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4 項符合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的圖書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作者:玉山社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日期:2024-11-26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216頁 / 16.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單色印刷 /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

內容簡介

  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
  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
  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
  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色彩,是人們傳情達意的重要外顯媒介,並且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實際展現。打開大家的衣櫥,即可見代表個人特色的各色服飾。而走在街上,穿梭的人群則以各種色彩呈現對自身的情緒與情感。在各種民族活動當中,大塊的色彩更是直接揭示一地文化的重要指標。

  17世紀開始,臺灣在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規劃下,開啟了藍染作物的經營。之後即便歷經政權轉換,仍在臺灣人的戮力經營下,成為一個遍及臺灣多數平原及淺山地帶的重要產業。大臺北地區因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更是藍靛染料的重要生產中心,興盛的泥藍(mud indigo)輸出與染坊的染色事業,多方面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曾幾何時,在化學染料的衝擊下,藍靛產業逐漸失落,近期,在「一鄉鎮一特色」的推動下,以地方記憶與文化工藝的身分重回大眾眼前。本書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期能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本書特色

  1.全面剖析臺灣藍靛產業的過去與現在。
  2.解析藍靛的製作方式。
  3.回望藍染曾經在臺灣的重要性。

真情推薦

  時間的跨度很大,從17世紀一直拉到現在,在藍靛發展的整個歷史過程中,當然給本地政經與技術變化帶來影響,而本書都能清楚地爬梳、清晰地闡述。──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描述跨越兩世紀無名小農藍戶的生產情形,為台灣眾多藍靛產地聚落和發展變遷,舖列出清晰的軌跡。──馬芬妹(前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副研究員)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蔡承豪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金鼎獎最佳著作人,現職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副研究員、《故宮文物月刊》編輯委員。

  喜歡從各種艱澀的史料當中,挖掘小人物的故事與被忽略的歷史。主要著作有《「小的」台灣史》(合著)、〈清代前期臺灣府城的官署園林及遊憩空間之創建〉、〈跨境流動與詮釋建構:東京國立博物館藏牡丹社事件文物〉等。
 
 

目錄

推薦序1  為臺灣藍靛史重新上色                    陳國棟
推薦序2  舖列藍靛產業的清晰軌跡                  馬芬妹

前言   重溫過往藍染興盛時代的歷史風華

一、菁.藍.菁澱.藍靛
(一)四大藍染作物
(二)大臺北地區的木藍與山藍
(三)藍製品的用途
(四)解譯「菁」、「藍」

二、拓墾先鋒與郊商貿易
(一)外貿導向下的觸發
(二)拓墾幫手
(三)藍靛貿易

三、淺山地帶的經營投資
(一)山藍之優勢
(二)深入三大流域
(三)藍色魔法池-菁礐
(四)銷售與貿易

四、內外衝擊下的變貌
(一)開港通商的新局勢
(二)在地染布業的磁吸作用
(三)挑戰與轉型

五、邁向近代化的嘗試與步入沉寂
(一)調查與掌握
(二)改良加工法的試驗
(三)投資與補助
(四)合成染料潮流下的短暫再興

六、代結語:未完、藍潮待續

延伸閱讀

附錄、臺灣藍染振興大事記

 
 

推薦序1

為臺灣藍靛史重新上色
陳國棟


  工業化之前,北臺灣的產業涵括了農、林、漁、礦等各種行業。農業與漁業不說,礦業依照時序,分別由硫磺、煤炭與黃金各領風騷;至於林業,則包括木材、薪炭柴、樟腦、茶葉與藍靛的生產。最末一項藍靛,一度被當代人遺忘,直到1990年代,透過陳景林、馬芬妹、李瑞宗等人的努力,才讓藍靛與藍染重新抓住世人的眼光。

  蔡承豪在2002年完成碩士論文〈從染料到染坊:17至19世紀臺灣的藍靛業〉,二十多年來,承豪一直保持對這個課題的關注,持續在文獻研究與田野調查上下功夫,真正成為藍靛與藍染研究的達人。現在他在新北市文化局的獎助下,又完成了《天染之色─書寫大臺北藍靛產業發展史》這本精彩的作品,著實叫人眼睛為之一亮。

