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3 項符合

使女的故事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9/13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是加拿大知名作家。生於渥太華,是位多產的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以及女權主義者、社會活動家。也是2000年英國布克獎的得主(得獎作品是盲眼刺客),她更是加拿大呼聲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不二候選人,她的著作除了本書之外在台灣書市中...
使女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 / 譯者:陳小慰 
出版社:天培
出版日期:2002-09-10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TAAZE 讀冊生活
圖書名稱:使女的故事

她,沒有名字,有的只是主人的姓氏。
她,沒有過去,當然也不會有未來。
她,不能言語,沒有自由,只能完全信奉上帝。
她,紅色是她唯一的制服;她存活的唯一任務就是生育,子宮是她生存的工具。

基列共和國裡,男女階級分明,父權主宰了這個社會的一切。女人被嚴苛的控制著,無法有自主的工作,不能擁有財產,依照剩餘價值被分配擔任不同職務。
「使女」是其一,她們沒有名字,不能嬝炕B與人交談,被剝奪情與慾,絕不容麥翿K的慾望之花有盛開之機;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職司和社會領導者大主教交合,以便繁衍下一代。

本書記錄了一名在基列共和國時期擔任「使女」的心情故事。她馴服在權威體制裡,心靈卻自有主張,一步步挑戰禁忌……記錄的年代久遠不可考,但情節之荒誕駭人,卻熟悉莫名地叫人心驚。

這本題材及技巧上都十分「後現代」的作品,作者發揮想像力之極致,掌握時間的線性流動,是過去也是未來。細膩、深刻,在迷人的敘述中反覆辯證人與女人的價值。極具藝術性、思想性及可讀性。

《使女的故事》是歐美文學界推崇不已的作品,也是瑪格麗特最廣受討論之書,已被列入重要經典作品中。各大學也都有專門學者及課程研討此書。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1939年11月18日/ 美洲

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高中時即展現文采,在校刊發表散文及詩作,後就讀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並繼續於拉德克利夫學院攻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文學,獲碩士學位。

1966年自從她的第二本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出版後,愛特伍在加拿大文學界嶄露頭角。而她的小說創作更是引人入勝,寫作風格獨特,大量採用意識流和寓言式寫作技巧,女性主義色彩濃郁。

獲獎紀錄無數,1996年以《雙面葛蕾斯》獲加拿大文學吉勒大獎;2000年8月《盲眼刺客》甫出版,便得到英國布克圖書獎;2008年更榮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作品有《盲眼刺客》、《使女的故事》、《末世男女》、《雙面葛蕾斯》、《當半個神不容易——愛特伍隨想手札》、《女祭司》等,共出版作品四十餘種,在世界三十五國出版,是最被看好的諾貝爾獎候選人。目前擔任國際筆會副會長,並與夫婿作家格姆‧吉伯森(Graeme Gibson)同為世界鳥盟「稀有鳥類俱樂部」榮譽主席。

譯者簡介:

陳小慰,福建師範大學外語系碩士。現任職福州大學外語系教授,英語專業高年級教研室主任,福州大學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所附所長。主要從事翻譯與加拿大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曾任中國加拿大研究會代理秘書長,現兼任中國譯協理事,福建省譯協常務理事,福建省外文學會理事。兩度獲加拿大政府頒發的「加拿大研究特別獎」。


