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專家、暢銷作家王文華,詮釋AI時代上班族的應變之道。
ChatGPT接受網路上既有資料訓練,可說是由固定形狀堆疊而成,像積木。
人會想像和思考,能任意形塑自己,像黏土。
人工智慧改變了人的工作方式,人需要改變哪些思維?培養哪些能力?如何重新形塑自己?
王文華用70個企業案例和他個人的故事,提供五種解答。
作者簡介:
王文華,創辦「夢想學校」和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分析全球企業創新和新創公司的做法,歸納成個人可應用的能力。
著有《史丹佛的銀色子彈》、《空著的王位》等自傳,和《蛋白質女孩》、《我單身的最後一年》等小說。
章節試閱
結論:翻轉、挖深、人性化
孩子的玩具
孩子愛玩,不愛收。每晚哄他睡了,我半夢半醒地走到客廳,陰暗中收拾玩具。滿地的玩偶、拼圖、貼紙、汽球、玩具鍋鏟……不知從何收起。一晚,我自己也累,收著收著,躺在地上睡著了。半夜醒來,背上壓著兩樣東西。我坐起,黑暗中看得出來,是一個樂高積木,和一坨培樂多黏土。
AI無所不能
孩子,顛覆了我的生活。
就像ChatGPT,顛覆了很多人的工作。
2022年11月,ChatGPT問世。醞釀多年的人工智慧,終於進入大眾生活。
兩個月內,用戶破億。短短一年,持續優化。2023年11月,ChatGPT已能分析圖片做出建議,並用聲音和使用者對談。付費使用者可以上傳個人行事曆,客製化的機器人可以代你發出訊息,跟同事協調撞期的會議。
其他的AI工具也順勢爆發。「Midjourney」、「DALL-E 3」、「Stable Diffusion」畫圖。「Humanta」摘要文件重點。「Jasper」寫廣告文案。「Runway」做影片。「Gamma」做投影片。「Harvey」整理、搜尋、分析法律文件……
2023年9月,Google推出「Bard擴充功能」。功能之一是幫使用者擬email草稿,並搜尋Gmail信箱中所有信件,整理重點。一位大老闆的助理告訴我,她準備提早退休了。
AI無所不能,多少人會因此而提早退休?
面對AI的三個反應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趕快學寫程式,趕上趨勢。
尷尬的是,除非我能學到能設計這些AI軟體,否則已經來不及了。因為AI自己都可以寫程式了,我的花拳繡腿沒有價值。
第二個反應:改善自己工作的品質和效率。
但人再怎麼聰明勤奮,無法像機器那樣學習大量資料,然後不眠不休地產出。「Harvey」看法律文件的速度和精準度,超過任何努力的律師。跟機器比機器能做的事,人注定輸。
第三種反應:那讓我反其道而行,變得更像「人」。
長久以來,人想變得跟機器一樣更快更好。當機器開始取代人,反而逼著人回歸人的本質,反思:人的優勢是什麼?哪些優勢短時間內還不會被AI複製?如何挖掘、訓練、發揮那些優勢?
勝出,得變得更像人,而不是更像AI。
人的優勢在哪?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做了一個實驗。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三件99元〉,講我媽很節省,喜歡買三件99元的東西。
我請ChatGPT幫我編輯這篇文章。下面,我節錄部分文字,比較我的版本,和ChatGPT的版本。
〈標題〉
我:三件99元。
ChatGPT:母親節,三件99元的寶物
〈第一段〉
我:
母親節,送什麼禮物好?
我們買過名牌蛋糕,但媽媽年紀大了,食量小,吃不完。
後來我們自己做小蛋糕,但媽媽牙齒掉了好幾顆,嚼不碎就吞,會嗆到。
於是我們改做布丁。
ChatGPT:
母親節快到了,你正在煩惱要送什麼禮物給媽媽嗎?讓我分享一個故事。
我們曾經買過名牌蛋糕,但媽媽年紀大了,食量小,吃不完。後來我們自己做小蛋糕,但媽媽牙齒掉了好幾顆,嚼不碎就吞,會嗆到。於是我們改做布丁。
這個對比看出:ChatGPT喜歡說滿、講破,不留想像空間,不經營韻味。
〈第二段〉
我:
那時她身體好,周末常到我家幫我打掃。每次來,都要數落一番。「你發什麼神經,買這麼大的垃圾袋!76公升?你一個人哪來這麼多垃圾?」
我解釋大一點的垃圾袋可以把垃圾桶整個包住,垃圾不會掉出來。
「你又不是投籃,站那麼遠丟幹什麼?」她示範走到桶邊,打開蓋,丟進去,
「你看,這樣會掉出來嗎?」
ChatGPT:
媽媽對物品的價值有獨特的看法。她常常數落我買的大垃圾袋,認為我沒必要買這麼大的。然而,我解釋大垃圾袋可以完全包住垃圾桶,不會讓垃圾掉出來,但她依然覺得這是浪費。媽媽一直教導我們要節省,不浪費任何東西。
這個對比看出:ChatGPT會把具有畫面性的對話變成平鋪直敘。它重視傳達資訊,不在乎塑造情境。
〈第三段〉
我:
我的垃圾,被她收了回來,洗過燙過,跟新的一樣。
我放棄的理想,被她撿了回來,告訴我努力加機運,任何人都可以活下來。
「你想做什麼,媽媽都支持你。」我微笑,知道那是善意的謊言。
ChatGPT:
媽媽也是一位支持者和激勵者。她告訴我,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並支持我的選擇。雖然我知道有時候這是善意的謊言,但我能感受到她對我的愛和支持。
還是一樣,ChatGPT會把對話變成平鋪直敘,捨棄畫面感,並把比喻(垃圾和理想)挑明。
看了這三個對比,你覺得「人工智慧」和「人」有什麼差別?
