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加速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式——《從中國價格到中國價值》讀後感
中國國務院 研究室副主任 侯雲春
《從中國價格到中國價值》付梓面世之前,機械工業出版社王文斌社長囑我看看這本書,我雖冗務繁忙,但好友之命,不得不從,由此也使我有幸得以先讀為快。這本書中提出的──中國如何從「世界工廠」變成「世界智庫」,使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我覺得,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一個難以破解而又不得不破解的難題。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尋求破解這個難題的成功途徑,加速實現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和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保持了年均九.七%的快速增長,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二OO六年,中國的GDP超過二十一萬億元,居世界第四位;對外貿易總額達一萬七千六百億美元,位列世界第三;外匯儲備超過一萬億美元,已連續幾年拔得全球頭籌。中國經濟發生的巨變令世界各國稱羨。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付出了過多的資源環境代價,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難以持續;令人生畏的出口產品「中國價格」,不僅引發一系列勞工權益等方面的問題,還在國際上引起越來越多的貿易摩擦,基於低成本的外貿增長方式難以為繼。走過了近三十年以數量擴張、快速增長和高消耗、高排放為主要特徵的粗放型發展道路之後,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的發展來到了一個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面臨著空前嚴峻的挑戰。
一如時勢造就英雄,危機和挑戰也催生創新型企業。面對挑戰,許多企業通過大力開展自主創新,提高自生能力,實現了從價格競爭型向價值創造型的轉型和升級,闖出了一片嶄新的天地。他們的成功,不僅為中國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鮮活的經驗,同時也使人們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的曙光。《從中國價格到中國價值》的作者蔡劍、胡鈺、李東先生通過大量國內外企業的實地調研,努力尋求中國企業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從「價格思維」到「價值思維」的轉變方法,通過一系列案例,分析了從依賴中國價格到創造中國價值的思路轉變和管理創新,討論了「讓中國價值成為世界價值」的強國戰略。這對於加快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加快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特別是外貿增長方式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本書,很值得每一位關心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讀者們,仔細閱讀......。
推薦序二
創新是競爭取勝的必要手段
中國工程院 首批院士 謝友柏
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我沒有研究過經濟學和管理科學,而正在從事的推動現代設計理論和方法的工作,很需要並且一直渴望得到這方面的知識。但是更重要的是,本書作者對國家經濟發展的熱忱,以及對科學的一份忠誠和執著,深深感動和吸引了我。
現代設計理論認為,人類一切有目的行為都可以看成是「工程」,並可以分解為「設計」和「實施」兩個階段。「設計」和「實施」當然也應當做廣義的理解,不能僅僅理解為設計產品。管理企業、事業單位乃至國家,都有設計和實施兩個步驟。設計、實施以至工程是否成功,不是看它的宣言,而是看它的效果,也就是書中所說的績效。我們常常講,設計是藝術和技術的結合。設計中藝術的發揮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所受到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每個人對文化(包括傳統文化和潮流文化)的吸收、理解和在行為上的詮釋,每個人的思維習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價值觀,都不盡相同。企業、學校或者國家的管理者,每個人都說要把企業、學校或者國家管理好(不包括口是心非的情況),目的好像一樣,設計出來的方案可能很不一樣,這是受價值觀支配的。