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作者戮力於學術研究已有二十年有餘,因為我國學術制度有重視期刊發表的趨勢,本人無可避免地,亦受此氛圍所牽引,自當受其影響,雖然常有人對我提出建議,能否撰寫書籍,主要理由有二:其一,理念的傳播更廣泛,甚至較容易及於實務界;其二,學術文章發表應為心得的累積,能否進入另外一個境地,還是要經由有體系的專書論述來考驗。此喚起作者織夢的機遇,埋在心中的展望,事隔多年,終於能成就夢想,豈能不樂哉!而撰寫此書的主旨,在於彰顯「追求真理、履行本分」的學術熱情。
學校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教育的顯學,因而探索其緣由與實施途徑,益形重要,以利強化國際資產納入學校教育實踐的啟蒙,並推升學校教育經營的抱負,進而化育面對世界能進行學習的學子,有效培養世界公民,此人力資源的長期扎根,既能提升國家的全球競爭力,以確保國家的發展,同時,也能強化國家的全球貢獻力,以提升國家的地位;此外,這種人力資源的不斷擴充,當能達到普及化的境地,必能深化全球任何因子衝擊國家穩定的處理厚度,以確保國家的安全。由此觀之,學校教育國際化能有助於培養全球調適能力與精緻全球生活生態,將有助於加深、延展國家發展的命脈,進而推升國家的高度與厚度。據此,教育能真實進入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戰略環節,因此,學校教育國際化的文化建設效益,可以視為開啟國家盛世的途徑之一。有鑑於此,本書以學校教育國際化論述作為處理議題的方向。
一般而言,高等教育國際化對於國家競爭力具關鍵性。但是,其沒有先在中小學進行扎根,高等教育的高層次期許,難以產生共鳴效應,教育國際化容易形成黃梁夢境一場。故本書冀望為中小學教育注入活水,從最基本的教育層級討論起,喚起政府與教育人員願意進行長期性的扎根工程,而不以快速的成果,作為功過的論斷,藉以使其與「教育無他 惟誠而已」的教育人格,產生共伴效應,不致脫離教育本質的軌道。有鑑於此,本書以中小學現象了解來勾勒脈絡。
學校教育國際化會受教育全球化力量所驅動。故教育全球化的倡導,是回應新型態經濟發展思潮流引領,並藉此深化新自由主義經濟相互依賴體系的經營,尤其,臺灣生存的命脈與全球經濟的發展,息息相關。據此,全球化蘊涵著國家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密碼,而教育作為深入了解全球化經濟及其衍生的社會、政治、文化現象,必須強化教育國際面向的經營,來引領教育經營進入國際化的旅程。由於教育全球化著重不同生活方式人類相互依存關係的論述,以啟迪新取向的教育形態,來為臺灣的教育注入新的觀點,已成為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據此,教育全球化現象的深入探索,能啟蒙新的教育型態,來促進學校教育的國際化,成為撰寫本書的第一部曲。
此外,學校教育國際化必須透過組織變革的歷程,方能有效落實,而學校組織的變革能有效推動,必須藉由全球教育領導來催化,促進教育全球化願景的實現,方不致國際化過程中,規劃了很多的活動,但是卻有如嘉年會,而難有全面國際化氛圍的學習感染力。為了臻使本書行文的流暢性,以全球領導來簡化全球教育領導的修辭,並以體系的方式呈現,來建構綿密的領導行動,喚起最大的領導動力。爰此,全球領導體系強化學校組變革的歷程,來催化教育國際面向的經營,以促進學校教育國際化,成為撰寫本書的第二部曲。
值得說明的是:學校教育國際化因教育全球化的催生而來,而教育全球化是一種現象、論述、願景,故學校教育國際化的討論,著重現象的了解、文化的論述、願景的勾勒。隨之,國際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國際化的途徑,則重視策略面的討論,是以,國際教育理念,實有為策略進行布局的意義,成為撰寫本書的第三部曲。
再則,國際教育的策略布局,必須透過具體的實施,方能臻使國際教育呈現真實的成果,故國際教育的借鏡、策演、導引,來提升國際教育實施的效率,能對於國際文明發展或文化關係的深耕,急起直追,並確保實施效率,成為撰寫本書的第四部曲。
最後,國際教育的實施,會產生全球的共聚效應,故各國的實施精神與策略,雖有差異,但是卻雷同,而且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教育對於學子與國家貢獻的評估,頗為不足,因而,能對於國際教育的未來趨勢進行討論,來探索常受忽略的國際教育實施內容,以期為我國建議附加創新的施為,成為撰寫本書的第五部曲。
行文至此,作者將書名定為《全球領導與國際教育》,本當就此結束序言,但是辛苦的結果,總有著訴說不盡的期許,就多抒發幾句。首先,就當本書為慶祝建國一百年紀念的出版品,既啟迪教育雋永的展望,亦回報社會關注的栽培;其次,本書希冀為國家教育發展略盡棉薄之力,時值國家把國際教育當作重點政策,它或不能當作引領的著作,但卻有當作教育政策發展輔助工具的效益;再則,本書撰寫基本上為較大體系知識論述的產物,就把它當作自我錘鍊的歷程,期許產生自我學術昇華的效應;再次,本書討論學校教育國際化,經由撰寫的淬鍊,或許有更多的國際專業人格,並期自己能成為國際的化身,以拓展本人的教學氣質,來引領學生學習的浸濡。最後,本書教育全球化提供知識發展的啟示,藉以強化教育人員或學生追求國際知識的熱情,催化他們學術探索或者實務深耕的動力,並拓展其視野的高度與寬度。
本書的完成,要感激的人很多,包括師長、學生、朋友,計數不盡,不一一臚列。特別,在本人學術生涯中,曾經提供建言,評審稿件、真誠指導者,利用此機會謝謝您們。此外,也要感謝學富出版社發行人于雪祥先生。最後,最為感謝我家人的支持,能讓我超越了苦悶,因為他們的貢獻,我知道我的字典裡沒有放棄,更推升了我的成長動力。時至這個年紀,本人的學術生涯,依然會鎖定學術的特色,繼續往成長的大道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