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代表作「美國戰後三部曲」之第一部
猶太裔的希謨.黎沃夫從中學時起便是運動健將,受封為三球明星,循規蹈矩的他在畢業後拒絕球探挖掘,選擇唸完大學並承繼家業,還娶選美皇后為妻,成為一個成功的手套工廠老闆。他愛他新進入的美國新大陸,到了一九六八年,他所鍾愛的年僅16歲的女兒梅瑞迪絲,卻在這動盪的反越戰時代,成了激進的炸彈客,最後毀了黎沃夫一家。一部以牧歌為名的「反牧歌」悲劇,探討美國夢的失去以及田園牧歌時代不復有的史詩故事。
作者簡介:
1933年生於紐澤西州紐華克市一個中產階級猶太人家庭,1954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巴克內爾大學,隔年獲芝加哥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教學,同時攻讀博士學位,後放棄研究而專事寫作。1959年以小說《再見,哥倫布》一舉成名(該書獲美國國家書卷獎)。1960年任教於愛荷華大學作家班,兩年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駐校作家,並曾在賓州大學指導過多年比較文學課程,1992年退休後仍筆耕不輟至今。羅斯的作品廣受讀者和批評家青睞,並獲獎無數,包括普立茲文學獎、福克納文學獎、美國國家書評家協會獎、國家書卷獎,法國梅第西外國小說獎、古根海姆獎、歐亨利小說獎和美國文學藝術獎,他本人也在1970年被選為美國文學藝術院院士。羅斯的小說語言華美恣肆、敘述縱橫自如,而創作風格多變,主題選擇廣泛。其著名「祖克曼系列作品」,其中《美國牧歌》、《我嫁了一個共產黨》和《人性污點》被稱為「美國三部曲」,正是羅斯的代表作,描述戰後美國從麥卡錫白色恐怖,歷經越戰到柯林頓性醜聞這段漫長過程的風俗誌和心靈史。近來羅斯在美國和世界文壇愈加獨領風騷,連續多年成為問鼎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的作家,美國國家圖書館並於2005年正式將羅斯作品選編進「美國經典文庫」(The Library of America),是美國文學史上作家在世時最早被列為「正典」的當代作家。
譯者簡介:
台大外文系學士,台大新聞所碩士,曾任China Post記者、副採訪主任、Student Post主編等職。譯作包括《蘭花賊》、《本壘的方向》、《非關男孩》、《發現eBay》、《冷戰諜魂》、《鏡子戰爭》、《斷背山》。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1998年美國普立茲文學獎紐約時報編輯推薦「眩目迷人……痛徹人心、悲憫蒼生、充滿智慧的小說……精彩。」波士頓地球報菲利普.羅斯是我的偶像級作家。在當今美國嚴肅作家的文壇,他已是碩果僅存,唯一一個出書之後,不必任何書評,也不必書商廣告,就自然而然會進入銷售排行榜的人物,他的作品是超白金招牌,以故事精采、文詞雅緻深遂、義理深湛聞名。在這個「美國三部曲」中譯本終於出齊的時刻,但願我們都來喜歡他的這部毫無疑問將在美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赫赫名聲的鉅著。-南方朔。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羅斯乃第三位生前受到「美國國家圖書館」出版全集之榮譽的作家(前二人分別是EudoraWelty、索爾貝婁),2013年完成之日同賀羅斯80大壽。
得獎紀錄:1998年美國普立茲文學獎紐約時報編輯推薦「眩目迷人……痛徹人心、悲憫蒼生、充滿智慧的小說……精彩。」波士頓地球報菲利普.羅斯是我的偶像級作家。在當今美國嚴肅作家的文壇,他已是碩果僅存,唯一一個出書之後,不必任何書評,也不必書商廣告,就自然而然會進入銷售排行榜的人物,他的作品是超白金招牌,以故事精采、文詞雅緻深遂、義理深湛聞名。在這個「美國三部曲」中譯本終於出齊的時刻,但願我們都來喜歡他的這部毫無疑問將在美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上留下赫赫名聲的鉅著。-南方朔。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羅斯乃第...
