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污染日益嚴重的今日,我們如何判讀有毒物質知識的正確性,以及究竟哪些物質會對孩子造成威脅?作者身兼調察記者、提倡者、與憂慮母親三種角色,著手過濾何為重要事實、何為危言聳聽的言論。本書包含多項研究發現,以及與醫學、毒物學、環境學等方面頂尖學者專家的專訪。
本書包含以下重要的議題:
.我們如何保護孩子不受汞的毒害?
.鉛中毒的來源為何,以及該如何預防?
.我們的孩子吃下了哪些殺蟲劑,吃有機食品就能保證孩子不受毒害嗎?
.青少年使用的哪些化妝品當中含有致癌物質?
.什麼是PCBS跟PBDEs?為何母乳中會含有這些有毒物質?
.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免於氣喘?
作者簡介:
莉碧.瑪唐娜Libby McDonald
身兼作家、記錄片導演和母親等多重身份的莉比.瑪唐娜(Libby McDonald),與丈夫和四個孩子住在艾迪倫達山。她的記錄片作品包括新校規(New School Order,日舞影展開幕片)和恐怖小鎮(Terror Town)。瑪唐娜女士是兒童權益的行動倡議者,曾經創設二所學校,一所名為學習社群(Learning Community),位於紐澤西州的澤西市,為專門提供弱勢孩童另類教育的公立學校;另一所是位於上紐約州,提供華德福教育的湖濱幼稚園(Lakeside Preschool)。
譯者簡介:
曾育慧
雲林人,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為國際衛生、貧窮與社會體系之間的關聯。課餘從事翻譯,作品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自傳《窮人的銀行家》、揭露製藥產業不當經營的《藥廠黑幕》、英國BBC電視節目文字版《食物的真相》等十餘本譯著。聯絡方式:mayeeshatk@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譯序 曾育慧
翻開近代台灣環境與食品安全史:五十多年前全台大量使用致癌DDT做為殺蟲劑和頭蝨藥;四十多年前美商RCA在公害污染後延續至今的職業災害;三十多年前因食用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讓兩千多名油症患者身心受創,遺毒禍延下一代;二十多年前引起社會恐慌的輻射屋,輻射兒慘遭排擠;十幾年前因燃燒廢電纜造成環境戴奧辛污染;到最近震驚全台與國際社會的塑化劑事件和瘦肉精使用規範爭議……,每一頁不但令人膽顫心驚,毒害殘留體內的陰影更是揮之不去。
台灣從成衣紡織等輕工業,進入石化塑膠到電子產業時代,奉經濟成長為至高無上的價值,每個階段都伴隨著環境污染、國民健康惡化,以及差距愈來愈大的社會不平等。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再也不能安全地走路上下學、放學後不能在家門口玩耍、家長們為了加班賺錢把小孩交給安親班和保母照顧、大人小孩總是處在緊繃的競爭環境裏、政府為了拚GDP強徵農地,截取水源豢養更多工業區……我們犧牲的豈只是健康而已!
在近幾起公衛事件當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持不同於官方立場的專家有可能失去專家身分;另一方面,財勢雄厚的企業可以收買學者發表符合商業利益的研究成果。這兩種可能都令人失望,但是《危害孩子健康的六大環境毒素》的作者提供了第三個可能,那就是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專家,而且這並不難。疼愛小孩和關心居住環境是天生的,光是這麼簡單的動機就足以讓一名家庭主婦寫下一本精采易懂的作品。從學術角度來看,這樣的研究也許不夠嚴謹,部分結論(比如完全不吃魚)可能過於激進,但事實上許多環保規範確實是基於預防和事前預警原則所產生的。況且書中提到的各項食品、用品與環境問題在號稱石化王國的台灣,依然是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議題。
本書鼓勵包括媽媽在內的一般人,為家人守護環境,確保下一代得以健康地成長。即使只是單純的消費者,在經歷這些事件後,我們也不能一再遺忘過去的教訓,輕易相信賣場上擺出來的商品是安全的。除了寫書之外,我們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包括養成有意識的消費習慣,透過社區與社群網路形成集體壓力,聲援消費者權益與環保團體,以具體的行動監督政府與廠商,要求落實訊息揭露並建立嚴謹的物質管理系統,重新取得我們做為消費者和地球公民的自主權。
名人推薦:譯序 曾育慧
翻開近代台灣環境與食品安全史:五十多年前全台大量使用致癌DDT做為殺蟲劑和頭蝨藥;四十多年前美商RCA在公害污染後延續至今的職業災害;三十多年前因食用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讓兩千多名油症患者身心受創,遺毒禍延下一代;二十多年前引起社會恐慌的輻射屋,輻射兒慘遭排擠;十幾年前因燃燒廢電纜造成環境戴奧辛污染;到最近震驚全台與國際社會的塑化劑事件和瘦肉精使用規範爭議……,每一頁不但令人膽顫心驚,毒害殘留體內的陰影更是揮之不去。
台灣從成衣紡織等輕工業,進入石化塑膠到電子產業時代,奉經濟成...
