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國寶級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 在台最新作品!
二首詩歌與插圖串起三十三篇精美散文,深入大師心靈,領略瑪格麗特.愛特伍除了小說之外的另一種文采!
《當半個神不容易—愛特伍隨想手札》是愛特伍在二○○六年出版的三本書之一,篇幅很短,全書由三十三篇短文和兩首詩歌構成;這些文章有的是對夢境的紀錄,有的是對神話的改寫;有的是作者的雜感隨筆,有的可以被當成寓言。但它們共同體現了瑪格麗特‧愛特伍獨特的寫作風格︰女性主義(Feminism)色彩濃郁,大量地採用意識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和寓言式寫作(Allegorical Writing)的技巧。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 Margaret Atwood
1939年11月18日/ 美洲
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高中時即展現文采,在校刊發表散文及詩作,後就讀多倫多大學維多利亞學院,並繼續於拉德克利夫學院攻讀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文學,獲碩士學位。
1966年自從她的第二本詩集《圈戲》(The Circle Game)出版後,愛特伍在加拿大文學界嶄露頭角。而她的小說創作更是引人入勝,寫作風格獨特,大量採用意識流和寓言式寫作技巧,女性主義色彩濃郁。
獲獎紀錄無數,1996年以《雙面葛蕾斯》獲加拿大文學吉勒大獎;2000年8月《盲眼刺客》甫出版,便得到英國布克圖書獎;2008年更榮獲西班牙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
作品有《盲眼刺客》、《使女的故事》、《末世男女》、《雙面葛蕾斯》、《當半個神不容易——愛特伍隨想手札》、《女祭司》等,共出版作品四十餘種,在世界三十五國出版,是最被看好的諾貝爾獎候選人。目前擔任國際筆會副會長,並與夫婿作家格姆‧吉伯森(Graeme Gibson)同為世界鳥盟「稀有鳥類俱樂部」榮譽主席。
譯者簡介:
李繼宏,廣州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畢業,當過兼差校對、記者、編輯,自一九九六年起在報刊發表詩歌、雜文、學術論文,二○○三年出版《直面辦公室政治》(合著),自二○○四年開始從事英漢翻譯,迄今譯有小說、散文、回憶錄、學術著作等體裁的作品十餘種。
章節試閱
傳 記
為什麼渴望閱讀傳記呢?如果這是一種渴望的話,或者毋寧說它是控制欲,或者我們只是想掌管生活,無論是誰的生活。 如果配上照片那就更好了。照片中人沒有別的機會挑起這一張,丟掉那一張。至於這些傳記的傳主,她們有過機會,但大多數都被錯失了。她們本該見到樹林中的攝影師,她們本不該張開嘴巴咀嚼食物,她們本不該穿著沒有肩帶的上衣,她們本不該打哈欠,她們本不該哈哈大笑︰被抓拍下來的都是令人興味全消的假牙。「原來她就長這副樣子!」我們說,並將這張快照和當年的熱戀聯繫起來。
「她的臉像吃了一半的披薩,原來在她前面打呵欠的那人就是他?在他眼裡,除了像廉價的午餐外,她的形象又是如何?他的頭已經開始禿啦!這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我正在寫我的傳記。我不是指我正在拼湊我的經歷,不是的,我正在把它分開。這其實是如何編輯的問題。如果你們希望我平鋪直敘,應該早點說;以前我還記得所有的事,也願意把它們說出來,而當時我還沒有發現剪刀和火柴的各種好處。
要是在從前,我會這麼開頭:我出生。但是,剪掉,剪掉!省略母親和父親、在風中飄揚的白色紙繩,多餘的祖父和祖母也可以扔掉。只要「我度過了童年」這句話就夠了。再見,那些汙穢的小裙子;再見,那些令我苦惱的磨腳鞋;再見,那些被拇指擦掉的眼淚和結痂的膝蓋,以及那已然模糊的憂傷。 在青少年時期,連同在海邊晒黑的皮膚,它的萎靡消沉、悲傷情史、春思秋興,也全都可以拋棄。在那些小巷摩擦著陌生的皮衣,像吸食毒品似的粗重喘息,到底是什麼樣的感覺?我無法憶起。
一旦動筆,寫作就會變得很有趣。有這麼多的自由空間敞開。撕掉、揉碎,付諸一炬,扔出窗戶。我出生,我長大,我學習,我戀愛,我結婚,我生育,我說,我寫作,如今全都成為過去。我去,我看,我做。永別了,那些歷史悠久的傾頹塔樓;永別了,那些冰山和戰爭紀念碑、所有眼睛向上的青年人的石像、充滿病菌的冒險航行、不盡如人意的酒店、向內開和向外開的房門。永別了,那些朋友和戀人,你們已從視線中溜走、消失或變得模糊︰我知道你們曾經陪我做過頭髮,跟我開過玩笑,但我已全然忘卻。和你們一起逝去的,還有我那些柔軟的絨布玩具貓、狗、馬和老鼠︰你們曾經有幾十個人,而且全是我的所愛,但你們都叫做什麼呢?