各界推薦
媒體推薦:2002-10-14 雜誌 >> 《網路與書》每日推薦書 >> 文學類推薦《使女的故事》

章節試閱
第一章

  我們的寢室原本是學校體操館。那裡從前曾舉行過比賽,為此,光亮可鑑的

木板地上到處畫著直的和圓的線條;籃球架上的籃筐還在,但網早已脫落。館內

四周是一溜供觀眾用的看台。我想我仍可以隱隱約約,如某種殘留影像一般,聞

到一股刺鼻的汗味、混雜著口香糖的甜味和觀看比賽的女生用的香水味。先是電

影上才能見到的穿呢裙的女生,然後是穿超短裙的,接著是穿褲子的,再後來就

是只戴一隻耳環、剪刺頭並染成綠色的。這兒想必也曾舉行過舞會。你聽,樂

聲回旋縈繞,各種無人傾聽的聲音交疊糅雜在一起,一種風格重複著另...
»看全部

推薦序
導讀:譯者導讀/陳小慰

I

《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以下簡稱《使女》)是世界文壇上享有盛譽的加拿大著名小說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一九八五年完成的作品。該小說?作者繼一九六六年以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 1965)第一次獲加拿大總督文學獎後,於二十年後的一九八六年再次贏得總督文學獎。該書出版後好評如潮,在美國連獲洛杉磯時報最佳小說獎及《紐約時報》一九八五年年度最佳小說兩個獎項。並獲英國布克獎(Booker Prize)提名及阿瑟·C·克拉克最佳科幻小說獎。時至今...
»看全部

商品資料
  • 作者: 瑪格麗特‧愛特伍 譯者: 陳小慰
  • 出版社: 天培 出版日期:2002-09-10 ISBN/ISSN:9575609840
  • 頁數:384頁
  • 類別: 中文書> 世界文學> 英美文學
圖書評論 -   評分: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9/09/13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是加拿大知名作家。生於渥太華,是位多產的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以及女權主義者、社會活動家。也是2000年英國布克獎的得主(得獎作品是盲眼刺客),她更是加拿大呼聲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不二候選人,她的著作除了本書之外在台灣書市中被翻譯成繁體中文版的有「盲眼刺客」、「末世男女」、「女祭司」、「雙面葛蕾斯」(以上四本為小說)、以及散文類的「當半個神不容易」、「潘妮洛普」、「債與償」等等;她的著作相當具文學性、多元性、未來啟示性與想像力,如果把「1984」、「百年孤寂」、加上「咆哮山莊」三本書的元素相加的話,應該可以用來形容部份的Margaret Atwood,或許\可以再加上一些女性主義的色彩,以及一些星艦迷航的奇幻吧,當然維多利亞的文風也是穿插在她的眾多作品當中。或許\她已經獨創了一派,姑且就稱為「愛特伍風格」吧。坦白說閱\讀她的作品會有一些不低的門檻,她的作品有些是倒述的,有些是後設的,有些具有意識流的文風,她的故事具有高度想像空間,但是幾乎都帶有批判與寓言的目的存在,她的書有著大量的引經據典,以本書「使女的故事」而言已經可以被當成大學英文系的教材,然而,如果一個閱\讀者可以跨越這些小障礙的話,瑪格麗特.愛特伍的作品會讓人愛不釋手,一本又一本的讀下去,當然站在閱\讀者的立場,可以從比較易讀有趣的作品開始探尋瑪格麗特.愛特伍的文學殿堂,第一首選當然是「盲眼刺客」,接下來應該是有點推理味的「雙面葛蕾斯」。



        本書的故事背景:故事發生在基列共和國,基列共和國是一個在美國領土上由宗教激進份子所建立的神權國家,階級分明,父權至上。女 人則依照功\能被授予不同的工作,像是夫人、嬤嬤、馬大(女僕)、 蕩婦(妓女)等等,特別是故事中的「使女」們,她們沒有名字〔名 字都是以主人家來稱呼,例如,主角「奧芙弗雷德」(Offred ),就表示「of Fred」,弗雷德家的;當然,當她們換主人時,名字也就跟著換 了〕,不能閱\讀,沒有個人財產,甚至不能與人任意交談,違規的人 可能會遭到處死的下場。這個基列國是個極端的基督神權基本教義下的政教合一的極權政權,凡是提供墮胎的醫生、同性戀都要被處以吊刑。



        故事背景主軸乃是政治與宗教的上位者引經據典來迫害女性,並摧殘上世紀的性解放運動。書中的基列神學國也以扭曲《聖經》來達成強制生殖目的、滿足慾望為目的來當成國家的主要政策;讀《使女的故事》不時會產生一種不寒而慄的感覺,基列國是個具高度效率的極權主義制度與極端神權宗教的國家,作者藉由未來的幻想國度去突顯許\多問題。在未來的基列共和國裡,女性最大的功\能是生育,不能生育的女性就沒有價值,也因此,女性的地位是從屬的,工作、讀書、識字通通是大不諱。