章節試閱
1 揭開真相
歷時一整年的調查發現
在還沒生孩子之前,老實說,我對環境並不太關心,那些爭吵不休的環境議題我是不看的,因為措辭都很尖銳,而且老是互相指責,反正不管就不會心煩。在我的第一個寶貝誕生的時候,不知怎麼地,我慢慢想起之前那些辯論。不管是看到油漆剝落,還是烤鮭魚片,我的大腦便開始快速追溯數周前讀過的某篇文章,裏面似乎提到某種會摧殘兒童神經系統的可怕毒素。
隨著第二個和第三個寶貝陸續降臨,報上愈來愈多報導指出環境因素和兒童疾病日益增加的相關,我再也沒辦法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也開始擔心我這個做母親的沒有善盡保護孩子的責任。但是這些毒素太可怕了,什麼學習障礙、氣喘、癌症……等,光想到就令人退避三舍,所以我繼續當鴕鳥,告訴自己媒體都喜歡誇大報導,況且對於那些可能污染孩子的食品、空氣和水質的毒素,我也無力改變。
沒想到我的孩子兩歲大時,被發現體內鉛含量過高。但不是只有我的孩子健康受到威脅,其它小孩也一樣。我們幾個家有同齡小孩的家長,看著彼此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上小學,其中有個朋友的女兒被診斷出患有輕度自閉症,走路出現困難,還伴隨著痙攣。另一個家長的兒子七歲時因為患有注意力缺損/過動症(ADHA),被迫離開從四歲起開始就讀的學校。我不禁納悶,這麼嚴重的慢性病和環境毒素是不是有關係。
兒童疾病的型態在過去一百年來出現重大的轉變。好的一面是工業化國家的小孩不再因為小兒麻痺、麻疹或腦炎等傳染病喪命。壞的一面是我們的下一代有愈來愈多人罹患氣喘、癌症、過動症、動作技能不佳、早產、自閉症以及天生缺損等,科學家所稱的「新型兒科疾病」。
幾十年來,在這些慢性症狀持續出現,頻率高到令人擔憂的同時,化學產業界也合成出八萬多種新的化學物質。在這方面,公衛學者很積極地檢視這些毒素和兒童健康的關係。
這些化學製品會進入孩子體內嗎?紅十字會在二○○四年進行一項研究,分析新生兒的臍帶血,看看子宮內處於發育關鍵期的胎兒透過胎盤究竟吸收到哪些化學物質。研究人員從十名新生兒的臍帶血中檢驗出嬰兒在出生前,血管內的工業化學物質和污染物質平均高達二百種。這項針對十名新生兒的研究,一共發現二百八十七種毒素,有殺蟲劑、防污劑、阻燃劑、火力發電廠排放的廢棄物、瓦斯,還有垃圾等,其中一百八十種是已知致癌物,二百一十七種具有大腦和神經毒性,二百零八種在動物實驗中證實會導致畸胎。
有害的毒質存在孩子體內已經很清楚,只是暴露量要多少才算危險。科學家不斷的發現新事證,速度之快讓醫界和政府機關的腳步很難趕上。還有,從產業界和美國政府過去的不良紀錄來看,家長實在很難相信他們會盡力照顧我們下一代的健康福址。以鉛來說,在公衛學者提出多項研究證據告訴我們鉛會危害孩童之後的多年,業者依然拒不承認。
……
開始寫作這本書,並不是因為我對於兒童疾病的關切或媒體對陰莖尺寸過小或智商低落的聳動報導而起。我投入全球兒童的環境健康最初的動機,是因為小兒子體內過高的鉛含量。
從喬治體內的鉛含量,我才知道科學界花了將近一百年,努力研究具有神經毒性的鉛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可是小兒科醫師、政府機關和腦科專家,給我這個母親的說法都不一樣。一開始,根據紐約州法,喬治應該接受鉛中毒檢測。我問小兒科醫生時,他表示鉛含量沒什麼問題。六個月後,喬治做了第二次檢查,我拿著報告警覺地對照毒性表。他的血中鉛濃度是10 ug/dl(指每分升血液含十微克的鉛),我問醫生這代表什麼,她用肯定的語氣回答說,美國疾管局認為這個含量是安全的。
