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心裡有鬼,則鬼影幢幢◎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這是一本很有趣的小說,作者是一位受過非常嚴格科學訓練的物理學家,在寫了很多推動科普的好書之後,忽然冒出了這一本「見鬼了」的小說。我本來很少會去讀這一類「科學家批判或暗諷怪力亂神事件」的小說,因為實在怕極了科學研究者那些自以為高高在上的眼光,對庶人心裡的複雜性視而不見,就率爾講出許多「立意良善」卻毫無說服力的大道理。他們常常忘了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其實是非常有限的,也忘了自己一再告誡學生們不要犯了「以有限的知識片段去解釋還涵蓋著太多未知的世界」的謬誤。所以,對科學家談「鬼神」的書,我總是避之大吉,學習孔子避開怪力亂神的議題!
因此,當遠流編輯淑靜小姐交給我這本書的初稿時,我感謝她的好意,但並沒有想去讀它一遍的衝動!誰知道事情就這麼「巧合」,我去參加一個會議,一系列講者都是名人,但講的內容卻了無新意,我又不好意思中途離席,於是從背包找東西來看,一抓就是這本書稿,反正無事可做,講者又邈邈,遂打開來讀,翻過一頁又一頁,會議的演講聲、稍後的討論聲,似乎都遠我而去了。我被小說的故事迷住了,我被作者談「靈異」現象的輕描淡寫感動了,一點也不煽情,但主角大衛到底在葬儀社的禮賓室中看到了什麼,都挑起了我的好奇心!
那一天的會議,我安安靜靜地從頭「聽」到最後一場,但心裡卻一直追逐著大衛因無意中看到了某一異象而產生的生命變化。作者原有的科學訓練,使他對主角生命受周遭社會及文化環境的介入所產生的際遇,分析得頭頭是道,預期會發生的社會反應都一一發生了:大衛由失敗的「凡人」一下子提升為有趣的謎樣人士,老同學看他的眼光變了,前妻和現今的戀人對他的情感和身體的感受也模糊了,來葬儀社裡悼念親人的家屬期待他能做些通靈的渴望加強了,人們由「相信」就得以「解救」的神蹟也有了新的詮釋。這一切都發生得很自然,作者不去渲染的用心,真是令人激賞!
當然,心理學家是必須要介入的,所以心理實驗的科學程序就有檢討的必要了。我這個每天在做心理實驗的人,看到書裡的實驗設計和對其「念力」控制的結果檢驗,實在是很苦惱的!物理學家對人性的複雜性實在是太不了解了,以為如同化學實驗,只要有不偏不倚的計算器就可以達到「公正比較」的標竿了,所以當大衛偶爾有「異常」的念力產生不等同的0或1二分法的不平衡時,就以為實驗結果證實了大衛的「靈異」能力。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些實驗缺少最起碼的控制組,例如也要找其他一般人來做同樣的實驗,也要多次重複這同樣的實驗,然後計算在一百次出現不均衡的結果有多少次,是否超出統計顯著值的標準;還有要受試者有時候集中注意在同一念頭上,有時分散在不同念頭上,再比較兩者結果的差異,這等等都沒有做的時候,妄談科學證據,真是小看了心理科學於這一百年來在測量理論和實驗方法論的成就了。遠流出版公司最近所推出的《這才是心理學!》增訂版,對心理實驗要如何做,才能避開混淆變項的干擾有很多實例,很值得參考,否則不乾不淨的「人」的實驗,是無法釐清複雜的人性的!
我喜歡這本小說,因為沒有鬼的恐懼,也沒有神的預言,但小說裡的人物對可能有通靈者的期待與反應,確實呈現出人們內心最深處的期待和對未知的反應。從正面的科學思維去想,這一切有一天都會有科學的解答,但在沒有清楚的解答之前,就現實面而言,無非是人自己「心裡有鬼」,才會「鬼影幢幢」罷了!
媒體推薦:
一本非常迷人的小說,結構極佳、敘述優美。我被書中的人物,以及作者對現實本質的洞見所感動。讀這本書真的很享受!──哈金(《戰廢品》作者)
《幽魂》把時間拉長,以堅定的目光注視嚴肅而具爭議的主題,是一本描述手法非常巧妙、細緻的小說。──奧茲(Joyce Carol Oates,《狂野的夜》作者)
人物塑造與故事描述都非常引人入勝。我不僅喜歡葬儀社的所有背景,還特別欣賞作者對那些經常在小說中被取笑、需要被庇護的人物,具有同情心的描述。
──弗瑞恩(Michael Frayn,劇作家,《哥本哈根》作者)
具備物理學家對於宇宙萬物的理解,以及藝術家對於生命奧秘的熱愛。艾倫.萊特曼精心安排了一部扣人心弦的懸疑小說。──《書單雜誌》星字評論
本書是迷信誕生的寓言,以及在二十一世紀受過教育的心智都可以接受的,一趟可觸知的世界與超自然世界之間的恐怖地帶的旅程。這本重要的小說,值得更多關注。
──威爾森(Edward O. Wilson,《知識大融通》作者)
迷人的、優秀的作品,探索知識與信仰之間的刺激閥。──《華盛頓郵報》
直搗核心……探討心智力量如何影響人的行為。──《波士頓環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