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2 項符合

創科軟實力:香港新時代的競爭與文化思維

的圖書
創科軟實力:香港新時代的競爭與文化思維 創科軟實力:香港新時代的競爭與文化思維

作者:黃錦輝 
出版社:商務(香港)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三民網路書店   評分:
圖書名稱:創科軟實力:香港新時代的競爭與文化思維
  • 圖書簡介

    在過去二、三十年,世界資訊產業發展蓬勃,相應的創新科技在各行各業大行其道,包括微軟、甲骨文、谷歌、臉書、阿里巴巴等大型資訊科技企業,相繼崛起成為家傳戶曉的巨擘。

     

    創新科技已成為世界未來發展的一個主導方向。香港作為國際化城市,在創新科技領域上具有獨特優勢及“軟實力”,如能適時配合國家在創新科技上的規劃,香港將能創出新的增長點。

     

    作者黃錦輝博士,在科技界、學界及商界均有豐富的科技創新研發經驗,他在本書就創新科技對香港經濟增長及社會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提出真知灼見。本書第一部分討論幾個香港擁有優勢的創新科技領域,包括“大數據”、“智慧城市”、“物聯網”、“金融科技”等,以及香港如何配合國家科技規劃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第二部分探討創新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讓讀者了解當中可能引發的問題,包括網絡安全、私隱、教育政策等,為迎接未來數碼“新常態”作好準備。

     

  • 作者簡介

    黃錦輝,英國愛丁堡大學畢業,香港工程師學會院士、英國電腦學會院士、英國工程師及科技學會院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創新科技中心主任及創業研究中心副主任。

     

    黃氏曾於多份國際刊物、會議及書籍中發表超過250份技術研究報告,並擔任多份國際學術刊物的編輯小組成員。

     

    黃教授活躍於香港資訊科技界,創辦了香港首間電子新聞資訊處理公司——慧科訊業有限公司。他曾是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2007-2014),歷任香港國際機場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諮詢委員會非官守委員等職務。2011年獲特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MH)。

    著有︰《e社會的資訊頭腦》。

     

  • 名人/編輯推薦

    「黃錦輝教授不僅在大學講台上執教二十餘年,為培養新生科技力量出力,還經常撰文、著書,促進科技與通識教育。本書表達了一個業有專精、具國際視野的本土學者對推動香港科技創新的香港心。」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郭位教授

    「本書以創新科技為主題,尤其是資訊科技的創新。黃教授在各章各節中以淺白有趣的筆法論述資訊科技與經濟發展、政治文化以及社會變化的交互關係。」
    ──香港中文大學伍宜孫書院院長  李沛良教授

    「本書的文章既涉及科技在經濟民生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及其衍生的問題,也討論到創新及科技對文化與社會的影響,頗有啟發性。」
    ──立法會議員  盧偉國博士SBS, MH, JP

    「此書闡釋創新科技如何配合工商業以促進香港發展,也揭示數碼文化引起何等社會現象。我誠意向老師、學生、家長,以至關注年輕人的朋友推薦這本書。」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沈祖堯教授

    「本人極力推薦黃教授這本新作,並相信它對促進青年人提高對創新及科學的認識有極大幫助。」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黃玉山教授

    「黃教授的書跨越時空,以一個清晰的角度解釋了創新與科技的演變,及其對社會大眾的影響。」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楊偉雄先生JP