章節試閱
第一章
瑞典人。在我唸小學期間的二次大戰那幾年,這個綽號在我們紐華克地區有股魔力。就連從紐華克市王子街的老街區遷移過來的新一代成年人,如果仍未完全美國化到崇拜中學運動健將的程度,也能感受到這股魔力。具有魔力的不僅是這綽號,還有那張異於左鄰右舍的臉孔。在這所猶太裔佔多數的公立中學裡,皮膚雪白的猶太學生少之又少;即使皮膚雪白,也遠不及金髮碧眼的他,遠不及他下巴的棱角分明。他那副臉孔宛如戴上維京人面具,神態木然,無人能出其右。他就以希謨•爾文•黎沃夫之姓名降生於我們的族群中。
瑞典人是三球明星,擔任美式足球前鋒、籃球中鋒及棒球一壘手。學校球隊中表現尚可的只有籃球校隊,曾兩度奪得市錦標,而他得分居冠。然而,只要瑞典人能傲視群雄,他所屬的校隊表現如何便無關緊要了。這所學校的父祖輩多半未完成國民教育,生活負擔也過於沉重,重視子女的學業成就勝過一切;而即便以運動制服掩飾肢體上的衝撞,再冠予球場規則,也沒有傷害猶太人的意思,但對我們的社群而言,傳統上,體育成就仍無法取代高等學位,成為他們欣慰感的來源。儘管如此,透過瑞典人,附近鄰里產生了對猶太社群的幻想,對整個世界的幻想,一種全球各地體育迷共有的幻想。本區家家戶戶幾乎如同非猶太家庭(他們想像中的非猶太家庭),能忘卻現實,將運動表現視為全部希望所冀。最重要的是,眾人能藉此忘卻戰亂之苦。
我個人認為,瑞典人之所以家喻戶曉,並晉升為威克瓦西猶太族群的眾神之首,主要原因是對抗德日軍之戰,以及對抗戰所導致的恐懼。由於瑞典人在球場上所向披靡,人生的表象就算毫無意義,對於那些時時刻刻擔心永遠見不到子弟或丈夫而生存在恐懼中的人而言,也能提供一種弔詭、空想式的養分,使人快快樂樂投入瑞典式的純真懷抱中。而他心中做何感想?只要他一鉤射入網,只要他跳起來傳球接球,只要他沿左內野線擊出強勁二壘平飛安打,眾人就將他捧上天,賦予神聖的意義。這樣的反應,對他會有何影響?是否正因如此,這個大男孩才顯得老成持重、面無表情?是否,由於整個社區對他溺愛有加,讓他產生了自戀心,因此內心拚命壓抑著,以致彰顯在外的卻是成熟穩健?本校啦啦隊特別為瑞典人編了一首隊呼,有別於其他隊呼,用意不在振奮全隊士氣或帶動觀眾情緒,而是針對瑞典人以節奏與跺腳的方式讚頌,針對其精純而無赧的完美表現,傳達熱切激昂之意。每場籃球賽,只要他搶得籃板球或得分,全館立刻歡聲雷動。每場美式足球賽,只要他搶進一碼或攔截對手傳球,歡呼之聲必定橫掃市立體育場的我方觀眾席。在爾文屯公園舉辦的地區性棒球賽,即使觀眾寥寥可數,也沒有跪坐在邊線、神情殷切的啦啦隊,每回輪到瑞典人上場打擊,或不過是在一壘公式化封殺對手出局,都能聽見一小撮的威克瓦西忠堅份子,從木質看臺傳出單薄的呼口號聲。他們的口號共有八音節,其中三個音節是他的名字,節奏為啪──啪──『啪』!啪──啪──啪……啪──『啪』!特別是在美式足球賽事中,速度隨著每一次複誦而加快。景仰之情顛狂至極點時,側手翻筋斗的裙浪轟然席捲而來,激情洋溢,穿著橙色燈籠體育短褲的十名短小精悍啦啦隊員,在眾人驚異的眼神中如煙火般晶亮閃現……這樣的愛慕之情並非針對你我,而是衝著瑞典人黎沃夫而來!「瑞典人!你代表愛!……瑞典人!你代表愛……!瑞典人!你代表愛!」
沒錯,他目光所及之處,無人不對他表達敬愛之情。有間糖果店,我們男生喜歡去搗蛋,老闆對我們的稱呼是「喂,不准亂碰!」或是「別鬧了!」對他呢,老闆則是畢恭畢敬稱呼「瑞典人」。家長看到他時,面帶微笑,輕聲喚他「西謨」。走在街上,路過呱噪的女孩時,她們會裝出暈眩的模樣,膽子最大的則在他背後呼喊,「回來,回來,我此生的摯愛﹗!」而他也不表示抗議;在這一帶走動時,就這樣心懷眾人的愛戴,外表無動於衷。就在我們這群無名小卒對著這樣全心全意、不帶任何批評的偶像崇拜作白日夢的同時,這份強加在他身上的愛卻適得其反,剝奪了他表現情感的機會。眾人擁抱這位男孩,將他視為希望的象徵,代表著剛毅果敢與百折不撓的勇氣;這也使得那些投筆從戎的高中同學從中途島、薩萊諾、瑟堡、所羅門群島、阿留申群島、塔拉瓦島全身而返、平安歸來,而他的智慧或自嘲一點也不干擾這寶貴、天賜的信賴感。