雖然小兒科醫生強調不必擔心,可是想到我兒子血管裏流著這麼多帶鉛的血液,還是令我十分焦慮。當晚我趁小孩睡了之後,打開電腦上環保網站查鉛中毒的資料。疾管局訂出的標準的確跟醫生講的一樣,可是我看到其它的資料時,嚇得想馬上帶著小孩逃到深山裏,讓他們遠離這個被污染的文明世界。
三天後,我出席一場晚宴,剛好坐在一位打扮講究,年約四十多歲的小兒科醫師旁邊,她是這行的頂尖專家,很慎重地告訴我,最新的研究發現鉛濃度只要超過2 ug/dl,發生低智商、氣喘和行為問題的風險都會升高。我像發瘋似地想找出喬治的鉛暴露來源,家中的每樣東西我都覺得是禍首,所以再貴的古董我都馬上送人,家裏從外面帶進來的泥沙或灰塵我就拼命掃,連義大利漆的餐具也整組扔掉。
……
這麼棘手的神經毒質最新發現,為什麼喬治的小兒科醫生不知道?一份二○○六年針對小兒科醫師的問卷調查指出,雖然醫師們都知道許多重大的慢性小兒疾病,如氣喘、自閉、注意力不足,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因為暴露到環境污染物而觸發或惡化,但多數醫生缺乏環境健康方面的訓練。而且不只是鉛,他們的訓練沒有教要如何去蒐集小孩的環境暴露史,也不會討論汞、塑膠和農藥等環境毒質帶來的威脅。在填答的紐約州醫師裏面,百分之九十三點五的人表示他們至少有一個病人是因為環境毒質的影響而生病,難怪兒科醫生都認為與環境相關的兒童病例正在持續上升。
……
喬治現在是個聰明、肌肉協調能力良好的小男孩,很愛表演(三個兄姊都是他的粉絲),要大家叫他「超級喬治」,但是他經歷的高血鉛事件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再怎麼警惕,環境毒素還是可能不知不覺地進入家中。隨著環境暴露危害兒童健康的關聯已逐漸得到確認,我決定投入兒童環境健康的領域。這本書是我抓出威脅兒童福址禍首的歷程。我訪問了醫學、人類學、動物學、教育學和公共衛生各方面的專家學者;疑似環境污染受害孩童的家庭我也去拜訪過,還寄了不少化妝品、土壤、頭髮、掉漆等樣本去檢驗毒性。
在鑽研大量毒素透過什麼機制影響兒童的研究報告之後,我的心得就是:要保護我們的孩子免於二十一世紀環境疾病的威脅,有些既準確又簡單的方法是大家都能學的。不管讀者是從頭讀到尾,還是把此書當成參考書,只要查詢特定毒物,本書不但指出兒童健康與環境風險的關聯,還進一步提出預防的行動建議,對於家長、醫療工作者、教師、學生、學校行政主管、社區倡議人士或立法者來說,是一本實用的指南。
第二章 鉛:沒有安全標準
有關鉛的毒性,這幾十年來我們知道的已經不少。即便如此,它還是最令人擔心的物質。最新的研究顯示孩童的大腦對這種金屬反應敏感的程度,遠超過之前的認知。鉛自廿世紀以來被普遍添加在汽油和油漆裡面,到現在應用依然很廣。我建議讀者,如果你住的地方是在一九七八年以前,也就是含鉛油漆還沒禁用之前所興建的,最好趕快帶孩子去檢測血鉛濃度。而且房子不管做什麼改裝,即使幅度很小,也都要小心再小心。
壞消息
• 疾管局表示,美國四分之一的孩童鉛暴露是發生在自己家中;一九七八年含鉛油漆開始禁用,但全美百分之八十的房屋在更早之前所建,因此鉛暴露的風險,短期內不會消失。
• 愈來愈多證據顯示體內鉛濃度沒有安全標準,與官方說法明顯矛盾。疾管局訂出的可接受濃度最高為每分升十微克。
• 兒童早期的鉛暴露會造成終身的健康損害,而且沒有辦法治療。
• 兒童鉛暴露跟以下症狀有關:
- 智力受損
- 閱讀障礙
- 成長遲緩
- 聽力損失
- 語言障礙
- 注意力不足
