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獎紀錄:
◎2008法國公民文學獎
◎2008雷恩青少年圖書獎
◎2008法國小學生文學獎
◎2009凡爾賽兒童文學獎
◎2009年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童書
◎台北市深耕共讀好書
◎台北縣閱讀滿天星好書
推薦人:羅位育老師(北一女中教師及寫作人)
本書說出了荒謬:戰爭中,敵人毫無人性,我有人性,所以,我要殺了他。作者似在追問:「誰來結束戰爭?」封面內頁,一群士兵持槍排站,封底也有一群士兵持槍排站,但少了兩個人。意味深長。
媒體推薦:
★巴黎十字報(la Croix)★
《敵人》是少數探討當代議題的繪本。這部細緻、動人的作品,用哲學的方式,讓我們思考關於戰爭以及人性。書中所描寫的小士兵,可能屬於任何陣營,或任何時代。布勒奇手繪的圖像,適切地表現了主題的精神,不只喚起孩子心中感性的一面,也啟發了人道精神的智慧。
★法國影視文化週刊(Télérama)★
由大衛‧卡利和沙基‧布勒奇共同創作,一本細緻、溫柔的作品,敘述一個感性的主題,關於戰爭以及人性,為「殺戮」和「死亡」-那些孩子們經常從電視或廣播中聽到的可怕字眼,做了新的注腳。最後,繪者用一道充滿希望的拋物線,為這個動人的故事畫下完美的句點。
★法國Parole書評★
紅色布幔為戰爭揭開了序幕,彷彿即將上演一場舞台劇。兩邊的士兵各自孤獨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固執地守在自己的戰壕裡,喃喃地說出內心的獨白。這兩個人做的事、說的話,就好像照鏡子一樣。也許,當我們思考到人與人之間的相似之處,就能瓦解彼此的憎恨,讓雙方踏出和平與理性的第一步?
★法國Lire閱讀雜誌(兒童書評)★
「戰爭沒有意義!」這是巴黎小學的低年級學生看了《敵人》之後的感想。
孩子們簡述了本書內容:「兩個士兵躲在他們的洞裡,探出頭來互相射擊。他們都有一樣的手冊,上面寫著敵人都是殺人的大壞蛋,而且他們都相信對方是可怕的野獸。晚上看星星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士兵在思考,他想要停止戰爭回家去。所以他偽裝成樹叢,爬出洞穴…」
歐里安說:「這本書太有趣了!只要比較一下你就會發現,這兩個士兵其實很像,他們想的事情都一樣,而且做的事情也差不多。」
茱莉說:「我喜歡這本書最後的部份,他們都在瓶子裡塞字條然後丟給對方,我想瓶子裡的訊息一定是希望停止戰爭,不要再打仗,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回家了。說不定他們還會成為好兄弟呢!」
★法國Sarbacane出版社(總編輯書評)★
關於「戰爭」這樣的主題,這不會是第一本,也不會是最後一本。很遺憾的,戰爭從不曾在世界上消失過…孩子們常常在電視上看見戰爭,不論是新聞或電影,但是,我們曾經停下來好好想想嗎?
這本書讓父母有機會和孩子一起討論「戰爭」。繪本的圖畫就像是「停格」的畫面,畫面中有許多空白讓讀者「停下來」思考,去感受文字和畫面所傳達的意義?戰爭為什麼會發生?什麼是敵人?
這個故事的荒謬在於兩個從未謀面的士兵,卻彼此憎恨。仇恨通常是因為我們不了解別人,無法理解對方,因為陌生而產生恐懼,因為恐懼產生敵意…所以在這本書裡的最後,士兵爬出了自己的壕溝,爬到敵人的洞裡去了解真實的情況,去了解他人存在的意義。當我們試著去認識、理解對方時,世界上就不會再有敵人;當每個人都推倒「恐懼」這面牆,我們會成為朋友。這本書是從「人性」和「理解」的角度,去思考敵人這個概念,而不是將重點放在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