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創新是競爭取勝的必要手段,創新不是目的。創新也是一種工程,也需要設計,設計是創新的起點。設計的好壞,唯一的標準是競爭的成敗而不是其他。當然,成敗的衡量也受價值觀支配。例如有的做法當前看上去很好,但是對長遠來說是災難性的。有的做法眼下困難重重,為的是最後取得真正的成功。持不同價值觀的人對兩種做法就會有不同的評價。正如書中所說,大多數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將企業價值和經濟效益的高低相等同,他們將追求利潤作為天經地義的經營目標。這些企業管理者經常說的一句話:「企業嘛,就是追求經濟效益。」其實,我們的一些事業單位和政府管理者,也持相同的價值觀。所謂價格思維,就是盯著眼前利益、不顧以後的思維。所以,他們為企業、事業和他們所管轄的部門或地方的設計和此後的實施,也都是為著實現短期利益。例如,大學不追求培養一流人才,只追求成為「一流大學」;地方不顧生態條件破壞,簡單追求GDP的增長,等等。
全書以極大熱情研究了中國當前的企業狀態和他們的思維方式,用大量實例說明什麼是價格思維和什麼是價值思維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分析價格思維的問題和後果,科學地闡述價值思維的內涵和意義。在抨擊中國價格現狀的基礎上,鮮明地提出了中國價值概念並對它的各種形態和構成要素進行了廣泛論述。也許書中某些案例和對案例的解釋以及某些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有不同看法,可以討論,但是貫穿全書的基本理念,絕對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地擊中了現在許多管理者價值觀的要害。
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是為顧客創造價值。我們講,製造業的使命是為社會提供產品(包括服務,下同),但是這個使命需要在競爭取勝的條件下才能完成,否則就是提供了,也不會被接受,不僅不能完成使命,反而會對社會造成傷害。競爭力有多方面要素,對一個品牌或一個企業而言,根本的和長遠起作用的要素是產品的性能,新的設計需要實現現有產品所不能滿足的性能需求。許多企業,情願用低價銷售性能落後的產品,卻不願意以製造出顧客需要但別的企業還不能製造的產品來爭取高額回報,也就是書中說的企業存在的意義在於創造顧客而不在於創造交易。創造交易只需要依靠低價格,只有具有新的性能的新產品才能夠吸引新顧客,這就要創新。產品創新的關鍵在於產品設計,在於設計的管理,在於管理的設計,或者管理的創新。
此書的價值不僅僅是提出和廣泛討論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思維方式,還通過大量實例給出了實現理念和思維的模型和方法,證明實現價值思維是有方法可循,是可以做到的。這些實例和方法有西方的,更有許多當前中國已經存在和正在發生的。我們既不提倡什麼中學為本,西學為用;也不贊成一些人頭腦裡隱藏著的西學為本,中學為用。我們應當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對我們有用的東西,只有在中國的現實環境中使中國的企業在競爭中取勝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才是好的理念和方法。就好比在技術上,引進國外技術算不了什麼,不論怎麼消化、吸收、再創新,只有當我們能夠用這些技術、或者發展了這些技術,使自己設計和製造出來的產品能夠在性能上競爭取勝,為顧客創造了價值,創造了新的顧客,才能夠說是成功的設計。如果製造出來的產品結果還是不如人家的產品,還要靠降低價格創造交易,那只能說是失敗的設計。
有一種觀點,認為似乎外國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生產出新產品,或中國可以購買、使用外國的新產品,就等於中國具有了開發、設計和生產這些產品的技術能力。這些人實際上是把技術看成是可以以物質形式獨立存在的產品,一經購買就可獲得。這是錯誤的,因為能夠以某種形式傳播的知識不同于能夠利用這些知識的能力。由於技術知識包含大量的緘默知識而且存在於組織過程中,所以技術能力只能通過組織學習獲得,產品開發能力只能通過產品開發實踐而發展出來。因此,中國不可能僅僅因為外國企業在自己的土地上生產產品就自動獲得技術能力,無論引進外資和技術對於中國企業多麼重要,都代替不了自主開發對於技術學習的關鍵作用。解決中國的問題,最終只能靠中國人自己。
回到本文的開始,設計的技術方面在管理上可以通過各種標準使之結構化、規範化;但是藝術的發揮卻不這麼容易管理和改變,因為每個人的價值觀是在比較長的時間中逐漸形成的,這與他或她所受到的教育和成長環境,他或她對文化(包括傳統文化和潮流文化)的吸收、理解和在行為上的詮釋,他或她的思維習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價值觀,都不盡相同,要改變人的價值觀,改變人的理念和思維方式,在客觀上只有兩方面的工作可以做:教育和改變環境。教育是學校的本職,是我們必須做和能夠做的,當然也要克服許多困難。教育需要教材,這本書的出版將對此做出貢獻。改變環境,則需要更高層面——國家和全民,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不懈的努力,所需要的環境現在還在形成的過程中,還不能說已經能夠使許多管理者感受到需要改變價值觀的壓力。