然而,機智或自嘲對一般人形成慰藉,但對如瑞典人這樣天神般的孩子而言,反倒在搖擺不定之際發揮了作用。他的個性中,絕大部分是旁人無法探知的,要不是他刻意壓抑,就是尚未甦醒成長,或者,更有可能的,是他根本毫無個性可言。他高高在上,成為眾人無涉性愛的求歡對象,而他對此似乎毫無所動;這樣的反應,使他顯得就算稱不上是神聖不可侵犯,也比其他同學高出一大截,遠勝平凡原始的我輩。對抗貝靈傑隊那天,他一役獨得廿七分,刷新威克瓦西的籃球史,而當天正是一九四三年一個令人傷心欲絕的日子:飛行堡壘戰鬥機隊慘遭納粹戰鬥機擊落五十八架,兩架遭高射砲射下,另外五架戰機於轟炸完德國的回程途中,飛越英國海岸後失事墜毀。他也因此與歷史緊緊相繫,成為歷史的『象徵』。假使他沒有在這天破校隊記錄,眾人對他的崇敬可能會大打折扣。
瑞典人的弟弟傑瑞•黎沃夫是我的同班同學,瘦骨嶙峋,小頭小臉,體態出奇柔軟,宛如一根甘草棒似的。他稱得上是數學小天才,一九五○年元月,他代表畢業生致紀念詞。傑瑞從未與人深交,但在我與他同窗的幾年間,傲慢專橫、暴躁易怒的他卻對我產生興趣,這是之所以我會在黎沃夫家獨棟屋「終飾」過的地下室裡,從十歲起在乒乓球賽上定期被他擊敗的原因。他家位於風默街與基爾街的路口。所謂「終飾」,意指地下室以長有樹節的松板,裝置得宜家宜居,而非如傑瑞心裡所想的,裝潢成正好用來「終結」一個小孩。
傑瑞在乒乓球桌前爆發的激昂鬥志,勝過他哥哥在任何運動項目上的表現。乒乓球的大小與形狀設計巧妙,正好無法打掉對方的眼睛,否則我是絕不願意到他家地下室與他對打的。此外,要不是可以藉此炫耀我在黎沃夫家通行無阻,九頭牛也無法將我拖進那間地下室,因為我唯一的防身用具,只有一把木質小球拍。以乒乓球的重量,再怎麼打也不可能出人命,但是傑瑞大手一揮時,腦海裡就算沒有浮現蓄意謀殺的念頭,也好不到哪裡去了。我當時從沒想到,他如此暴力十足的表現,只不過顯示了身為瑞典人之弟的苦處。我無法想像,如果沒辦法成為瑞典人本人的話,還有什麼比身為瑞典人的弟弟更棒的事,因此我沒能設身處地了解傑瑞。對他而言,身為瑞典人的弟弟是最悲哀的一件事。
我從來不敢進入瑞典人的臥房,但走出傑瑞房間去上廁所時會停下腳步凝視。他的臥房在房屋後部,屋簷的下方,天花板傾斜,上面有突出的屋頂窗,牆上掛著幾面威克瓦西的三角旗,與我想像中普通男孩的臥室相去不遠。兩面正對後院草坪的窗外,可以看見黎沃夫家的車庫屋頂,有顆棒球捆在電線上,從屋椽垂吊下來。瑞典人小學時,冬天就在這兒練習揮棒,其靈感可能來自杜尼斯(John R. Tunis)的棒球小說《湯肯村之子》(The Kid from Tomkinsville)。瑞典人床邊釘有內建式書架,我認出了包括這本書在內的杜尼斯小說,有《鐵公爵》、《公爵的決心》、《冠軍的抉擇》、《基石少年》、《年度最佳新人》,全依字母順序排列整齊,兩旁是純青銅書夾,是成年之禮,造型是法國雕塑家羅丹的「沉思者」。隨後,我立刻前往圖書館,將我能找到的杜尼斯小說全借回家,從《湯肯村之子》開始閱讀起。對年幼的我而言,此書讀來陰森冷酷,扣人心弦,文筆簡單,時而稍嫌艱澀,但寫得直截了當,尊嚴高貴。故事主人翁為少年投手羅夷•塔克,是個出身康乃狄克州鄉下山區,儀表整潔的男孩。他四歲喪父,十六歲那年母親也過世,白天在自家農莊幹活兒,晚上到南大街角的馬肯記藥房打工,幫祖母維持家計。
