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首先,我之所以想要報導黑客-這些設計師及電腦程式設計師認為運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因為他們如此令人著迷。雖然業界有些人用「黑客」這個詞來嘲諷人,暗指黑客若非書呆子般的社會邊緣人,就是「不專業」的程式設計師,專門寫下雜亂、「不標準」的電腦程式碼,但我發現他們並非如此。雖然他們的外表通常缺乏威信,但他們往往是冒險家、夢想家、賭徒、藝術家…..而且最為明白電腦才是真正的革命性工具。他們都知道,一旦全神貫注地沈浸在黑技心境裡,一個人可以走多遠:沒有終點。我慢慢理解為什麼真正的黑客認為這個詞是光榮的稱呼而非輕蔑。
我訪問過的數位探索家,包括從一九五零年代馴服數百萬美元機器的那些人,到現今在市郊臥室裡全面掌握電腦的年輕巫師。我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的元素,這也是共用的哲學,與電腦本身高雅流動的邏輯緊密相關。這種哲學的特色是分享、開放、分權、不計任何代價讓你親手操作機器來改善機器以及社會。這種 黑客倫理 是他們賦予我們的禮物:即使是對電腦一點興趣也沒有的人,依然能從中受益。
這種倫理沒有明文規範,卻具體實現在黑客的行為中。我想要向你們介紹這些人,他們不只看見,同時還 演繹 電腦的魔法,努力解放這種魔法,讓我們全體受益。這些人包含五零年代和六零年代位於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慧實驗室的至尊黑客,七零年代加州那些民粹派、沒有那麼與世隔絕的硬體黑客,以及那些在八零年代個人電腦留下自己痕跡的年輕黑客。
這絕不是電腦年代或我專注特定領域的正式歷史。實際上,你在本書看見的這些人,許多都不是運算領域裡最有名的名字(更不是最富有的)。相反地,這些人是幕後的天才,他們對機器的理解到達了最深奧的地步,帶給我們全新的生活方式及英雄。
理查.葛林布雷特、比爾.高士伯、李.菲爾森斯坦、約翰.哈里斯這類黑客是運算的靈魂。我相信他們的故事-他們的願景、他們與機器的密切關係、他們在自己獨特世界內的經驗、他們與外在世界有時戲劇化而有時荒謬的「介面」-才是電腦革命的真實故事。
來自塔圖因的譯者序
翻譯這本書是個令我感動的經驗,事實上,校對稿件又讓我再度感到眼眶濕潤。
近三十年間,無疑是資訊科技產業最蓬勃發展的時候,從一開始的真空管與電晶體,乃至於今日人人嘴邊的社群、雲端、行動運算……這些細節甚至不用再交代一遍,產業間的高低起伏、分分合合,各種競爭科技的彼消此長,跨國企業間的恩怨糾葛,都是每天財經、科技、政治、娛樂新聞的主題。大家都看到了。也無須再說明,現今任何一個小孩手上的智慧手機,其運算力恐怕早已超越當年的大怪獸。
在這些驚人轉變之中,最為重要也最值得注意的,其實是那些人,以及那些人的故事。他們每個人各自面臨的掙扎,他們形成的團體的拉扯,是因為這些人性的特質,在獲得科技解放、不再受到肉體限制之後,才有辦法反過頭來解放科技,塑造成今日的世界。
本書說的就是那些人、那些人的故事,探討幾十年來一直不變的核心成分,以及這些核心成分如何在不同的外在誘力下展現出不同的面貌。也因此,這個二十五週年紀念版在今日讀來,非但不顯得過時,反而更凸顯了這些內容的精鍊珍貴與亙永。
任何真正的黑客閱讀本書,定能在早年第一代黑客的生活中體會到同樣的熱情與衝動,在同樣的每天三十小時作息中,明白可能早就知道的事實:自己並不孤單。任何用心經營社群的領袖人物閱讀本書,定能在第二代黑客的互動中發現,許多我們今日引以為傲的社群經營理念,竟然早就有人實作過、親自證實了這些手法的優劣得失。任何打算新創發展的實業家閱讀本書,也定能在第三代黑客的產業變遷中,感受到相同的矛盾:想要在不受拘束的熱情中創作,又想要保障收益成長、公司茁壯發展。