如今,我總算寫下一些文字,我變得愈來愈愉快。我一路走來,擺脫了剪貼簿、相簿、日記和雜誌,擺脫了空間和時間,只剩下一段話,只剩下一、兩個句子,只剩下一聲呢喃。 我出生。 我活。 我。 有關衣服的夢 天哪!別再做這種夢了,這種有關衣服的夢。我做了五十年關於衣服的夢。一排接著一排、一櫃又一櫃、一架連一架的衣服,在日光燈的照射下往遠方延伸。這些夢境就像吸食鴉片已久的人所做的夢,既富麗、華美、令人迷惑,又淒涼而壓抑。羽毛、珠片和假珍珠紛紛掉落在地,如同螞蟻從焚燒的樹上掉下來;此時,我匆匆翻著這些外套,抓起衣架,跌跌撞撞地踩著絲帶,為應該掛上衣服,或是扣上鈕釦而猶豫不決。
是什麼促使我這樣做?我要出席什麼場合?我想打動誰? 夢中有一股腋臭味。所有衣服都是穿過的,而且沒有合身的。太小了,太大了,太紅了。這些荷葉飾邊、鯨骨圈、裙褶、圍領、立絨呢披肩所有這些東西,沒有一件是我的。在這個夢中,我年紀多大?我有乳房嗎?我所過的生活是屬於誰的?被我過得亂七八遭的生活又屬於誰的?
瓶 子 「我只想和其他人一樣。」我說。 「但你和他們不同。」這是他告訴我的。「你不像他們。」 「為什麼?」我說。我想聽他說,他看來讓人相信。 「因為我愛你。」 「僅止於此嗎?」 「你可不僅是任何人。」他說。 「沒有人是任何人。」我說。 「你明白的。」他說,「我就是這個意思。你不像其他人,你注意細節,你重視特立獨行的性格,你善於察言觀色,而這些都是我在尋找的優點。」 「這算是誘惑嗎?」我說。 「不是,剛才已經誘惑過了,你甚至都沒注意到。我們已經過了誘惑的階段,現在來到僱用階段。我們來討價還價吧!」
「我的職責是什麼?」 「陪我睡覺,這點當然不用說。我不會虧待你的!」 「還有呢?」 「要忠心耿耿。記住,你不是律師︰別上你的客戶。」 「我才不會那麼做!他們總會遭到很糟的報應。還有呢?」 「就是那些你正在做的事情。」他說,「做一些日常家務,抽些菸,咀嚼某些經過挑選的植物,出幾道謎語,在樹葉上寫東西,念那句奇怪的咒語,帶幾個人去看看地獄,以及遵紀守法。」 「不用跟蛇打交道吧?如果有蛇的話,我可不做。我怕蛇。」 「蛇是去年的事情了。」 「好,那麼我要在哪裡簽名?等等我能得到什麼報酬?」 「女人真貪婪。」 「不是的,但我真的想知道。」 「你會變得聰明。我的意思是,比你現在更聰明。」
「這可不夠。」 「好吧。可以得到一些不朽。就在這裡,它就在這個瓶子裡,看到了嗎?」 「那一小堆灰塵?」 「看仔細點。」 「啊!看到了。它總是這樣閃閃發光嗎?」 「只有剛開始的時候。」 「這真的是不朽嗎?」 「相信我。有了這個,你將會永遠擁有聲音。」 「是擁有聲音?還是成為聲音?」 「隨便你。」 「好啊,那就謝謝你了。」 「別打翻瓶子,要好好保管它。你必須觀察那些東西,它們有變得愈來愈大的習慣。它們能變得像天空那麼大,可能在你還沒來得及注意時就被它們吸進去。這是真空效應。現在把它放下,放到角落那邊,脫掉那件大外套,伸開你的雙臂……」 「我覺得頭暈,這讓我有點受不了。我中午吃太多,我想我應該回家躺下。」 「就在這裡躺下!你欠我的,記得嗎?我要你現在就還。切開喉嚨,倒一杯奠酒,清空你的大腦,閉上你的眼睛,為我清出一個地方,想想那些洞穴……」
「哎喲,讓我走!我喘不過氣了,現在也辦不到!下星期如何?」 「難道你不愛我嗎?」 「不是這樣的。只是……你真的是你說的那個人嗎?」 「我就是我。你說我是誰,我就是誰。畢竟我是神,神就是這樣的。」 「所以你什麼也不是,你只是在我腦裡,你只是……你是虛無。」 「差不多吧!」 「我就知道。等等,回來!」 「我可不笨,我聽到你拒絕我了。」 「我不是故意如此唐突,我們來談談吧!」 「你不能和虛無交談。」 「但是……」
