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之所向即心之所向。
★ 身體語言不會出現「口是心非」的現象,也不會撒謊。
★ 它比經過理性加工的有聲語言更能表現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情感和慾望。
★ 學習並掌握運用非言語智慧的方法,有效地解讀他人。
近些年來,身體語言學在西方方興未艾。相應地,關於身體語言的來源也逐漸引起了很多行為學家和傳播學者的重視,他們中的不少人為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行為學家認為,身體語言是通過人的後天學習而獲得的,還有一些行為學家則認為身體語言來自於遺傳,而很多傳播學者卻認為身體語言是人天生的一種能力。面對如此眾說紛紜的局面,德國科學家亞伯和埃克曼以盲人和聾啞人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這些特殊人群的觀察、研究,他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身體語言肯定不僅僅來源於人後天的學習,因為盲人和聾啞人不可能通過視覺管道或是聽覺管道來學習身體語言。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身體語言主要還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而獲得,如揮手表示再見或叫某人過來,向某人做OK的手勢表示贊同或鼓勵,等等,都是通過後天學習而獲得。同時,很多的動作和姿勢的含義又是由具體的文化語境決定的,如男性用雙拳叩擊胸膛,在一些國家被認為是顯示男性力量的意思,而在一些國家則被認為這是女性的象徵。所以,切不可把僅在某一區域範圍內流行姿勢和動作的意義理解為全世界所有地方都一樣,否則只會讓自己陷入尷尬的境地。
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時候身體語言與有聲語言存在著不一致性。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種情況中,其一即「口是心非」,由於撒謊而使用的一些動作(如小孩用手捂嘴;青少年用手觸摸嘴唇;成年人用手摸鼻頭)與有聲語言的結合顯得彆扭、不協調,反映出此人的心虛和不自在;另一種情況就是突然置身於某種陌生的環境中時,或是與陌生人打交道時表現出來的很多不自在的動作。如,某個人去面試時,看見主考官後滿臉通紅,渾身直冒冷汗,緊緊咬住嘴唇,不斷地用手撓腦袋或是不停地用手拽自己的衣角。主考官看見此人的這些身體語言後,心中已對他有了一個大概印象:此人缺少工作經驗,性格較為內向,然後他會迅速決定此人是否適合招聘崗位的要求。再如,一些喜歡在課堂上「開小差」的學生為了避免老師發現自己沒有認真聽講,往往會作出一副認真聽講的樣子,端坐於座位上,雙眼盯著黑板。殊不知,這些身體語言正暴露了他心不在焉的狀態。因為沒有哪個認真聽講的學生會長時間保持一個僵硬的姿勢,眼珠長時間盯著一個方向一動不動,且雙眼散亂無光。
一般來說,身體語言不會出現「口是心非」的現象,也不會撒謊,它比經過理性加工的有聲語言更能表現一個人內心真實的情感和慾望。因為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情感和慾望總是通過身體來直接表達的。身體首先會對我們的感覺和情緒作出反應和判斷,然後才會作出具體的姿勢。
總體上來說,身體語言符合人們的內心活動。有聲語言與身體語言的矛盾主要產生於邏輯——數位化秩序之間的對立,或是經過定型化訓練與內心活動之間的對立。如果我們不能在對立之間作出抉擇,就會在身體語言上出現矛盾狀態。如,當一個人問別人是否需要他準備啤酒時,卻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可能很少有人會相信他真的願意去準備啤酒。因為他如果真的願意的話,至少有一定的行動,比如從椅子上站起來。再如,當一個人想逃避別人審視的目光,或是掩飾自己的尷尬狀態時,他往往會避開對方的目光。然而逃避傾向的加劇,以及害怕暴露自己的逃避意圖,其逃避動作又會受到一定的遏制。
由此可見,雖然我們能控制身體某些部位的動作,但不能同時控制身體所有部位的動作。因而一旦內心真實想法和有聲語言發生矛盾,我們的身體語言就會通過我們無法控制的一些部位展現出內心和有聲語言發生的種種矛盾。
正是因為非言語行為能夠比口頭語言傳達出更多的資訊,因此,它一方面是我們理解別人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它是打造個人和企業形象的有力工具,運用各種無聲的、形象化的方式打造出來的視覺吸引力,比任何自我宣傳的言語都更有說服力。我們可以學習並掌握運用非言語智慧的方法,有效地解讀他人,同時正確地展現自己,進行更有效的人際溝通、提升個人形象,在生活和工作中走上成功之路。
作者簡介:
自由作家,熱愛生活。喜歡插花、美食、旅遊。
章節試閱
