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各界名人感動推薦
․吳正東(台北市內湖高中校長)、張碧娟(北一女中校長)、蔡炳坤(台北市建國高中校長),感動推薦。
․我想,在我成長過程中,讓我最受感動的一本書就是《布魯克林有棵樹》了。──歐普拉•溫弗瑞,美國知名節目主持人
․改變我生命的那本書。──賈桂琳․米察(Jacquelyn Mitchard),電影《失蹤時刻》(The Deep End of the Ocean)原著作者
․如果你錯過了《布魯克林有棵樹》,你將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體驗,這是一個深刻瞭解孩子和家庭之間關係的故事。──《紐約時報》
※來自讀者的真實感想
․我愛故事裡的法蘭西,也愛她的家人。堅毅的媽媽、溫柔的爸爸和弟弟、有著古老智慧的外婆、開朗的阿姨、各色鄰居們,他們全活生生的如同在我眼前。這本書以誠懇的態度書寫,閱讀中,我很快認同了法蘭西,經歷她與她家人的生命,裡面有快樂、有傷痛,也與她一起自省。閱畢,我有深深的滿足,也得到了一顆自省過的新鮮的內心。──安石榴,作家
․平淡無奇的小人物故事,正低聲敘說著潛藏在社會底層最真實的世界。而每天一頁的莎士比亞與聖經故事,是怎樣的產生潛移默化的改變……。由法蘭西‧諾蘭這個11歲小女孩做為故事的引子,她的父母、她的童年、她的愛情,帶出生而為人從幻想到破滅成長的過程。於是乎,當我書本闔了起來後,想著想著,不禁哭了!──飛行空中,美術設計
․主角法蘭西在貧困、失學、面對家暴和各種不幸,但始終不改其志,熱愛閱讀,對生活充滿希望,一如法蘭西家前的那棵樹一樣,在風雨飄搖和各種巨變中,依然開枝散葉,卓然而立;本書直入人心,探索真實人性的價值,是非常值得閱讀的勵志經典。──Yahoo!奇摩社群發展部經理 施典志
․法蘭西家門前的天堂樹,就像她一樣在艱苦的環境,沒有滋養的土壤,只有惡劣擁擠的空間,但是全憑著堅忍不拔的信念,出淤泥而不染地向上成長。是否出身與貧困人家是我們所無法選擇,但無論任何的困難打擊皆選擇樂觀向上的信念更是難能可貴;貧窮或許比別人少了一點物質的享受,就算是財富也未必能買到內心的富足與快樂。──無名愛讀書共筆達人 知名部落客 蔚雲
․這本書的年份和題材完全都不是我過去會碰觸的類型,但看完後卻深深被吸引,且深受感動,難怪是經典!──劉曉樺,文字工作者
․法蘭西‧諾蘭和她的家人永遠都會留在我心中。故事的角色深刻,情節豐富,讀完這本書後我更珍惜我所擁有的一切,它讓我知道即便貧困,即便教育程度不高,也可以活得有尊嚴、活得燦爛。──美國讀者 蜜雪兒‧史朗(Michelle M. Schramm)
․近來「經典」兩字已被濫用,不管是書籍、音樂或者電影,許多冠上經典之名的作品其實都有辱此名,但這本書確實是顆珍寶。我自己五十年前讀了這本書,其後各送我女兒、媳婦一本閱讀,晚近又送了姪女一本。我們都很愛這個故事,它絕對值得收藏、分享。──美國讀者 珍妮佛‧紐威爾(Jennifer M. Newell)
․《布魯克林有棵樹》是一本讓人瞭解個人如何能變得更堅強、堅定、睿智的書,最重要的,它談及人生存所需的人格力量,也就成了一篇關於愛、信任與磨難的文章。正是在讀完這本書後,我平生第一次瞭解,盡管磨難是艱難的考驗,但他確實是個人所能體驗,最積極能影響人生的因素之一。──美國讀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作者後記
我愛生活
貝蒂.史密斯 首刊於《本週雜誌》
孩提時候的我喜歡傾聽,常聽大人說:「啊,過去我也有雄心大志!」、「過去我也有夢想!」還有幾乎人人都會說的:「要是我能從頭再來一次……」我想這些人多多少少都錯過了生活的充實。
但是我不會,我不會和生活的充實失之交臂。十四歲那年我就暗下決心,在一本有些舊的抄寫本上,把我一生要做的事一條一條寫了下來,發誓要一條一條實現。
但這些計畫根本沒有實現。我成人後大部分時間都得拚命工作,養家餬口,生活的充實有不少耗在商業世界的競爭裡了。不過我還年輕,還樂觀,我告訴自己這些都是暫時的,總有一日,我的夢想都會實現。
可是一年過去,一年又來,轉眼到了中年。孩子們離開了,去了別的地方,追求自己充實的生活。我也開始想:「要是我從頭再來一次啊……」
一個雨夜,我下樓去雜貨店準備買一本平裝書,以打發睡前的時間。我拿起一本艾米爾.左拉的書,我站在那裡,拿著這書,費力地回憶很久以前曾看過的一句話,後來終於想了起來。左拉說:「所謂充實的生活,便是『養個孩子、栽棵樹、寫本書』」。
我感覺四周寂靜了下來。我意識到我有孩子……我種過一棵樹……事實上我甚至寫過一本書;不過,我肯定左拉說的「書」是種象徵,指的是任何具有建設性的誠實工作。
就這樣,根據一個偉人的信條,我有了自己充實的生活。孩子成長期間總給我帶來無限喜悅,育兒之樂雖波瀾不驚,但卻無窮無盡。二十五年前,我將一棵被人拋棄的樹苗栽下來,如今這棵小小樹苗已經長成參天大樹,高過我的屋子,給我帶來陰蔽;我的兒孫得以樹蔭下玩耍,假如天增人壽,或許我可以活到曾孫輩在樹下玩耍的時候。我甚至有幸出了一本書,書內記載了我的希望、我的恐懼、我的夢想。
所有這些都沒有寫在當初的抄寫本上,因為這些都是我自然而然的一部分,是我視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例如,從意識到自己的女人之身時,我就知道自己未來會生養孩子;人們將租屋院子裡的樹砍掉的時候我流下了童稚的眼淚,但那時候我就知道,不管未來生活在什麼地方,我都會栽一棵樹;八歲時,我的作文得了「優」,我就知道有朝一日我會寫一本書。
我得出了一個結論,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結論,那就是活著、奮鬥著、愛著我們的生活、愛著生活饋贈的一切悲歡,那就是一種實現。生活的充實常在,人人皆可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