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赤誠愛國盼振興中華,半世慈善辦學為民族育才」
你是老闆要看,你是老師需要看,你是公務員更要看,你是從事慈善事業的人絕對要看。
★ 民國近代最著名的慈善家、實業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教育家
★ 附有熊希齡大事年表
★ 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章開沅真誠推薦
二十四歲點翰林,受庶吉士;三十五歲欽派為清朝五大臣之一出洋考察歐美憲政,擔任參贊;四十歲出任民國財政總長、熱河督統;四十三歲被民選為第一任國務總理;晚年創立香山慈幼院,為院長,甚至投身抗日……
他為振作創興,襄辦湖南、東三省新政實業與變法改革,是位實業家。
他受迫袁世凱挾制,應允組織第一流人才內閣,欲施展興國大業,是位政治家。
他創辦香山慈幼院,家產全獻,救災辦賑,收養災童,設校育才,是位慈善家、教育家。
終其一生毫無保留獻給國家與社會。其早年於「棉花」畫作的題簽──「此君一出天下暖」,正是他冀望的政治理想與致力於慈善事業的人生寫照。
本書徵引許多熊希齡一生經歷(政治、實業、教育等)的一手資料,並有難得一見的相關照片,多數章節之後留有作者個人小結,得一探完整的熊希齡面貌。
作者簡介:
周秋光
周秋光,1954年7月出生,湖南耒陽人,湖南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班導師。負責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學術,也為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慈善通史》首席專家,長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學科教學與研究,也是著名社會史、慈善使的研究專家。
先後主持承擔各類科研課題60餘項,出書(含主編)25種,代表作有《熊希齡與慈善教育事業》、《熊希齡集》、《熊希齡:從國務總理到愛國慈善家》、《中國慈善簡史》等。多次獲國家、省、市和學校科研成果獎。個人事蹟入選《中國100所高校中青年社科教授概覽》、《中國當代歷史學者》、《中國當代歷史專家傳略選》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熊希齡是近代中國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從維新變法,到慈善濟世,到抗日救亡,堪稱愛國人士中的佼佼者。但長期以來,他卻受到史學界的冷落,很少有人作全面、系統的深入研究。正如亡友林增平教授曾指出:「學術界對熊希齡的評價一般偏低。其原因是他在袁世凱竊踞民國大總統時任過一年多的熱河都統(一九一二年四月至一九一三年七月)和八個月的國務總理。事實上將這一年多的從政經歷同他在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後迅即轉向擁戴共和,並為創建民國也頗著勞績的經歷比較起來,畢竟只能作為大醇小疵、白璧微瑕來看待。」(為周秋光《熊希齡與慈善教育事業》所作序言。)正是為了彌補這一缺失,增平與其弟子周秋光從八年代初開始,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湖南各地廣泛搜求訪尋相關文獻資料,編成三卷共一百五十餘萬字的《熊希齡集》(上冊五十八萬字已於一九八五年出版),為熊希齡研究開風氣之先,並且奠定了堅實的資料基礎。
增平病故後,秋光承其遺志,繼續深入研究熊希齡,窮盡十餘寒暑為他撰寫傳記與年譜。現今《熊希齡傳》即將出版,承秋光寄來全書清樣,使我得以先讀為快,為增平有此傳人而深感欣慰。此書不僅全面、系統、翔實、平正,而且新見迭出,頗具功力。如此書以三章十八節的較大篇幅,詳盡闡述熊希齡襄辦湖南新政與投身戊戌變法的動人事蹟,不僅補充了前此湖南地方史上的欠缺,而且還糾正了過去學術界揚譚(嗣同)、唐(才常)而抑熊(希齡)的偏見。作者在第五章「生死存亡之間」,以大量確鑿史實說明熊希齡在湖南維新運動中所表現的獻身精神,並不遜色於「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又如第十一章「置身民初政局」,作者亦不同意過去學界對這一時期熊希齡的全盤否定,而是本著求實存真的精神,實事求是地指出熊在國務總理任內還是頗思有所作為的,只是受到袁世凱的挾制而無從施展抱負。當袁世凱稱帝陰謀漸露端倪之際,熊氏當即急流勇退,表現出他在政治上有自己信守的原則。至於慈善教育事業,更是熊希齡退出政界後全力以赴的社會公益事業,而香山慈幼院已為熊氏的一生留下無可磨滅的豐碑。過去學界動輒「以階級鬥爭為綱」,往往把慈善事業視為統治階級緩和階級矛盾與麻痺人民反抗意志的手段。殊不知在任何歷史時期,慈善事業均為社會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應有功能。只要主持者無反動政治意圖或單純謀一己私利,就應該給以適如其分的肯定。至於像熊希齡這樣捐獻全部家產,把慈善與教育合為一體,殫盡心力,竭蹶支持,同時並為抗日救亡奔走呼號的社會活動家,我們沒有理由不給以歷史的尊敬。