- 反社會行為
- 侵略行為
- 少年犯罪
好消息
• 民眾的血鉛濃度在政府禁用含鉛油漆 (一九七八年)和含鉛汽油(一九九一年,台灣是二○○○年)以來,已大幅下降。根據全國健康與營養大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全美孩童平均血中鉛濃度自一九七○年代至今已下降約八成。今日的平均含鉛量約在每分升一點五到二微克之間。
• 今天的家長,小時候的血鉛濃度也許比自己的孩子高,不過也沒發生什麼問題,不是嗎?話雖如此,但我們對於鉛的影響有更清楚的認識,也有很多簡單易學的方法,確保讓你家小孩的鉛濃度趨近於零。
我們的孩子會在那裡暴露到鉛?
兒童只會經由食物或空氣遭到暴露,不會自皮膚吸收。最常見的鉛暴露來源是家中的油漆、土壤、管線、食物容器,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用品。
老舊房屋的含鉛油漆
油漆中的鉛早在一九○○年代初期就被發現對人體有害。一九二五年,由許多國家參與制定的國際公約便通過禁止使用含鉛油漆。可是,跟京都議定書一樣,美國自外於全球禁用含鉛油漆的行動,一直拖到一九七八年才這麼做。結果,老舊房屋變成孩童鉛暴露最普遍的途徑。曾經有人統計,美國使用含鉛油漆的房屋數約在四千二百萬到四千七百萬,而且多半集中在美國東部,像紐約市有部分就位在美國的鉛污染地帶當中。在公寓和出租房子這種居民更替頻繁的場所,常可以看到油漆龜裂、脫落,形成孩童健康最大的威脅。還有,含鉛油漆具有甜味,有的小孩甚至會拿起來吃,攝取到更多的鉛。
路旁的泥土、老房子和籬笆
一九二○年代初,通用汽車公司的化學家湯瑪斯.麥吉里(Thomas Midgely)發現把四乙基鉛添加到於汽油中,便成了有效的抗震劑。雖然通用負責生產鉛添加劑的三處工廠裡有人變成精神病患,兩人死亡,美國政府還是認為有鉛汽油很安全,最後在一九二三年批准上市。有鉛汽油從一九七六開始限用,到一九九四年全面退出市場後,效果可從全國健康與營養大調查結果看出:國民平均血鉛值從每分升十三點七微克降到三點二微克。然而,不管是路邊或老房屋周圍的泥土和正在掉漆的舊籬笆,都有鉛的蹤影。這也是現代美國一些小孩暴露到鉛的途徑。他們在老房子外或路旁玩耍,手只要接觸到嘴巴,就會把泥土中的鉛一塊兒吞下去。
老房屋內的管線
美國有些地方的可生飲自來水,在進入家裡之前,會流經鉛製或焊鉛水管。在早期興建的社區,情況可能更為嚴重,因為這些飲用水行經的鉛製水管比廿年前才修訂的安全飲用水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ct)更早出現。如果要知道家中自來水含鉛的情況,可撥美國環保署的飲用水服務熱線,或請當地合格的檢測所來做。買瀘水器時也要仔細看產品介紹,確認瀘水器具有過濾金屬的功能。洗澡用的水含鉛倒沒什麼問題,因為鉛不會穿透皮膚進入人體。
食品容器
有的進口罐頭會用鉛焊料密封,鍍鉛或以汞合金為原料的白鑞餐具也會把鉛溶進食物裡。
民俗療法
許多從南亞進口的傳統藥品都含有重金屬鉛。
玩具、珠寶、便當盒、手電筒、釣魚竿、口紅、吹風機、鈣片
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簡稱CPCS)去年回收超過一億五千萬件含鉛玩具,並著手制定更嚴格的玩具飾品含鉛標準。
如何使孩子免於鉛危害
政府在禁用含鉛塗料、汽油和水管方面,對於減少鉛中毒已收到大幅成效。但即使到今天,老房屋的含鉛油漆依然是導致兒童鉛危害的主要來源。
以下是使孩童免於鉛暴露的方法:
第一步,先確定家裏有沒有鉛的存在。去五金行買一組家用測鉛包,當測鉛筆接觸到含鉛物體表面時,便會呈現粉紅色。若想得到準確的分析數據,可以在電話簿的「環保機構」欄找到環保公司的聯絡方式,請他們來做。做一次完整評估的費用約四百美元。
住舊房子的人,應維持漆面的完整。當塗漆開始碎裂、剝落時,就會出現危害。
一九七八年以前的房子在翻修時,不應讓小孩或孕婦在場或居住,並應請合格的防鉛害專業人員負責清理施工現場。
老房子的窗戶在開關時可能會讓含鉛粉塵四處飄散。要定期用溼布擦拭窗檯、窗框和附近的地板。
記得在小孩六個月大和滿周歲時帶他們去驗鉛濃度。如果血鉛值超過二,應在兩歲時再做一次檢驗,因為這通常是鉛濃度達到高峰的階段。確認有鉛暴露時,每年應定期追蹤檢查,直到小孩滿六歲。
請小兒科醫師明白告知小孩的血鉛檢驗值。
如果是鉛製水管,在生飲或拿來煮食之前,先開啟水龍頭,讓水先流卅到六十秒後再用。千萬不要接熱水來飲用或煮食,因為熱水溶出的鉛比冷水多。
在工地上班的人,身上可能會沾到含鉛粉塵,因此進家門、接觸到小孩前應更換身上衣物。洗澡前也不要親吻或擁抱小孩。
如果家裏可能有含鉛微粒,請選用標示有HEPA的吸塵器和空氣清淨機(避免粉塵再循環的產品)。
其他參考資料:
www.healthychildrenproject.org/actions/lead.html
www.cdc.gov/nceh/lead
www.health.state.ny.us/environmental/lead
www.afh.org/hah/hah_env_issue.htm
www.nlm.nih.gov/medlineplus/leadpoisoning.html
www.nsc.org/issues/lead
http://healthychild.org
台灣參考資料:
http://www.fda.gov.tw/(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
http://e-info.org.tw/(台灣環境資詢協會)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0/SD-C-090-101.htm〈從幼兒發展遲緩問題談潛在鉛污染〉
http://taiwanhong.pixnet.net/blog/post/209168-%5B%E5%B7%A5%E7%A8%8B%E7%9F%A5%E8%AD%98%5D-%E4%BF%9D%E8%AD%B7%E5%85%92%E7%AB%A5-%E6%87%89%E7%A6%81%E7%94%A8%E3%80%8C%E7%B4%85%E4%B8%B9%E6%BC%86%E3%80%8D〈保護兒童應禁用紅丹漆〉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00510/32500346〈6歲以下 台兒童血鉛濃度升高:恐智商下降 「換掉鉛製水管 選不脫漆玩具」〉
1 揭開真相
歷時一整年的調查發現
在還沒生孩子之前,老實說,我對環境並不太關心,那些爭吵不休的環境議題我是不看的,因為措辭都很尖銳,而且老是互相指責,反正不管就不會心煩。在我的第一個寶貝誕生的時候,不知怎麼地,我慢慢想起之前那些辯論。不管是看到油漆剝落,還是烤鮭魚片,我的大腦便開始快速追溯數周前讀過的某篇文章,裏面似乎提到某種會摧殘兒童神經系統的可怕毒素。
隨著第二個和第三個寶貝陸續降臨,報上愈來愈多報導指出環境因素和兒童疾病日益增加的相關,我再也沒辦法對這些現象視而不見,也開始擔心我這個做母親的...
