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兩個極端之間∕吳獻章
筆者曾在一場神學院畢業典禮中,引用〈腓立比書〉,以「屬靈七千萬」為題,提醒畢業生,留心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重要。這七「千萬」包括:(1)千萬記得人生乃是一條不歸路;(2)千萬看重生命的亮度過於長度;(3)千萬要有永恆的價值觀—愛所當愛;(4)千萬要有清楚的救恩論—靠所當靠;(5)千萬要常有神聖的不滿足感;(6)千萬要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和(7)千萬不要撕裂基督合一的心腸。
讀教會歷史的人一定會注意到,嬰兒洗、聖餐和預定論等議題,都曾讓教會分裂;但是等到時過境遷,後世的歷史學家回過頭蓋棺論定時,卻發覺這些產生爭議的議題,根本無法與基要真理,如:啟示論、三一神論、基督論和救恩論……等量齊觀。神學上不同的立場,不一定代表「極端」,更不能輕易判為「異端」,不必為其中的差異而拚得你死我活(如為浸禮之爭導致淹死人)。
然而,二十一世紀,教會出現兩個令人惋惜的極端:一端是,看重聖道卻敬聖靈工作而遠之的保守教會,他們迷惘地遍撒「現代意識形態∕IQ」的「網」,卻捕不到「後現代重感性∕EQ」的「魚」。另一端是,看重聖靈工作卻忽視聖道深遠基礎的靈恩教會,他們偏行於追求感官、靈恩表象、神祕經驗,乃至與「新紀元運動」(New Age movement)靠攏之虞。這兩個極端,可以分別在本書中找到調和鼎鼐的祕技。
筆者絕大部分同意本書的神學論述,包括其對教會靈恩路線之反思。靈恩傾向或保守∕基要傾向的教會雙方,兩者都有類似的危機(如律法主義和成功神學),兩者都有反思並改進的空間。筆者盼望靈恩傾向的教會不要「衝過頭」,不知不覺地讓異教之風(特別是新紀元運動)吹進教會,以致於丟了屬靈一「千萬」(千萬要有清楚的救恩論—靠所當靠),讓保守∕基要傾向的教會更覺反感,導致拒絕合乎聖經的「靈恩」,如此作法其實也在「撕裂基督合一的心腸」。
反過來說,筆者也盼望保守∕基要傾向的教會,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應當珍惜屬靈的一「千萬」(千萬要常有神聖的不滿足感),免得因為沒有意識到時代已經進入注重EQ∕感性的「後現代」,卻一昧防備(甚或拒絕)聖靈正當的運行,還試圖繼續單單以IQ∕理性「現代主義」的網,撈捕EQ∕感性「後現代」的魚,當然會在佈道上徒勞無功,眼睜睜地看著別的教會復興、成長,自己的教會卻仍是「昔在、今在、永在」,只能無力地望著主耶穌的大使命興嘆!其實,符合聖經的健康「靈恩」教會,是有路可走的!
鼓勵您讀這本書, 因為身兼神學家和牧者的作者MacArthur,在此,讓靈恩運動還原到聖經的文本。就在此,讀者被正本溯源,遂能「在至聖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聖靈裡禱告」(猶大書20節),讓聖經與聖靈兼容並蓄。也在此,信徒的EQ和IQ融入SQ (Spiritual Quality),使得教會傳道人無論在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的時代處境中,都能經歷「下網捕魚」盡皆豐收的喜樂。讀這本書的信徒、尤其是傳道人,他們所服事的教會有福了!
(本文作者現為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研發部部長暨教牧博士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