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迪的早年生活
慕迪是新英格蘭清教徒之後,祖先七代約兩百年都在康乃狄克谷安靜務農,使他承繼了典型新英格蘭人的強健體格與耐勞務實的性格。一八三七年他生於麻州諾斯菲爾德鎮,是家中九個孩子的老六。家鄉對他而言始終親切如一,漫長而辛苦的宣教工作之後回到家鄉,永遠是他最大的歡喜泉源。
慕迪的父親是小農兼石匠,有酗酒的毛病,四十一歲就過世了,慕迪當時才四歲。他留下守寡的妻子(肚子裡還懷著慕迪的雙胞胎弟妹)和七名兒女,不僅家徒四壁,還有房貸。債主奪走了家裡所有能拿的東西,連柴薪也不放過,孩子只能待在床上取暖直到上學。後來多虧慕迪一位舅舅出手相助,才稍
稍緩和了家中窘境。在他們最危難的時候,普救派的艾佛列特牧師溫情伸援,讓慕迪家的所有孩子參加他的主日學校,並擔任招募其他孩童的工作。
因此,幼年慕迪便是從這所主日學校展開了他豐富的傳道人生。慕迪的母親努力當個盡責的基督徒母親,按聖經教養她的子女。慕迪始終不曾像其他一些青年那般犯下大罪。說謊、抱怨、背信和說人長短從不准進他的家門半步。有天晚上,孩子們雖然快沒飯吃了,還是將所剩無幾的食物分給一名乞丐。
慕迪八歲那年,有一天和哥哥搭小船過河,沒想到船夫醉得難以划船,也不讓他們碰槳。河水湍急,但慕迪要哥哥信靠主,最後連船帶人平安到岸。幼年慕迪雖然調皮,但從不做惡事。
慕迪家裡實在太窮,男孩們常拎著鞋子和襪子出門,以免磨損,直到看見教堂才穿上。慕迪覺得辛苦工作一週之後還要去教堂,講道的內容又聽不懂,實在很累人。有回傳道人還派人到長廊將他喚醒。但他已經養成上教堂的習慣,沒辦法不去。日後他曾說自己很感謝母親,即使他不想去做禮拜,她還是逼著他去。
十歲那年,慕迪和哥哥一起離家,到二十一公里外的地方工作。這讓慕迪的母親傷心欲絕,因為她一直努力維持一家團圓。慕迪和母親很親近,很難過必須離開。到了新地方,一位長輩給了他一分錢,並叮囑他要信靠主。「那位長輩的祝福從此陪伴了我五十年。」慕迪日後說。
因為工作的關係,他每天三餐都吃得到牛奶和燕麥粥。他向母親抱怨那裡的生活,但當母親發現他在那裡不愁吃食,便立刻送他回去。即便是這段時間,她仍然繼續送他們去教會。
慕迪的大哥後來離家出走,多年後家人才又得知他的消息。慕迪小學五年級就輟學了,因此他不太會拼字,文法也一塌糊塗,加上言行舉止常過於直率而粗獷,使他終生都未受按立為牧師。他在歸信前曾經捉弄一位義大利鞋商,氣得對方拿刀追他,顯然想置他於死;然而,神卻大大使用他,讓他帶領成千上萬人信主。
十七歲時,慕迪厭倦了農場生活,一心力爭上游,便決定離開出外闖蕩。他身無分文地去了波士頓,卻找不到工作,在大城市裡形單影隻,幾乎陷於絕望。最後是他舅舅收留了他,讓他當售鞋員,條件是他必須聽話,並且加入由艾德華.諾里斯.科爾克(Edward Norris Kirk)牧師主持的維農山莊公理會(Mt. Vernon Congregational Church)。
慕迪賣鞋非常成功,同時在接下來的十一個月裡,聽了科爾克一場又一場的講道。維農山莊公理會是十二年前一群不滿另一座大教會教義太過極端與排外的波士頓人創立的。科爾克牧師強調人有原罪,無法救贖自己,還提到基督為了全人類死於十字架上,之後死而復活,願意和所有信靠祂的人為友。此外,他也向拒絕這份救贖的人提出急切的警告,並嚴詞抨擊不仿照他這樣做的人。