我在六年代初開始撰寫張謇傳稿時,深深地為他的一句話所感動。這句話就是:「天之生人也,與草木無異。若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草木同生,即不與草木同腐。」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心安理得地為自己生壙墓門草擬聯語:「即此粗完一生事,會須身伴五山靈。」無獨有偶。熊希齡於一九三一年冬卜葬亡妻朱其慧於西山,同時為自己建立生壙,並於次年將全部家產捐獻給中國慈幼教育事業。他發表《熊朱義助兒童幸福基金社說明書》以明心跡,其中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文字:「同穴之期,會當不遠。國難方殷,余當以身許國,馬革裹屍,或遂其志。再回念吾生,幼受祖父母、父母之教養,長受吾師之訓誨,而終身又得余妻之內助,使余得以盡力於國家社會。感念前情,當傾其所有家產,以為吾父、母、師、妻之紀念,或稍盡余酬報之心,使社會平民同受幸福也。」熊希齡比張謇晚生十七年,比張謇遲死十一年,但大體上可看作是同一時代士大夫型的社會活動家。他們所走過的政治道路相類似,退出政界以後,或專心經營鄉里,或篤志慈幼教育事業,都是不講空話而做實事的可敬歷史人物。
讀完《熊希齡傳》書稿之後,我深感中國過去社會菁英中說空話者太多,而做實事者太少。正如孫中山所勸誡的那樣,真正的有識之士應立志做大事,不可一味想當大官。張謇所說的「遺留一二有用事業」,與熊希齡所說的「盡力於國家社會」,內容與規模、效益或許有所差異,但「使社會平民同受幸福」的用心則是一致的。他們都不是沽名釣譽的政客,也不是利慾薰心的市儈,而是真誠愛國的大事業家。凡有志於辦實事而又曾經或正在辦實事者都很明白,在中國這塊土地上辦任何利國利民的實事,都需要支付極大的心力,經歷無窮無盡的磨難。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向過去的和現今的那些真正辦有益於社會的實事的人們學習與致敬。
章開沅
一九九六年新春於桂子山之寒舍
名人推薦:【推薦序】
熊希齡是近代中國一位重要歷史人物,從維新變法,到慈善濟世,到抗日救亡,堪稱愛國人士中的佼佼者。但長期以來,他卻受到史學界的冷落,很少有人作全面、系統的深入研究。正如亡友林增平教授曾指出:「學術界對熊希齡的評價一般偏低。其原因是他在袁世凱竊踞民國大總統時任過一年多的熱河都統(一九一二年四月至一九一三年七月)和八個月的國務總理。事實上將這一年多的從政經歷同他在一九一一年十月辛亥革命爆發後迅即轉向擁戴共和,並為創建民國也頗著勞績的經歷比較起來,畢竟只能作為大醇小疵、白璧微瑕來看待...
目錄
第一章 拔起邊陬之地
一、鳳凰苗疆
二、軍人門庭
三、寄居芷江
四、穎悟少年
五、校經求學
六、科舉功成
第二章 探求改革之路
一、封閉求索
二、倡言武備
三、投筆從戎
四、著軍制篇
第三章 襄辦湖南新政
一、救急之見
二、江寧請械
三、籌議行輪
四、開通航運
五、奔走路礦
第四章 創設學堂報館
一、請撥經費
二、求聘教習
三、招考學生
四、總理學堂
五、主持報館
第五章 生死存亡之間
一、辦南學會
二、文明排外
三、移風易俗
四、兩派之爭
五、受咎遭謗
六、步步相逼
七、性命從事
八、倖免一死
第六章 遭受革職之後
一、管束之下
二、西路辦學
三、幸逢知遇
四、轉注實業
五、務實沅州
第七章 解脫政治桎梏
一、醴陵建校
二、整頓治理
三、成功之路
四、邊情外交
五、重新開復
第八章 重新步入政壇
一、隨使出洋
二、暗中組黨
三、化除畛域
四、參酌憲法
五、綢繆外交
六、奏劾王葉
七、粵漢路議
第九章 籌畫東北善後
一、奉天入幕
二、東北善後
三、尋求利器
四、移民墾殖
第十章 從立憲到共和
一、奔走蘇寧
二、清理財政
三、硜硜自守
四、造幣總辦
五、奉天鹽運
六、策見三端
七、不忘湘事
八、翊贊共和
第十一章 置身民初政局
一、他派中人
二、出長財政
三、眾矢之的
四、繼續借款
五、熱河都統
六、國務總理
第十二章 脫離官場政治
一、籌辦煤油
二、離袁出京
三、宣慰湘西
四、決志退隱
第十三章 不能安於緘默
一、眷顧桑梓
二、奮力護礦
三、仍憂國事
四、阻止破裂
第十四章 希冀有裨時局
一、調停南北
二、期成和平
三、聯邦政治
四、湖南制憲
第十五章 從事慈善救濟
一、順直救災
二、籌賑五省
三、賑濟湖南
四、多方救助
五、慈善觀念
第十六章 致力慈善教育
一、香山建院
二、獨闖新路
三、創業維艱
四、走上發展
五、竭蹶支撐
六、慈教思想
第十七章 最後幾年經歷
一、改進教育
二、推廣慈幼
三、奔赴國難
四、白髮紅顏
五、爪哇之行
六、逝世香港
後 記
熊希齡生平主要活動年表
第一章 拔起邊陬之地
一、鳳凰苗疆
二、軍人門庭
三、寄居芷江
四、穎悟少年
五、校經求學
六、科舉功成
第二章 探求改革之路
一、封閉求索
二、倡言武備
三、投筆從戎
四、著軍制篇
第三章 襄辦湖南新政
一、救急之見
二、江寧請械
三、籌議行輪
四、開通航運
五、奔走路礦
第四章 創設學堂報館
一、請撥經費
二、求聘教習
三、招考學生
四、總理學堂
五、主持報館
第五章 生死存亡之間
一、辦南學會
二、文明排外
三、移風易俗
四、兩派之爭
五、受咎遭謗
六、步步相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