《湯肯村之子》出版於一九四○年,附有黑白插圖,略有表現主義派的扭曲失真,肢體動作的描繪展現出充分的技巧,巧妙勾勒出主角生活困苦之處。當時的棒球賽沒有數百萬計的球迷支持,上演的是俗世命運之謎的故事,大聯盟裡的球員看起來不像是健康大男孩,反倒像是飢餓精瘦的勞工。插圖的靈感似乎採自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那陰暗簡樸的背景,為了簡明描繪出故事裡充滿戲劇性與動作感的一刻,如「他在球裡加了一點蒸氣動力」、「飛過了圍牆」、「樂佐跛著腳走回球員休息區」,每隔大約十頁會加上插圖,以灰黑、加重墨水的筆法勾勒出瘦骨嶙峋、臉上帶有陰影的球員,背景一片空白,襯托出球員的分明輪廓、形單影隻、與大自然和人類隔絕,如同天下最孤寂的靈魂的樣貌。有些插圖的背景以斑點代表球場草皮,身後拖著乾瘦人形、蠕蟲般的陰影。即使身穿棒球制服,他依然顯現不出光彩耀眼的一面;擔任投手時,戴上球套的手形如獸掌;一幅又一幅的畫作在視覺上所點明的是:置身大聯盟表面看來雄偉無比,但說穿了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苦工,胼手胝足,不計報酬。
《湯肯村之子》一書,改名為《湯肯村之羔羊》又何嘗不可,甚至還可以改成《被牽進屠宰場的湯肯村羔羊》。在湯肯村之子的球員生涯中,他從作為一位振奮人心的新秀,到進入倒數之冠的布魯克林道奇隊,每場勝利後隨之而來的,要不是令其精疲力竭的失望,要不就是發生足以讓他斷送上進心的意外。湯肯村之子思鄉情切又寂寞無依,他與道奇的捕手老將戴夫•雷納德培養出默契,在雷納德的調教下成功摸清大聯盟的門路,「在本壘板後方以堅定的棕色眼珠盯著,」引導他投出零安打的佳績,無奈球季進入第六週,兩人的默契因捕手一夜之間遭到撤換而被硬生生瓦解。「談論棒球時,很少談到這一種速度,那就是球員竄起、沒落的速度。」隨後湯肯村之子連續投出十五場勝利,刷新兩個聯盟新秀投手的記錄,在大勝後他與隊友在沖浴間起訌,不慎遭瞎鬧的隊友推倒,手肘受傷,從此無法再上場投球。那年接下來的時間裡,他苦坐冷板凳,由於打擊率不錯,偶爾上場代打。大雪飄零的冬季,他重回康州老家,白天農忙,晚間到藥房打工,儘管這時他已名聲大噪,實際上他又再度成為祖母的乖孫。他遵照戴夫•雷納德的指導,努力調整揮棒的高度(「一直以來會壓低右肩,往上揮棒,是他最嚴重的缺點」),他在穀倉裡以繩子懸吊棒球,在寒冷的冬天早晨拿著「他親愛的球棒」練習打擊,直到滿身大汗為止。「『鏗……』球棒穩穩擊中球面時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下一個球季時,他以腳程快捷的右外野手身分重返道奇隊,以點三二五的打擊率擔任第二棒,帶領道奇以王者之姿進入冠軍爭奪戰。球季最後一日迎戰巨人隊,前半場巨人領先,湯肯村之子點燃了道奇隊打擊火力,靠著他膽識過人、肌力迸發的典型跑壘動作,爭取到一分超前的優勢。第十四局下半兩人出局,兩人上壘,他奮不顧身衝撞中外野右牆,表演出再見接殺。這次大無畏的表現讓道奇隊晉升世界大賽,卻讓他「在遠遠的中外野右方綠色草皮上疼得直不起身來」。作者最後寫道:「暮色降臨在球員身上,落在湧入的大批球場觀眾身上,落在抬著擔架的兩人上。他們抬著那癱軟無力的身形,穿越鼓噪的群眾……此時雷聲霹靂,雨滴落在馬球體育場上。」落下,落下,雷聲霹靂,而球員們的約伯受難記也就此落幕。
我當年十歲,從沒閱讀過像這樣充滿了人生的殘酷無情的作品,無義無理,讓我無法相信。道奇隊應受譴責的隊員是樂佐•努健特,他是優秀的投手,卻貪愛杯中物,行事魯莽,動作粗暴,欺善怕惡,對主角嫉妒到極點。可惜,擔架上「癱軟無力」的人不是樂佐,而是全隊的最佳球員,綽號小子的鄉下孤兒,謙虛、認真、潔身自愛、忠誠、天真、勇敢、無畏無懼、苦拚實幹、說話輕聲細語,是位天資聰穎的運動員,是個俊美、樸實的男孩子。不消說,我將瑞典人與小子視為一體,驚訝於瑞典人如何能看得下這本小說,這本連我看了都幾乎流淚,夜裡輾轉難眠的小說。假若我有勇氣向他開口,我會問他是否認為結局意味著小子就此走到盡頭,或是有可能再度捲土重來。「癱軟無力」一詞讓我看了心驚不已。小子難道是因接殺了年度最後一球而喪命嗎?瑞典人知道嗎?他在意嗎?他有沒有想過,如果災難能降臨在湯肯村之子身上,也有可能降臨在偉大的瑞典人身上?這本小說主角溫柔可愛卻命運多舛,球技精湛,天真無邪,最嚴重的缺點不過是揮棒時往往喜歡壓低右肩,將球往上擊出,而無情的上天卻仍狠心予以摧殘。難道這本書只是瑞典人書架上以「沉思者」書夾所固定住的一本書而已?
