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精采談判的書,作者選擇了八個充滿衝突的真實事件,描述十多位主角經歷期間的掙扎與取捨。在三個對立的情境中,主角決定不談判。另外五個衝突中,主角決定談判;談判過程的方式也不盡相同:秘密交涉,仲裁調解,或者結合訓練與談判。
其實,這是本「why to」的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孟能勤說,他研究「人類的矛盾」。陷入矛盾中的人,都是面臨一種(人際、商場、政治)關係的巨變,心中存著既有利益的考量,也有憤怒與仇恨。要戰勝我視為「魔鬼」的那個對手,可能得先戰勝自己心中的憤怒與仇恨,才能忖思將來新的雙邊關係為何?己方談判策略為何?有無替代性的爭端解決機制?可否創造出新的機制,暨解決糾紛,又能建立新關係的架構?讀完這八個故事,你就如同跟這些故事中的主角走過這些政治的、商場職場、人生的挑戰,真是獲益良多。。
本書特色
我們碰到困難問題時,常受情緒或價值觀影響。並且許多事務也不能完全從利益算計的角度出發。但我們如果就談判與否進行有系統的思考,最少較能避免做出不理性或不符合整體利益的決定。本書不但帶領讀者認識如何有系統地對衝突的解決方式進行思考,並運用發生在家庭或商場的衝突案例,甚至以異議人士對抗國家體制、種族隔離、國家間戰爭為例,說明進入談判與否的困難決擇與他們曾經有的考量;且以嗣後的角度,分析決策者在當時是否有更適當的思考方向。這本書所介紹的思考模式,加上作者所舉生動而詳細的例子,對於國家、機構或團體的決策者以及一般讀者,都有很高的實用價值。閱讀本書,必然深刻體會進入談判與否的奧妙,而受益無窮。
作者簡介
羅伯.孟能勤 (Robert Mnookin)
是談判與衝突解決領域首屈一指的學者,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Samuel Williston教授,哈佛法學院 Program on Negotiation 主持人,哈佛Negotiation Research Project主任,著有及編有(含合著與合編)共九本書,以及發表過無數學數論文。
孟能勤教授也擔任仲裁人與調解人,親身處於爭端之中,成功的和解了諸多複雜的商業糾紛,也運用跨學科的談判專業,擔任政府機構、國際組織、大企業與律師事務所的顧問,處理各領域中高挑戰性的爭端。他也親自主持訓練計劃,為高階經理與專業人士,磨練談判與調解技巧。
在哈佛之前,孟能勤教授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院授課,並協同創立Stanford Center on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詳細資料請參閱www.mnookin.com網站。
羅伯.孟能勤 (Robert Mnookin)為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Samuel Williston教授,哈佛法學院 Program on Negotiation 主持人,哈佛Negotiation Research Project主任;亦為調解人,多次成功的調解了非常複雜的商業糾紛;長期擔任政府機構、企業、與律師事務所的顧問;擔任教授,訓練多位高階經理與專業人士的談判與爭端解決技巧,並且著作等身:Beyond Winning: Negotiation to Create Value in Deals and Disputes。另三本Negotiating on Behalf of Others,Barriers to Conflict Resolutions,Dividing the Child: Social and Legal Dilemmas of Custody(合著或合編)。
譯者簡介
張同瑩
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碩士,曾任美聯社註台記者,美國在台協會新聞專員。現為專業譯者,主持張騫通譯公司,2007年通過美國加州法院口譯考試,2012年成為美國聯邦法院(加州北區)特約法庭口譯。
英譯中作品:台灣有沒有明天(先覺出版,1999),民意(五南圖書,2000);中譯英:國父革命史畫 Sun Yat-sen’s Revolution: A Pictorial History (國父紀念館,1995),The Vanishing Ball (收在The Last of the Whampoa Breed,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3)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