傳 記 為什麼渴望閱讀傳記呢?如果這是一種渴望的話,或者毋寧說它是控制欲,或者我們只是想掌管生活,無論是誰的生活。 如果配上照片那就更好了。照片中人沒有別的機會挑起這一張,丟掉那一張。至於這些傳記的傳主,她們有過機會,但大多數都被錯失了。她們本該見到樹林中的攝影師,她們本不該張開嘴巴咀嚼食物,她們本不該穿著沒有肩帶的上衣,她們本不該打哈欠,她們本不該哈哈大笑︰被抓拍下來的都是令人興味全消的假牙。「原來她就長這副樣子!」我們說,並將這張快照和當年的熱戀聯繫起來。「她的臉像吃了一半的披薩,原來在她前面...
推薦序
推薦序:女性主義與寓言式寫作(譯者序)/
瑪格麗特‧愛特伍(一九三九│)是蜚聲國際的加拿大作家,自一九六一年個人出版詩集《雙面冥后》(Double Persephone)以來,先後出版了十二部小說、十七部詩集、九部短篇小說集和六部童話,此外還有七部文學評論集。這些曾獲得各種國際獎項的作品奠定了她經典作家的地位;此外,她編輯的六部文集也給身為文學批評家的她帶來了崇高的聲望。在英語文學界,獲得文學聲望的作品往往並不暢銷,但愛特伍的作品卻是例外。她的《使女的故事》、《雙面葛蕾斯》、《盲眼刺客》、《末世男女》、《珀涅羅珀記》等都是風靡北美和英國的暢銷書,與此同時還得到只有約翰‧柯慈、菲利普‧羅斯等少數當代文豪才獲得過的崇高讚譽。
《當半個神不容易││愛特伍隨想集》是愛特伍在二○○六年出版的三本書之一,篇幅很短,全書由三十三篇短文和兩首詩歌構成;這些文章的內容十分蕪雜,有的是對夢境的紀錄,有的是對神話的改寫;有的是作者的雜感隨筆,有的可以被當成寓言。但它們共同體現了瑪格麗特‧愛特伍獨特的寫作風格︰女性主義色彩濃郁,大量採用意識流和寓言式寫作的技巧。
女性主義的文學理論大體上是二戰後西方女權運動的產物。最早兩本有關女性主義理論的著作是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ior)的《Le Deuxi饧e Sexe》(一九四九;《第二性》)和凱特‧米萊特(Kate Millet)的《Sexual Politics》(一八七○;《性政治學》)。女性主義文學理論的目標主要有如下幾個︰批判已有的西方文學典律,揭示它的父權主義基礎;重新發現被遺忘或者忽略的女性所寫的作品,並重估它們的價值;確立女性批評學,研究以婦女為中心的作品,並確立某種女性典律;探索性別和身分的文化建構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在西方的代表主要是伊蓮‧修華特(Elaine Showalter)、艾麗絲‧賈丁(Alice Jardine)和朱麗亞‧克莉絲蒂娃(Julia Kristeva)等人,愛特伍並沒有直接提出相關理論,但從本書中相關的文章看,她在創作中實踐和拓寬了這些理論。
在〈瓶子〉中,女性為了獲得象徵智慧和個人見解的聲音,不得不向男性屈服,接受諸如陪睡覺之類的條件;〈瓶子︵二︶〉則揭示,女性若要獲得聲音,除了向男性屈服外,還必須忍受被封閉在瓶裡慢慢衰老的命運。作者寫道︰「我曾經年輕,我曾經貌美,我曾經被人追求,我擁有過美麗的衣服和傑出的天賦。我在洞穴中詛咒︰還有人在排隊等候,還有人將步上我的後塵。我怎會變得如此細小、如此透明、如此脆弱、如此低聲?我怎會被關在瓶子裡不出聲音?這是一個罕見的故事,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在今天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在這兩篇短文中,「瓶子」象徵著以男性為主導的權力和文化制度,女性可以選擇獨立但沒有自己的聲音,實際上也就意味著沒沒無聞和被遺忘;要麼擁有自己的聲音但必須接受「瓶子」的禁錮,也就是失去了獨立。愛特伍透過瓶子和聲音這兩種意象,巧妙地揭示了女性在歷史和現實中的尷尬處境。