        在這個國度,生育的大任就交由「大主教」們來擔任,大主教是這個國家的上層菁英份子,美其名的是替國家播下優良下一代的種子,骨子裡不過是大官們縱情於色慾的「宗教」藉口,如果大主教們的正房妻子無法生育或已經超過生育年齡,就必須把生育的工作交給「使女」來做,使女禁止與大主教單獨相處,她們的用途就是生育,除此之外別無他用。使女不是嬪妃不是高級妓女。為了讓使女與這類人涇渭分明,她們身上不能帶有絲毫娛樂成份,不容許\使女有隱密的欲望,也不能讓大主教的愛情在她們身上立足生根,充其量使女只是長著兩條腿的子宮,連她們與大主教們交媾之際都要用布簾阻隔彼此的眼神接觸。



       這個國家透過「嬤嬤們」這個女性階層來控制女人,在達到生育與其它目標上相當有效,史上任何一個極權政權都幹過這樣的事,所謂的「以夷制夷」也是相同的概念,透過女人去執行部份統治並箝制女人的工作,以達到基列國「革女人的命」的極端政策,而這些「嬤嬤們」之所以願意去執行這類殘害其他女人的原因卻是:「對傳統價值的錯誤認知」,基列神權政權之所以形成的社會氣氛在於生育率的大跌,女人生育意願的低迷,但是這些抱著被扭曲的傳統醬缸觀念的老婦人們,卻一廂情願地認定是年青女人敗德與悖逆傳統家庭價值所致。



        閱\讀一本書除了人物、主題與背景之外,當然要能夠找出其故事結構,所謂故事結構就是人物、地點與事件所串起來的故事形狀,更具體一點的是讀出故事的「開頭」、「危機或轉機」以及「結尾」,回到本書,本書的前二十二章都只是在結構的「開頭」,開頭部份不斷地陳述使女的生活與回憶,作者用結構的開頭建立了她所要陳述的「未來恐怕又奇幻」的世界,在開頭的部份,故事情節是沒有多少流動的,用意在於營造故事所需的畫面,一本小說的畫面不一定是要用景色來敘述,也可以用「人事地物」的綜合敘述把畫面的氣氛給鋪陳出來,這部份的鋪陳往往是小說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沒有這樣的鋪陳,很難把小說的讀者帶到第二層結構:「危機或轉變」,況且有些作品的作者想要呈現的不過是作者精心策畫的氣氛,以本書來說,就算沒有後面的故事與結構變化,本書還是可以清楚地讓讀者瞭解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女權。



        一本書第二個結構是「危機或轉機」,這本書的危機與轉機是使女突破禁忌和大主教接觸,大主教的老婆也突破禁忌要安排使女懷有他人(非大主教)的孩子,這兩個危機點便造成本書故事的急轉直下,讓故事除了靜態的基列社會與使女生活的描寫,更有進一步的後續發展,既然有了危機與改變,這個使女就得一步步地步入改變,一旦她透過與大主教和他人的接觸,故事前面的單純就必須改變,作者安排使女讓「五月天」這個地下抗暴與逃亡組織的接濟而逃亡;既然逃亡便進入本書的第三個結構-結尾,不過,本書的結尾只有最後一章(史料),在史料這一篇與故事的人事地物都迴益的結尾中,掀開了許\多在本文隱諱的東西,解答了本文中許\多無法理解的事物,但是卻不提出本書主角-使女奧芙弗雷德的下場。



        小說的結構除了「開頭-危機-結尾」之外,還需加上時間這個背景,譬如有些是時序拉得很長的大河類小說如百年孤寂,有些是橫跨數個世代如咆哮山莊,有些是時間短如浮游的作品如天使與魔鬼,整本書的故事只發生在24小時內,但是上述這些例子不論長短都還是屬於順述的作品;然而本書卻有著相當奇特的敘述方法,我節錄本書譯者陳小慰在本書導讀中的一小段話來描寫:

「整篇小說是發生在一個前推時間之先的倒述,只是這前推時間被放在小說的末尾部份,小說一開始便是宛若現實的倒敘,由於沒有時間上的交代,讀者幾乎感覺不到故事中發生的事與所處的現實時間上的距離。」



        我來作一個更簡單的說明,本書是由兩個倒述的關係構成,大部份故事的發生時間應該是基列共和國建立的初期,依本書最後一章與文中的一些線索如女主角來推估,大約是2020-2030年,書中除了講述這個女主角奧芙弗雷德在基列國建國初期擔任使女的故事以外,文中不停地穿插奧芙弗雷德過去的正常女人生活(神權政權還沒建立之前),只要細心一點應該可以分辨出女主角在兩個不同時間所經歷過的不同遭遇,然而,到了最後面,時間便來到2195年,原來使女的故事竟然是一百多年後被未來的考古學家所挖掘出來的考古史料,所以本書的時間結構就有一點複雜:成為過去的現在、成為現在的未來,推翻未來回到現在的更遠之未來。哈!讀小說真是既有趣又痛苦。



        作者把神權時代的那股被埋葬的窒息感描寫得讓人感到驚悚與悲傷,想像連生活談話都變得無比悲涼,音樂的消逝,蛻色的大地,一切一切都變得單調,一個藉由不斷消失所塑造成的單調世界,《使女的故事》讀起來像是某個人的日常生活,摻雜著一些過去回憶,語氣平淡,她被馴服,亦步亦趨地順從指令,任何一個任性的舉動都會讓自己墜入萬丈深淵裡,甚至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會結束,恐怖的是,她連能不能結束都視而不見。視而不見不同於無知,你得勞神費力才能做到視而不見。基列國的極權與所有極權統治一樣,國家會更勞神費力地幫人民作到視而不見,這種工作就叫做「洗腦」。



        這個神權國家把聖經當成恐怕統治的合理化藉口,如「利亞說,上帝給了我後代,因為我把使女給了我丈夫。」基列國將這聖經上的故事當成「使女」政策的依據。「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這句來自聖經歷代志的話被用來建立「眼目」這個特務系統以監視人民。聖經創世紀第三章第16節:「….我必多多增加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於是統治階層的打手「嬤嬤們」,不讓分娩的產婦上麻藥,還故意增加其苦痛,並說這一切都是來自上帝的旨意,簡直是斷章取義並扭曲原義濫用聖經的極端基本教義的瘋徒。



        這很像投資領域當中,一些人誤用巴菲特的理論,用一種瞎子摸象的狹隘角度去詮釋,並鼓吹投資人一定要投資一些小型股票,並且必須要長期持有,而忽略了環境變化與投資人本身的承受度,這和書中的「神權極端教義」的抱殘守缺有何不同呢?



        本書有一句話:「謎宮裡的老鼠只要待在謎宮裡,是可以任她四處亂跑的。」這不禁讓人想起現代的投資與金融理論,各方人馬可以提出不同的投資方法,可以對投資作出不同的銓釋與應對方式,甚至可以繼續鑽研出讓投資迷宮更為複雜百倍的路徑,但是千萬不能脫離這個謎宮,而投資這玩意最大祕密就是:

「運用人們想要不勞而獲的惰性,誘使人們抱著資金進來很難鑽出去的金融迷宮」



        本書有一段關於電視洗腦的畫面敘述:「這時候播音員出現了,舉止親切,神態如老父般慈祥。健康的膚色花白的頭髮,坦誠的雙眼,眼睛周遭布滿了智慧的皺紋。這一切使他看上去就像一個大眾心目中理想的長者。他那故作平和的微笑在傳達這樣的信息:他所說的一切都是大家好,一切都會好起來,你們要信任我,你們要像好孩子,只管安心睡覺。」如果把這段的「播音員」改成「投資專家」,不又是另一個講不完的故事的起頭了嗎!