第一章 身體語言——
比交談更可靠的解讀方式
一、你瞭解自己身體的資訊嗎
人際溝通包括許多方面,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言語溝通的兩種主要方式,非言語溝通則主要包括眼神、手勢、語調、觸摸、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以及通過空間、服飾等表露出來的非顯性資訊,其中使用得最廣的是眼神、手勢、觸摸、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正因為如此,美國行為學家斯泰恩將非言語溝通中的顯性行為稱為身體語言,亦稱體語。
體語雖然無聲,但具有鮮明而準確的含義,它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譬如,星期天,忙碌了一上午的妻子吃完午飯後剛睡著,丈夫輕輕打開窗戶準備讓正在樓下玩耍的女兒回家做作業。為了不吵醒妻子,丈夫沒有大聲呼喊女兒,而是朝她招了招手,女兒看見爸爸的手勢後,頓時明白了爸爸的意思,便迅速朝家走來。這時,丈夫抬手一看表,不到一點半,心想還可以讓女兒再玩一會兒,於是,丈夫又向正朝家走來的女兒揮揮手。女兒看見爸爸的這個手勢後,稍微一想,便又調轉頭,興高采烈地和夥伴們玩去了。整個過程丈夫沒有說一個字,僅憑手的兩個簡單動作,便和女兒完成了兩次溝通。同理,大街上的交通警察指揮來來往往的汽車和行人,靠的也是這種無言的體語。而一些目的性很強的動作,則完全可以看做是一種行為的信號。譬如,書店裏,某一個人踮著腳去拿書架上的一本書,我們知道,他想看看這本書。儘管他已把腳踮得很高,但還是夠不著。這時,他旁邊身材較高的營業員注意到了他的這個動作,於是,從架上拿了那本書遞給了這位顧客。營業員是怎麼知曉這位顧客心理的呢?因為顧客踮腳的動作表現了一種難以被人忽視的窘境:「我需要幫助!」 不同於有聲語言的蘊藉性和委婉性,我們身體所表達的話語是鮮明而準確的,儘管這一點我們經常意識不到。美國的一位傳播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資訊表達公式:資訊的全部表達‖五十五%表情+三十八%聲音+七%語調。從這個公式中,我們至少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在日常人際交往中,通過身體語言所進行的資訊溝通佔了半數以上,身體語言在資訊交流中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無獨有偶,精神分析學派的鼻祖佛洛德也認為,要想真正瞭解說話者的深層心理,即無意識領域,僅憑有聲語言是不夠的。因為有聲語言往往把話語表達者所要表達意思的絕大部分隱藏了起來,要想真正瞭解話語表達者所述話語的意思,必須把有聲語言同體語相結合。
儘管無聲的體語在資訊的溝通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能代替有聲語言,因為很多理性層面的意思還得由具有蘊藉性和委婉性的有聲語言才能傳達。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體語也很少獨立擔當溝通功能,它往往配合、輔助有聲語言共同完成資訊的交流。完全離開有聲語言的體語並不比啞語高明多少,其傳播範圍不僅有限,很難傳達一些理性認識,也不能闡述一些抽象話題,這必然會導致資訊溝通的不順暢。
然而,有趣的是,有時候體語一旦和有聲語言相結合,能準確傳達話語者內心思想和情感的不是有聲語言而是體語。如,一位年輕女孩告訴她的心理醫生,她很愛她的男朋友,與此同時卻又下意識地搖著頭,從而否定了她的話語表達。可見,要想真正瞭解交談對象的話語意思,在認真傾聽其述說的同時,還必須認真解讀對方的體語。同理,要想準確地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意見、觀點、想法,除了用有聲語言外,還得輔以準確的體語,切不可隨意地搖頭晃腦、比手畫腳,以免引起別人的誤解。因為你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都在傳達著某種意思。
二、身體最懂你的心——身體可以告訴我們什麼
生活中充滿了矛盾和陷阱,尤其是在那些虛偽的人身邊,更是為數眾多。當人們的口頭語言和身體動作發生衝突的時候,該相信哪一個呢?答案當然是後者。
口頭語言被人們公認為是最直接的交流,在與他人溝通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有時甚至可以蠱惑人心。就像那麼一類人,他們當面恭維你,背後則詆毀你,「兩面三刀」的例子,不勝枚舉。因為,人們能夠通過邏輯思維任意修飾自己的語言,只要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口頭上的承諾都可以推翻。與這類人交往時,如果你能更留意一些,就會發現這些人言不由衷的神情和其他表示排斥的動作。也就是說,他的身體在告訴你完全相反的含義。在這種場景下,你該相信哪一個嗎?