對比過去,今日世界充滿創新又讓人覺得如此熟悉:我們有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新型態的運算工具,機房建置也變成隨租隨用的雲端架構,我們有社交網路以及種種社群互動,我們有再次蓬勃發展的遊戲產業,分別佔據前述那些不同的硬體平台及社群平台。即使整個環境、文化氛圍如此不同,相似的事件猶如歷史重演,於是我們閱讀本書,終於理解,因為人性沒有太大的改變。這些串接在一起的故事見證了人與人性。不管是在推動部落格、自由軟體、創用CC、網頁親和力、發展社群、獨立遊戲製作,都是黑作,信奉相同的黑客倫理。
本書以一致的核心-黑客倫理、以生動的筆觸,把這些黑客的人性及生命緊緊相繫,見證蘋果、微軟的崛起,更把相同的倫理帶向Google與Facebook,說出整個產業乃至於整個世代背後的真正故事,那些黑客如何以黑技為支點,撼動整個人類文明。
身為本書的譯者,對於這本書、這本書描述的時代、這本書闡釋的黑客倫理,都與有榮焉,哪怕切身參與到的僅有其中部分。本書作者史蒂芬.李維的寫作風格與現今許多著作都很不同,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盡可能保留那個年份的味道,也盡可能讓中譯文字與原文同樣淺顯易懂、吸引讀者啃讀到最後一頁。
由衷地希望更多讀者喜愛這本書,把這本書推銷給至親好友,黑客與否,從書中細細品嚐到,滋養本世紀最重要的黑客文化。
Jedi
鍵擊於2012/03,疏離而又貼近的虛擬世界
來自冥王星的譯者序
時間邁入二零一二年,在今日,電腦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大部分的硬體(幾乎什麼都是USB 插頭,誰還記得以前滑鼠和鍵盤要接不同的接頭?)或軟體,也無須太多專業知識就能使用。甚至電腦也不再是年輕人的玩意兒,許多年邁的爺爺奶奶也學會用網路電話(例如Skype)與遠方的孫子孫女聊天見面。可以說,不管是工作或者休閒娛樂,現代人的生活都脫離不了電腦。
在這樣電腦普及到接近氾濫的年代,記得電腦一開始大到塞滿整個房間的人已經很少了,但知道從「大怪獸」到個人電腦之間演變的人,就更加稀有。似乎不知不覺間,電腦就從遙不可及的學院聖地裡,入侵大家的臥室,再進化到現在幾乎人手一台的平板電腦跟跟智慧型手機。
而《黑客列傳》這本書提供了這幾十年歷史的真實資料。
史蒂芬.李維以精湛的寫作手法,娓娓道來六零年代學院派黑客、第二代硬體黑客、八零年代第三代遊戲黑客的故事。他以豐富的訪談資料、翔實風趣的敘述手法,編織成兼具閱讀樂趣以及史實價值的文本。在沒有任何照片的幫助之下,他以文字代替顏料,將黑客的個人特質以及各種機器描繪得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其文字功力,絕非現今在網路影響之下,越見鬆散與隨意的寫作風格可以比擬。
從本書當中,除了可見電腦沿革的歷史,更可讓我們認識黑客的特質。在李維筆下,雖然三個世代的黑客著重點各有不同,但他們都有對改進系統的熱情以及探索未知的勇氣。雖然這通常對他們的私生活造成負面影響,但也正是這種全心投入的熱情與勇氣,帶來我們現今操作如此容易的電腦,可以說,雖然黑客打造完美系統的夢想尚未(也永遠不會)實現,但他們的確改變了世界的面貌。這種獨特的專注與熱誠,或許正是如今消沈的世代所需要的事物。
當然,如作者觀察到的,黑客文化其實非常男性中心。這或許與當代女性所受的教育依舊以家庭為中心有關,但時至今日,無論男女,只要找到能夠投注全部熱情的事業,想必都能如黑客一般,實踐自我,進而改變世界。希望讀者在看完本書之後,也能被黑客探索的熱情感動,挖掘出自己的志向。
由於本書採用許多訪談資料,所以文中充斥許多口語以及當代文化流行語,雖然讀來活潑有趣,但翻譯時如何保留個人口吻卻也頗具挑戰性。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能夠更加輕易地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對那英雄輩出的年代有所認識,並同時享受閱讀似錦文章的樂趣。
Pl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