         本書也讓讀者可以思考,基列國的神權權力來源為何?為何人們可以放棄自己的許\多「天賦人權」而讓極權政府有機會掌權呢?本書的經濟學密碼在於「人口結構」,一個國家的經濟動能除了來自於創新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口」,有人才有勞動力才有消費力,當一個國家長期處於人口降低與人口老化的趨勢中,經濟成長衰退消費意願不足還不是最嚴重的打擊,更嚴重的是人們將不再存有未來榮景的「希望」,縱觀近代許\多極權政府的掘起,都和「希望絕對幻滅」有關,如德國納粹的掘起時空,是一次大戰戰敗國德國的對外賠償款,已經大到當時的德國無力償還,鉅額的天文數字賠款已經讓德國人完全喪失對經濟以及對未來的全部希望,於是除了絕望以外,也只能孤注一擲地再戰一場,於是希特勒順勢掌權了。1949年的中國,廣大的人民在連續四十年的戰爭(十年的對日抗戰與近三十年間不停的內戰),早就已經一窮二白,誰還會對掌權三十多年來無力停止戰爭且假借資本主義外衣的貪污國民黨政府產生半點信心呢?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趁勢在中國建立極權的政權也是有其經濟與社會的充分背景存在。



       而本書的基列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在於人口的下降,這些神學極端人士把過錯歸給女權的高漲,認為女權的高漲是造成生育率下降的唯一原因,於是,為了提高生育率以挽救這個國家,所以必須消滅這些女權,把女人的地位打回中古時期,視女人為生育的工具。



        不可諱言的是女權的高漲也的確是生育率下降的因素之一,人口的結構更是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是人口政策或增加生育的政策應該要建立在「愛」與「利己利他」的兩個基礎之上。



        當然,瑪格麗特.愛特伍寫這本書應該也不僅僅是危言聳聽,人口與生育失衡的國家的確是會造成許\多未來的危機,這也讓讀者體會到一件事情,如果現階段人類對經濟成長的定義不變之下,我們的投資應該放在「人口結構比較年輕」的國家與地區上吧。
 瑪格麗特的故事向來不會讓人太失...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7/08/15
瑪格麗特的故事向來不會讓人太失望,事實上,她可能是加拿大作家中,未來獲得諾貝爾獎呼聲最高的作家。不過,無論她得獎與否,其實已經無損她的作品的價值。

  瑪格麗特的小說常帶有科幻元素,也常被歸類為科幻小說,不過,她的野心向來不止於此,她從來不是只為了說故事而說故事,她的故事總是富有多重意義,因為也常成為校園內研讀學習的文本。

  像這部《使女的故事》便是如此。故事發生在基列共和國,一個在美國由宗教激進份子所建立的神權國家,階級分明,父權至上。女人則依照功\能被授予不同的工作,像是夫人、嬤嬤、馬大(女僕)、蕩婦(妓女)等等,特別是故事中的「使女」們,她們沒有名字〔名字都是以主人家來稱呼,例如,主角「奧芙弗雷德」(Offred),就表示「of Fred」,弗雷德家的;當然,當她們換主人時,名字也就跟著換了〕,不能閱\讀,沒有個人財產,甚至不能與人任意交談,違規的人可能會遭到處死的下場。(這場景聽起來很熟悉吧,歷史上似乎也不是沒有出現過這種時代,想想中國歷朝歷代的宮女們……)

  總之,故事的自述者「我」就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下的一名「使女」,她的工作是負責生育,就是到各個主教家裡,幫主教生小孩,算是某種「代理孕母」吧。只不過,她們並不是自願的,也沒有人會付錢給她們,這是她們的工作。

  故事便在主角的陳述中流暢地進行,描述她們這些使女如何接受訓練,如何被分配到各個主教家「服務」,不時還穿插她在成為使女前的生活回憶。瑪格麗特的文字如行雲流水,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恣意切換,敘述總帶著詩意,卻沒有太多刻意的情緒積累,讀來輕鬆而沒有負擔。

  其實,「時間」元素是這部小說常被提及的議題。許\多人說,這是一部「未來小說」,而所謂的科幻小說也經常是在描寫未來發生的事。不過,這部小說的時間結構很有意思,原文小說出版於1986年,而故事中所謂的基列共和國是建立在二十世紀後期;換言之,故事主角所回憶的情節就是作者寫作的年代,而主角作為使女的時代,正好是讀者們現在所處的年代。那麼,書中的基列共和國又是在影射什麼呢?