在愛特伍看來,女性這種無奈的尷尬在西方的經典文學作品或者神話傳說中體現得最為明顯。實際上西方文學和中國文學一樣,海倫、莎樂美、普羅克妮等著名的女性形象和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妲己、楊玉環、陳圓圓、柳如是等相同,無論得到的是稱頌還是譴責,她們都是男性形象的附庸;也就是說,她們很少成為敘事的中心或重點。愛特伍在〈當半個神不容易〉、〈莎樂美是舞女〉和〈夜鶯〉中顛覆了傳統的敘事,將海倫、莎樂美和普羅克妮擺到故事的中心位置。在她筆下,海倫和莎樂美都是幼年不幸、缺乏良好教育的女性,但她們有追求個人福祉或者堅持個人主張的強烈傾向。比如她寫海倫離家出走後︰「(海倫)打扮得花枝招展,戴著珍珠項鍊,露出甜蜜的笑容,不停訴說她在新生活裡有多麼幸福,還說每個女人都應該依照自己的心願做事。她說在她童年時,覺得當半個神真不容易,但現在她已經適應,她打算在電影業發展。她說她第一次嫁人的時候年紀還太小,根本不該結婚,但現在她知道真愛是什麼,警察局長不是她的真愛,嗯,反正他不是。」在傳統的希臘神話中,海倫只是斯巴達的米奈勞斯和特洛伊的帕里斯的爭奪對象,至於海倫本人為什麼選擇隨帕里斯私奔,原先的神話或文學作品則語焉不詳,甚或付諸闕如。愛特伍透過寥寥千字的重構,強有力地暴露了西方文學道統中的父權主義特性。
除了以現代的女性主義視角重述西方神話之外,童話和經典文學作品也是愛特伍改寫的對象。〈小雞玩過火了〉和〈流亡的木頭王〉分別改寫了童話《母雞潘妮》和《木頭王與鸛鳥王》(這兩篇童話的內容請參見正文譯注),作者延續她在小說《身體損傷》(一九八一;Bodily Harm)和《使女的故事》中的路線,對現代生活的泛政治化做出了批判和諷刺。最為值得一提的是她對《哈姆雷特》的戲仿(Parody)。在︿赫瑞修的故事﹀中,愛特伍讓哈姆雷特的好友赫瑞修成為敘事者;透過層層追問,莎士比亞的巨著《哈姆雷特》變成了無足輕重的作品︰「哈姆雷特又有什麼好寫的?我們這時已進入十七世紀好些年了,奧利佛‧克倫威爾橫行無忌,查理一世被砍掉腦袋;數千名士兵和平民百姓慘遭不幸,他們的五臟六腑露出體外,腦袋被砍下來疊在一起。我曾多次近距離看到這種景象,所以相比之下,丹麥皇宮那幾具因刀傷、溺水和毒藥而喪生的屍體對我來說,再也不可怕了。」
這些改寫的文章具備強烈的解構主義風格。解構主義的核心理念之一即是︰語言指涉的對象只能是其自身,而非文本之外的現實。如果我們離開原本的希臘神話、西方童話和莎士比亞的作品,愛特伍這些短文根本就難以索解。也就是說,上述短文具備了最大限度的文本間性,作者本人意圖的傳達,必須依靠讀者對文本關係的了解。《當半個神不容易》的複雜之處,正在於它還包括了某些與此類風格截然相反的文章,例如〈不能穿越的森林〉、〈夷人故事〉、〈我們的貓上天堂〉、〈掌權〉、〈更快〉等。
