和客觀評價,導致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學生對作文興趣不濃,自信心不強。不少教師怕教作文,不少學生怕寫作文,作文沒有個性、沒有創新,假、大、空現象比比皆是,作文教學這些“老大難”問題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作文能不能教?作文能力能不能提升?答案應該都是肯定的。關鍵是怎麼教、怎麼提升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知道當下作文教學與學生在高中階段作文出現的主要問題,然後對症下藥,方有高效。缺少系統化訓練,思維不能有序提升應該是當下作文教學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因此,構建作文科學訓練序列,讓作文能力訓練一步一個腳印、一次一級階梯,正是本書編撰的宗旨之一。
余秋雨先生說:“一個成功的大企業,它的經營模式一定是簡單的;一個偉大的人物,他的人際關係一定是簡單的;一個危機處理專家,他抓住問題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簡單的;一部劃時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簡單的。”當下的作文訓練也需要有這樣一種化繁為簡的行動,從核心點入手,牽一發而能動全身。因此,本書從眾多的作文能力元素中提煉出“基礎元素”和“發展創新元素”,分專題訓練。在“基礎元素”中,側重訓練使作文能“符合題意、中心突出、結構嚴謹、語言流暢、感情真摯”的思維策略,並且練好兩種主要文體:記敘文和議論文。在“發展創新元素”中,側重訓練使思維“深刻、豐富、有文采、新穎有創意、有個性”的方法,力求簡捷易行,富有可操作性。
在內容設置上,本書既有對寫作理論詳盡、深入的介紹和解析,也有對具體例文的分析和點評,更有編者精心挑選的“佳作集錦”。曾國藩在《讀書錄》中寫道:“深于文者,乃可與言例。”就是說,學習某種寫法,先要學習這種寫法的理論知識,然後才能夠與之談論相對應的名家例文。魯迅曾經說過:“文章怎麼寫,我不知道,但一切有定評的大作家的作品就說明著怎麼寫。”這充分體現了方法導引和優秀例文的示範對學習寫作的人的重要性。本書針對記敘文和議論文兩種基本文體,選取多篇例文——這些文章既有優秀的範例,也有有缺陷的問題文章,編寫者從不同的維度和層面對這些文章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更利於學生的學習。
在體例編排上,本書遵照寫作的規律,從“寫作診斷”出發,發現問題,再到“審題與立意”“構思與表達”,教給學生如何思考,然後進一步具體到“寫作技法”,讓學生對一些實用的寫作技法學會運用,最後是“佳作集錦”。在列舉學生常見問題的基礎上,將審題立意、謀篇佈局的技法融入到對例文的點評和剖析中,並給出優秀範例,全書體例循著“發現問題—解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一個嚴謹的邏輯,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每一章主要包含四個部分:訓練目標、範文引路、方法指津、升格練習。學生先明確訓練的目標,接受範文的引導和啟發,再學習寫作的方法,最後進行實踐運用,遵循了認知與學習的規律。
本書的編寫得到了多位一線特高級語文教師的幫助,期待各位讀者在閱讀和學習之後,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你們的進步是對各位編寫者和為本書作出貢獻的人們的最大的鼓勵。另外,本書中還可能存在一些問題,也敬請廣大讀者指正。
最後,我們期待讀者在學了本書後,能夠體驗到寫作的樂趣,從此喜歡上作文,將作文由“最怕”變成“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