最佳的建議,就是相信他的身體。因為,人身體的動作是自發的,難以控制的。即使有人想通過長期的訓練,控制自己的身體,這也是相當困難的。人的身體語言太過複雜,所包含的細節太多,即便你刻意控制了其中的一個細節,也會在另一些細節上表現出來。
二十世紀五○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心理學教授阿爾伯特•麥拉賓在《沉默的語言》一書中指出:人的感情和態度能用聲音表達的只有不到四十%,而無聲的肢體動作表達的能達到五十%。可見,身體的動作對於人們表達自己的感情起著主導的作用。儘管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為,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非語言文字——身體動作的溝通,但人們卻對此並不在意。
為了能找到個更有趣的方式來解說身體動作的作用,我們不妨來談談傳奇的占卜術。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沒有辦法理解一個算命或者占卜者是如何知道你那麼多的事情的。所以,你會認為這是一種靈幻的本事。但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這些從業者實際上是使用一種被稱作讀心術的方法來讀懂對方的想法的。
究其根源,這種方法就是基於仔細觀察個人的肢體語言信號,以及對人類本性的理解而展開的一種解讀。也就是說,每當占卜師拿出水晶球,認真觀察的時候,他實際上也在解讀每個人肢體動作背後的深意。他將從對方的外表特徵、談話,以及提出的各種問題來對此人進行初步的斷定,然後再將資訊綜合起來,根據以往的經驗,提供給人們一個模棱兩可但似乎又十分有道理的答案。
下面是亞倫•皮斯《身體語言密碼》中一段占卜者的話:
歡迎來到我的世界。我能感覺到從你身上發出了一種很強烈的信號,它告訴我,你遇上了一些麻煩。我知道,一直以來,你都希望能從自己的生活中得到點什麼,但是這樣的想法有時候卻會顯得不切實際。所以,你常常會問自己,我到底能不能得到它們呢?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你這個人有時候看起來會顯得為人隨和,友好且善於交際,但是有時候卻又顯得內向、保守且警惕。在生活和工作中,你不僅能夠獨立地思考問題,而且也知道不能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輕易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為此,你感到很驕傲。你不喜歡一成不變的事物,不過,假如受到限制或習慣的過分約束,你又會覺得渾身不自在。你很想和那些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分享自己內心深處的秘密,但是又覺得過於外向或過度地公開自己並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這樣一段玄之又玄的話,再加上對他人身體動作的仔細觀察後的評價,你覺得還有什麼人,不能進行占卜和預測呢?身體動作的坦誠絕對能將每個人真實的情緒暴露在他人面前,甚至用謊言也無法掩蓋。所以,身體動作對於人們的溝通的確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
三、福爾摩斯和卓別林的啟示
「在沒有得到任何證據的情況下是不能進行推理的,那樣的話,只能是誤入歧途。」這是文學經典形象福爾摩斯偵探的名言。福爾摩斯是柯南道爾筆下的神探,他的神奇之處就在於他可以憑藉指甲、外套的袖子、腳上的靴子、膝蓋處的褶皺、食指和拇指上的老繭,以及面部表情和種種行為判斷人的內心活動。
「假如在得到所有這些資訊的情況下竟然還是無法對這些資訊的主人做出準確的判斷,我認為,這一定是天方夜譚。」福爾摩斯如是說。
為什麼他有如此大的信心呢?因為他內心十分清楚人的身體語言密碼所擁有的巨大力量。犯罪嫌疑人可以用製造出種種口頭的謊言,但是卻沒有辦法控制住自己的身體語言。不經意中他們就會把內心的秘密洩露在一個眼神,或者一個看似沒有深意的手勢裏。與一般人相比,福爾摩斯的優勢就在於他懂得從人的身體語言來分辨他是否在說謊,同時從這些不說謊的信號裏知道對方的真實想法。
告別了福爾摩斯,我們再來看看卓別林。卓別林是無聲電影時代最偉大的電影演員。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大銀幕經典形象。只要提起他的名字,我們就會回憶起那個穿著破爛的燕尾服,邁著八字步的形象。
與今天音畫俱全,推崇技術的電影相比,卓別林的電影受時代和技術的限制,沒有聲音也沒有色彩。但是,這些並沒有影響到卓別林對故事的講述,我們還是能看到一個個結構精巧、感人至深的故事。那麼,你不會感到驚奇嗎?他是憑藉什麼在無聲的世界裏把這些故事完整的敘述出來的呢?
