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當上物理治療師後已經過了20年。我是第2次嬰兒潮世代的人,當時也是個升學很辛苦的時代。我茫然地去考了大學、專科學校,但全都落榜,那時偶然聽到復健這個關鍵字,便對保健體育且詳知此領域的職業──「物理治療師」開始產生興趣。
之後我思考了想做什麼,便決定以物理治療師為方向當重考生。好不容易進入培育學校,當時遇見的教師就是恩師林典雄老師(現在是股份有限公司骨骼肌肉系統功能性解剖學研究所的所長)。學生時代起我便受到他的照顧,畢業後回到家鄉任職。
即使一邊回想林老師課堂上教授的骨骼肌肉系統相關知識,一邊運用在臨床上,也很難改善關節可動範圍,患者治療時便持續伴隨著疼痛。究竟是能治癒的病況沒治好呢?還是不可能治癒的病況勉強去治療呢?我完全無法判斷。就算與醫生商量,他們也不是在運動治療的過程中加入指導(後來才知道,醫生沒有上過運動治療的課程)。
接著過了幾年,我有機會在母校附近的學會發表,久違地再次見到林老師,我趁機去問候他,當天晚上便一起去吃飯。
以此為契機,無法實踐「確實治療應該治癒、能治癒病況的運動治療法」的我,與林老師身在同一個職場執行業務,從講座、實際操作、當各種助手到學會、研討會,我幾乎每天都跟在老師身邊學習。記得見習臨床指導時,我接收到指示要替當時診斷為五十肩的患者進行保守治療,我的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操作才好,只能往屈曲或外展方向讓患者主動及被動地活動。後來林老師喊停、接手,迅速完成評估,一轉眼就開始治療,在我還不懂老師在做什麼的時候,眼看著肩關節屈曲可動範圍逐漸增加,改善到高舉雙手也不會疼痛的狀態,患者瞬間笑開。看到這種場面,「明明都是同個患者卻……」的想法讓我感到心碎,至今仍無法忘懷。
自己無法治癒的患者在面前被治好,面對老師這樣的技術,我深切感受到即使同樣擁有物理治療師的執照,但我與老師能提供給患者的知識、技術差距甚大。從這時候起,我就更強烈地想要變成林老師這樣的物理治療師,往後3年間一邊一起工作,一邊接受林老師親切細心的指導。
之後我參加了骨科復健研究會(現在的骨科復健學會),顧問加藤醫師教我,身為治療師如何改善關節可動範圍、提高肌力、讓患者獲得平衡的感覺。如果改善攣縮等引起的可動範圍受限,便容易提升肌力,也容易獲得平衡。考慮到改善攣縮影響關節可動範圍的重要性,在臨床上我也鑽研起如何改善關節可動範圍。
3年後,我又回到最早有緣分的職場。此時面對以前無法治癒的患者,在職場發揮應用這3年來學習到的知識、技術,我終於感覺自己已脫胎換骨。此外,我也努力將累積的病例轉化為學會發表以及論文發表。
接著更進一步,以傳遞思考方式、知識、技術為宗旨,我於2002年成立茨城骨科復健研究會(茨城分部)並開始推廣,直到現在已增加了許多夥伴。
這種環境下,聽到林老師說有執筆本書的機會,想要完成壯志的心情卻也與煩惱責任的沉重彼此交錯逼近,就這麼過了幾年。某天,在林老師與其同學──淺野教授的對話中,出現了兩位「人生中沒有寫書的打算」如此衝擊性的發言。老師似乎理所當然地什麼都會,是我擅自認為老師厲害是理所當然的。不過知道了連這麼厲害的老師也沒有寫書的打算,我便下定決心要完成本書。自此之後,在平等賦予每個人的時間裡,執行每天業務之餘,我從睡眠、休假想盡辦法擠出時間,執筆奮戰中經歷過許多執筆孤獨感、花好幾天才寫個幾行或幾頁,沒什麼進展等情況。曾聽說過即使從現在開始動筆也要花1年,而轉眼間就過了1年,到我真正著手已過了整整2年。不過林老師說「可以跟監修的我一起完成喔」,能跟林老師一邊討論一邊動筆啊,如果不這樣就永遠不會前進,跟沒動工一樣。懷抱著各種心情,總算沒有放棄,走到本書完成的這一天。
本書是繼赤羽根良和物理治療師執筆的《肩關節攣縮的評估與運動治療》、熊谷匡晃物理治療師執筆的《髖關節攣縮的評估與運動治療》之後的系列書籍,與此同時,作為臨床實踐書籍也著重於「容易理解」、「說明具體」,統整了功能性解剖、屈曲限制、伸展限制三大重心。
分別掌握引起膝關節攣縮的軟組織──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韌帶、關節囊進行評估,列舉出腫脹浮腫管理、疼痛的考量、可動範圍的優先順序、強化肌肉收縮、強化肌力的方法、關節可動範圍受限的病況,同時也記載了具體的運動治療法。治療攣縮沒那麼簡單,不過至少能期待有助於改善情況。不僅如此,盡早將本書內容運用在治療上,應該能作為預防醫療減少攣縮,幫助病情進展。如果能以本書為契機,讓患者「不會疼痛,迅速恢復」,沒有比這更令人開心的了。
最後請讓我介紹以往在骨科復健學會培育出這些知識、技術的代表:恩師林典雄老師、顧問加藤明教授、淺野昭裕教授、鵜飼建志准教授、岸田敏嗣物理治療師、山本昌樹物理治療師,還有以松本正知物理治療師為首的諸位理事、骨科復健學會及各分部的各位、全心全力經營茨城骨科復健研究會的豐田和典技師部長、村野勇物理治療師、各位工作人員、土浦協同醫院復健科的岡田恆夫醫師、各位職員、所有照顧過我的相關人員、患者、全心製作本書的股份有限公司運動與醫學出版社園部俊晴社長、各位職員、協助照相攝影的土浦協同醫院蛯原文吾物理治療師、川上裕貴物理治療師,在此向各位深深致上謝意。
還有總是理解我笨拙之處與工作的重要性,以家族的目標協助我跨越重重難關、鼓勵我、在背後推動我,我最喜歡也是最重要的存在──我的妻子直美與兒子一優,我打從心底感謝你們。
綜合醫院土浦協同醫院 橋本貴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