--
基爾街是猶太『富豪』居住之地,就算不是真的有錢,在多數租屋而居的家庭眼裡看來就是如此。出租公寓的住宅裡通常住了二至四戶人家,前方有磚建門廊,是我們放學後從事體育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個地方:雙骰遊戲、黑傑克、門廊棒球等等,我們無情地對著台階投擲廉價橡皮球,直到球皮的接合線爆開為止。這個兩旁種植了洋槐樹的街區,是在盛況空前的一九二○年代初由里昂家族農場劃分出來的;在這裡,紐華克猶太人移民第二代重新聚成社群,較上一代吸取更多美國主流生活的經驗,捨棄了講意第緒語的父母在普林斯街猶太區重建的波蘭式小村。基爾街的猶太人,住家備有「終飾」過的地下室,門廊以紗網封住,門階鋪上棕赭色石板,他們似乎站在時代尖端,堅持採用美國人舒適便利的家居方式,作風足以比擬那種膽大無謀的拓荒者。而站在時代尖端最前哨的,是黎沃夫夫婦,那賜予我們心愛瑞典人的,是附近猶太社群最為暱近白人異族的一個。
黎沃夫夫婦名字分別為盧與席維雅,和我出生於紐澤西的猶太父母相比,他們並沒有顯得更像美國人,也不顯得更有教養,更有文化,或者有更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這一點讓我著實大吃一驚。除了那幢位於基爾街獨棟單戶的住家之外,我們兩家並不像學校老師所教的農人與貴族間,有著天南地北的差異。黎媽媽與我母親一樣,是個愛乾淨的家庭主婦,禮貌周到零缺點,長相可人,體貼他人心情,有辦法讓兩個兒子充滿自信。那個時代的許多女性人是做夢也無法想像要自己放棄以兒女為中心的家庭大業,黎媽媽就是其中一個。黎沃夫兄弟遺傳了母親的金髮與修長的骨架,只不過由於她的頭髮稍顯紅棕,也較為鬈曲,皮膚仍似少女般雀斑點點。她的外表不如兒子那般酷似非猶太的白種人,臉孔與這個社區的人較為相似,比較稱不上是基因突變。
黎沃夫兄弟的父親身高不超過五呎七或八,四肢修長,急躁的態度甚至超過賦與出我個人焦慮感的父親。黎爸爸出身貧民窟,舉止粗野,教育程度低,卻能鞭策出全新一代努力向上、經大學教育洗禮的猶太子弟;這樣的父親,對任何事都抱有無法推卸的職責,對錯分明,毫無灰色地帶,心中聚合了野心、偏見與信念,難以撼動,想逃出其掌握並不如表面上看來容易。這些父親雖資質有限,精力卻無窮;能很快與人稱兄道弟,卻也很快大喊吃不消;對他們而言,人生中最嚴肅的事莫過於『不顧一切向前走』。而我們是他們的兒子,敬愛他們是我們的責任。
我的父親是足科醫師,多年來以家中客廳為辦公室,收入僅供糊口,而黎沃夫先生則以生產淑女手套大賺其錢。他的父親,亦即瑞典人的祖父,於一八九○年代自舊大陸移民至紐華克,並在鞣革廠找到工作,負責從大石灰桶中撈出羊皮,刮除上面的羊肉。納特曼街的鞣革廠裡聚集了紐華克最粗獷的斯拉夫、愛爾蘭、義大利移民,而他是唯一的猶太人。鞣革廠的老闆是製造亮面漆皮的大亨T.P. 豪沃爾。鞣革與皮件製造業是紐華克市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產業,而其中最富盛名的人物非豪沃爾莫屬。製革過程中最重要的成分是水──皮革在大桶大桶的水中旋轉,大桶倒出臭水,水管湧出數十萬加侖的冷熱水。有了軟水、好水,可以生產啤酒,可以製造皮革,紐華克因此左右逢源,大釀酒廠林立,又有大鞣革廠,而對移民而言,這裡有的是濕臭累人的工作。