  這本書雖聚焦於藍靛與藍染,但需要很多知識作為背景,承豪對歷史學與植物學的資料都能充分掌握,並且對於製作藍靛的設施、工具與工法也都鉅細靡遺地加以考察。對於木藍、山藍的種植、藍靛的生產、本地買賣與島外貿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也都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同時,時間的跨度很大,從17世紀一直拉到現在,而在這整個歷史發展過程中,當然對本地政經與技術變化帶來影響,承豪也清楚地爬梳、清晰地闡述。

  承豪的書已經把北臺灣,或者說整個臺灣的藍靛史與藍染歷史講光光了,我沒得多說,只能講點小故事來「給他一點顏色」!先說一個字─紺。紺這個字,國語讀音若「贛」,已經很少人用了;臺語讀音若「空」,與日本藍染業的讀音「こん」差不多。臺語和日語的「紺」,同樣指深藍色,其實是指介於藍與紫之間的顏色,國語裡頭稱作靛色,英文就是indigo color。

  古代社會常常說顏色有五大項─紅、黃、綠、藍、紫。因此,老子《道德經》就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而我們平常則說「五顏六色」。可是現代的色譜卻有七種主要顏色,多了橙色與靛色。靛色就是紺色。

  來自西方的七色色譜,是科學家牛頓(1643-1727)定下來的。他的年代剛好是光學開始發展的年代。牛頓比照西洋音樂的七個音階,定下了七色色譜。他更用音階的全音及半音,來說明加上橙、靛兩色之後,色譜間距雖然不完全一致,但並非沒有道理。因此,對一般人而言,用以稱呼深藍色的靛色得以彰顯,至於用來產生靛色的木藍與山藍,也當然很重要了。染製衣物時,深藍是常見的顏色。日本人把染坊叫作「紺屋」,實亦因此之故。

  由於承豪與其他熱心人士的提倡,藍染成為時下很棒的體驗活動。只是建藍費時,對於必須在半天或一天之內完成的一般體驗性活動,比較適合使用主辦單位預先準備好的藍靛,以綁染或紮染的方式進行。至於費時費工的絣法、蠟染、夾纈染、友禪染……等等手法,需要仰賴專業團體去實踐與發展。如果能夠辦到,必然會對藍染的進一步推廣與深化有所助益。但是無論如何,深入了解藍靛與藍染,都能提升體驗程度,而本書正是一本入門書,謹向大家推薦。

推薦序2

舖列藍靛產業的清晰軌跡
馬芬妹


  19世紀初之前農業社會的臺灣,專供染製藍色衣物的山藍(大菁)、木藍(小菁)特用植物,是稻米、甘蔗、茶葉、藺草及雜糧之外重要的經濟作物,經加工後成為「藍靛」、「泥藍」或是「菁膏」,在北部三峽地區曾被稱為「藍金」作物。隨著合成染料研發問世,臺灣植物藍靛染料被工業化生產的「洋藍」、「合成藍染料」逐出市場,沒落消失約六十年,變成歷史文獻上的詞條。

  1980年代,筆者在日本東京專攻手織物的第三年,教授指示習作「青縞(條紋棉地和服料)」,於是在12月下旬的寒冬,遠赴外縣鄉下「紺屋」藍染棉線。在電車上,濱野指導教授問及來自臺灣的我,是否知悉和日本蓼藍不同的臺灣藍草品種,表示日本染織文獻上記載臺灣曾盛產藍靛染料,早期相當受到矚目。很汗顏自己對此方面完全無知,僅能表示日後回國將努力查詢了解。當時踏入埋缸地下的多組藍甕,黝暗染房的特殊氣味,和染師的作業方式,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其後經過多道製織工序,開始在織布機投梭打緯之際,聞著藍染棉線發散的濃厚氣味,想起「篳路藍縷」一詞,許多疑惑長久盤桓在腦海裡。

