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獄裡心開蓮花
------太陽照不到的地方,我屬於你
@鍾文音
極其抒情的語言,極其感官的圖像,如此簡單卻也如此深沈,如此綿密卻也如此疏離,如此有愛卻也如此無愛…….同時深具下墜與彈開的力量,沒說的比說的多,有言實則無言----這是一本文字風格有如是黏菌式書寫的小說。
作者安妮寶貝應該深讀法國作家莒哈絲(大陸譯杜拉斯)作品,在閱讀(蓮花)時,我常聯想到另一端的人物是莒哈絲----記憶沾有血腥式的哀傷。莒哈絲(毀滅吧!她說)與(愛)的氛圍,也沾染在這本小說的語言風格中,人物的際遇與對話以及不斷躍然紙面的「心音」,讓我們跟著聞悉了作者對命運底蘊的終極關注。
總是反覆出現的「她說」「他說」,之後,直接跳入作者欲描繪的心靈圖像,上下故事可以無轉接,時間也無順序,任意識流如音樂旋律擺盪,記憶出出入入…….作者勝出之處是,她能在深諳莒式風格精髓的同時,又能以更疏離的目光來敘述情節。人要脫離痛苦,勢必要以「第三者」的眼光來看自己,我隱隱感受了作者背後意圖。
她筆下三個注定邊緣之邊緣的寂寥人,各自走上旅途,活著像是沒有目的,但每個人物的靈魂核心卻又十分強悍,面目清楚。慶昭、善生、內河……深受際遇召喚的人,夜晚注定和影子共舞的誠實者,他們是索求愛的人、索求真心的人、渴望熾熱的人,但這些都得付上代價,於是他們必得忍受疼痛、承受孤單,必得陷入回憶流沙、必然悵然、必然溯源、必然作夢、必然流淚….
三個人,三顆寂寞星球對撞,驚心動魄的故事迂迴,帶著無法媚俗的桀傲不馴,欲圖掙脫集體,無可避免的流血、衝突、撕裂…..舉凡種種世間男男女女傷痕情事,被作者一路寫來,卻寫得像首靜默的「詩歌」般----「那時他的燈照在我的頭上,我借他的光行過黑暗。」「她的傷口是他身體的一部分。是他的血液、小葉動脈,是他溫柔而羞恥的黏膜。」
這麼多的欲求不得、如此多的必須與必然,一一觸踏深淵卻又一一昇華開來,既有下墜力量,又有昂揚的冷靜,這是我所「驚」見歷經巨大蛻變的「安妮寶貝」。我用「驚」見是指世間女子在生命的長河裡不管年紀、不論世代,有多少何其相像的靈魂在我們週遭,作者筆中人物所必須和必然發生的孤獨和他鄉行旅竟和我或可能和眾女子有雷同之處,直如(謫仙記)才女下凡般,總得世事明白徹底走一遭了,問清楚被謫至人間的點點滴滴了,才肯甘心返天國。
相較於當代人以探險或流浪或有所目的的抵達與回歸,所造成的大量庸俗書寫,作者在書寫時所運用的「旅行」元素,說來是「自省」與「內斂」的,她一直在避免掉入「旅行」的陷阱,因而常一路寫來清淡,簡單,詩意。
在單人上路這件事上,幾乎無人可以避免新舊「對照」的陷阱,旅人總是難以忘我,總是不夠硬派。嘴裡雖說到那裡都可活下去,那裡都可為家,但孤獨旅者總是牽牽絆絆,疑問連連。
因此,記憶總在空虛時搗入原我,在每個轉換的旅地徘徊遊移,因之旅行早已不純然,特別是孤愁屬性(或生命有過挫傷)的單身隻影移動者、被內在迫切驅動的遊者,其在觀看他城與內心時早已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投射了。
(蓮花)挖掘旅者的黑暗之心,異影幢幢的喃喃自語,指出人的生活座標其實是漂浮在逝去一切的滄桑追索與難以挽回的記憶浮嶼。
作者表面是指向記憶廢墟,但其真實面目卻是渴望花好月圓。所有的花都在凋謝中,所有的生命都在老去死去,但作者內心有個自成一格的小宇宙,碇錨在緩慢的靜靜生活裡。
雖知一切都會走向幻滅,但仍得長途跋涉去歷驗種種。
「這一切注定都是幻象,即使抓在手裡,連綿起伏,樂此不疲,筋疲力盡。但始終不會帶來道路。」此係禪門所思,面對際遇無能佯裝過往不存在,作者勵婕欲把心事付劫灰,冷不防這劫灰卻嗆得讀者一陣痙攣與心發疼。
我多年的旅行經驗告訴我,人難逃意念的囚籠,逃離這廂卻難離那處,靈魂能否安住在於能否將記憶「超渡」,走遍千山萬水在於能否將「心」擺渡至彼岸。
對作家而言「寫作」和「孤獨上路」這兩事有同樣的指涉:都像是在舉辦一個人的午夜嘉年華會般。表面是一個人的圍城,但其實卻開向嘉年華會的「眾人」之境,記憶裡的「眾人」會不邀而至,於是上路危險的事是「心靈」而非「地點」,這也是我讀(蓮花)的共鳴之一。
「馬不吃險草不肥,孔雀不嗜毒不美」我是這麼地認為。(蓮花)裡的善生和內河也是如此,愈是要遺忘的傷痛愈是不斷被挑起,撩撥。回憶成了最具震撼的「無聲的吼叫」,無盡的鎖鍊纏繞著無盡的事物,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地獄」我們既是自我也是他者。
(蓮花)的人物就像是得了熱病將癒一般,他們的孤獨與喃喃自語世界卻也直抵了我們的夢域神界,騷擾著我們潛藏的黑暗與悲傷寂寥。那些躲在記憶黑盒子的幽靈,和移動的世界互為相撞,回憶砍向內在,旅行跋涉於外,這形成了這本書的澎湃與寧靜的夜色海岸。
這本書是一個又一個的漫漫長夜。
勵婕掛著一張死神面孔,吟唱著愛欲被摧毀卻又靜美如詩的旋律,往事劫灰反覆焚燒不休,我們跟著人物進入記憶的廢墟遺址,也跟著看見飛揚蝴蝶的斑斕異色,生活裡有些人如漂流木被送來,一個大浪卻又把他們送走了。
人注定孑然一身。
「情愛打開我的路,也封死我的路。死神降臨先有徵兆後有使命……創作常是過多的未竟多於已竟,情愛亦如是。」我不禁想起自己在(愛別離)一書寫過的話。
人生是未竟多過已竟。
勵婕也是「歷劫」,「歷劫」歸來的旅者,帶給我們無言沈靜的撼動與真誠面對自我黑暗的力量。
這是輕重口味的兩端讀者皆可捧之一讀的好小說。
記得就是存在。
注定漂流且沒有明天的故事,移動的本身就是意外。
一旦徹底失去,就是永恆告別。
旅人是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千帆過盡化為電光石火。
這四句話,是我對(蓮花)一書的總體註腳。
說來,就是心有戚戚焉吧。
(附帶一說:閤上書後,心情十分難平,勵婕在書中提及了大陸專業作家等等,而我忽然很氣餒,台灣文學作者可說是生活在徹底寂寞之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