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叢書之一,拱吉堂創始人林來得,早年曾於嘉邑城隍廟吉勝堂向盧永吉與梁能習藝,1951年林來得至鎮南聖神宮(南門廟仔)籌組「嘉邑古桃城拱吉堂本舘」,成為鎮南聖神宮主神五府千歲的駕前什家將團。原本林來得要將堂館取名為「共吉堂」,以紀念自己從共義堂與吉勝堂受教的過去,但由於時值白色恐怖時期,「共」字太過敏感,為免惹禍上身只好將共加上提手旁,號為「拱吉堂」。「拱吉堂」創堂開始發展至今70多年,形成一股很強大之什家將團。第三代老師林錦錄大法師,1965年從第二代老師手上接下嘉義市古桃城拱吉堂導師後,極力培育什家將人才,至今弟子遍佈全國各地,並時常有國內外學者前來請益,形成一股實力堅強的什家將團。
拱吉堂於2010年受到政府單位及學術界的肯定與認同,「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登錄嘉義市傳統表演藝術類之無形文化資產;2021年登錄「嘉義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為民俗文化資產。
本書內文分為幾個部分:第一章緒論,講述本書架構與整體專書規劃;第二章為古桃城拱吉堂本館發展史略與現況,詳介拱吉堂發展、大事年表以及「拱」字脈系傳承系譜;第三章為古桃城拱吉堂腳步與陣式分析,分別從基本腳步、組合陣法、整體陣法進行陳述,特別在組合陣法的部分,以刑具爺、文武差爺、柑柳謝范將軍、四季大神等4 種組合分析討論;第章為古桃城拱吉堂本館出軍儀式,從古桃城拱吉堂的禁忌以及出軍儀式兩大面相切入,描述拱吉堂對於食物類、女性以及出軍過程中必須遵守的禁忌,並且詳實紀載拱吉堂出軍前夕、出軍過程、善後與特殊科儀;第五章為古桃城拱吉堂本館常見臉譜與造型,一一盤點拱吉堂出軍常用的家將臉譜、服飾、法器。
透過調查研究的成果,本書以貼近在地視角的方式,詳實紀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的文化特色與地方知識,為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調查奠基許多珍貴的基礎資料,希冀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持續傳衍,為嘉義地區保留珍貴的無形文化資產。
作者簡介:
温宗翰
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班,民俗亂彈執行編輯、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理事、關注臺灣民俗學、無形文化資產發展等議題;長年參與多部地方志編纂、口述歷史訪談、民俗調查研究、傳統表演藝術傳承工作等;以「史學皮肉、民俗骨、文學心」比喻自己的研究心靈。
專著有《下頭路玄天上帝廟盪鞦韆》、《將顯神威 拱吉堂》、《南投縣松柏嶺受天宮玄天上帝進香期》、《臺灣端午節慶典儀式與信仰習俗研究》等。參與出版、撰寫與執行編輯有:《永康市志》、《重修清水鎮志》、《媽祖文化志。信俗卷》、《蘇澳鎮志》、《龍潭鄉志》、《新修竹北市志》、《臺灣民俗青年論集(2冊)》、《臺灣民俗采風》、《臺中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媽祖研究書目》、《客音傳揚--客語民間文學身影採集》、《1947青年的吶喊》、《彰化迎城隍紀念專輯》、《新竹縣客家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專書:杜潘芳格生命史》、《新竹縣客家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專書:黃榮洛生命史》、《新竹縣客家文史學家口述歷史專書:楊鏡汀生命史》、《南方口傳: 南臺灣民間文學影音採集成果專輯》、《2012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 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彰化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等。
章節試閱
「吉」字系統在嘉義什家將裡不僅傳衍古老,並也相當廣闊。在「噍吧哖事件」結束不久,嘉邑城隍廟隨即創立「嘉邑吉勝堂」。據傳是聘請在西來庵吉聖堂的盧永吉與梁能前輩來傳導,成為嘉義「吉」字系統的龍頭首堂,並依附於嘉義城隍廟中。