  至於,為什麼稱它為「未來小說」呢?因為在全書最後,有一篇演講紀錄,時間是2195年6月,主講人是英國劍橋大學二十~二十一世紀檔案館館長,他還寫過一本書,名叫《伊朗與基列:從日記中展現的兩個二十世紀後期的單一神權國家》,呵,很有意思吧!而這場演講的主題就叫「鑑定《使女的故事》真實性」。

  所以,這本《使女的故事》其實是根據一批出土的「古文物」錄音帶所謄寫的故事,錄音帶的主述者便是主角「奧芙弗雷德」。這場演講介紹了許\多研究基列王朝的成果,也讓讀者們對《使女的故事》的來龍去脈有了更清楚的輪廓,甚至解開一些疑惑。

  總之,這本小說的多重意象讓書中充滿各種豐富的可討論性,所謂「使女」們的故事,對熟悉歷史的讀者來說,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在女權思想抬頭前的時代,女人的地位或許\比書中描寫的更慘。而任何個人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能有的只是深深深深的無力感。不論你是否在乎評論家所討論的書中的女性主義思想,這都是一個精采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看集權暴政下的故事,...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03/10/02
如果你喜歡看集權暴政下的故事, 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小說, 不是愛情故事, 也不是政治小說, 它描述一個悲慘時代裡的一個女性, 故事裡的社會形態超乎想像, 人類的世界怎能變形得如此可怕, 但說不定世界上的某一個角落正在上演類似的故事. 本書除了想像同時也検視現代人生活裡的荒謬, 作著說故事的功力超高, 是值得大家細細品味的小說
 這本書的確給了讀者很大的想像空...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2/10/09
這本書的確給了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不僅僅是一本未來小說,其中所含的深意女人該看,男人更不能錯過。讓想像力奔馳一下吧!保證讓你瞠目結舌!而且,一定要看完哦!因為......結局更令人大吃一驚!!
 這是一本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02/09/10
這是一本你絕對不能錯過的好書,非讀不可!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用超人般的想像力,將讀者帶領到這個未來的時空。而且用非常巧妙的隱喻,來諷刺我們現代覺得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在未來的時空中可能會引起的荒謬與怪誕的影響。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不留空隙的聰明收納:活用家中的縫隙與角落,將「貓設計」融入日常生活,第一本兼顧人貓需求的整理書
作者:森之家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02
66折: $ 2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2024問神達人王崇禮神龍接福生肖運籤農民曆(隨書加贈:「金龍」招財防漏錢母存摺套+添貴人相助靈符、防小人盜賊祝融入侵符貼紙)
作者:王崇禮
出版社:柿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09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英文核心介系詞角色圖鑑:用一個概念學會所有意義與用法,不死記硬背也能精準用對!
作者:關正生
出版社:語研學院
出版日期:2020-04-30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職人配方!減醣烘焙料理:天天這樣吃,體脂維持19%!從甜點、麵包到餐食,冠軍主廚的50道「速簡X美味X低負擔」私房食譜
作者:莉雅Leah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3-09
66折: $ 36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如是我聞:金剛經筆記
作者:蔣勳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7
$ 276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貓是最好的人生教練:掌握貓特質,讓你活得自信、自由、自在
作者:史蒂芬.嘉涅
出版社:究竟出版
出版日期:2025-03-01
$ 237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惡靈剋星 2 (首刷限定版)
作者:新翔子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5-04-01
$ 17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佐佐木與宮野(10)
作者:春園ショウ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3-27
$ 111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染上嬰兒般的粉色(全)
作者:凧
出版社:紳士出版
出版日期:2025-04-03
$ 65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一勝千金 3
作者:三肉必起・牙霸子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4-01
$ 11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地下帝國:金融、網路、半導體──美國如何將世界經濟武器化
作者:亨利.法羅、亞伯拉罕.紐曼
出版社:聯利媒體TVBS
出版日期:2025-03-13
$ 336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惡靈剋星 (首刷限定版) 02
作者:新翔子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4-01
$ 171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