  • 創新科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動力
    郭位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校長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卻曾創造過經濟奇蹟,一度居亞洲四小龍之首。香港也不缺乏創新創意人才,八位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中,有兩人(崔琦、高錕)與香港有緣。香港的科研實力亦令人讚嘆,僅700萬人的城市,有四五所大學學科成就和科研能力亞洲領先,五個學科(牙醫、電腦科學、資訊系統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教育)位居全球十大。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公佈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香港更曾連續11年位居榜首,直至2014年才被深圳超越。
        但是近年來,香港的經濟和競爭力明顯放緩,創新科技發展舉步不前,令人扼腕嘆息。究其原因,一則是政府對科技發展缺乏全局統籌規劃與政策支持;二來是產業結構長期傾斜、單一,偏重金融、地產、旅遊,導致科研成果難以轉化為市場產品;此外,受社會影響,年輕人對科技工程學科的興趣減弱。
        有鑒於此,本書作者黃錦輝教授不僅在大學講台上執教二十餘年,為培養新生科技力量出力,還經常撰文、著書,促進科技與通識教育。黃教授多年從事電腦科技、尤其是海量數據處理研究,並於1998年創立了香港乃至全中國首家利用創新科技推動的互聯網剪報公司──慧科。本書表達了一個業有專精、國際視野的本土學者對推動香港科技創新的香港心。
        如今,科技創新已成為社會持續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和保持持久競爭力的法寶。看到黃錦輝教授這樣一批為科技創新奔走呼籲的有識之士的努力,我深感欣慰。如政府能及時制定長遠規劃,給予合適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支持,開闢良好科研環境,促進科技發展,並加強與鄰近的廣東省、尤其是深圳的合作,香港的未來必定會有長足的發展。

    主宰未來生活模式的意念
    沈祖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黃錦輝教授於2011年出版《e社會的資訊頭腦》一書,四年多後,再接再厲,推出《創科軟實力──香港新時代的競爭與文化思維》,以饗讀者。許多關心香港未來的朋友,都十分喜愛閱讀黃教授的作品。他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也是創新科技中心主任和創業中心副主任,公務繁忙,可想而知。然而他一直不忘筆耕述志,不吝嗇把所學所思傳授予讀者知音,可見他推廣科技教育的熱誠和慷慨的襟懷。這兩本書內容切合時宜,資料翔實,卻毫不艱澀,趣味盎然,讀者縱使不諳科技,也能輕易掌握現代科技的要旨。生活步伐急速的香港人,若要與時並進,大可在上下班時放下手機,在車上花十數分鐘閱讀此書,得益一定不淺。
        科技的發明和應用,與社會的其他環節息息相關。倘若我們只知創新科技的技術運作原理,而忽視其社會及文化背景,科技應用則必事倍功半。從本書內容編排得見,黃教授也必有同感。此書分為“商務與經濟”和“文化與社會”兩節,闡釋創新科技如何配合工商業以促進香港發展,也揭示數碼文化引起何等社會現象,尤其是對青少年的行為而言。我誠意向老師、學生、家長,以至關注年輕人的朋友推薦這本書。數碼技術帶給我們前所未見的服務和產品,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但網上世界和現實世界的分野日漸模糊,青少年首當其衝。我盼望黃教授的著作,能引發大家多注視這個問題,並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我們談到創新科技的應用和社會行為,不能不說說教育這一環。人們把當今的經濟冠以“知識型經濟”之名,皆因知識乃創新的關鍵。知識是用之不竭的資源,教育則是知識的根本。我們不可以預知未來有何困難或潮流:今天人們趨之若鶩的產品,明天或許棄如敝屣。但是,只要我們擁有穩固的知識基礎、社會責任感、靈活應變的能力,問題必定可以迎刃而解。重視教育的社會,民智才得到啟發,創新經濟方能蓬勃。我祝願本書使更多人明白創新科技並非只是實驗室裏的夢想,而是主宰我們今天和未來生活模式的意念。