嘉義城隍廟會籌設家將團的淵源應來自於嘉義人最重視的迎城隍民俗活動,據說當時城外教場的慈濟宮已經南下聘請如意增壽堂的蔡連與廖慈前來教導,準備籌組家將團並於迎城隍祭典時出軍,而嘉義城隍廟身為迎城隍祭典的主辦方亦「輸人不輸陣」,於是亦南下聘請西來庵吉聖堂成員盧永吉前來執教,創立「嘉邑吉勝堂」,為城隍爺保駕護衛。
但若根據拱吉堂第四代面師蔡裕仁表示,第三代導師林錦祿曾向堂內眾成員說明,嘉義最早家將堂館應是「西來庵吉聖堂」,此乃盧永吉先生因「噍吧哖事件」避禍來到嘉義孔子廟(俗稱文昌閣,亦即現在的「鎮南聖神宮」),落腳於此時成立,但因不明原因導致無法延續而解散(據聞尚有留下當時創堂堂號的旗子)。後來盧永吉受嘉義城隍廟聘任前往執教,為吉勝堂第一代導師,此時才從臺南請梁能先生上來共同指導,據聞,當時是因盧永吉先生年齡較大,所以才會南下請同為吉聖堂師兄弟的梁能先生,前來教授腳步。林錦祿老師亦曾表示嘉義慈濟宮振裕堂的創立可能比城隍廟吉勝堂還早,兩堂成立時間相差可能不到一年。唯現今資料大多顯示兩堂創立年代為1918年前後,研究團隊推估,極有可能是成立時恰逢農曆年前,導致年初與年尾在紀年方式上的差別。
民間相傳,在噍吧哖事件平息不久後,臺南地區風聲鶴唳,只要是與西來庵有關的人與事,莫不提心吊膽,在如此緊張的社會壓力之下,手持刑具、剛烈氣息重,又具強烈集會、結社性質的吉聖堂家將團,當然無法固定練習或照常出軍,於是嘉義地區才有機會聘請到臺南相關教練前來傳授指導,也才有吉勝堂與振裕堂的創立,以及嘉義接下來以兩堂為首的百來間子孫堂館的分湠。傳說中,嘉義吉勝堂原本想傳承西來庵吉聖堂的名稱,但因忌怕官方騷擾,只能改以同音的「勝」字,而不用「聖」字。
(節錄自第二章 拱吉堂發展史略,P16-18。)
「吉」字系統在嘉義什家將裡不僅傳衍古老,並也相當廣闊。在「噍吧哖事件」結束不久,嘉邑城隍廟隨即創立「嘉邑吉勝堂」。據傳是聘請在西來庵吉聖堂的盧永吉與梁能前輩來傳導,成為嘉義「吉」字系統的龍頭首堂,並依附於嘉義城隍廟中。
嘉義城隍廟會籌設家將團的淵源應來自於嘉義人最重視的迎城隍民俗活動,據說當時城外教場的慈濟宮已經南下聘請如意增壽堂的蔡連與廖慈前來教導,準備籌組家將團並於迎城隍祭典時出軍,而嘉義城隍廟身為迎城隍祭典的主辦方亦「輸人不輸陣」,於是亦南下聘請西來庵吉聖堂成員盧永吉前來執教,創立「嘉邑吉勝...
推薦序
市長序/黃敏惠
早期,在嘉義市各個地方聚落裡,幾乎都能看到家將團體身影,於各大小廟會中,許多市民朋友、地方信徒,為了榮耀神明、服務信徒,特意奉獻一己之心力,裝扮成八家將、什家將,勤奮演練,用以增添迎神賽會之光彩,展現出對地方社會的文化認同。
除了本市豐富的文化展演以外,在其他縣市廟會節慶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本市家將團體受聘出任護衛的身影;甚至,本市家將團表現秀異,也使各縣市家將團體時常前來取經學習、委聘老師,進行跨縣市的教學傳承。至於嘉義市家將團的頭盔、服飾與臉譜等裝扮,更時常帶動潮流,是各縣市家將團爭相模仿的對象。因此,嘉義市被稱為「家將窟」,由本市傳衍開來的家將文化遍及全臺,形成嘉義市相當特殊的文化表現。
只是,在媒體蓬勃發展之後,家將文化於臺灣社會呈現褒貶不一的現象,家將文化發展急速萎縮。在時代變遷中,有人看到家將之美好,大加讚揚、用心傳承;但也有人對家將團行為缺失給予負面評價,長期下來,已形成刻板印象。其實,一個城市的美好,往往都來自於對舊有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堅持,同時也得要隱惡揚善,勇於破舊立新,在時代潮流中開創嶄新格局,累積城市中,優秀的文化基石。
本書為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系列叢書,是為保護無形文化資產,進行調查研究的初步成果。本次出版分有「拱吉堂什家將」與「振裕堂八家將」兩冊,針對個別文化資產保存團體,詳細記錄歷史沿革、儀式特徵、藝術表現與地方知識等內容;希冀藉此為嘉義市家將文化留下珍貴基礎資料,同時也期許借重這系列叢書,讓世人重新看待逐漸消隱於日常生活中的無形文化資產,尤其期待家將團體能繼續堅守傳統,為嘉義市民俗與傳統表演藝術的傳衍蓄積熱情,貢獻己力,共同締造城市文化的榮耀。
局長序/盧怡君