慕迪幼年浸淫於普救派教會(Unitarian Church),該教派不認為基督具備完全的神性,也不強調人必須從罪中得救。但自從聽了科爾克牧師講道,他便明白了許多事情。由於沒受什麼學校教育,慕迪在主日學校一開始難以參與討論,但隨著他對研讀聖經的渴望日益強烈,最後也開始加入討論。科爾克牧師的講道加上主日學校老師愛德華.金波(Edward Kimball)的教誨,讓慕迪察覺自己陷入了屬靈的掙扎。然而,當時的他還是想多體會世間的愉悅,決定等死前再尋求救贖。
科爾克牧師強調屬靈議題是一種選擇,是將個人意志交託給「那位神」,因此這個選擇將帶人走向信心的生命。青年慕迪感覺到牧師說得對,卻似乎無法將自己的意志交託給神。
* * *
慕迪講道精選
〈明天或許就遲了〉
經驗告訴我,當一個人殷切企盼靈魂得救,開始尋求神,不用多久,急切的罪人就會見到急切的救主。「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利米書29:13)專心尋求基督的,就必尋見。
* * *
為何尋著基督的人那麼少?我認為原因是他們沒有全心全意尋求,對自己靈魂的得救不夠急切。神的舉動在在證明祂渴盼拯救人的靈魂。祂讓自己的兒子為了我們犧牲,就是證明。神的兒子全然奉獻為我們受死,髑髏地不就是證明?面對靈魂救贖的問題,主希望我們認真迫切。我從來不曾見過有誰堅心尋求主卻遲遲未能尋見的。
我有過一次新奇的經驗。有天晚上,一名年輕人到慕道室來找我,他覺得自己太卑劣惡毒,沒資格得救。但這位年輕人是有希望的,因為他無比急切地為自己的靈魂尋求救贖。他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因為當他從神的鏡子裡看到自己,才發覺自己簡直一無是處。
當一個人開口閉口都是自己,說自己多良善,我們就知道他離神很遠。但當他一來到神的面前,就會立刻跪在地上,和約伯一樣高喊:「我是卑賤的!」他自認的良善就全消失了。
當人認真尋求主、尋求救贖,很快就會尋見基督。我們無須上山下海帶祂來,也無須到遙遠的城市尋求祂。此刻祂就在我們每個人身旁。
有一回在慕道室,我聽見某人要一名青年回家,到家中的隱密房間裡尋求基督。我不敢叫任何人這樣做,他可能還沒到家就發生意外走了。要是我對聖經的理解沒有錯,傳福音的人不會吩咐我明天或一小時後再尋求基督,而是現在就做。這一秒祂就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等著拯救我們。
假設我在這裡弄丟了一顆昂貴的鑽石,價值十萬美元。我進講堂時它還在口袋裡,但講道結束後,鑽石就不見了,掉在講堂某處。假設我說誰找到鑽石,誰就能擁有它。你們一定專心得很!心裡只想著鑽石,不注意我的講道。我想就算警察來了,也無法將你們請出講堂。你們想想,價值十萬美元的鑽石!只要找到它,就能立刻脫離貧窮,這輩子不再仰人鼻息。喔,大家會一下變得多專心哪!我真希望神能使我也如此讓人尋求基督。我有比鑽石更珍貴的東西要給你們。難道得救和永生不比世上所有鑽石還要寶貴?
人們似乎忘了地獄沒有出口,一旦進去就永遠不得離開,就算幾百、幾千萬年過去,地獄依然無門可逃。
人們常說我們過於認真,內心狂熱,真希望教會也能火熱起來,如此很快就能撼動這世界的根基。願神喚醒沉睡的教會!我們要各位做的,不是鼓掌高呼阿們。最深最靜的水往往流得最快。我們要各位現在就動手作工,高呼的機會很快就會到來。現在就去找鄰居說話,告訴他們基督與天國。你們不用走遠,就會遇見某人正走在通往永死的路上。快去救他!
我們希望見到人們真心企盼成為基督徒,對這事無比渴望。試想,要是有人問:「你想成為基督徒嗎?」你的回答卻是:「這個嘛,都好……」朋友們,除非你改變你的回答,否則永遠進不了神的國!人們應該從心底深處高聲呼喊:「我想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