    科學的“精神價值”
    黃玉山教授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
        科學為人類文明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
        科學家們通過積極探究、反覆驗證,成就了種種科技發明。新生事物如電腦、互聯網、新材料、核能等,為人類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轉變。這些努力和智慧的結晶標誌着科學的“應用價值”,讓我們的生活素質得以提升,並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應用價值以外,科學的意義還在於其精神價值。在科學探究過程中,通過深入探索、耐心觀察、分析評估、反覆驗證,研究周遭的物像,從而推動科學發現和科技創新,並鍛煉出追求真理、明辨是非的探求精神,培養對科技的興趣和創造能力,這是科學的“精神價值”。
        香港沒有坐擁大量天然資源,最重要、最寶貴的資產,可說是人力資源。而所謂“科教興國”,即以教育為本,結合科技,加快社會發展步伐。其實科學並不艱澀,我鼓勵年輕人不要心生畏懼,如能喜歡科學,熱愛科學,崇尚科學,將科學思維引用到生活層面上,定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面對困難能客觀分析,冷靜處理。
        黃錦輝教授多年來在資訊科技界及高教界的專業組織崗位上積極發揮作用,心繫科技發展之餘,亦關注其對社會和經濟的影響,又鼓勵業界人士關心社會,利用專業知識應對社會訴求,同時主張年輕人在學習或工作以外,亦要培養通識思維,學習多方知識並能學以致用,應用在不同課題及層面上。
        黃錦輝教授多年來更勤於筆耕,寫了許多本科普著作,成績驕人。本人極力推薦黃教授這本新作,並相信它對促進青年人提高對創新及科學的認識有極大幫助。

    一本關於創新、科技與香港將來必讀的書
    楊偉雄JP
    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閱讀了黃錦輝教授的新書之後,我深感佩服。黃教授活躍於香港資訊科技界超過20年,貢獻良多。我相信他是目前最理解香港有關創新及科技產業發展的專家之一。黃教授的書不但提供了一個完整與宏觀的香港創新與科技藍圖,也充分表達了對現時香港社會、民生的關注與熱情,為香港面臨的挑戰提供了專業與具體的思維。
        創新及科技不但可推動經濟多元化及可持續發展,提供眾多就業機會、增強行業競爭力,更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為社會大眾帶來更多的便利,解決社會、經濟發展的大小問題。創新及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也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力強弱盛衰的指標。今天我們國家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尤其在創新及科技方面的成就更令人刮目相看。香港作為國家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亦應把握國家發展的新機遇,讓本港的創新及科技產業趕上國家發展的步伐,走上國際舞台。而黃教授在他書中也明確指出,全球化的經濟發展趨勢已改變了許多傳統優勢。香港必須凝聚起來尋找新的創新與科技動力,才能應對全球化的競爭。
        黃教授的書跨越時空,以一個清晰的角度解釋了創新與科技的演變,及其對社會大眾的影響。他在書中經常引用強勁而有理的資料,也用獨特的觀點分析。更難得的是他提出了一些有效及可行的思維與方案。我相信黃教授的書能引起社會的共鳴,令香港各界能團結起來,一起促進本港的長遠繁榮發展。

  • 目次

    郭位序
    李沛良序
    盧偉國序
    沈祖堯序
    黃玉山序
    楊偉雄序
    (以英文姓氏排序)

    前言
      創新科技++@香港
      科技人香港心

    第一部分  商務與經濟
      引言  為何要創新?
      第1章  “大數據”在工商業界的應用
      第2章  “物聯網”為核心  建設“智慧城市”
      第3章  利用“機器人”提升生產力
      第4章  融合金融及科研優勢發展“金融科技”產業
      第5章  “軟實力”推動香港保持全球競爭優勢
      第6章  “創科局”促進商務發展
      第7章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第8章  實現“十三‧五科技規劃”香港與內地合作的定位
      第9章  國情主導小國科技發展

    第二部分  文化與社會
      引言  數碼文化對社會的影響
      第10章  數碼原居民文化
      第11章  網上記憶永不滅  網青言行要三思
      第12章  建造健康互聯網EQ比IQ重要
      第13章  “萬維網”上的語言文化
      第14章  O2O線上線下引發的社會問題
      第15章  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文化
      第16章 《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的落實與未來
      第17章  大學“科技轉移”行政負擔重
      第18章  資訊保安不善  “大數據”難起飛
      第19章  斯諾登揭“稜鏡計劃”禍及全球
      第20章  創新不獨為經濟  社區應用同樣重要

