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序
長江上的一碗泡麵 張毅君
那是一九九六年的早春,人從四川重慶朝天門碼頭搭長江輪而下,一路水陸交替,終點是上海,行經九個省份。
第一碗康師傅方便麵的初體驗就在長江輪上發生。當時對康師傅的印象是空白的,會找泡麵來吃是因為船上供餐難以下嚥,白米飯是用長江水烹煮,米粒夾著沙粒,見到有人在賣泡麵,二話不說,先來一包,等到了要去熱水爐上沖泡麵,黃色的熱湯流出,才知道,還是長江水。
接著到了江西九江廬山,老蔣發表抗日宣言的秀麗景區,再次吃到康師傅方便麵,水乾淨了,職業慣性上來了,才有心思進行這一碗泡麵的「身家調查」。同行的有一位上海記者介紹,一碗泡麵有著四萬個渠道可以買得到,受歡迎的原因是低價、方便、流行,尤其是那一包調味料和牛油,還有在台灣視為理所當然易撕開的鋸齒封口,都成為大陸消費者喜好度高的原因之一。
早期靠著一碗麵一塊錢人民幣的群眾力量,讓康師傅傳奇在中國上演。接著陸續聽到康師傅的消息,不外是真的很牛,經銷商貨車大排長龍、要用現金才能提貨。接下來,舖天蓋地,不管是到上海、北京大城市飯店迷你吧的食用品、機場的候機室、火車上席地而坐的農民工,手上都是一碗康師傅。
很多人都誤解中國大陸是個淘金的天堂,十三億人口,人手一包就相當於全球的銷量,一般用數學的理解方式進入中國,通常都是鎩羽而歸,因為太輕忽其中的難度;你可以細數,一個品牌在中國超過二十年的,真的是鳳毛麟角;中國太大,想要超過全國五○%的市占率,如果不是消費者的喜好,根本不可能。
如今康師傅品牌名列《富比世》(Forbes)亞洲最佳上市公司五十強,旗下有泡麵、飲料、便利商店、房地產,康師傅控股更是中國營收第一大的食品飲料業台商。
近年來,康師傅魏家四兄弟慢慢把他們成功的方程式向外界釋放,《商業周刊》也幾乎每年都有機會前往康師傅在大陸的營運中心、生產基地採訪,但是能夠報導的都只是片段,既不完整,也不過癮,一個在中國經濟發展、台商西進的歷程中影響力最大的品牌,怎能沒有一本詳實記錄的書?藉由《康師傅中國兵法》一書的完成,希望能將魏家兄弟寶貴的經驗有系統地讓大家知道,並有第二個、第三個康師傅在中國市場,找到新舞台。
(本文作者為《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