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神功」及本書內容介紹
與「性」相關的修練傳統,說起來其實佛、道皆有,比方說,大家都知道的「雙修」,對於道家而言,雙修的主旨一直都在於養生;佛教的雙修則比較神祕,在乎趨吉化凶。而且,道家所主張的雙修必須是「實體操作」,也就是必須在性行為中進行;而佛教密宗有些則不用,可以僅僅透過對於唐卡的冥想來達成。
孔子說過:「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對一般人而言,無論生命中所追求的事物為何,總得先固「本」—身體健康,才有餘裕可以完成其他的事,因為健康是一切的基礎,有了健康的身體,才會有清晰的頭腦去學習、去累積智慧,以及鑽研專業技術;反之,如果是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流於空談。因此,「九九神功」是以健康為出發點、支持大家在自己的領域內、去成就每一個「道」的氣功法。
在此,為大家說明「九九神功」的基本內容。「九九神功」可以分為「功」與「理」兩個主要項目。功法部分又分為「動功法」與「靜功法」,兩者都必須身體力行、實際鍛鍊的,其理論則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中醫、武學、天文地理,以及陰陽五行學說,而且本書還配合上現代醫學的科學觀念做說明,讓有興趣的讀者、有意願了解的一般人,以及加入課程的學員,都可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動功法」主要內容
一般而言,氣功中的動功法,通常是指經由肢體的活動,來牽引特定部位的器官與肌肉群,施以平時不會做到的運動方法、伸展與拉扯,再加以意念的冥想、導引,以及交替放鬆、呼吸吐納,來達到「聚氣」、「通氣」、「順氣」,以使「氣足」的健康作用。
「九九神功」之所以神奇,或者讓外人誤會為怪力亂神,就是因為過去大家認為「男人性能力再強、再厲害,也吊不起三斤豬肉。」但是在經過「九九神功」鍛鍊之後,就可以讓男人的性器官輕而易舉吊起兩、三百斤的重物。不過,就「九九神功」而言,吊起重物並非為了炫燿,或者只為了演出供人觀賞,它其實是一種訓練方法—也就是「動功法」。身體虛弱的人,用兩隻腳支撐身體的重量走一下、站一會,都可能覺得困難了,更何況要舉起百斤重物?而且只以陰莖「吊」起?
早年,在「九九神功」甫公開面世時,許多人都不願意相信,在經由適當鍛鍊後,確實可以達到陰莖吊重物的能力。更有人認為,這是空穴來風或不實祕術。另外,也有人堅信,這只是將重物「掛在腰部」。幾年前,有幾位北京來的大陸高幹看完簡報之後,一再地說這鐵定是魔術,我們讓示範者掀起披在他身上圍裙,來證明它是真實不虛的,即使如此,他們還是難以置信。
也有些泌尿科醫生未經了解,就輕易下定論:男性的性器官並非被設計來吊起重物,或認為這樣做不僅不能壯陽,而且會對練功者的身體或性器官造成傷害云云。然而,在此我們要強調的是,千百年來,在氣功的路上,已經有難以計數的先行者們,藉由此種功法的鍛鍊,強壯了身體,改善了健康,更增進了他們對於自己性能力的信心,以及性生活的滿意度。
「九九神功」之所以強調養生面的意義,就是因為性器官一如我們身體的其他器官,是需要保養、而且是可以鍛鍊的。當然,我即將在本書中介紹的「動功法」包含了一整套的下部功法、丹田,以及生殖器官的其他運動。
「靜功法」主要內容
不少學過其他吊功法的人,僅僅學了「動功」—也就是直接進入陰吊的鍛鍊,卻沒有確實學習過與之搭配的「靜功法」,所以可能已經練到能夠吊起百來斤重,但卻始終覺得健康狀況及性能力不見改善,最後只好又來到「九九神功」道場重新學習起,才終於領略到「以意領氣」的基本道理—也就是必須由意念出發,才能帶領身體的「氣」,達到「打通任督二脈」的效果。
「吊功法」雖然是一門專門的氣功功夫,但如果修練不得當,仍然會有受傷的危險,而「靜功法」的重要性就在這裡。許多人以為,只要不吊太重,就可以避免受傷,又或者將吊功視為一般的肌肉運動,以為每天吊起來擺動個二、三十分鐘,再喝一杯水,就完成了運動與保健。殊不知吊功的養生需要內功底子,如此輕率地將內功當成「苦功」來練,長期下來,輕則養生不成、白花功夫精力,嚴重的還會造成修練者受傷。