  回臺之後任職省手工業研究所(以下簡稱本所),從事傳統染織工藝技術研究。雖陸續完成黃色系、褐色系以及紅色系植物染料的染色試驗研究,但是在1994年訂定藍色系植物染色研究之前,我其實完全沒有頭緒或一絲把握。在稍微爬梳文獻和田野調查之後,發現要面對的是尋找種源和復育栽種的課題,因此參考日治時期出版的《臺灣農家便覽》,並數度前往南部尋訪木藍蹤跡,終於在秋末於保力溪沿岸覓得種子,開始栽植保種。此外,也到臺北木柵貓坑、二格山潮濕的丘陵地,採割野生山藍莖葉,然後迢迢載回位於草屯的手工所浸葉;經過數次實驗之後,還原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實體面貌。緊接著則是挑戰木灰水發酵建藍技術。為了持續有原料可供試驗,同時提升沉澱法藍靛染料的製作技術,承蒙省農業試驗所特作系和臺灣大學實驗林溪頭苗圃的跨機構協助,1995年開始正式栽種山藍和木藍兩種植物,以求取穩定的數量與品質。

  藍靛染料不溶於水,需要透過木灰水鹼性和糖蜜作為助劑,使其自然發酵還原。此後出勤的早晚課,都是在攪拌觀察幾個大桶裡的藍染液體。經過反覆且漫長的實驗和失敗後,藍染桶終於浮現出藍色泡沫,染液呈現褐綠色。建立了「小型沉澱法藍靛加工技術」和「木灰水建藍技法和管理」,染出四種深淺的天然纖維藍色小樣布,並於1997年完成基礎的藍靛和藍染加工染技術研究報告。之後嘗試簡易紮藍染,所呈現出的各種藍白圖案,令人感到無比療癒,疲憊獲得舒緩,天然藍染真是神奇得難以形容。

  意外的是,從此掉入廣闊深奧的藍海領域,前後持續十四年,至退休前都兼作農場管理的藍戶農婦,栽種藍草、打藍製靛、尋找木灰、傳統建藍,為每年兩地的兩次採收尋覓臨時幫手或學員。而建立藍染液管理方法、基本縫紮藍染技法、編輯教材和產品開發等,也成為主要工作。2001年,長官將本所復育臺灣藍染的歷程和初步成果,在首次的臺灣文化資產研討會中發表,並編印導覽小冊。當年改隸文建會的臺灣工藝研究所,辦理了三百個小時的「青出於藍—縫紮藍染研習會」,使用的近百公斤藍靛染料,是由多位黑手藍手跨兩年協助製作而成,點滴都非常珍貴。此後,每年都辦理藍染技藝研習會,並成立「臺灣藍四季研究會」,將山藍、木藍視為綠工藝的「文化作物」,輔導地方藍染社區。2007年,本所出版《臺灣藍 草木情—植物藍靛技藝手冊》,辦理「臺日藍染文化研討會」等國際交流活動。始料未及的是,許多學員從體驗到正式學習,不但染上了手,染上了布,也染上了心,因熱愛「臺灣藍」而成為專業藍戶染人,是今日藍鄉染藝新風貌的重要推手,共同創新營造21世紀的微型藍染產業。

  回憶1996年8月1日賀伯颱風的強風豪雨,造成農試所木藍植株全部匐倒泡水,即使設法採收也無法製靛。1999年9月21日臺灣中部發生大地震,本所建物嚴重毀損必須拆除,而我也同時掛心栽種於溪頭苗圃、即將秋收的山藍植物。兩週後,我不顧餘震危險和山路落石,進入滿山滾滾巨石的溪頭,果不其然,三畦山藍在遮陽黑網下呈現一片粉紫花海,綠葉轉黃,色素消失無法利用,只得重新栽種。次年再遭到桃芝、納莉颱風的土石流覆蓋,兩年後則因冬季寒流低溫籠罩溪頭山區,新插莖條剛吐嫩葉即全遭凍傷而乾枯。僅僅一小塊實驗農地,即因一連串氣候考驗而令人身心疲憊,也因此深刻感受到農作生產之不易,農家生計的辛勞,了解風調雨順不是偶然,傳統農業社會敬畏天地的長期信仰其來有自。

  本書作者蔡承豪,2002年間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時,因研究臺灣清代和日治時期的藍靛業,特地來工藝所參與染織工坊的打藍製靛作業,和其他學員、臨時工到農試所採收木藍,留下學者田野實習的珍貴影像。感謝蔡君努力完成一冊厚厚的碩士論文分享給我,從史學家的立場,針對17到19世紀臺灣的藍靛產業,描述跨越兩個世紀無名小農藍戶的生產情形,特別是中南部木藍小菁的藍跡歲月。同時解釋釐清藍草植物和藍靛產品因區域不同而出現的各種俗稱,為臺灣眾多藍靛產地聚落和發展變遷,舖列出清晰的軌跡。