瑞典人的父親盧,十四歲輟學進入鞣革廠工作,貼補一家九口的家計,不僅練就了一身以堅硬平刷在羊皮上塗抹黏土顏料加以染色的好功夫,對毛皮的分類與分等也駕輕就熟。鞣革廠滿是屠宰廠與化學工廠的臭味,因為既需浸透毛皮、烹煮毛皮,又要進行除毛、浸酸、脫脂的手續。夏季時,風箱全天候運轉以吹乾千萬張垂掛的獸皮,使得天花板很低的乾燥室溫度升高到華氏一百廿度。鞣革廠染缸所在的大房間幽暗如洞穴,水花四處濺溢,狀似野人的工人們穿著厚重的圍裙,手裡拿著鉤子與棍棒,對著過重的四輪車又拖又推,撈起濕透的獸皮擰乾懸掛,如同牲口般在吃力的風暴中被人呼來喚去,每隔十二小時才換一次班。此地污穢腥臭,到處流動著染成紅色、黑色、藍色、綠色的水,大塊獸皮散落地板上,隨處可見油脂坑、粗鹽巴山、溶劑桶,而盧•黎沃夫的中學與大學就是在這裡。真正讓人驚訝的不是他因此變得無比堅強,而是他有時仍能設法表現出溫文儒雅的一面。
他廿歲出頭自豪沃爾公司學成畢業,與兩位哥哥共同創立一間小公司,生產女用手提包,專門從R.G. 薩羅門公司引進鱷魚皮。薩羅門是紐華克生產哥多華皮(cordovan leather)的大王,在鞣製鱷魚皮方面首屈一指;有一段時間,眼看公司似乎有壯大的機會,可惜在股市崩盤後,公司也跟著倒閉,使得急功躁進的黎沃夫三兄弟因此破產。紐華克淑女皮飾於幾年後成立,由盧•黎沃夫獨自經營,買進次級皮件,亦即有瑕疵的手提包、手套與皮帶,於週末推著手推車兜售,晚上則挨家挨戶推銷。道內克,位於紐華克最東端,三面環水的半島的突出部,是每一波新到移民都會先定居之處,地勢低窪,東面與北面由帕賽克河包圍,南邊則是鹽質濕地。這裡有曾在老家製造過手套的義大利移民,以客廳為工廠,開始幫他做代工,論件計酬。他提供皮革,由他們負責切割縫製女用手套,然後讓他運至全州各地兜售成品。二次大戰爆發之前,他集結了幾戶義大利人家,在西市街的一個小閣樓上幫他切割縫製小孩手套。這是門慘淡生意,一直到一九四二年才終於挖到了金礦:因為陸軍婦女隊訂購一批帶襯裡的仕女用羊皮黑手套。他於是去租下有五十年歷史的舊雨傘工廠,位於中央街與第二街交叉口的一棟磚牆煙燻黑了的建築,四層樓高,沒過多久便很快買下它,並將頂樓出租給一家拉鏈公司。紐華克淑女開始大量生產手套,每隔兩三天會有卡車倒車入庫運走。
而比政府訂單更振奮人心的,是班柏格服飾店這號客戶。紐華克淑女拿下了班柏格,而班柏格接著成為該店高級女用手套的最大廠商,這樁生意的源頭緣自於盧•黎沃夫與路易斯•班柏格一次不期然的見面過程。在為市議員麥爾•艾倫斯坦舉辦的一場盛大晚宴中,班柏格的某位高級主管耳聞瑞典人黎沃夫的父親也在場,過來向他道賀,恭喜他兒子獲《紐華克新聞報》遴選為全郡最佳籃球中鋒。晚宴主角艾倫斯坦,自一九三三年擔任市議員至今,還是紐華克唯一的猶太市長。盧•黎沃夫警覺到這是個終生難得的機會,這個讓他能跳過所有障礙的機會,能直接與最頂層交流的機會,他因此厚著臉皮請對方引介,於是就在艾倫斯坦的晚宴上,他結識了富於傳奇色彩的班柏格本人。班柏格創辦了紐華克最知名的百貨公司,樂善好施,捐款為紐華克建立博物館,權高勢重,對在地猶太人而言,其重要性可媲美巴魯克(Bernard Baruch譯者補註)之於全美各地猶太人的意義,因為巴魯克與小羅斯福總統過從甚密。根據附近鄰里盛傳的小道消息,雖然班柏格只與盧•黎沃夫握手,以兩三分鐘的時間向他問了有關瑞典人的事,他卻趁機大膽地當面提出:「班柏格先生,敝廠牌品質第一,價格公道,何不由在下來提供貴公司手套?」月底之前,班柏格百貨公司便向紐華克淑女下了第一份訂單,訂購六千雙手套。
