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中華民國前副總統 吳敦義
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前所長 李國欽
美國穀物協會 前任在台代表 林承謨
台灣大學動物科技系 教授 陳保基
高盈貿易 董事長 雷祖綱
台南市長 賴清德
大成集團董事長 韓家宇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實在,才能落實綠色企業
身為洪家的第三代,其實可以輕鬆生活,母親王謹女士也常說,不必忙到這地步吧!但對我而言,就像車子已經發動,很難停下來了。駕駛著這部近百年的老爺車──福壽,內在強大的驅動力,就是一份捨我其誰的使命感。
小學五年級以前,我是個做錯事跑給老師追的調皮蛋,上了國中,也是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少爺。直到有一天,一位搬運工不小心踩壞了我的新鞋,我氣得破口大罵,沒想到竟然挨了父親一個耳光,還要我道歉。父親從來不打我,這唯一的一巴掌,火辣辣的感覺記憶猶新,時刻提醒著我,要尊重人,把員工當作家人看待。懵懵懂懂中,我隱約體會到父親的用心,原來,居高位者,更要懂得彎腰,凡事須退一步想,這也是福壽近百年來傳承的踏實風格。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捆工,也就是搬運工。就讀淡專時,寒暑假跟著公司的貨車四處送貨,幫忙抓起飼料包,放到互相搭配的夥伴背上,也練就了寬闊的胸膛。藉著參與公司最基層的事務,使命感就開始在胸臆間萌芽,常常思索著,要如何讓公司變得更好。
記得當時,有時半夜出現一些想法,便馬上從被窩爬起來挑燈夜戰,奮筆疾書,隔天就很興奮地把建議書拿給父親看。當然,提出的建議可能並不成熟,強烈的企圖心卻顯而易見。
那時,正是公司快速建廠期,常跟著父親到處巡視,看著工廠一座座地蓋了起來。除了父親之外,我是全公司上下,第一個到工地現場的人。父親很忙,只有跟著巡廠,才是難得的親子時光,就好像父親帶著我郊遊一樣,到現在,當時的情境仍歷歷在目。
很幸運生在洪家,「看美國學日本」的六年,更開啟了國際觀,所以我比父親更幸運。因為眼界打開了,抓得住時代脈動,我規劃新福壽以「綠色」為願景,如同讓福壽這輛近百年的老爺車,裝上最先進的超跑引擎。
就因為內裝是「超跑引擎」,所以近三十多年來,福壽一向遠遠地跑在別人前面。以機械設備來說,我們率先採用了擠壓機,也由擠壓機出發,開啟了多角化經營的任意門。早在一九八四年,我們採用擠壓機生產寵物食品,而不是飼料,是寵物擬人化的開端。一九八九年,福壽打出了「喜瑞爾」早餐穀物品牌,開風氣之先,找名人代言。一九九三年,當大家對「有機」還沒有概念時,福壽就推出了有機肥料,並由肥料開始,鑽研微生物科技。二○一○年,利用微生物技術開發完成的無毒農藥蘇力菌問市。二○一四年,生技發展中心成立,成為可支援肥料、飼料、寵物食品及改善飼養環境的研發平台。二○一六年,福壽轉投資成立洽富,採用台灣唯一的氣冷屠宰設備,至少領先同業五至十年,補足了一條龍式經營的最後一塊拼圖。
身先士卒的開創者,往往是孤獨的。對外來說,篳路藍縷開發市場,如同無中生有,可能一賠十年,才能享受美好的成果,甚至鎩羽而歸。對內來說,同仁的腳步不見得都能與你亦步亦趨,太先進的事業,也容易引起疑慮。因此,不論對內或對外,都是一段相當辛苦的過程,通常要等到好幾年後,大家才會發現,原來你的方向是正確的。
福壽是食品公司,歸納起來,就是做「吃」的。在綠色的方向下,不管是給人吃的油品、肉品、穀物食品,給禽畜和寵物吃的飼料,還是給植物「吃」的肥料等資材,只要是吃的,不管哪一種,必須緊緊抓住的,就是「食安」。福壽所有的努力和創新,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和觀念,其實就是為了這兩個字,那是非常古老又傳統的價值觀,卻又充滿新的時代意義。
食安,不只針對食物本身,還包括它「旅行」的各個環結。只有生產過程中的足跡所到之處,都能符合健康和環保的要求,才是「綠色」真正的內涵。因此,我們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從飼料、養雞、電宰、雞糞熟化做肥料、糞肥回歸土地、植物契作收購,再做成食品或飼料,形成永續的綠循環。每一個階段溯源管理,達成食品安全的極致要求。我們公司的使命「提供全民健康安全的食糧」,意義就在此。
近百年來,福壽從未捲入食安風暴,關鍵就在「實在」兩字。因為老闆誠信經營,沒有交代偷工減料和違法摻混,員工怎麼可能使壞?「實在」的DNA在洪家的血脈中代代流傳,身為洪家的第三代,有幸傳承這份DNA,成為我經營管理的主配方。也因為累積三代實在的基業,我才得以在這樣「真材實料」的基礎上,從事多角化經營,「續航力」十足。因為有誠信,凡事就坦蕩蕩,可以盡情衝刺。
「超跑」引擎裝上了,公司的內部治理也要跟上腳步。一九八二年,「看美國學日本」的六年經驗過後,我正式進入福壽工作,點燃制度的改革之火。一直到二○一二年,福壽終於出現近百年來第一位,非家族成員的專業高階經理人,在我的力邀之下,前中央畜產會執行長陳育信接下總經理的職位。改變,難免帶來陣痛,而歷經三代經營的洪家,自此卻逐漸展現新的面貌。
當然,對永續經營的家族企業來說,經營權和所有權明確區分是終極目標,但邁向目標的過程當中,如何使專業家族和專業經理人兼容並蓄,取得最佳平衡,是現階段的重要課題,亦是我致力的方向。
從五年前起,尋找接班人的想法就在心中盤旋,其實早從一九八二年從美國回台之際,我就開始思索。企業的永續經營,培養接班人至為關鍵,不只接我的班,福壽的各個事業、各大部門,都必須有長遠的接班規劃,讓福壽代代接棒,永遠充滿活力。
在我腦海中,還有許多點子尚待實現,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對福壽而言,「東風」其實就是人才。二○一六年,是福壽急需人才的一年,中生代也有斷層的現象,期盼人才培育工程可以更上一層樓,成為福壽多角化經營進一步開枝散葉的重要助力。只要東風吹來了,福壽將再次帶給投資人和消費大眾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