就我個人而言,《當半個神不容易》三十三篇短文中,我最喜歡的是〈不能穿越的森林〉,不僅因為它是極佳的寓言,還因為它展示了愛特伍驚人的寫作技巧。文中的「你」是法力高強的女性,看到「他」在森林中迷了路,無法擺脫森林的困擾,於是從天而降,為「他」掃清了障礙。結果「他」卻說:「你不該自作多情,你為什麼從一開始就認為我在這片不能穿越的森林中迷了路?」它具備鮮明的多元主義哲學色彩,但和所有其他寓言相同,其詮釋空間是開放的,讀者從「我」、「你」和「他」的角度出發能夠得到迥異的結論。在文中,作者甚至還罕見地和角色「你」進行了對話︰「有的人認為這是多管閒事,儘管你認為這是幫忙。我為如此直接道歉,但我只是轉述別人的話。」這篇文章不過七百餘字,卻具備了四個和諧共處的聲部︰「你」、「他」、「我」以及作為「你」的「她」,令人不得不嘆為觀止。
寓言式的寫作在西方歷史悠久,除了意在言外,這種寫作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它無需借助任何典故,也即無需和先前的文本發生任何關係,而是讓作品本身成為詮釋的起點,成為經典。例如,讀者無法援引其他文本來理解〈我們的貓上天堂〉,而只能從文中各種理念(天堂、貓、上帝、我們的等)去揣摩作者的意圖。上面已經分析過的〈瓶子〉、〈瓶子︵二︶〉,也是此類寓言式寫作的結果。
瑪格麗特‧愛特伍會盛名不衰,很大部分要歸功於她對多種創作技巧的純熟運用,這其中就包括了意識流。當然,自從十九世紀中後期蘇格蘭哲學家亞歷山大‧拜恩(Alexander Bain)和美國哲學家威廉‧詹姆士先後提出「意識流」的概念以來,經過詹姆士‧喬伊斯(James Joyce)、亞瑟‧史尼茲勒(Arthur Schnitzler)、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和多蘿西‧理查德森(Dorothy Richardson)等人的錘煉,以內心獨白為主要手段、以展示視覺、聽覺、聯想等心理效應為主要目標的意識流寫作手法已經變得極其普遍;但像愛特伍這樣能夠游刃有餘地將心理活動寫出來,並且通過營造強烈的心理氛圍帶給讀者「文本的愉悅」的作家並不多見。《當半個神不容易》中〈關於衣服的夢境〉、〈入口〉、〈事情已經發生〉、〈樹嬰〉、〈仍有轉機〉等都是意識流寫作的典範。
〈事情已經發生〉、〈樹嬰〉、〈仍有轉機〉三篇是作者在二○○五年為南亞海嘯募捐而創作的短文。〈樹嬰〉透過倖存者的心理活動影射了海嘯過後的景象,〈事情已經發生〉強化了災民事後的不知所措,〈仍有轉機〉展示的是災難中的希望。這三篇文章雖然極短,但營造了逼真的心理氛圍。
至於〈伊卡里亞人的資源〉、〈後殖民地〉、〈遺產之屋〉、〈軍閥〉諸篇,主要是作者對經濟、政治、歷史、軍事和身分的片斷式思考,在這裡就不再詳細分析,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四篇作者反思生活和寫作的文章︰〈傳記〉、〈鼓勵年輕人〉、〈聲音〉、〈帳棚〉。
〈傳記〉是作者以老年人的身分對生活的反思,堪稱全書行文最為優美的一篇。文中的「我」打算寫自傳,但發現沒什麼好寫的,經歷的事情、遇到的人、踏足的地方統統可以省略︰「永別了,那些歷史悠久的傾頹塔樓;永別了,那些冰山和戰爭紀念碑,所有眼睛向上的青年人的石像、充滿病菌的冒險航行、不盡如人意的酒店、向內開和向外開的房門。永別了,那些朋友和戀人,你們已從視線中溜走、消失或變得模糊︰我知道你們曾經陪我做過頭髮,跟我開過玩笑,但我已全然忘卻。」在「我」看來,每個人的傳記只需三句話︰「我出生/我活/我。」
〈鼓勵年輕人〉隱晦地點明了作者對年輕一代的擔憂︰「我不會把他們養在囚籠裡,也不會提供他們有毒的水果。我不會將他們變成機器人或會說話的影子。也不會放乾他們生命的血。這些事情,他們自己都能做到。」