    參考文章

  • 書摘/試閱

    前言
    創新科技++@香港
        本書《創科軟實力──香港新時代的競爭與文化思維》,記錄了筆者對香港近年創新科技發展的看法和觀點。其實筆者在撰寫此書時,原本構思取名為“創新科技++@香港”,後來與編輯商討過後,還是決定以現書名發佈,但筆者仍希望與讀者們分享當初為何會想到以“創新科技++@香港”為題的原委,就是希望借助三個對象(objects)的意念,帶出書中的三個重點。
        首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開幕時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內,提出一項具策略性的行動綱領建議──國家將會重點推行“‘互聯網+’行動計劃”,筆者旨在帶出創新科技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創新科技本身涉及範圍廣泛,而本書主要針對“資訊科技創新”論述。
        另外,C++本是一種電腦程式編寫語言,不少現時在大型企業操作良久的資訊系統都在使用它,行之有效。這種語言是大學電腦課程中“編程入門”一科的必修內容,原因之一是它所具有的實用性及代表性。它被全球公認為第一代適合用來開發大型應用“面向對象”編寫(Object Oriented[OO], programming)的語言之一,對學生了解“面向對象”(OO model)的重要概念很有幫助。因此,“++”表示本書議題覆蓋的現實性。而這兩個“+”又各自帶有不同涵義:一個代表“商務與經濟”,而另一個代表“文化與社會”,筆者在書中引用與本地經濟、商務、社會及文化息息相關的案例,目的是加強讀者對本書的認同和投入感。
        筆者在香港中文大學執教20載,深深了解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通識是多元化的全人教育,主張學生在求學期間不要單單專注自己的主修科目,而忽略身邊的人、事、物,要擴闊自己的眼界,懂得客觀分析:一方面能擇善固執,另一方面亦能勇於接受具建設性的他見。培養通識思維,首要學生對不同課題內容的識別及懂得如何把它們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這正是筆者多年來的計劃。編寫一本通識的教材,旨在讓對創新及科技感興趣的年輕人,透過跨領域學習,體會到該課題應用與文化間的相連和互通。

    科技人香港心
    計算機科學日新月異
        筆者自小已對電腦科技甚感興趣。17歲跟隨家人離港,遠赴英倫求學。在大學修讀電子並副修電腦工程,博士論文專注研究人工智能應用方案中內存記憶管理的技術問題,而目標主要面向製造及生產業應用。30年前電腦系統內存記憶體容量有限,一般僅有數十兆字節(MB),容量大概相等於兩至三首以MP3格式儲存的歌曲而已,所以妥善管理內存並將之有效地重用是關鍵性的課題。當然,今天內存以數百吉字節計(GB),當年甚具挑戰的內存記憶管理問題已逐漸消失;但無論如何這例子又一次反映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
        取得博士學位之後,筆者踏足德國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所研究的課題是並行海量數據處理。這課題可視為今天“大數據”管理的前身,目的是提升數據庫管理(Database Management)技術在處理超龐大商務應用時的效率及可靠性。
        之後,筆者於1993年返港,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大軍,參與中文信息處理的研發工作。當時香港本地大學並不重視科研,只把資源投放在教學上。筆者因此是屬於首批回流香港、從事全職科研的資深計算機科學家,也是香港首批從事中文(粵語)語言及內容處理的博士後研究員。當時筆者所從事的應用研發項目主要針對傳媒業,協助傳統平面媒體及行業數碼化。不久,參與項目的團隊成員連同筆者於1998年創辦了香港(有可能是全中國)第一間利用創新科技推動的互聯網剪報公司,為企業、政府、學校及團體度身訂造提供個人化電子新聞服務。今天該公司已成為香港主流的數碼媒體服務供應商,生意跨越國內外多個大城市。
    創新科技主導應用
        筆者多年來在不同的研發及教育工作崗位上,一直關注創新科技發展及其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眾所周知,先進社會(包括香港在內)的經濟發展總體,可分為漁農、生產、服務及資訊等四個主要產業。過去二、三十年資訊產業發展蓬勃,相應的創新科技在各行各業大行其道,不少國際大型資訊科技企業,例如微軟、甲骨文、谷歌、臉書、阿里巴巴等在不同的時代中誕生,如今他們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巨擘。自大學研究班開始,筆者的科研工作一直以應用為主導,涉及的範疇由製造業(英國)、商業(德國),以至傳媒業(香港)。從中所獲取的知識及經驗,使筆者了解到創新科技,與應用計算機科學同出一轍,只是應不同的工商業需求使用不同的運算方法。然而不論任何應用,創新科技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優化應用的成效,使企業或機構能在最少的資源投入之下,達到最大的收益。
    科技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
        筆者在外國生活時,經常參與國際科技業界專業活動,回港之後亦沒有放棄。在過去二十多年間筆者除了大學日常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之外,亦義務參與本港資訊科技界專業發展工作,積極與其他業界人士合作,攜手提升本地創新及科技界的專業地位,及鼓勵更多業界人士關心社會事。在參與社會工作過程中,筆者認識了不少不同背景卻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都熱衷參與社會工作,而且人生經驗相當豐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筆者過去20年邊做邊學,從這些朋友身上獲益良多,眼界也因此大大擴闊了。
        在研究工作的開初,筆者一直以為計算機科學博士,必須常動腦筋不斷發明新科技,務求提高電腦運算的效率及可靠性,減低運算的成本;並認為有了先進科技,高質應用方案便能應運而生。回港後,筆者洞悉到香港是一個舉世馳名的國際商業中心,數以百計的國際企業都在香港設點,本地的科研工作偏向應用主導。正因如此,筆者了解到滿足用戶的應用需求,改善現有應用方案的成效,增加成效的附加值(added value),才是香港科研人員最關注的問題。後來,筆者透過與社會不同領域及不同階層人士的接觸,漸漸了解到科技應用不可只偏重工商業界,因為善用創新科技不單能促進本土經濟,亦能推動社會發展。然而,筆者觀察到不少香港科技人(尤其是初出道者)對社會了解不深。面對社會需求,他們缺乏足夠的常識去善用科技,以設計出適當的解決方案。筆者認為這是一個通識教育問題,理工科學生絕不應該只顧埋頭專注修讀理工課程,而忽視了每天在自己身邊發生的社會時事,及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社會問題。

