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于沛
玄武湖畔,旌旗招展,一個蒸蒸日上的王朝從這裡登上歷史舞臺。《永樂大典》的浩繁卷帙,鄭和航海的絢爛盛舉,萬里長城的雄偉壯麗,是這個王朝留給後人的美好回憶。
萬歲山側,春寒料峭,一個奄奄一息的王朝在這裡結束三百年的生命。袁崇煥的血色悲劇,朱由檢的絕望自縊,吳三桂的薙髮投降,是這個王朝留給後人的最後印象。
這就是明朝──一個飽受爭議的封建王朝。
曾幾何時,明朝被冠以專制、封閉、落後而又「無恥」的帽子。廷杖、東廠、昏君「怠政」、宦官專權、酒色財氣,「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成了這些帽子的注解。然而,她同樣是一個充滿成就的朝代:農業大發展,玉米、番薯、煙草等新品種引進並推廣,養活了一億中國人;手工業成就斐然,商業空前繁榮,推動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對傳統學術和科技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的著作大量湧現,諸如《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和《天工開物》;海軍力量非常強大,足跡遍布南洋、西亞、東非沿岸;她開放的胸襟不僅體現在以鄭芝龍為縮影的海外貿易上,而且也體現在西學東漸思潮中以利瑪竇和徐光啟為代表的中西方思想的平等對話。明朝,稱得上「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明朝留下了什麼呢?中國疆域的主體,成熟完全的專制制度,發達的傳統農業技術,還有追求真理的思想意識,等等。這些都被清王朝繼承和發展,並在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基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當然,任何一個希望了解明朝的人,都必須首先了解她的十六位皇帝。因為,明朝特有的政治制度,決定了皇帝在其歷史進程中必然發揮主導作用。跟清朝相比,這些皇帝勤政者少,而且個性各異。在百姓看來,他們是天子,是主宰國家命運的神;然而,他們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知心愛人。而這一切,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如果不能為他們設身處地,恐怕我們很難理解他們的辛酸與苦衷,也無法共享他們的欣喜與歡愉。理解了這些皇帝,有助於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才能更好地做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這本書不是學術著作,而是以第一人稱的筆法,以明代史料和國內外研究成果為基礎,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以回憶錄的形式對明代十六位皇帝的人生做一個宏觀勾勒。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寫人物,有助於刻畫和分析人物的內心世界,有助於把握人物與其身上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拉近讀者與歷史人物的距離,如身臨其境去感受歷史的滄桑。本書以文學而不脫離史實的筆法,活靈活現地展現明朝皇帝們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並通過他們,向讀者展現一幅明代社會豐富多彩的歷史畫卷,展現一個封建王朝興、盛、衰、亡的發展脈絡和歷史走向。
本書呈現給讀者的每位皇帝,是鮮活的,是立體的,他們被請出皇宮大內,請到我們的身邊,用他們獨特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他們的一輩子,用他們的經歷給人啟迪,給人智慧。
後記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堪稱繼周朝、漢朝和唐朝之後的黃金時代,被稱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理由不僅是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禦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所景仰,更有鄭和下西洋、《永樂大典》、《本草綱目》、《農政全書》、《天工開物》等前無古人的輝煌成就,以及與西方初步接觸時的包容心態。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理由之一是皇帝極端變態,不是殺人成癮,就是貪玩成性;理由之二是宦官專權,廠衛橫行,殘酷的特務政治令人們的日常生活缺乏安全感;理由之三是封建王朝的痼疾──土地兼并問題不但沒有根治,反而由皇帝帶頭兼并,引發嚴重的流民、饑荒和財政虧空問題,最終埋葬了這個王朝。
有人說,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難捉摸的王朝。宣德以後,昏君一個接一個,可這個朝廷居然繼續維持了兩百年;末代皇帝崇禎可謂勤政,卻不幸承擔了亡國敗家的責任。怪哉!
對於明朝的評價,幾百年來一直眾說紛紜。但所有史家都有一個共識:明朝的皇帝個性極強。在君主專制制度高度成熟的大明王朝,君主的意志和作為,往往可以對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對於明朝皇帝群體的深入關注,對於讀懂三百年明史而言至關重要。
這本書,描繪了明朝皇帝的眾生相,以回憶錄的形式,客觀敘述了明朝十幾位帝王的傳奇人生;這本書,刻畫了明朝皇帝的內心世界,以第一人稱的筆法,帶著讀者身臨其境,近距離觸摸明朝三百年風雲詭譎的宏大歷史畫卷。對於明史的敘述而言,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
眾所周知,沒有哪位皇帝留下過回憶錄。因而,「替皇帝回憶」,肯定有虛構的成分。本書不是明史學術著作的改寫本,也不是簡簡單單的明朝皇帝列傳,更不是戲說、胡說、亂說。
雖然我的學術專長在於清史和民國史,但要想做好前者,對與之一脈相承的明史必須也有所研究。因此,我積三年之功,挖掘大量文獻資料,將研究心得融為一體,遵循明朝的歷史脈絡,獨立完成此書。對於一些備受爭議的明史熱點,我採取了比較嚴肅的學術態度。比如建文皇帝下落之謎,本書採用建文出家說,並附上其他說法,供讀者參考。對於國內學界關注較少的話題,我通過核對文獻,參照國外研究成果予以較多著墨。比如「建文革新」,試圖由此反思「靖難之役」建文皇帝失敗的原因;比如「洪熙新政」,重在挖掘其成就,用以說明這短暫一瞬在明朝前期的歷史地位;比如明宮「三大案」,通過對比多份材料,為讀者進行了詳細地交代,避免留下模糊印象;對於明武宗朱厚照的怪誕行徑和嘉靖、萬曆二帝多年「怠政」的原因及其後果,更多地站在皇帝本人的角度,進行了有別於傳統說法的分析和判斷。
明朝共有十六個皇帝,其中明英宗朱祁鎮兩次登基,用了兩個年號,故而一共十七個年號。此外,為了避免明史的敘述在崇禎自縊後戛然而止,保證明朝故事的連貫性和完整性,我們以福王朱由崧、唐王朱聿鍵、桂王朱由榔及其政權的興亡作為切入點和敘述重心,將一六四四~一六六二年南明皇室堅持抗清、尋求復興的壯闊歷史也通盤考慮。三位南明君主的回憶錄以「獄中自白」的形式作為全書的附錄。此外,由於明仁宗朱高熾和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時間太短,且其身上發生的大部分故事都在前朝的回憶錄中有所體現,因而他們兩人的回憶錄篇幅較小。
著名歷史學家、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名譽所長,我的導師戴逸教授,推薦了一些重要的參考文獻和信息。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于沛教授欣然作序,為本書賦予了更多的世界眼光和前瞻思路。我的夫人龔豔女士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大量寶貴意見和建議。中國地圖出版社的朱萌女士、陳宇先生及臺灣遠流出版公司的游奇惠、陳穗錚女士,為本書中文簡、繁體字版的編輯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作者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