這些問題的答案,既簡潔又內涵豐富,那就是身體語言。卓別林就是使用豐富的肢體語言把人物的感情、想法、經歷一一呈現在觀眾眼前。觀眾沒有感覺缺省,也並不會覺得唐突,而是被他的一舉一動所感動。演員的肢體表現也就是無聲電影的靈魂。
從福爾摩斯到卓別林,我們一再提及一個詞——身體語言。它指的是非詞語性的身體符號。包括目光與面部表情、身體運動與觸摸、姿勢與外貌、身體間的空間距離等。我們在與人交流溝通時,即使不說話,可以憑藉對方的身體語言來探索他內心的秘密,對方也同樣可以通過身體語言瞭解到我們的真實想法。
二十世紀五○年代的身體語言研究學者阿爾伯特麥拉賓通過研究發現,一條資訊所產生的全部影響力中僅有七%是來自於文字語言,剩下的全部資訊由聲音(包括語音、語調等),以及無聲肢體語言來傳達。而這九十三%全部屬於身體語言的範疇。
當廣播和信件是人們遠距離傳播的最主要途徑時,人們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口頭和文字語言上,身體語言在此時被嚴重的忽視。而當電視媒介成為大眾傳播的主要媒介時,人們對身體語言重要性的認識開始上升。我們通過電視可以看到人的臉部表情變化,甚至最細微的手勢。美國總統大選的電視辯論環節總是最激烈也是最精彩的,每個候選者總會有一群智囊團,他們不僅提供語言內容上的資料,也為候選者策劃一系列的表情和手勢,以期更勝一籌。
我們總是過分重視口頭內容表達,而忽略了身體語言的能量之大。福爾摩斯與卓別林則給了我們新的啟示。開始注意去探究身體語言的密碼吧!
第一章 身體語言——
比交談更可靠的解讀方式
一、你瞭解自己身體的資訊嗎
人際溝通包括許多方面,言語溝通和非言語溝通是其中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是言語溝通的兩種主要方式,非言語溝通則主要包括眼神、手勢、語調、觸摸、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以及通過空間、服飾等表露出來的非顯性資訊,其中使用得最廣的是眼神、手勢、觸摸、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這類顯性行為。正因為如此,美國行為學家斯泰恩將非言語溝通中的顯性行為稱為身體語言,亦稱體語。
體語雖然無聲,但具有鮮明而準確的含...