〈聲音〉和〈帳棚〉是愛特伍對寫作的思考。在前者中,聲音代表著作家的作品,她認為作品一旦誕生後,便具有獨立的生命力,而作家與作品的關係,則是付出與索取的關係︰「我將所有的愛獻給它,但它畢竟只是聲音而已,它永遠不會反過來愛我。」在後者中,愛特伍用寓言的形式點明了寫作的目的是「保護自己所愛的人」,儘管自己所愛的人未必認同這種保護,而寫作的原因是別無選擇︰「你看到了嚎叫者的眼睛充滿血絲,在你燃燒的紙棚的火光中閃閃發亮,但你罔顧一切,繼續寫個不停,因為除此之外,你還能做什麼呢?」
《當半個神不容易》中還收錄了兩首詩歌︰︿動物拒絕名字,萬物回歸本源﹀和︿把媽媽帶回來︰一篇咒文﹀。前者構思奇巧,以時光倒流的描寫突出人類語言的獨斷性;後者以極其日常的語言構建了二十世紀五○年代加拿大家庭主婦的形象,並且整體上呈現出極富詩意的美感。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哲思和詩才在這兩首詩歌中表露無遺。
總而言之,《當半個神不容易》篇幅雖短,但卻全面地體現了愛特伍在文學創作上各種驚人的才華,值得對她感興趣的讀者細細研讀,所謂「嘗一脟肉而知一鑊之味,一鼎之調」是也。
李繼宏 二○○七年十月十日
推薦序:女性主義與寓言式寫作(譯者序)/
瑪格麗特‧愛特伍(一九三九│)是蜚聲國際的加拿大作家,自一九六一年個人出版詩集《雙面冥后》(Double Persephone)以來,先後出版了十二部小說、十七部詩集、九部短篇小說集和六部童話,此外還有七部文學評論集。這些曾獲得各種國際獎項的作品奠定了她經典作家的地位;此外,她編輯的六部文集也給身為文學批評家的她帶來了崇高的聲望。在英語文學界,獲得文學聲望的作品往往並不暢銷,但愛特伍的作品卻是例外。她的《使女的故事》、《雙面葛蕾斯》、《盲眼刺客》、《末世男女》、《珀涅羅珀記...
目錄
Ⅰ
傳 記 025
有關衣服的夢 029
瓶 子 031
不能穿越的森林 036
鼓勵年輕人 040
聲 音 043
無須更多的照片 047
孤兒的故事 048
入 口 057
瓶子(二) 060
Ⅱ
冬天的故事 067
當半個神不容易 070
莎樂美是舞女 075
夷人故事 079
伊卡里亞人的資源 084
我們的貓上天堂 088
小雞玩過火了 092
袋狼燉湯 098
動物拒絕名字,萬物回歸本源 101
三部我暫時不會寫的小說 115
掌 權 123
後殖民地 129
遺產之屋 133
把媽媽帶回來︰一篇咒文 137
Ⅲ
赫瑞修的故事 151
流亡的木頭王 158
更 快 162
吃 鳥 164
事情已經發生 167
夜 鶯 169
軍 閥 176
帳 棚 180
時間摺疊 184
樹 嬰 186
轉 機 188
Ⅰ
傳 記 025
有關衣服的夢 029
瓶 子 031
不能穿越的森林 036
鼓勵年輕人 040
聲 音 043
無須更多的照片 047
孤兒的故事 048
入 口 057
瓶子(二) 060
Ⅱ
冬天的故事 067
當半個神不容易 070
莎樂美是舞女 075
夷人故事 079
伊卡里亞人的資源 084
我們的貓上天堂 088
小雞玩過火了 092
袋狼燉湯 098
動物拒絕名字,萬物回歸本源 101
三部我暫時不會寫的小說 115
掌 權 123
後殖民地 129
遺產之屋 133
把媽媽帶回來︰一篇咒文 137
Ⅲ
赫瑞修的故事 151
流亡的木頭王 158
更 快 162
吃 鳥 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