最後要說的是,書的作者對真理的追求和執著精神,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他們直接到企業和基層去調查和實踐,根據事實產生觀點和結論,研究工作就應當這樣做,不論是自然科學或者是社會科學。
推薦序三
中國企業需要的人文精神
正大集團副總裁 中國城鎮開發基金CEO楊小平
我很早就認識蔡劍博士。當正大集團在考慮如何戰略調整,他領導的北大企業績效管理研究中心正在做這個方向的研究。當時,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作為一位從美國「海歸」的學子,關心中國問題,不僅有國際視野,還紮根中國實際。
與這位求學于清華,教學于北大的學者認識多年,每次與其暢談都對大學學者的國家情操和人文氣質深有感觸。北大清華的確還有這樣一批學者,他們善良、勤懇、謙虛好學,堅定對國家的熱愛,對學生的關懷。這些有理想而又務實的人,他們的研究,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文化魅力。與這些學者探討交流,讓業界對清華特有的嚴謹求實與北大特有的人文氣息深有體會。
這本書的確值得認真讀。中國的企業家和管理者急需這樣一本給人思想啟迪和讓人振奮精神的管理讀物。由於面臨太多好機會,不少中國和世界的企業急於獲得成功,有時卻忽視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很多管理學的讀物來自西方理論,對中國管理的現實問題適應能力不足,所以,中國一些民族企業雖然發現了很多機會,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但往往能力不均衡,缺乏較深厚的企業素養,特別是作為現代一流企業的人文素養。
讀著這本書,有時讓我的心靈在不斷的被撞擊。
中國在飛速發展。但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發展」,卻只是指由科學技術的進步所維繫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嗎?離開中國的人文和精神的進步,高速的經濟工業發展真能夠全面、徹底地促進社會與人的進步嗎?「發展」帶來的諸多問題如生態、環境、人口、資源、戰爭威脅等,已日益迫切地出現在世人面前。解決這些制約人類發展乃至生存的棘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但是,不管是治標還是治本,簡單的技術手段和僵化的管理方式本身是遠遠不能奏效的,必須仰仗人文精神和先進的思想,以及科學的方法。
企業家自己也經常在思考,成功除了理智和激情,是否還需要其他。也許答案就在這本書中。中國價值——中國發展需要的人文精神。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為本,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人類關懷、生命關懷。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間的各種權利,只有人權是天賦的,不可剝奪,也不可代替的。承認人的價值,尊重人的個人利益,包括物質的利益和精神的權益。對企業來講,人文精神就是在追逐利潤之上去創造顧客,去關懷員工,為國家和社會創造價值。
感謝這本書的作者。他們在努力幫助中國企業家和管理者去思考,並且給出很具操作性的管理方法。他們沒有停留於案例分析,而是進一步建立了理論架構,提出一整套「價值思維」的思想體系。
「愛是正大無私的奉獻」。我們的企業,我們的社會,需要科學,需要技術,需要執行,但是更需要人文。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我們更應該關注人文精神。
作者序
穩健、踏實的管理思維
蔡劍∕胡鈺∕李東 於北大未名湖畔
本書主要關注中國的管理者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環境中,通過價值思維和管理創新獲得績效。對政府和企業來講,創新就是創造和實現價值,而我們所提出的中國價值思維,就是中國特色的創新思維。
在最近的五年時間裡,我們一直關注中國企業在面對進入WTO、市場開放之後的國際競爭中如何能夠發揮獨特優勢在市場上立足和發展。我們發現,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績效管理主要包括兩方面:在動態競爭環境下將戰略落地變成執行,同時能夠通過回饋保證執行的效果。但是不同的組織在這兩方面所採用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千差萬別,而且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尚未得到理論的解釋。針對價值鏈和績效管理的各種理論和學說紛繁複雜,有關價值創新戰略的理論也不斷湧現,但仍然缺少對於中國管理者來說具有現實意義和應用價值的成果。