目錄
第一章 身體語言——比交談更可靠的解讀方式/16
一、你瞭解自己身體的資訊嗎/16
二、身體最懂你的心——身體可以告訴我們什麼/20
三、福爾摩斯和卓別林的啟示/24
四、身體的姿勢與動作:袒露心跡的兩大途徑/28
五、玄之又玄的直覺和第六感/32
六、隨年齡變化的身體語言/36
七、受外界條件影響的身體語言/39
第二章 身體傳達的資訊——身之所向即心之所向/48
一、身體的傾斜代表好惡/48
二、歡不歡迎,看角度/52
三、融洽的120°與對立的180°/56
四、防備的姿勢/59
五、袒胸露腹——不加防衛/62
六、拍撫肩膀——傳遞信心/64
七、蜷曲身體睡覺的人壓力重重/67
第三章 手臂的權力宣言/74
一、雙臂交叉——阻礙溝通的「冰山」/74
二、偽裝起來的雙臂交叉/79
三、強化的雙臂交叉/84
四、雙手緊握洩露負面情緒/87
五、雙手叉腰——不可侵犯/91
六、自信的肘部支撐動作/94
七、後背的雙手——樹立權威/98
八、雙手放在臀部兩側——做好準備/102
九、妙不可言的觸碰/105
十、握手中的控制與順從/109
第四章 百變手勢——股掌之間暗藏玄機/112
一、你的手會「說話」/112
二、資訊隨手勢傳遞/116
三、手勢有助改善記憶/121
四、掌心的方向——翻手為雲覆手為雨/123
五、十指交叉的雙手/126
六、高度自信的尖塔式手勢/130
七、撫摸下巴/134
八、抓頭和拍頭的姿勢/137
九、摸耳朵——反感信號/140
十、遮蔽動作——逃避現實/142
十一、自我撫摸——尋求安慰/145
十二、表示自我的拇指/148
十三、不要輕易伸出你的手指/154
十四、巧借對方的手勢獲得贊同/158
第五章 腿和腳——最誠實的部位往往被忽視/162
一、最誠實的雙腿/162
二、叉開的雙腿與交叉的雙腿/165
三、腳踝相扣——恐懼害怕/169
四、4字腿——自信而放鬆/173
五、騎跨椅子——屬於男性的坐姿/177
六、男性眼中的優美坐姿/181
七、淺坐椅子的人小心謹慎/183
八、頭枕雙手——驕傲自信/186
九、腳尖的方向洩露真實的興趣所在/189
十、腳步幅度和頻率/194
十一、雙腿洩露女孩的秘密/196
第六章 一切從頭開始/202
一、頭部——心靈的指揮官/202
二、點頭能夠激發合作與肯定的態度/207
三、輕易點頭也許是想拒絕你的要求/212
四、歪頭——用脖子表達順從/214
五、低頭聳肩的膽怯者/219
六、高抬下巴的傲慢者/223
第七章 多情多義的眼睛/228
一、眼睛傳達的資訊/228
二、留心他人延長眨眼的時間/231
三、瞳孔擴張暗示情緒變化/234
四、向上看的眼睛博取同情/239
五、目光應該投向哪裡/241
六、注視與迴避/245
七、盯著對方——你可以看對方多久/247
八、成功地運用目光/251
九、使用眼睛的不同方式,洩露不同的心底秘密/254
十、眉毛的變化體現喜怒哀樂/259
十一、輕抬眉毛表達好感/263
第八章 表情——心靈的看板/266
一、愛撇嘴唇——你的傲慢可能會引人反感/266
二、擠壓嘴唇——壓力和不安/269
三、讀懂鼻子發出的無聲「語言」/273
四、微笑是一種順從信號/276
五、幾種常見的笑容/280
六、真笑還是假笑,看眼周的變化/284
七、憤怒、悲傷的人也會笑/287
八、女孩嫣然一笑含義深/289
九、從笑容看對方的個性/292
十、內向者與外向者的笑/298
第一章 身體語言——比交談更可靠的解讀方式/16
一、你瞭解自己身體的資訊嗎/16
二、身體最懂你的心——身體可以告訴我們什麼/20
三、福爾摩斯和卓別林的啟示/24
四、身體的姿勢與動作:袒露心跡的兩大途徑/28
五、玄之又玄的直覺和第六感/32
六、隨年齡變化的身體語言/36
七、受外界條件影響的身體語言/39
第二章 身體傳達的資訊——身之所向即心之所向/48
一、身體的傾斜代表好惡/48
二、歡不歡迎,看角度/52
三、融洽的120°與對立的180°/56
四、防備的姿勢/59
五、袒胸露腹——不加防衛/62
六、拍撫肩膀——傳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