紐華克淑女在大戰結束前,已經立基穩固──而瑞典人的運動成就對此居功厥偉──在紐約州手套業者村以南,這個手套買賣中心裡頭,紐華克淑女成為淑女手套界最受推崇的廠商之一。盧•黎沃夫以火車將獸皮從富登村(Fultonville)運至手套業者村,由業界最佳手套鞣革廠負責鞣製他的手套。不到十年光景,一九五八年,紐華克淑女便在波多黎各設廠,而瑞典人開始擔任年輕總裁,每天早上從家裡開車至中央街上班。他住在紐華克以西卅餘哩,遠至郊區之外,像個小規模拓荒者,居住在一百英畝的農莊上,旁邊有條小路經過,四周是居民稀疏的丘陵,距莫里斯鎮有段距離。農莊位於紐澤西州古頂岩(Old Rimrock)富裕的鄉間,和他祖父在美國白手起家的鞣革廠距離遙遠。而當年祖父從大石灰桶撈出真獸皮,剝除橡膠般強韌、浸泡後膨脹成原來兩倍大模樣令人做嘔的獸肉,那般的情景,也距離瑞典人極為遙遠了。
一九四五年六月,瑞典人從威克瓦西中學畢業,加入海軍陸戰隊,迫切希望能共襄盛舉,終結大戰。謠言指出,他父母親心急如焚,費盡唇舌想勸他改服海軍役。陸戰隊向來因反猶太而惡名昭彰,即使他能撐過難關,但他能想像自己挺得過進攻日本的戰事嗎?然而加入陸戰隊,迎戰日本,既能表現男子氣概,又富有愛國情操,瑞典人並不想改變主意。珍珠港事件後,他就私下立定志向,中學畢業時,如果美國仍處於戰爭狀態,他希望能以人上人的硬漢姿態出征。他在南卡羅萊納州帕瑞斯島接受入伍訓練,當時謠傳陸戰隊將於一九四六年三月一日搶灘日本。無奈他才剛結訓,美軍就以原子彈轟炸廣島,瑞典人只好在帕瑞斯島擔任「娛樂專家」,消磨剩下來的役期。每天早餐前,他帶領全營官兵做體操。每週兩晚安排進行拳擊抽煙手以娛樂新兵。大半時間,他代表基地打球,迎戰南方所有軍隊的球隊,冬天是籃球,夏天是棒球。他在南卡州服役一年左右,當時與一名愛爾蘭裔天主教女孩訂婚。女孩的父親是海陸少校,曾任普度大學足球教練,為了留他在帕瑞斯島打球,幫他安排了涼缺,負責訓練新兵。瑞典人退伍前幾個月,他父親前來帕瑞斯島,在基地附近蒲福市的旅館住了一整個星期,直到解除了瑞典人與丹利維小姐的婚約後才離開。瑞典人於一九四七年返鄉,進入東橙市的俄薩拉學院就讀,正值二十歲盛年,擺脫了非猶太女子糾纏之後,他猶太裔陸戰隊員的身分讓他顯得更加光彩英勇,更別提還在稱得上是全球最嚴苛的新兵訓練營擔任過訓練班長了。陸戰隊員是在新兵訓練營磨練出來的,而西謨•爾文•黎沃夫便曾磨過他們。
上述有關瑞典人的傳奇事跡,我們都能如數家珍,因為我這時進了同一所中學,他的傳奇在走廊與教室間迴盪不去。我記得有一年春天,我與朋友長途跋涉至東橙的維京球場兩三次,為的是欣賞星期六俄薩拉棒球隊迎戰客隊。校隊的明星第四棒和一壘手是瑞典人。迎戰穆林柏格學院時,他單場擊出三支全壘打。每當我們瞧見有人身穿西裝頭戴帽子,就會彼此低語,「球探,是球探哪!」離家就讀大學後,我從仍住在老家的母校好友那裡得知,有支巨人隊雙A預備隊希望簽下瑞典人,可惜瑞典人為了進他父親的公司上班而回絕。後來我聽父母親說,瑞典人與紐澤西小姐結婚。一九四九年,她前往大西洋城爭取美國小姐的頭銜之前,獲選為聯合郡小姐。