我們研究了很多轉型失敗的企業,發現其沒有成功的關鍵是領導者的「價格思維」限制了企業價值的提升。管理學家和人工智慧之父──西蒙,曾經說過:「人們會聽到他們想聽到的,把其他的全部忽略。」中國的管理者需要一種踏實穩健的管理思維。這就如同黑暗航線上的一點燈火,能夠幫助他們辨別前方的暗礁,在潮流洶湧的競爭中把握方向。要找到這樣一種管理思維,在研究中實事求是和系統思考是至關重要的兩個原則。正是堅持了這樣的原則,我們的研究團隊在北京大學先後指導了逾百名學生針對中國價值問題進行實踐性研究,我們自己帶領研究團隊先後實地調查了數十家國內外企業,走訪數十個縣市,同時我們作為高級顧問為具有代表性的大小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提供諮詢,共同探討企業發展的戰略和戰術問題,也幫助其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惑。我們實際指導一些企業的重大戰略調整,也親身經歷了國際和國內企業和政府的很多價值變革。
本書所論述的價值思維和價值設計方法並不是什麼嘩眾取寵的理論,也不是管理的靈丹妙藥。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接觸過很多管理者,他們在嘗試某些新鮮的西方戰略或者所謂中國式管理之後,常常面對後悔的結局。一些西方管理理論的效果其實被人為地誇大了,而中國本土又特別缺少相對嚴謹的價值創新領域的管理研究。在管理界中,只有相對精闢的管理思想,而沒有藥到病除的管理方法,因為管理是實踐的藝術。這本書的意義在於明確了一個基本事實,管理者獲得商業利益的動機和服務社會的信念不但不是矛盾的,而且是相互促進的。價值思維能讓管理者在追求績效的過程中更加明智和幸福。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其實,管理理論的發展是跳躍的,不是連續的,每次有預見性的理論和模型總是突然迸發出來而被廣泛接受的;而管理實踐的發展是連續和舒緩的,是在無數次實際的日常管理決策中形成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之間的這種差異決定了管理研究的價值和影響:當理論低於實際的時候,理論實際上是實踐經驗的縮水版;當理論高於實際的時候,理論是實踐的歸納和總結,能夠去指導實際工作。因此,我們希望企業家和經理人員不但要掌握業務知識,還要學會識別和判斷管理理論的可用性的能力。本書所強調的實用性管理模型,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持續不斷的學習過程讓我們能夠從實踐中歸納出本書的思想和理論,並讓這本書能夠和讀者見面。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夠加入到這樣的美妙的過程中來,大家的關心、批評和指正,是我們創造價值的動力。
致謝
中國價值的研究過程是一個不斷持續學習的歷程,有時面臨艱難,而更多的時候充滿探索知識的樂趣。我們非常感謝在其中對我們提供幫助的老師、領導、同事和朋友。
二OO七年,我們發起並主持了北京大學中國管理創新論壇,在美輪美奐的燕園學府,來自學術界的厲以甯教授、林毅夫教授、張景安社長、海聞教授、謝友柏院士、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副主席馬俊如院士和來自中國和美國的四十余名知名企業的代表針對中國企業的創新領導力做了主題發言並開展熱烈討論。這次會議讓我們理清了關於中國價值的很多問題,也堅定了我們一直秉持的謙虛學習,求實研究的態度。我們仔細感悟來自不同專業,不同領域學者和專家的精闢思想,也堅持向實踐的管理者取經求道。
我們開展的中國價值研究活動,得到了很多領導和同事的支持,特別是商務部廖曉淇副部長、王新培司長;北京大學吳志攀教授、張國有教授、程玉綴教授、張維迎教授、武常歧教授、王其文教授、陸正飛教授、曹鳳岐教授、于鴻君教授、周輝教授、沈明高教授、沈豔教授、陳十一教授、陸軍教授、岳昌君教授、黃濤教授、楊東甯教授,尤其是提出本書很多思想觀點的龍軍生教授。還有清華大學的陳國青教授、陳劍教授,人民大學的陳禹教授、毛基業教授。感謝美國的鄒至莊教授、盧志揚教授、耿旭教授、Leon Zhao教授、Han Zhang教授,還有世界各地很多院校讓我們受益匪淺的專家和學者。
本書的問世,還受益於很多企業家和業界專家的思想和觀點,感謝國際企業界的朋友,尤其是正大集團副總裁楊小平先生、聯泰集團執行總裁陳祖龍先生、Altium中國公司總經理曹建靜先生、甲骨文公司副總裁嚴旋先生,還有周雲帆先生、肖灩旻先生、夏華女士、裴嶠先生、原欣女士、檀林先生、翟淩雲先生、江永清先生、高少義先生、汪春軍先生、李繼凱先生、李熠南先生、黃曉藝先生、利斌博士、姚宇紅女士、丘創先生、朱敏女士、葉鵬先生,美國企業界的Godfrey Sullivan先生、John Kopcke先生、Heidi Melin女士、Annie Hayward女士、Mark Convey先生、Bob Lin先生、趙文輝先生、趙剛先生等,以及北大企業績效管理研究中心的專家顧問們。
感謝機械工業出版社非常專業的編輯工作,以及聞潔女士和我們的研究助理趙蕾同學對這本書出版工作的貢獻。感謝跟我們積極討論的北大EMBA、MBA、EDP和研究生同學們,最後還要感謝北大企業績效管理研究中心,可愛的研究助理和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