    科技與通識教育
        筆者認為,科技通識教育十分重要,年輕人宜盡早接觸學習為佳。眾所周知,香港中文大學於1963年成立,至今已超過50年。不論學生主修甚麼專業,通識是中大生的必修科目。筆者也曾執教崇基學院大學一年級通識課程,課題為《資訊科技與教育》。儘管這一課並不在筆者每年教學的職責需求之內,但筆者卻十分樂意承擔,與不同學系的一年級學生分享自己作為一個資訊科技人,對社會問題及文化的看法,藉此課程引領理工科學生關注社會的同時,更希望其他學系的學生理解科技人並非“機器人”,他們也是沒有脫離社會的熱心人士。
        筆者執教通識數年,綜合自己對科技通識課題的心得,於2011年出版《e社會的資訊頭腦》一書。此書曾被多間中學的通識科老師推薦給學生為參考書。事隔五年,創新科技突飛猛進,香港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亦有所改變。有見及此,筆者決心再編寫另一本書,而《e社會的資訊頭腦》可視作本書的前傳。在這本新書中,筆者根據近年在香港發生的一些科技動態,帶出創新科技對本地“應用”及“文化”的影響,暢談自己的肺腑之言。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與土地共舞:發掘臺南人文與環境的古今事
66折: $ 38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當好總統變成壞總統
作者:黃相旻
出版社: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0-10-28
66折: $ 23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我不婚,然後呢?:黃越綏給單身世代的人生相談
出版日期:2024-11-11
$ 27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口罩男子明明不想談戀愛(03)
作者:参号ミツル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19
$ 119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王國物語(04)
作者:中村明日美子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19
$ 128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霰草忍法帖(07)
作者:春輝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8
$ 11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梅莉特與埃及之神-01
作者:酒井ゆかり
出版社:長鴻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2
$ 103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定義關係2特裝版
作者:CHADA
出版社:平心出版(欣燦連)
出版日期:2024-11-28
$ 79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練習在一起【限量西米露扉頁版】
作者:謎卡Mika Lin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19
$ 276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