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問題雜然紛陳,一種複雜又矛盾的情感在兩岸之間蔓延。傳統的政權統制觀點,使我們認為:歸屬於我們的領土,在國共內戰之中為中共奪取,自此兩岸即處於一種對立的狀態,而反對共產政權與拯救苦難同胞成為台灣神聖的使命。但是,當我們明瞭大陸人民與政府的立場一致,當我們看清國際現實的情勢,當我們不得不承認兩岸處於極不均衡的對立,且在許多方面大陸明顯佔有優勢時,在對現實主義的重新感受中,畏懼、仇恨、敵意、輕蔑、認同、支持或者混雜的情緒,在台灣呈多元發展。
不論這種情勢存在著執政者與人民之間任何關聯的因果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台灣對自身的定位問題存在著若干歧見,甚至鮮明的對立。在此關係中,美國的角色也使情勢更為錯綜複雜。然而,這所有的問題,均存有一個共通的交集,就是嚴正關切中共對台統一政策的內涵與轉變趨向。
本書論述的問題主軸,為中共對兩岸統一政策的立場與作法。而切入的觀點,則是借用互賴理論(Interdependence theory)中尚待發展的「敏感性與脆弱性」(sensitivity and vulnerability)概念為基礎。書中所要探討的,是中共對兩岸統一政策的敏感性與脆弱性程度,以及中共當局如何在政策上做出調適,以緩解這種敏感性與脆弱性導致的衝擊。
兩岸之間,有許多議題具有敏感性與脆弱性,而一般咸認軍力弱勢一方必然經常受到抑制,而存在較大的敏感性與脆弱性,但事實並不盡如預期。一般被認為居於明顯弱勢的台灣,實際上並非事事缺乏主動與有效反應的能力。易言之,相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台灣在經貿方面可能較具依賴性。但在其他方面諸如政治性議題,台灣似乎經常扮演主導議題的角色,若此則可能並不具脆弱性,甚至反居優勢,這往往為一般所忽視的現象。若運用互賴理論中著名的「敏感性與脆弱性」概念,來分析兩岸互動關係中中共對台統一政策的轉變,或可得到較為清晰的了解。
本書目的,即在於借用「敏感性與脆弱性」概念,嘗試發展一種做為探討兩岸政治互動關係觀察分析工具的可能性。易言之,在分析工具的意義上,本文先要發展一個初步的可能「假說」,找出若干可供觀察與測量的指標,以做為分析中共對台統一政策敏感性與脆弱性的工具,從而得到若干有意義的證據。雖然只是有限的證據,也需要更多時間的轉移以形成政策明確的定調,然而,現有的結論顯現了若干策略與趨勢上的意義,可以提供對兩岸政治性互動關係另一類方式的了解。
作者多次赴大陸,在各種接觸與討論後,每每感觸良多。作者去年赴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胡佛研究中心(Hoover Institution)訪問學者一年,期間學習很多。接觸多位國內、外成就卓越的學者後,其治學嚴謹及謙沖為懷的態度,往往令人感佩。爭辯容易讓人陷入情緒的泥沼,而忽略了事實的真相。任何學術論述都有其立場與假設,本書以兩岸事實的資料為分析的基礎,排除在政治立場上的主觀性侷限,力求維持中立的價值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