「靜功法」的法則主要在於其「溫養」的過程,而不至於把持不住,一股腦迅速貢獻給女伴。因此,簡單地說,「靜功法」主要就是透過神定、冥想,以及呼吸吐納的方式,將精練為氣、再將氣化為神的過程,才不致如現代醫學所言:「精滿則溢」,徒然將「精」練得飽滿了,卻任其自然流失,而無法達到對身體有益的目標。
「功」的部分大致介紹完成之後,就要進入「理」的部分了。在修練前,總得知道為什麼要練吊功?讀者們可以這麼想:在我們一生之中,性生活的重要性有多大?然而,有太多人終其一生,都只知道「使用」性器官,但卻從來沒想過性器官也是需要保養的。因此,說穿了,吊功法就是一種保養的方法。此一功法直接關係到了男性的生殖、生命的健康與質感,因為男性的睪丸裡含有大量的幹細胞,練功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這些由我們自己身體製造出來的幹細胞,來循環滋養我們自己,這是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的事。
所以,「吊功法」的意義絕不是讓我們不斷欲求性行為,相反地,對於練功的人來說,行房就是「漏丹」,所以,在本書中也會就房中養生做進一步說明,主要內容包含「固腎九法」、「久戰八法」,以及「雙修六法」。「固腎」指的是藉由鍛鍊睪丸來強化腎臟功能,達到保健壯陽效果:「久戰」則是要幫助男人解決惱人的早洩問題;「雙修」是男性與女性相互養護的功法。
總而言之,「吊功法」的最高境界是降低性慾,而不是對性需索無度。對修練者而言,「練得」之後的課題是「守成」。只要能掌握房中術的要領,「移精變氣」,即可輕輕鬆鬆增強免疫力、減緩老化,甚至回復青春、有耐力、不怕冷,以近乎「禪定」的靜功法,來達到長生、延年益壽的根本要求。
為什麼要固腎
中醫的觀點
「腎」俗稱腰子,在華人世界中,人們說起「腎虧」的意思,幾乎就是不舉、陽萎、性無能的代名詞,往往都是拿來揶揄他人、說笑調侃用的字眼。
根據中醫的觀點,「腎」的觀念並不是指西醫、解剖學上的「腎臟」。對西醫而言,腎臟的功能僅限於過濾血液、製造尿液、排泄與代謝掉身體不需要的廢棄物,基本上只是一種泌尿器官,跟性行為完全沒有關係。而西醫所知的腎臟相關病症,無非就是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腎結石、腎結核等等跟腎臟直接相關的疾病。
然而,在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所提到的「腎」,與西醫的說法截然不同。中醫認為,「腎」是一種人體能量系統,腎的狀態好壞與否,不僅僅影響到了性行為的品質。《黃帝內經》中對於「腎」的說明是這樣的:「腎主藏精,主水,主骨,生髓,通腦,主藏志,主納氣,開竅於耳。」換言之,它不只是房中的利器,更是精力的來源。
所謂「腎主藏精」,中醫認為腎是貯藏「精」的地方,精就是身體賴以生存的精微物質,又稱為「腎精」或「精氣」。而這裡說的「精」則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來自於父母,是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質,具有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繁衍後代的功能;而後天則是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經過脾胃消化吸收,滋養五臟六腑及全身組織。而不管是先天或後天之精,都一律貯存在「腎」裡面,所以,腎又被稱為「先天之本」,好比是蓄電瓶,電力充飽了,力氣也就來了;相反地,如果藏精功能失常,就會造成早泄、不孕症之類的問題,所以這類疾病得從「腎」著手治療。
再者,身體裡的水液代謝及運行也歸「腎」主管,而且「腎」還負責製造骨髓、影響骨骼生長發育,也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說的腎「主水,主骨,生髓」,所以小便不順、頻尿、水腫,即顯示腎功能出了問題,這部分和西醫的觀點相近;腎功能好,骨骼就會結實;相反的,骨骼問題如軟骨症、骨質疏鬆等等,這類病人都需要「補腎」,這也就是為什麼,萬一有人骨折接合後,有經驗的中醫都會開「補腎壯骨」的藥,來加強骨質的癒合。另外,在中醫看來,小孩子到了青春期長不高,生長遲緩,也和腎功能失調有關。