  欣聞現任職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書畫文獻處的他,即將出版關於北臺灣早期藍靛產業的新書,受邀為序。簡述以往和藍相濡以沫十餘年間的經驗感受,感恩昔日臺灣先民的勇於開拓,感謝今日諸多藍友的精進不懈,僅以此分享並互相鼓勵。

前言

重溫過往藍染興盛時代的歷史風華


  色彩,是人們傳情達意的重要外顯媒介,並且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實際展現。打開大家的衣櫥,即可見代表個人特色的各色服飾。而走在街上,穿梭的人群則以各種色彩呈現對自身的情緒與情感。在各種民族活動當中,大塊的色彩更是直接揭示一地文化的重要指標。

  製作服飾色彩的主要方法來自於人工染色,藉由多重的染整工序,讓顏色與織品揉合,除賦予原色布轉化為符合特定使用者與消費者所需求的色彩外,更可藉由加工過程增加紡織品的耐用度,兼具實用與欣賞兩大功能。

  在現今社會中,我們似乎理所當然地可享有隨意選擇顏色的自由。但能有這樣的成果,是人們隨著對大自然資源的逐步認識,陸續從礦物、動物、植物中萃取各式色素,發展出調配各種染色的技能。且隨著需求的提升,如何獲取大量的特定色素,便成為人們必須費心經營的課題。在化學染料出現之前、以植物染料為主的時期,染料植物的栽種、提煉技術的掌握、貿易網絡的連結等,便成為市場交易的重要運作項目。

  傳統農墾社會中,農作生產及其所延伸的加工業與貿易等,是最主要的經濟活動,故住民選擇何種農特產經營,除因應各地域的特有風土環境外,也牽涉到國家政策、銷售市場、產製技術水準等因素,呈顯出居民需求、風土條件與外在社經因素的交會過程。追尋一項產業的發展軌跡,往往成為了解一地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在合成染料誕生之前,染料來自於礦物、動物與植物等三大類,當中尤以染料植物(dye plant)為要,以紅、黃、藍三原色為主的天然植物染料,經過相互套染,再通過深淺濃淡的相互結合,讓織品及服飾搭配出繁複的色彩。而在被稱為「藍色星球」的地球上,藍色同樣是天然染料中最親近人們的色彩,富含靛藍素(indican)的藍靛(indigo),也成為跨文化、跨地域被廣泛運用的主要染料,其所染出的色澤往往讓人驚嘆,可謂是大自然的恩賜。現今大家衣櫃中可能都有且或許不只一件的牛仔褲,早年即由天然藍靛所染成的丹寧布(denim)製成。

  故藍染植物的栽植、藍色染料加工及販售等,成為跨區域的重要農墾與商貿活動,並影響了千千萬萬庶民的生活節奏與生計。在臺灣,藍靛同樣曾是重要的生計產業,且如同許多重要產業一般,藍染作物的經營也是自島外移植而來、並在臺灣重新蛻變出新風貌。自17世紀開始,在荷蘭東印度公司(VOC)的規劃下,臺灣開啟了藍染作物的經營。之後即便歷經政權轉換,仍在接踵而至的移民戮力經營下,成為一個遍及臺灣多數平原及淺山地帶的重要產業。大臺北地區因擁有優越的地理條件,更是藍靛染料的重要生產中心,興盛的泥藍(mud indigo)輸出與染坊的染色事業,多方面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惟長期發展後,在價格低廉且適合大規模機械加工染色的化學染料衝擊下,至20世紀前中期,藍靛產業漸趨沒落,脫離了人們的生活範圍,並斷裂了臺灣天然染料使用的歷史文化。