作者序
譯序
曾育慧
翻開近代台灣環境與食品安全史:五十多年前全台大量使用致癌DDT做為殺蟲劑和頭蝨藥;四十多年前美商RCA在公害污染後延續至今的職業災害;三十多年前因食用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讓兩千多名油症患者身心受創,遺毒禍延下一代;廿多年前引起社會恐慌的輻射屋,輻射兒慘遭排擠;十幾年前因燃燒廢電纜造成環境戴奧辛污染;到最近震驚全台與國際社會的塑化劑事件和瘦肉精使用規範爭議…,每一頁不但令人膽顫心驚,毒害殘留體內的陰影更是揮之不去。
台灣從成衣紡織等輕工業,進入石化塑膠到電子產業時代,奉經濟成長為至高無上的價值,每個階段都伴隨著環境污染、國民健康惡化,以及差距愈來愈大的社會不平等。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們再也不能安全地走路上下學、放學後不能在家門口玩耍、家長們為了加班賺錢把小孩交給安親班和保母照顧、大人小孩總是處在緊繃的競爭環境裏、政府為了拼GDP強徵農地,截取水源豢養更多工業區…我們犧牲的豈只是健康而已!
在近幾起公衛事件當中,我們似乎可以看到,持不同於官方立場的專家有可能失去專家身份;另一方面,財勢雄厚的企業可以收買學者發表符合商業利益的研究成果。這兩種可能都令人失望,但是《危害孩子健康的六大隱形殺手》的作者提供了第三個可能,那就是每個人都有潛力成為專家,而且這並不難。疼愛小孩和關心居住環境是天生的,光是這麼簡單的動機就足以讓一名家庭主婦寫下一本精彩易懂的作品。從學術角度來看,這樣的研究也許不夠嚴謹,部份結論(比如完全不吃魚)可能過於激進,但事實上許多環保規範確實是基於預防和事前預警原則所產生的。況且書中提到的各項食品、用品與環境問題在號稱石化王國的台灣,依然是與我們切身相關的議題。
本書鼓勵包括媽媽在內的一般人,為家人守護環境,確保下一代得以健康地成長。即使只是單純的消費者,在經歷這些事件後,我們也不能一再遺忘過去的教訓,輕易相信賣場上擺出來的商品是安全的。除了寫書之外,我們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包括養成有意識的消費習慣,透過社區與社群網路形成集體壓力,聲援消費者權益與環保團體,以具體的行動監督政府與廠商,要求落實訊息揭露並建立嚴謹的物質管理系統,重新取得我們做為消費者和地球公民的自主權。
譯序
曾育慧
翻開近代台灣環境與食品安全史:五十多年前全台大量使用致癌DDT做為殺蟲劑和頭蝨藥;四十多年前美商RCA在公害污染後延續至今的職業災害;三十多年前因食用多氯聯苯污染的米糠油,讓兩千多名油症患者身心受創,遺毒禍延下一代;廿多年前引起社會恐慌的輻射屋,輻射兒慘遭排擠;十幾年前因燃燒廢電纜造成環境戴奧辛污染;到最近震驚全台與國際社會的塑化劑事件和瘦肉精使用規範爭議…,每一頁不但令人膽顫心驚,毒害殘留體內的陰影更是揮之不去。
台灣從成衣紡織等輕工業,進入石化塑膠到電子產業時代,奉經濟成長為至高無上...
目錄
第一章 揭開真相——一年來的調查研究
第二章 鉛——根本「沒有」所謂安全的門檻
第三章 汞——受汞汙染的魚類
第四章 塑膠——丟掉不好的塑膠製品
第五章 多氯聯苯與防燃劑——新舊致癌物質
第六章 空氣汙染——髒空氣會損害孩子的腦部
第七章 殺蟲劑——哪些食物才安全?
第八章 一個比較安全的未來——為何我們能抱持希望,以及為何需要隨時保持注意
十個關鍵步驟
給你的小兒科醫師與牙醫師的問題
第一章 揭開真相——一年來的調查研究
第二章 鉛——根本「沒有」所謂安全的門檻
第三章 汞——受汞汙染的魚類
第四章 塑膠——丟掉不好的塑膠製品
第五章 多氯聯苯與防燃劑——新舊致癌物質
第六章 空氣汙染——髒空氣會損害孩子的腦部
第七章 殺蟲劑——哪些食物才安全?
第八章 一個比較安全的未來——為何我們能抱持希望,以及為何需要隨時保持注意
十個關鍵步驟
給你的小兒科醫師與牙醫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