而從人體的整體運行來看,髓向上匯集於腦,所以說「腎通腦」及「腎主藏志」,「志」與記憶思考、精神及情緒等腦部活動都有關,有些人健忘、注意力無法集中、憂鬱、意志消沉,甚至過動,在中醫看來,根本上都是「腎」出了問題。另外,《黃帝內經》裡還有這麼一句:「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這裡的「作」就是指體能好、身手矯捷,而「伎巧出焉」則代表聰明、反應快、智商高,所以說,「腎」也與學習能力有關,同時也關係到了是否會罹患老人癡呆症等腦部疾病。
而且,「腎主納氣」,就中醫理論,肺和腎的功能要相互協調,才能維持正常呼吸。所以說,如果有病人呼氣多、吸氣少,無法深呼吸、稍微一活動就會喘個不停,或者經常性咳嗽,其實都是納氣功能不佳的病徵。
最後,《黃帝內經》提及腎「開竅於耳」。這是因為精生髓,髓聚於腦,形成髓海。精髓充足,聽覺就靈敏。反之,如果腎精不足,髓海缺少養分供給,聽力也會跟著減退,出現耳鳴、耳聾。老人家聽力減退就是腎精不足的症狀。
總而言之,「腎」是「五臟之主」,帶動五臟六腑正常運作,「腎」健康,身體也會健康,所以,「固腎」也就是「固健康之本」,讓我們可以吸收營養、強健體魄。因此,這一章主要介紹的是幾項人人都可以在家做的氣功固腎法,功法相當簡易,而且有效。
藉由鍛鍊「外腎」來強化「內腎」
就中醫的觀點,人體內的能量系統稱為「內腎」,而「陰吊」功法所鍛鍊的部位—睪丸,則為「外腎」。「內腎」之所以可決定人體能量的強弱及健康與否,或所謂的「藏精」功能,其實都依賴於「外腎」的造精功能是否正常。「外腎」健康,「內腎」才有精可藏。「內腎」與「外腎」,兩者互為表裡、相互影響。所以,這一章就是在教讀者,如何透過「外腎」的修練,來強化「內腎」的功能。
許多人都知道,睪丸的主要功能除了製造精子之外,它還能分泌睪固酮—也就是男性荷爾蒙的主要成分,所以可以這麼說,睪丸決定了一個男人的男子氣概,甚至性魅力。青春期的小男生,睪丸開始分泌睪固酮,而越來越「像個男人」,聲音變得低沉、骨骼變粗大、肌肉結實。
另外,睪固酮的分泌狀態也與男性的體能週期基本上密合,比方說,三十歲以前的男人,睪固酮分泌旺盛,所以顯得精力充沛、銳不可當;但在四十歲以後,就會隨著睪固酮分泌減少,而漸漸地「熄火」。
許多有了點年紀的男人,都會經歷以下的困擾,例如,開始感到性能力,及活力、衝勁和企圖心都不復以往,自信和樂觀的態度也受到了影響,如同鬥敗的公雞,鬱鬱寡歡。也有許多人覺得自己對房事力不從心,勃起狀態不如從前,體力明顯變差,下班後,一回到家就覺得昏昏欲睡—事實上,這些症狀大部分都是因為睪固酮分泌不足。
有些男人會自行尋找祕方,服用春藥、壯陽偏方或藍色小藥丸之類的,但這些都只治標不治本,因為它們充其量只能讓陰莖達到勃起狀態,但有時性行為進行沒多久就閃到了腰,又或者勉強做完了房事,第二天卻整天無精打采,無法正常活動,結果要花費更多時間、更多力氣來恢復精神和元氣,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說到底,人類的科技再怎麼發達,都無法僅憑外力來讓我們的身體變得健康有活力。古時候,許多帝王將相妄想尋得或煉成長生不老仙丹,但卻忽略了人體的老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睪固酮分泌減少,這是無法單純以外力干預來反轉的,只能經由落實鍛鍊,來強健自己的身體,延長身體的最佳狀態。以下介紹的「固腎九法」中,就有三個動作是在練「外腎」,藉由鍛鍊陰囊和睪丸,來達到保健及壯陽的效果。
西醫的觀點
就西醫的觀點,唯一可以解決男性睪固酮分泌不足的辦法就是由外界補充,直接攝取物質來補充男性荷爾蒙,藉由塗抹藥品,甚至直接用打針來解決;或者適當加強飲食,攝取適量的紅肉、蜆肉等食物,多少也可以補充一些睪固酮。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其實只要簡單地經由按摩睪丸,讓睪丸氣血活絡,就可以從根本改善健康、回復青春。