  所幸至1990年代,在包括公部門的臺灣手工業研究所(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之前身)、陽明山國家公園,以及多名熱心藍染的學者、民間藝師與創作者的努力下,加以地方文史團體的陸續接力、互相提攜與學習,透過文獻、田野訪查與實作,陸續拾回失傳許久的手工藍靛製作工序,並探掘出散落於山區、未曾消失的山藍(大菁)族群與傳統製藍的「菁礐」遺址,更進一步展開復育行動。後輔以公私立部門聯合推動「一鄉鎮一特色」重新振興地方風貌的政策,各地接連舉辦與藍染相關的活動,如臺北三峽地區先是連續數年舉辦社區藍染體驗營,並在2002正式轉化成「三峽藍染節」;陽明山國家公園則自1999年起舉行「天天天藍」藍染體驗,並於大屯遊客服務站內設立藍染館;而其他多個地區舉辦的藍染相關活動,也同樣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此外,加上環保意識的催化,在復舊之際,本是作為手工業原料的天然藍靛,也藉由藍染工藝,重新以文化技藝身分回到社會脈絡下,讓我們重新擁有這個色彩。

  在面對藍染工藝不斷地試行拓展,並漸入轉型創生之際,加以近年更多歷史文獻資料隨著數位典藏的發展而得以便利取用,實是以更為多元且系統性的觀點來彙整臺灣藍靛歷史發展之時機,並得此更加深化藍染與這片土地的關聯。過往,包括陳國棟、李文良、馬芬妹、李瑞宗、陳景林、詹瑋、王怡茹、王淑宜、林炯任等諸多學者與工藝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與地域範圍,探討臺灣藍靛產業的發展軌跡。從21世紀初開始,以臺灣各地的藍染振興、工藝創作與休閒農業等為題的學位論文逐年持續產出,即可見出此一議題所受到的重視。而筆者在業師陳國棟教授的引領下,投入藍靛產業的歷史研究,並適逢藍染風潮日漸蓬勃,而得與各藍染愛好者往來提攜,相關學術與科普成果亦陸續見諸於期刊與論文集內。

  大臺北地區(今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與部分宜蘭地域)擁有優越的自然地理資源,地域內木藍與山藍栽種皆甚興盛,且有便利的河運與聯外貿易口岸。自清代以降,墾民即在平原地帶大量栽種木藍,以進行土地改良及藍靛染料加工,至19世紀初起,郊商更於淺山地區進行大規模投資,帶動山區的開發。生產量的擴增,造就了艋舺郊商的經濟實力,並帶動地方宗教與文化活動。至晚清,由於臺灣染布業的興盛,藍靛由島外大量轉入臺灣染坊中,再以染色布匹的形式出口,創造了臺灣經濟的第一次出口替代。後即便面對茶葉、外來天然染料與人造合成染料的競爭,加上政權轉換等外在因素,藍靛業卻非瞬間沒落,反是在官方與投資者的嘗試振興下,創造出一段段故事。故為梳理大臺北地區藍靛業的多樣發展與多元面貌,並釐清一些舊說之誤,一部完整的藍靛業發展史,實有其必要性。

  本書遂以時間為經、以史事為緯,輔以對各區域特色的關懷,運用於貫時性與綜合性的書寫,以圖呈現在18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這項產業完整的發展脈絡。而在此所稱的藍靛業,係泛指與藍靛染料相關的生產、運銷與加工事業,包括農事耕作、人力分配、加工製作、投資制度、販售運輸等。另一與藍靛業息息相關的染布業,則係指包含染坊、兼營賣布的染布店,以及小規模的染擔等,惟本書基本上仍以藍靛業為主要書寫範圍。在此藍染風潮轉型之際,希冀藉此帶領讀者重溫過往藍染興盛時代的歷史風華。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2944158
  •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人文
  • 規格:平裝 / 216頁 / 16.8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葛瑞的囧日記5-8集套書
66折: $ 100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心靈的本質有聲書第7輯
作者:許添盛
出版社:賽斯文化
出版日期:2017-09-01
66折: $ 660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人善被犬欺:如何得到尊重、畫下界線,贏得你應有的成功(附「人太好」檢測)
作者:馬丁.維爾勒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1-01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任何人都適用的完美學習法
作者:高榮成、申榮俊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01
66折: $ 264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能幹貓今天也憂鬱(09)
作者:山田ヒツジ
出版社:尖端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5
$ 198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臺灣漫遊錄
作者:楊双子
出版社:春山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4-01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純真之人Rouge(02)
作者:坂本真一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5
$ 98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夏色四葉草後日談~在那之後的她們~
出版日期:2025-01-16
$ 19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偵探已經,死了。》うみぼうず畫集
作者:うみぼうず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5-01-17
$ 48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笑魘(04)
出版日期:2025-01-14
$ 127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