2010年,嘉義市政府率先登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為本市傳統表演藝術;其後又於2015年登錄「嘉邑慈濟宮駕前振裕堂」為八家將保存團體;2018年登錄「嘉義震安宮振祐堂八家將」為民俗文化資產。為使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工作得以妥善落實,自2017年起,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便陸續推動「嘉義市家將文化調查研究既保存維護計畫」,欲藉此了解各家將團歷史沿革,以及在文化藝術上的專業表現,進而提出保存維護之妙方。
家將其實就是指神明的部將,透過人來畫臉裝扮,揣摩「家將神」各種角色,藉此展現出信仰儀式與表演藝術兼具的文化特徵。從家將表現上,可以發覺豐富的藝術價值,比如頭盔製作屬傳統工藝文化;臉譜則為彩繪藝術;身上的服飾乃是傳統繡品表現;至於身段,則具有表演藝術的角色邏輯,陣式演化隨著民俗思維中的五行邏輯運轉。這些細節,都揭示著家將豐富且多元的文化特質,也預示著傳統家將文化複雜,卻值得保存維護的價值。
本年度所出版的家將系列書籍有二:其一,拱吉堂什家將乃是東區鎮南聖神宮之駕前護衛,源自城隍廟吉勝堂,其後自成一格,遠播至臺中市、新北市等地,形成「拱」字衍脈的什家將發展。其二,振裕堂八家將為西區慈濟宮駕前護衛,其形制早已擴散至全臺各地,是許多八家將堂館仿效的對象;且振裕堂的第一間「子館」──振祐堂,甚至將本市家將文化傳承到馬來西亞,分館為仈靈殿振善堂;本次雖來不及共列出版,但文化局也正在進行振祐堂的調查研究工作,未來勢必有更多資料可以呈現給大眾閱覽知悉。
嘉義市投入無形文化資產工作多年,歷年來積極挖掘本市各項具代表性的民俗、傳統藝術與表演藝術,期許能凝聚嘉義市民的文化認同。家將文化是嘉義市具代表性的在地特色,也是我們共同期待協助傳承的積極對象;透過無形文化資產保護舉措,特別希望能挖掘早期家將文化中,那為神、為人、為社區服務奉獻的核心精神,同時也發揚它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化表現,藉此豐厚社會大眾對嘉義市傳統文化的認識,共同尋找這座城市的美麗與榮耀。
市長序/黃敏惠
早期,在嘉義市各個地方聚落裡,幾乎都能看到家將團體身影,於各大小廟會中,許多市民朋友、地方信徒,為了榮耀神明、服務信徒,特意奉獻一己之心力,裝扮成八家將、什家將,勤奮演練,用以增添迎神賽會之光彩,展現出對地方社會的文化認同。
除了本市豐富的文化展演以外,在其他縣市廟會節慶中,也經常可以看到本市家將團體受聘出任護衛的身影;甚至,本市家將團表現秀異,也使各縣市家將團體時常前來取經學習、委聘老師,進行跨縣市的教學傳承。至於嘉義市家將團的頭盔、服飾與臉譜等裝扮,更時常帶動潮流,是各縣市...
作者序
温宗翰
嘉義市政府為保護傳統表演藝術,啟動無形文化資產保護工作,於2010年登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為嘉義市傳統表演藝術,後又於2015年登錄「嘉義市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2016年,為落實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遂啟動家將文化資產之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擬案工作;本書即是依據當年度保存維護計畫之調查研究成果彙編而成。其時所寫調查報告共計有二,依據當年僅有的兩團家將保存團體,個別進行研究成果;因此,本年度(2021 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出版作業時,亦依據當年度報告書之成果分做兩冊。
2016年啟動之嘉義市家將文化保存維護計畫,具有關鍵位置,當年度文資新法甫行公告,新法所定保存維護工作較前一時期更為明確,設有七大項目。本案是新法通過後,第一個啟動保存維護計畫擬案之計畫。也正因如此,本人在主持擬案工作上,除參考國際學界所討論之非遺保護觀點外,也參考中國保護傳統表演藝術的相關措施,另也閱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行之相關文獻、報告;此外,當時幸得黃貞燕教授對無形文資法制化所執行之調查報告書,因此獲得許多保存維護思想上之啟發。又時任本案審查委員中,有擔任中央委員的黃文博校長,其於本案審議期間,承接文資局執行國家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計畫擬案工作,民俗與傳統表演藝術之保存維護工作性質不同,但也有不少異曲同工之處。因此,嘉義市家將文化之保存維護計畫擬案工作,就有了比較健全的架構,後來也有其他研究團隊援引本案之框架,撰寫不同地方之保存維護計畫;本人也引用本案之成果,與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諸多夥伴,投入諸多縣市保存維護計畫擬定之工作。