積木與黏土
我想起那晚,壓在背上的積木和黏土。
ChatGPT這類大型語言模型是被網路上既有的大量資料訓練出來的,所以它是由固定的形狀堆疊而成,像積木。
人雖然也受網路影響,但畢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創造出過去不存在的東西,像黏土。
積木可以堆出很多東西。孩子在「玩具反斗城」看到一輛樂高堆成的、實體大小的摩托車,要我買回家堆給他。我驚惶失措,連哄帶騙,降級成一個蝙蝠俠。
雖然能堆成摩托車和蝙蝠俠,樂高的基本單位的種類還是有限(大約3764個),而且形狀固定,不能形塑、不能揉捏。
而黏土則可以在手中,捏出任何形狀。
AI像考古題,有模式可循。人就像變化球,無法預測。
AI中規中矩,人隨心所欲。
AI四平八穩、步步為營。人可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AI有門道,人有味道。
AI的產出制式化,人的產出有詩意。
AI只看數據,人會運用感情。
所以,那些標準化、重複性的工作,多少會被AI取代。文書、行政、記帳、出納、客服、翻譯、研究、法律助理、X光判讀、商品文案、內容創作、市場研究、美術設計、程式設計……風險最大。
那人怎麼辦?
哪裡跌到,千萬別從那裡爬起來!特別是在人與機器的競爭。
人類有優勢的五個領域
AI是絕佳的工具,但「還」不是很好的主人。AI能精準地執行,但「還」不能做出決策。AI是一本無所不知的字典,但「還」不能成為一個無話不談的朋友。
所以,人類還有優勢的地方,在:
1. 創新力:好奇、想像、冒險、驗證……
2. 敏捷力:調適、進化、抗壓、堅韌……
3. 人際力:體貼、連結、溝通、協調……
4. 領導力:格局、洞察、判斷、決策、激勵……
5. 情感力:同理、審美、取悅、療癒、利他……
把AI擅長的讓給AI,人類可以專注發揮這五項AI「還」不擅長的領域……
(未完)
結論:翻轉、挖深、人性化
孩子的玩具
孩子愛玩,不愛收。每晚哄他睡了,我半夢半醒地走到客廳,陰暗中收拾玩具。滿地的玩偶、拼圖、貼紙、汽球、玩具鍋鏟……不知從何收起。一晚,我自己也累,收著收著,躺在地上睡著了。半夜醒來,背上壓著兩樣東西。我坐起,黑暗中看得出來,是一個樂高積木,和一坨培樂多黏土。
AI無所不能
孩子,顛覆了我的生活。
就像ChatGPT,顛覆了很多人的工作。
2022年11月,ChatGPT問世。醞釀多年的人工智慧,終於進入大眾生活。
兩個月內,用戶破億。短短一年,持續優化。2023年11月,ChatGPT已能分析...
目錄
結論:翻轉、加深、人性化
工具1:行動計畫
工具2:資料來源
第一章:創新力
1. 滿足還沒說出口的需求
2. 把「爛牌」,打成「王牌」
3. 化噓聲為動力,串流求生創意
4. 抄捷徑,開闢「東北航道」
5. 鍛鍊「下」班的意志力
第二章:敏捷力
1. 「別」做生涯規畫
2. 機會是留給「還沒」準備好的人
3. 忙於贏球,不如努力「進化」
4. 從靠公司,「進化」到靠自己
5. 逆流而上,不如順勢而為
6. 寫下失敗版的履歷表
第三章:人際力
1. 老公,找好「人」;老闆,找好「咖」
2. 調製「秘密醬料」,應付萬箭齊發的面試
3. 留下好的「第八印象」
4. 爭論,為了證明自己是「錯」的
5. 「別」經營人脈
6. 臉皮厚過牛角麵包,但薄於長棍麵包
第四章:領導力
1. 「批發」角度看「事」,「零售」角度對「人」
2. 高處動腦、低處動手
3. 回到未來、逆向思考
4. 小心斜槓砸昏頭,「不做」什麼更重要
5. 剛好,比最好,更好
6. 用「輕推」取代「溝通」
7. 「忘掉」效率、「浪費」時間
第五章:情感力
1. 「別」做好分內工作
2. 搭帳篷,不貼標籤
3. 把功能,提升到理念;把交易,提升到交心
4. 把親密感「規模化」
5. 預約熱情的「追加劑」
6. 走上「人生的平衡木」,為自己出賽
結論:翻轉、加深、人性化
工具1:行動計畫
工具2:資料來源
第一章:創新力
1. 滿足還沒說出口的需求
2. 把「爛牌」,打成「王牌」
3. 化噓聲為動力,串流求生創意
4. 抄捷徑,開闢「東北航道」
5. 鍛鍊「下」班的意志力
第二章:敏捷力
1. 「別」做生涯規畫
2. 機會是留給「還沒」準備好的人
3. 忙於贏球,不如努力「進化」
4. 從靠公司,「進化」到靠自己
5. 逆流而上,不如順勢而為
6. 寫下失敗版的履歷表
第三章:人際力
1. 老公,找好「人」;老闆,找好「咖」
2. 調製「秘密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