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專業醫護人員與其他專業人士一樣,通常對自己所屬專業的起源和歷史發展均有相當認識。有心人更會多花時間、精力,溯本求源。
醫生、護士一生皆在醫院工作,但會深入了解當中演變的人卻不多。區醫生這本著作正正告訴我們現代醫院的誕生歷程。
本書生動而且詳細地把醫院演變過程中錯綜複雜的各種元素娓娓道來:歷史時空的演進(遠至公元前)、社會結構的變化、宗教的影響、人類的衝突與時代的變革、衞生危機和重大疫情,以及先賢追求創新和醫學突破的熱情,實在引人入勝。
但本書內容並不局限於醫院。書中描述醫生往富裕病人家中出診問症、床邊醫學興起、護理專業的重要性,以及其中變遷發展的細節,亦為作品生色不少。
作者細說源自歐洲,並伸延至北美洲的主要醫學事件,亦詳盡介紹了香港的西方醫學發展及其對醫院的殷切需求。
在討論本港未來醫院發展時,作者提出了值得關注的問題,如醫院規模、科技如何推動醫院發展,以及醫院感染控制。
我相信非醫學界的朋友和病人都會對這本書有興趣。
作者敍事不但讓讀者易於掌握事件的歷史排序,亦會描述細節,增加大家對醫院有更全面的了解。這或許與作者觀察入微的性格有關。我與區醫生於醫院管理局總辦事處共事,他擔任質素及安全總監。區醫生的洞察力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總能透過事物表象,例如一些危機,全盤思考一般人往往忽視的重要細節。
我十分享受細閱此書,衷心相信其他讀者亦會同享此樂。
醫院管理局主席 梁智仁教授
序二
本來以為,用一星期時間,讀完初稿,就可以動筆替區醫生這新作《醫院筆記》寫「前言」。怎知道,一讀之下,愛不釋手,一天之內,已經讀完百多頁。
原因可能是:
一、本書大部分在說故事,人物性格鮮明。
二、非人物部分,則融會貫通了歷史、文化、科學、醫學、人文等等。宏觀、微觀兼備。
三、雖然學術性高,但亦不乏輕鬆的片段。如Osler試尿,就令人哈哈大笑。
四、書中描述一些舊時醫院的面貌,例如南丁格爾時代的病房設計,就如1960年代瑪麗醫院的一樣,引起我不少美麗的回憶。
五、書中的圖表,及其中的關鍵字,可以作為總結,甚至是考試的材料。
近年,香港大學醫學院,趁著「三、三、四」大學改制,引入「醫學人文」一科。「醫學歷史」是五大項目之一。區醫生這本書,將會是醫護學生的一本好的參考書。中學生如想入醫學院,亦常被問及醫學歷史,也應該讀讀本書。
不過,也有一些地方,我希望區醫生會多寫一點。例如,香港醫院的發展情況。可能,區醫生身居醫管局高層,不適宜多講。但是,今年底,區醫生將會退休,可能在本書第二版時,多加一章節,談談香港的情況。
另外,以區醫生的宏觀視野,當可窺見到醫院將來的發展。可否又多加一章呢?
又或者,待本書出版之後,區醫生及出版社可以舉辦座談會。到時,我會提出以上的問題,希望得到區醫生的回應。
前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 周肇平教授
序三
區結成醫生是個有心人。
有些醫生行醫是為了想在很短時間內賺很多錢。還好,有些醫生行醫是真的為了想「懸壺濟世」。
一個人最需要照顧的時候是孩提時期,沒有人照顧的話,根本不可能生存下去。另外一個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是我們的晚年,沒有人照顧的話,幾乎可以說是「不得善終」。區醫生大半生的職業生涯就是在醫院中照顧病人的晚年,以及傷殘者的康復。
年前有一部瑞典電影叫A One-way to Antibes。戲中年邁的男主角被子女苦苦進逼,要他賣掉祖屋好讓他們可以分身家。他氣不過來,終於說出以下這句說話。他說「我一向以為人生最大的悲劇是得不到父母的愛。我現在才知道人生最大的悲劇是晚年沒有孝順的兒女。」
筆名區聞海的區結成醫生選擇的專科是老人科。一個很有做人經驗的朋友曾經對我說:「辦幼稚園很賺錢,沒有父母會吝嗇一個月幾千元或甚至萬多元的學費。但辦老人院有時卻會賠本,因為拖欠甚至不交錢的不孝子女為數相當多。」於是,想賺錢的醫生自然不會選擇老人科。
英文潮語中,有cool這個常用字,一般沿用的中文翻譯是「酷」。區醫生就是我認識的cool人,我印象中他永遠是那麼冷靜,永遠是那麼「從容不迫」,不但從不見他發脾氣,連大聲說話也沒有。這才是真正所謂的「酷」。但據聞他在日常工作會議中,有時也會據理力爭,擦出一些火花。假如是原則性問題,相信自也難免。
區醫生從美國著名的Brown University學成歸來就逕自加入了香港的公共醫院服務,相信從來沒有考慮過其他選擇。20年多後,區醫生從臨床退下了,當上整個醫管局人事部的主管,然後又主管醫管局的服務質素及安全管理。
這兩個職位不但責任重大,而且每天面對的棘手問題不少,區醫生出任此職,真是深慶得人。他做事考慮周詳不偏不倚的態度,正正是出任高職的人所必須具備的首要條件。
區醫生退休前,原來一直想還他多年來的心願──完成這本《醫院筆記:時代與人》。
基本上,這是一本「醫院故事」,他介紹的是現代醫學的奠基人物,尤其是和醫院發展很有關係的奠基人物。人類的光輝,人類的進步歷程,在區醫生筆下讓我們看到其脈絡與師承,彌足珍貴,也發人深省。Dr. John Kerr(嘉約翰醫生)與廣州南華醫學堂的故事尤其值得記錄,假若不是看了這本書,我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偉大無私的人物。
「承先啓後」不是應該輕易講的說話。區結成醫生這本書可真的做到了。可喜可賀!
詹德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