除此之外,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也在2017年起,陸續訪視更多嘉義市家將團體,希望建立起本市之文化資產特色;因此2018 年通過「嘉邑過溝仔震安宮駕前振祐堂八家將」登錄為嘉義市「民俗」文化資產;2021 年登錄「古桃城山海鎮什家將」為傳統表演藝術。
投入嘉義市家將研究以後,我做了幾個嘗試:一是邀請振裕堂的導師與將腳們到臺中靜宜大學,傳授家將腳步與陣式,除了學生學習外,我也參與團練,學習基本步法;其次,我委請時任助理的李至堉,協助振裕堂撰寫文化部文化體驗計畫,在嘉義市北興國小進行家將體驗式教學;其三,為阮劇團牽線做跨界的家將傳承;這些實作都是保存維護計畫的理念核心,也是遠比認識家將更重要的身體學習。我赫然發現,只有在實際學習家將後,才會真正感受到家將的藝術與重要性;一般人看家將,可能只看到他的威武,卻沒發現家將光走路就是門功夫,就需要反覆學習與修行。
一個優秀的八家將團,每位「將腳」的氣質、氣味、思想與言語等等,都必須彼此交融,這才能有最好的家將演出。這意味著家將成員,必須要有相近的生活模式,要共同練習,要互相支援,並不是每個人去學習就能「跳將」,還要看你的資質與團體之間的默契。這才能使每個動作彼此呼應,比如差籤、展扇等,看來相當簡單,每一個用力卻都是學問,如何表現將的氣質,最是難處。當前社會,要讓一群人擁有共同的生活節奏,藉以培養默契,那是多困難的一件事情,尤其個人化社會,已經沒有舊時代那種人與人、人與土地,彼此間生命與共的社會關係。這或許才是家將傳承最困難的地方,因此我們很容易看到每個學校裡面所傳承的陣頭文化,幾乎都被視為花拳繡腿,體驗一下還可以,但要長期演練,人力、物力與時間都是一大挑戰。
因此,我時常在想,家將或陣頭真的缺乏表演舞臺嗎?不,陣頭文化現在最需要的,恐怕不是失去傳統精神的那種精緻化表演,而是沒有人願意真心真情地投入家將傳承,即便有心,也很難有時間去參與其中,或許時代改變陣頭會產生新的適應方式,但在這身體感受的過程當中,對傳統家將面對的困難與未來,我感到焦慮、難受與遺憾。
特別要感謝振裕堂諸位老師、前輩們,請恕我難以一一唱名,感謝您們在我們調查研究與體驗家將過程當中,讓我們重新認識這門藝術,更對臺灣傳統社會遺留下來的陣頭文化,感到十分崇敬,也謝謝有您們,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去榮耀神明,守護臺灣陣頭。
温宗翰
嘉義市政府為保護傳統表演藝術,啟動無形文化資產保護工作,於2010年登錄「古桃城拱吉堂什家將團」為嘉義市傳統表演藝術,後又於2015年登錄「嘉義市慈濟宮駕前如意振裕堂八家將」。2016年,為落實無形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遂啟動家將文化資產之調查研究暨保存維護計畫擬案工作;本書即是依據當年度保存維護計畫之調查研究成果彙編而成。其時所寫調查報告共計有二,依據當年僅有的兩團家將保存團體,個別進行研究成果;因此,本年度(2021 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辦理出版作業時,亦依據當年度報告書之成果分做兩冊。
2016年啟動之...
目錄
市長序
局長序
作者序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拱吉堂發展史略
第一節、從「吉」字脈系談起
第二節、「拱」字脈系的形成
第三節、古桃城拱吉堂的成員編制
第三章、拱吉堂的腳步與陣式
第一節、基本腳步
第二節、組合陣法
第三節、整體陣法
第四章、拱吉堂出軍儀式與禁忌
第一節、出軍儀式
第二節、古桃城拱吉堂的禁忌
第五章、拱吉堂臉譜藝術與造型
第一節、拱吉堂家將臉譜
第二節、家將的造型與法器
參考書目
市長序
局長序
作者序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拱吉堂發展史略
第一節、從「吉」字脈系談起
第二節、「拱」字脈系的形成
第三節、古桃城拱吉堂的成員編制
第三章、拱吉堂的腳步與陣式
第一節、基本腳步
第二節、組合陣法
第三節、整體陣法
第四章、拱吉堂出軍儀式與禁忌
第一節、出軍儀式
第二節、古桃城拱吉堂的禁忌
第五章、拱吉堂臉譜藝術與造型
第一節、拱吉堂家將臉譜
第二節、家將的造型與法器
參考書目