榮獲聯合郡小姐頭銜之前,她是俄薩拉學院的春季皇后,生長於艾利澤貝(Elizabeth)。非猶太人。朵恩•杜外爾。他還是成功了。一九八五年夏天某個晚上,我到紐約市遊覽時,順道去看了大都會與太空人比賽。我與友人沿體育場外找門對號入座,這時看見了瑞典人,距離我觀賞他在俄薩拉打球,已有卅六年的光景。他身穿白色襯衫,繫著條紋領帶,炭灰色夏日西裝,依舊帥氣逼人。金髮顏色深沉了一兩度,卻全無稀疏的徵兆;頭髮留長了,濃密的髮絲蓋住耳朵,下垂至衣領。西裝合身筆挺,比我印象裡身著運動制服的他更顯高大精瘦。最先注意到他的是與我們同行的女人。「他是誰啊?是……是約翰•林吉(John Lindsay)嗎?」她問。「不是,」我說。「天啊!妳知道他是誰嗎?他是瑞典人黎沃夫啦!」我告訴友人,「他是瑞典人啊!」
瑞典人身旁有個約莫七八歲的瘦皮猴金髮男童,頂著大都會的棒球帽,拍擊著掛在左手下的一壘手球套,瑞典人同樣也掛著球套。兩人顯然是父子檔,正在為了某件事而大笑,這時我朝他們接近,向他們自我介紹。「我在威克瓦西時認識你弟弟。」
「你是祖克曼嗎?」他一面回應,一面用力緊握我的手。「當作家的那個?」
「當作家的祖克曼正是我。」
「那還用說嗎?你以前是傑瑞的好朋友。」
「我倒不認為傑瑞有好朋友。他頭腦太精,不屑交朋友。他只是常帶我到你家地下室,在乒乓球桌上把我殺得屁滾尿流。乒乓球打贏我,對傑瑞而言可是意義重大呢!」
「原來就是你啊。我媽說,『他來我們家時,表現得好乖好靜。』你知不知道他是誰?」瑞典人問男童。「是出很多書的那個人啊。內森•祖克曼。」
男童一頭霧水,聳聳肩喃喃說,「嗨。」
「這是我兒子克理斯。」
「他們是我的朋友,」我邊說邊伸手介紹同行三人。「這人啊,」我對朋友說,「是威克瓦西中學史上最厲害的運動員,三項球賽全能。守一壘時像赫南德茲(Hernandez)一樣高招──會動腦筋。擅長平飛二壘安打。你知道嗎?」我對他兒子說。「你爹地是我們的赫南德茲唷。」
「赫南德茲是左撇子,」他說。
「這個嘛,就只有這麼一個差別,」我對這位缺乏想像力的小朋友說,然後再度對他父親伸出手。「很高興碰見你,瑞典人。」
「我也是。祝你好運了,跳跳(Skip)。」
「代我向你弟弟問候,」我說。
他笑了笑,然後我們道告。朋友對我說,「不得了啊,威克瓦西中學史上最厲害的運動員叫你的小名耶。」
「是啊,連我也不敢相信。」十歲那年,瑞典人也曾直呼我的綽號。而此時的感覺之美好,幾乎能與當年相提並論。由於我小學曾跳級兩年,玩伴幫我取了「跳跳」這個綽號。
第一局過半,與我們同行的女子轉頭對我說,「你剛才的表情真絕,簡直就像看到天神宙斯一樣。我看到了你小時候的模樣。」
第一章瑞典人。在我唸小學期間的二次大戰那幾年,這個綽號在我們紐華克地區有股魔力。就連從紐華克市王子街的老街區遷移過來的新一代成年人,如果仍未完全美國化到崇拜中學運動健將的程度,也能感受到這股魔力。具有魔力的不僅是這綽號,還有那張異於左鄰右舍的臉孔。在這所猶太裔佔多數的公立中學裡,皮膚雪白的猶太學生少之又少;即使皮膚雪白,也遠不及金髮碧眼的他,遠不及他下巴的棱角分明。他那副臉孔宛如戴上維京人面具,神態木然,無人能出其右。他就以希謨•爾文•黎沃夫之姓名降生於我們的族群中。瑞典人是三球明星,擔任美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