男性的「外腎」,也就是睪丸,事關男性的健康,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近年來,科學家還發現了睪丸裡含有大量的幹細胞,而幹細胞與細胞修補及組織再造有關。二○○九年初,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成功地從人類的睪丸中分離出幹細胞,這類幹細胞除了可以生成神經系統、肝臟、心臟、皮膚與血管等不同的人體組織,還可能用來治療不孕症或其他男性疾病,估計在未來五到十年內,幹細胞療法將進入臨床實驗階段。屆時,或許會發現治療阿茲海默症、漸凍人症、巴金森氏症等棘手病症的祕密,就隱藏在男性的睪丸中。
性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
嘗試過用壯陽藥來改善性生活品質的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小弟弟順利重振雄風,感覺勃起狀況良好,結果卻敗在腰力不足,或心肺功能欠佳,運動不了多久,便感到氣喘吁吁、疲累不堪。或者是勉強撐完全場,但第二天哈欠連連,一整天無精打采。這就是所謂「精氣不足」的現象。
在這裡要強調的是,性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需要整體性的健康,才能讓男女雙方都能得到滿足。因此,僅僅功能性地追求陰莖勃起,卻忽略了「固腎養生」的重要性,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邏輯,中醫及養生氣功修練者都不贊成這樣的思考,而建議應該顧及整體性的健康,了解到身體是一整套不可切分、不能化約的精密系統。並且,經由對於經絡的理解,精確掌握不同的器官或組織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係,這個道理就如同大家都知道腳底按摩也是一種藉由足底的「人體地圖」,來達到通暢四肢百骸的目的,因而創造出了很大的商機。然而,前面我們已經說明了「腎」與「精氣」之間的關係,所以我認為,鍛鍊睪丸遠比按摩足底來得重要,畢竟那才是直接與人類生命息息相關的地方,理所當然應該得到我們更多的關注與努力。
固腎法大揭密
固腎九法是古代養生家不外傳的門內功法,又稱為「下部行功」,顧名思義,就是一種「運動」下陰部的養生鍛鍊法。為什麼要特別運動下陰部呢?如前面所說的,「外腎」關係到了男人的整體健康,而且下陰部更是「房中的利器」,是多數男人只知使用它,卻不知道如何「保養」它的部位,無論平常再怎麼做運動,也幾乎不會運動到這部分。
從症狀來看,凡是勃起困難,或者「舉而不堅」,多半都是因為下陰部血流量不足的緣故。血流量不足會造成營養供給跟著減少,所以,一般說來,老化的關鍵現象之一就是微血管變少。而固腎九法可以使下陰部的微血管增生,從而增加血流量,讓睪丸得到充足的營養供給,有助於強化睪丸造精及分泌睪固酮的功能。如此一來,原本垂頭喪氣的「小弟弟」,也會因為陰莖充血狀況獲得改善,而變成一條鐵錚錚的「硬漢」。
在固腎九法中,直接鍛鍊陰囊和睪丸的功法共有三項。經過鍛鍊的陰囊和睪丸,外形會出現明顯的變化,陰囊的外型會顯得比較緊實,睪丸摸起來也會比較硬,這就是身體年輕化的跡象。如果你曾經仔細觀察比較過,就會發現小孩子的陰囊,絕大多數都是圓滾滾的,而老人家的陰囊則多半鬆弛下墜。
固腎九法中還包含了四項鍛鍊陰莖的功法。陰莖一如腳底,同樣都有「人體地圖」,也就是說,在男性的陰莖上,分布著不同器官的反射區,對應到身體的不同部位。比方說,肝經絡的分支繞過陰莖主幹,所以陰莖主幹的部位就對應到肝臟,因此,鍛鍊陰莖不只有助於勃起,還能疏通肝經,改善肝腎功能。陰莖又叫作「宗筋」,陰莖的氣血是由肝來調節的,而且肝也有調理筋絡的功能,所以筋骨太硬的人,肝功能通常也不會太好。再者,按中醫的說法:「肝藏血,腎藏精」,腎不好的人不容易勃起,就算勃起了,也容易早洩;而肝不好的人,就會「舉而不堅」。
以上所說的七項功法,主要屬於「導引按摩」的功法項目,另外還有兩項則屬於「吐納行氣」和「意念修練」,這也是固腎九法中相當重要的部分,也就是透過吞口水、呼吸,以及意念冥想,來帶動氣血循環。在中醫理論中,有「血隨氣行」的說法,也就是氣到了哪裡,血就跟到了哪裡。而氣除了會在身體裡自然循環,也可以藉由意念來導引,這就是「以意領氣」,最後達到「意到氣到,氣至血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